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除了双汇、三鹿、毒馒头,还有什么是不能吃的?

11-04-17 14:35 15141次浏览
叶重安飞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北京市民购黑芝麻泡水后水质似墨汁(图) 2011年04月15日01:49 新京报

  两种黑芝麻浸泡后,水的颜色对比明显。左侧为明光寺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购买的。本报记者 巴士广 摄

  本报讯 (记者 巴士广) 海淀区明光寺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一摊点销售的黑芝麻,在水中泡十多分钟后变成“墨汁”,昨天,购买这些黑芝麻的消费者怀疑黑芝麻被染色。市农业局12316热线工作人员建议不要食用。

  黑芝麻水洗后发白

  昨日,家住海淀区的郭女士称,在海淀区明光寺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购买的一斤黑芝麻,拿回家用清水清洗,黑芝麻褪色,水质呈现深黑色,黑芝麻有些发白。郭女士称,这些黑芝麻和以前买的有所不同,香味不明显,她怀疑这些黑芝麻被染色。

  昨日,记者陪同郭女士来到购买黑芝麻的商贩处,该商贩表示是从其他批发市场进的货,不会染色。记者发现,该商贩销售的黑芝麻抓了几次之后,手上有明显的黑色痕迹,而在其他商贩处的黑芝麻用手抓起来,揉搓之后手上基本没有残留物。

  市场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消费者认为有问题,可以到相关部门检测,拿到检测报告后,市场管理方可以配合对商户进行处理。

  泡十分钟成“墨汁”

  记者在其他商场购买了其他的黑芝麻,并将郭女士购买的一部分黑芝麻带走,分别做浸泡实验。

  记者对两种黑芝麻分别取出基本相同的分量,分别泡入清水瓶中。很快,装有郭女士购买的黑芝麻的瓶中水质开始变黑,十分钟后明显发黑,从外表看与墨水相似,表层有漂浮物,没有异味。另一个瓶中,水的颜色有些暗红,表面上漂浮的还是黑芝麻。但两个瓶子的黑芝麻没有明显褪色,依然都是黑色的。

  记者走访了数家农贸市场,有商贩称,正常的黑芝麻用水泡后也会褪色,市场上确实有经过色素处理的黑芝麻,主要是为了黑芝麻卖相好看。

  褪色严重建议不要食用

  记者拨打市农业局12316服务热线,向其反映了该情况,其工作人员表示,黑芝麻、黑豆等农产品含有天然色素,这种色素具有水溶性,在清洗时会出现掉色的情况,这种色素对人体也是有益处的,但如果清洗后水的颜色特别黑,可能有问题,建议不要食用。

  ■ 专家

  黑芝麻泡成“墨汁”不正常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专家范志红称,如果检测,费用可能高昂

  本报讯 (记者廖爱玲)昨晚,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黑芝麻泡水后颜色一团乌黑,肯定是属于不正常的。

  范志红介绍,黑芝麻染色曾经有过。黑芝麻营养价值高,产量少,一般比白芝麻的价格高。范志红说,黑芝麻皮上有天然的花青素,放在水里会慢慢地溶解出来,形成一种比较透明的、有点褐色的溶液。如果黑芝麻泡在水里,黑色一下子就出来,还一团乌黑,溶液不透明,这种现象肯定不正常,很有可能是芝麻上染了东西。

  对于可能染的东西,范志红说不做专门检测无法判断,因为可能加入的黑色物质很多,有可能是食品色素植物碳黑,或者墨汁,也有可能是其他的黑色物质。

  她说,像郭女士购买的黑芝麻,虽然怀疑染了东西,但不知道可能染了什么,很难检测。因为检测是针对存在的某种物质进行的,对郭女士购买的黑芝麻,需要对怀疑的各种物质逐一测试排查,检测完可能是一笔非常高昂的检测费。

  范志红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辨别真假黑芝麻的方法,如果黑芝麻个个乌黑发亮,黑得特别均匀,就值得怀疑,因为正常的黑芝麻虽然也是黑,但会深浅不一。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3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叶重安飞

11-04-17 14:44

0
温州作坊制售近20万个染色馒头 部分流进高校

  没有一颗玉米,却做出成千上万的“玉米馒头”。4月15日,温州工商部门查处了一家馒头作坊。该作坊用柠檬黄、糖精钠、玉米香精等多种添加剂炮制玉米馒头、白馒头。
  
  
  账本显示:3月22日至4月14日间,他们共卖出这种馒头19.48万个。目前,该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该作坊位于温州市区的状元甘岙村甘中路,条件非常简陋。
  
  蒸笼就摆放在民房门外(帐篷内)的地上 ,边上就是煤炭堆。作坊的地上满是泥泞, 四处是发霉的墙壁。还摆着睡觉的床。看来这里还是工作人员的休息室。作坊没有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
  
  执法人员未在现场发现一颗玉米,但该作坊出售的却是“玉米馒头”。
  
  作坊的台面上放了5瓶液体物和3包固体物。5瓶液体物分别是“柠檬黄60”、“甜玉米香精”、“金玉米香精”;3包固体物分别是“糖精钠”、“红苹果高活性干酵母”。
  
  现场一名女工表示,这些都是和面时直接加入的。
  
  “柠檬黄”、“玉米香精”和成的面是用来制作玉米馒头的;不加色素的面粉用来制作白馒头,为增加甜度和香度会加一些糖精和香精。
  
  “至于加多少量,主要是看手感”,该女工说。
  
  作坊里,执法人员查到一本账本,记录了3月22日—4月14日该作坊馒头的销售情况。
  
  从账本的数据看,该作坊每天的营业额在3000元左右。3月22日到4月14日,24天就卖出馒头约19.48万个。其中有1.1万个染色馒头卖给了作坊附近的一所高校。
  
  目前,温州市工商部门已经取缔这家“黑心”馒头作坊,并将会把相关情况通报给质监部门。
  
  温州市食品研究所所长陈显群表示,柠檬黄色素、玉米香精、糖精钠等都是国家允许使用的添加剂,但使用的范围是有限的,不是所有食品都适用。
  
  “如面食制品是禁止添加色素、糖精的。另外,玉米香精在玉米面包中可以使用,但若直接用玉米香精替代玉米,那就涉嫌假冒伪劣,是违法的。”陈显群说。
  
  据了解,长期摄入柠檬黄色素、香精、糖精等,会影响青少年的正常发育。(青年时报)
叶重安飞

11-04-17 14:44

0
商户自曝用漂白剂清洗蘑菇 多出售给饭店食堂2010年12月07日13:03  新闻晚报 
小小蘑菇引发市民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晚报记者 任国强 现场图片 

一名顾客在农贸市场内选购蘑菇 新华社发 

  □晚报记者 张钰芸 报道

  近日,北京西城阜外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张皓,在实验室对消费者常吃的16种食用菌进行检测后发现,来自北京、福建等市场上超九成的鲜蘑菇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专家称,增白剂被人体过量吸收,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尽管北京工商局相关人士随后表示,其结果“不具科学性”,但依旧引发了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那上海市场的鲜蘑菇是否安全呢?本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荧光蘑菇”未现上海市场

  在张皓的实验中,除了一份“有机金针菇”和两份干蘑菇中没有检出荧光增白剂,其他十多份样品全是“荧光蘑菇”,菌伞边缘和菌柄根部都残留有荧光增白剂。根据资料显示,荧光增白剂是一类精细化工产品,严禁在食品加工中使用。它被人体吸收后,会影响神经系统,削弱人体免疫力,加重肝脏负担,同时还可导致细胞畸变,过量接触,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

  记者昨天采访了本市各大农贸批发市场和超市,市场负责人均表示,荧光增白剂早已是蘑菇等菌类进入市场时的必检项目,近期更是加强检查,目前尚未发现有蘑菇不达标。

  “前几年,上海曾经发现过被荧光增白剂污染的蘑菇,工商部门和批发市场相当重视,进行大力整治,一旦检测出含有荧光增白剂成分,一律不准进入市场售卖,近几年已很少再有‘荧光蘑菇’出现。 ”上海江杨批发市场副总经理彭飙说,随着天气渐冷,目前已经进入菌菇的消费旺季,江杨市场每天要批发好几吨的菌菇,但在荧光增白剂这一项目检测上,都是合格的。

  “目前我们市场销售的蘑菇大多来自浙江平湖,在前几年的 ‘荧光蘑菇’事件后,我们就和当地合作社联系,加强生产管理,并多次考察。”彭飙表示,由于路途近能够保证新鲜度,在加强管理后,已经很少有人会用荧光漂白剂了。

  “黑白”蘑菇市场都有售

  尽管上海的鲜蘑菇并未遭受荧光剂的污染,但记者昨天走访曹安蔬菜批发市场,以及一些小菜场后发现,“黑白”蘑菇均有出售。有摊主透露,那些带有泥土颗粒的“黑蘑菇”是未经漂白的,白乎乎的湿蘑菇则被添加了漂白粉的水清洗过。

  记者昨天下午在曹安批发市场的菌菇区看到,几乎每一个摊位上均有两种蘑菇出售,一种带着泥土颗粒的蘑菇尽管卖相不好,批发价却要5.5元到6元一斤。另一种白白胖胖,甚至个头也大一些的蘑菇则只要4.5元一斤。

  记者摸了摸两种蘑菇,发现前者比较粗糙干燥,后者则触手细腻,还有些湿滑,蘑菇伞面上几乎没什么锈斑。摊主说,白蘑菇用水清洗过,水分较多,所以价格较便宜。而当记者追问是用什么水洗的时候,他也从一直开始坚持的“清水”,变成了“加了一点点的漂白粉”。

  当记者向另一位摊主询问时,她却很爽快地表示,就是用漂白粉泡水洗的,“都是我们自己洗的”。这名摊主说,黑黑的干蘑菇大多是市民买来自己在家烧着吃的,洗过的湿蘑菇则基本进饭店、食堂等。 “买回去不用再洗了,他们也是图省事,用漂白粉洗要比清水干净多了,炒出来的菜卖相也更好。 ”她还强调,漂白粉洗蘑菇“肯定没事儿”。“本来漂白粉就是消毒的,我们用的量也不多,市场里也检查,都没有出过什么问题。 ”

  漂白蘑菇美观又增重

  “刚从地里采摘的新鲜蘑菇一朵朵都是雪白的,最多沾上一些土粒,完全不需要用漂白粉兑水来清洗。 ”黄祖德的凌江食用菌农业合作社在浦东高桥食用菌试验示范基地种植多年,生产的菌菇大多供应超市,他说,经销商漂白清洗蘑菇大多是为了除去蘑菇不新鲜后产生的锈斑,同时也能增重20%到30%。

  据悉,新鲜的蘑菇采摘下来后,在18℃以上的常温天气容易 “变色”,因此新鲜蘑菇采摘下来后,一定要低温冷藏,可以保存5天—6天,但长途运输而来的蘑菇有时保存条件没有这么好。如果在采摘、运输过程中,不小心碰擦到了蘑菇,其表面很容易出现黄褐色的锈斑,影响外观。如果蘑菇是来自福建等较远的产地,运输所用的时间长,就更容易在路上整体“变色”,为了卖出一个好价钱,经销商往往会对其进行“美容”。 “这样不但外表好看,而且因为浸水增重价格反而便宜,所以市场不小。 ”

  此外,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研究员张先生表示,在所有菌菇中,双孢蘑菇是使用漂白剂的“重灾区”,因为香菇、草菇等菌菇本来就有颜色,即使是杏鲍菇、白灵菇也微微泛黄,只有它是白色伞状。 “其实双孢蘑菇有两个品种,一种是我们常见的雪白伞面,另一种则天生的浅棕色,但大部分消费者只知道前者,觉得雪白的蘑菇才新鲜,所以后者也常常被‘漂白’。 ”

  网售漂白剂五花八门

  由于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大多数经销商使用的漂白剂都是最常见的漂白粉,记者在网上查询后发现,各种成分的蘑菇漂白剂五花八门,均可在网上买到。

  业内人士表示,漂白粉用作消毒剂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现在仍被广泛用于饮水、污水、污染环境消毒等,将漂白粉兑水后清洗消毒蔬果也很常见,关键是其用量和品种。 “一般情况下,漂白粉对人体基本无害。但如果漂白粉量过大,或使用不当,或用工业漂白粉代替民用漂白粉,就会对人造成毒害了。 ”

  事实上,蘑菇漂白早已不是业内的秘密,记者在网上输入 “蘑菇漂白剂”后发现,除了被禁止使用的荧光增白剂和最常见的漂白粉,不少打着“绿色环保”旗号的蘑菇漂白剂正在网上销售,二氧化钛、二氧化氯、二氧化碳等成分均有出现,并统统主打不含硫。

  上海一家工厂的蘑菇漂白剂以食品级二氧化钛为主要成分,其销售经理称,食品级二氧化钛适用于各类增加乳白度的食品中,如奶味饮料、布丁、奶冻、活性乳、面条、粉条、豆腐等,用它来给蘑菇增白是非常安全的。 “只要用5公斤的二氧化钛,兑上一吨的水,溶解后将蘑菇放入静置半小时,就能清洗干净,成本只有130元,还能反复使用。 ”他表示,这种产品主要售往福建等地。

  此外,记者发现以二氧化氯、二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漂白剂也有出售。一家郑州公司打出的广告词中称,这款蘑菇漂白剂可以保持蘑菇的天然色泽,能有效延长蘑菇的货架期,并对蘑菇的防腐防霉也有积极的作用,不但能用于各种食用菌,也可用于魔芋、萝卜、鱼片、果脯等漂白。

  晚报提醒

  多数漂白剂安全不靠谱

  究竟这些所谓的蘑菇漂白剂是否安全呢?由于二氧化钛等属于食品添加剂,记者昨天采访了上海食品添加剂协会副秘书长吉鹤立,他表示,部分产品仍存在隐患。

  “二氧化钛又称为钛白粉,食品级二氧化钛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加入饮料、果冻等产品中,使用后产品会呈现乳白色。”不过,吉鹤立表示,没有任何国家规定,允许其作为漂白剂来使用。 “在其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畴内,国家标准对二氧化钛的用量、用法有着严格规定,但它突破了这一范畴,无标准可循,就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此外,稳定态的二氧化氯则可以添加在食品中,不少出口国外的罐头蘑菇就是用它来漂白的,但鲜蘑菇由于含水量不足,并不能起到作用。而荧光增白剂等属于化学物质,用其漂白肯定有危害, “和人体接触就会产生危害”。

  辨别漂白蘑菇一看二摸三闻

  对于如何分辨蘑菇是否含有荧光增白剂等,业内人士说,一看颜色:含荧光增白剂的食用菌,表面白亮,有水洗的感觉,不含荧光增白剂的,菇面呈白色或稍微带黄;二摸蘑菇表面:含有荧光增白剂的,表面滑爽,手感好,有湿a润感,还有些表面有粉末状东西,不含荧光增白剂的菇面发涩,表面沾有泥巴,摸上去比较粗糙、干燥;三闻味道,正常白蘑菇闻起来有一股自然清香,被漂白的蘑菇可能会有漂白粉的刺激性味道。
叶重安飞

11-04-17 14:43

0
霉变榨菜头加工成榨菜丝
 2010-01-20 14:18:29  来源:长沙晚报  
  清脆的榨菜丝是长沙人吃早餐时常见的配菜,可记者随同宁乡县工商执法人员在该县县城一栋民房里看到的场景却让人大倒胃口:泡在池中的榨菜头生了厚厚一层白霉,经过漂白、清洗后被加工成我们常见的榨菜丝!幸运的是,这个加工厂及另一个黑作坊被执法人员当场查封。 
  榨菜池被霉菌覆盖

  在宁乡县玉潭镇正农北路,记者随执法人员打开谢文明老板的“厂门”时,仿佛到了一个“湖南特色菜”加工厂,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左右的车间里,有几个大池子,记者来到一个池子前,发现池里浸泡的竟然是榨菜头!现场一名员工承认,产品主要通过当地农贸市场批发到各地,特别是一些早餐米粉店,更是消费大户。

  执法人员当场查扣了该加工厂存放的剁辣椒、萝卜、麻辣豆豉、腐乳等预包装食品412件,共计2060公斤;对待加工的19.4吨榨菜、酸豆角腌渍液原料作了销毁和无害化处理。

  加工小吃用胭脂红

  昨日端掉的另一个黑窝点位于紧邻宁乡县城的白马桥村白马村,湘乡人刘小丰租用一栋两层民宅,专门雇人加工生产“风味独特”的南食,如小花片、蛋卷等。记者现场看到,凌乱的加工车间内,原料、鞋袜堆放在一起,散发阵阵异味。当执法人员从加工案板下找出一袋红色添加剂、询问刘小丰是什么东西时,他承认“好像是胭脂红”,而作为合成化学色素的胭脂红是禁止用于食品生产的。

  为了杜绝该窝点的假冒伪劣食品继续流入市场,工商执法人员当即扣押了加工厂用的面粉、糯米粉、白砂糖等原料815公斤,以及压面机、粉碎机、搅拌机、封口机等生产加工设备11台。
叶重安飞

11-04-17 14:43

0
青岛1个多月检出36批次"毒韭菜" 销毁近两吨
气温回升,蔬菜病虫害也进入活跃期。为了杀虫,不少菜农大量使用农药,导致部分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 。4月15日,华中蔬菜批发市场集中销毁了400公斤不合格韭菜。据了解,3月以来,全市蔬菜质量监测单位检出并协议销毁不合格蔬菜87批次、3660公斤,其中 ,韭菜为36批次、1900公斤。市菜篮子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提醒市民,最好别到没有监测点的早市购买蔬菜。另外,蔬菜食用前,要用清水、流水多冲洗几遍,并适当浸泡一段时间,可清除部分农药残留 。 

400公斤“毒韭菜”被截住 

  4月15日,记者来到华中蔬菜批发市场时,正在实验室检测的化验员吴静,手拿检测报告逐项解释说,从当天整个蔬菜市场对农药残留物的检测可以看出,只有极少数的蔬菜农药残留物超标,问题主要出在个别摊贩销售的韭菜上,蔬菜批发市场已经根据检测报告查扣了约400公斤的“毒韭菜”。 

  吴静说,当天清晨,对市场上销售的蔬菜共抽检了311个批次,其中对正在销售的韭菜等进行了重点监控,不定时抽查了103个批次,结果只有4个批次的农药残留物超标。 

  “这是经过复检后得出的超标结论。”华中蔬菜批发市场肖健文经理说,得到检测结论后,工作人员迅速根据销售人员的车号、登记证等找到了蔬菜批发业户,对这批农药残留物超标的韭菜进行了查扣。 

  记者在蔬菜批发市场上看到,业户手中销售的蔬菜每个品种都有“蔬菜身份证明”,在这个“青岛市入市农产品产地证明单”上,清楚地记录着货物的品名、进货数量、进货渠道(地址)、种植业户或批发业户签名、业户联系电话等内容,包括进货商的车号、身份证号等也一应俱全。 

  “我们绝对能保证从市场上批发出去的蔬菜,都是经过严格的农药残留物抽检合格的产品。”肖健文经理说,对所有查获的农药残留物超标蔬菜,全部进行了当众销毁处理。 

销毁蔬菜中韭菜占一半 

  “惊蛰过后,各种病虫害进入了活跃期,蔬菜的生长也受到了这些病虫的威胁”。市菜篮子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李保强说,为了杀虫,一些菜农违规使用各种违禁农药,直接导致蔬菜的农药残留量增加。部分生产或经销业户为逃避市场检测和不合格蔬菜销毁,自行贩运未经检测的蔬菜到非法市场或早市销售,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从他们最近检测的情况来看,不合格蔬菜的数量有所增加 。 

  “3月份以来,从协议销毁的蔬菜数量情况看,韭菜所占的比例比较大,超过了总销毁数量的一半”。李保强说,据统计,自3 月份以来,全市蔬菜质量监测单位抽检蔬菜品种48个,9.6万批次,检出并协议销毁不合格蔬菜87批次,3660公斤,其中,韭菜为36批次、1900公斤,芹菜2批次、250公斤,青椒、生菜、油菜、小白菜、盖菜各 1批次。 

市场业户叫卖“自种菜” 

  “头刀韭菜,又香又嫩!”徐州路一家农贸市场的菜摊上,韭菜标价2.5元一斤,记者询问韭菜产地,业户说:“是本地大田种的韭菜,新鲜的头茬韭菜,不是外地来的。”业户还向记者保证,他们的韭菜在批发市场时就经过了检验,“不会有问题。” 

  一名蔬菜业户指着韭菜告诉记者,“这韭菜叶子尖上都是紫红色的,一看就是头刀。”在另一家蔬菜摊上,业户称所卖的韭菜是自己家种出来的,“你就放心吃吧 ,我们一家平时都吃这个。”
叶重安飞

11-04-17 14:43

0
五月二日,媒体曝光了山东烟台地区一些企业在有着几百年生产历史的龙口粉丝里掺杂使假,甚至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碳酸氢铵这样的化肥,以达到增白的效果,有的企业还在化肥里面选择更便宜的化肥——具有强烈腐蚀性和刺激性臭味的氨水。而这两种化肥均可转化成致癌物。

  媒体曝光后,各地纷纷紧急下架所有的龙口粉丝,千里之外的香港也暂停出售所有龙口粉丝。北京市场当日也下架了约三万袋龙口粉丝。
叶重安飞

11-04-17 14:42

0
一、提要:

掺假有术绿豆粉丝挂羊头卖狗肉

变废为宝下脚料里淘金子

记者调查:粉丝猛追肥

现身说法氨水杀伤力强

火烧水煮劣质粉丝现原形

专家访谈:剖析粉丝造假新问题

二、记者调查:(粉丝猛追肥)

共同打造有质量的生活,这里是《每周质量报告》。

说到“晶莹剔透”四个字,人们总是会把它和美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吃粉丝的人都知道,山东的龙口粉丝非常有名,如果我们把龙口粉丝放在太阳底下晒,还真是有晶莹剔透的感觉,可这种美好的感觉有时候却用极为邪乎的手法做出来的。

(正文)

家住北京的施女士一家都特别爱吃粉丝。可是最近一段时间,施女士发现,她从集市上买回来的粉丝越来越不经煮了。

(同期)

施女士:你看才煮了两三分钟就这样了全断了

记者:以前的粉丝怎么样

施女士:以前的可以煮好长时间挺经炖的从没有这样过

(正文)

记者随后来到施女士经常购买粉丝的北京锦绣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这里有十多家专门经销粉丝的摊点,里面摆满了来自不同厂家的粉丝。记者注意到,尽管粉丝的商标不同,但在外包装上都醒目地标注着龙口粉丝的字样。在这个摊点,我们找到了施女士购买的这种由山东烟台三利龙口粉丝有限公司生产的龙口粉丝。据摊主介绍,这种粉丝卖得还不错,没发现有什么问题。

(同期)

摊主:这都是山东产的

记者:这卖的好吗

摊主:卖的挺好的,现在大家都拿这种

(正文)

然而,附近的另一位摊主却悄悄向我们透露:龙口粉丝的质量有好有坏,不经煮的粉丝就属于质量比较差的,至于为什么差则属于商业秘密,他不肯告诉我们。

(同期)

记者:有什么秘密吗天然的还是人为的

摊主:当然是人为的

记者:不能说

摊主:不能说

记者:真不能讲

摊主:对,真的不能说

(正文)

明明知道有内幕,老板却不肯多讲,于是,记者决定到龙口粉丝的主产区山东烟台展开调查。(隐黑)

到达烟台后,当地人告诉我们:龙口粉丝最早是由于烟台地区所产的粉丝经龙口港出海而得名的,龙口粉丝的大部分生产厂家都集中在烟台所属的招远和龙口两个市。每年3月到5月是生产粉丝的旺季。在招远市公路两旁的露天晾粉场上,晒满了刚刚加工出来的粉丝。

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三利龙口粉丝有限公司。

车间里,工人正在和粉。

(同期)

记者:这是什么

工人:玉米淀粉

记者:这个要加多少玉米淀粉

工人:50%的淀粉

(正文)

去年9月实行的最新的龙口粉丝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生产龙口粉丝的淀粉原料必须是绿豆或者豌豆,不得用其他淀粉代替。但是,工人告诉我们,在绿豆粉丝里掺玉米淀粉不止他们一家

(正文)

随后,记者对天坛、东埠、金城等几家粉丝厂进行调查后发现,这些企业同样也在用玉米淀粉掺假来降低成本,只是掺的比例不同而已。

(同期)

招远东埠粉丝厂负责人:

他们加60%最多加到80%我这只加50% 

金城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玉金:

豌豆加玉米淀粉

这都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招远市天坛粉丝有限公司供销科长郝经胜:

做买卖就是要赢利,(粉丝的)市场价位不高,玉米淀粉又便宜,

那不就降低成本了

(正文)

东埠粉丝厂的这位负责人告诉我们,粉丝之所以越来越不经煮,正是由于掺了玉米淀粉的原因。

(同期)

招远东埠粉丝厂负责人:

(玉米)淀粉多了

煮的时间一长就捞不上来就断

(正文)

掺玉米淀粉虽然能降低成本,但是由于玉米淀粉颜色发黄发暗,所以厂家还要对淀粉进行特殊处理。在三利公司,记者就目睹了处理的过程。
叶重安飞

11-04-17 14:41

0
给木耳增肥用氯化镁加粉面 专家:仔细辨认再买
时间:2010-7-14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安全网  记者逛市场时发现,市场上卖木耳的多了起来,但许多市民反映有些木耳买回家泡开后却没有木耳应有的弹性,而且吃起来还有些甜。专家提醒,购买木耳时需仔细辨认,有些木耳是用氯化镁泡过的,食用后对身体健康不利。

接连几天,记者看到,市区各早市卖掺假木耳的商贩多了。而假木耳的个头变小了,泡在水里的样品虽说看上去挺肥厚,颜色也特别的黑,但却远没有木耳应有的弹性。装在袋中的干品,则都是小个头的。商贩说,这是秋耳,肉厚,因此个头较小。记者抓起袋中的木耳用手一掰,木耳便在手中炸碎,其边缘还都闪着黑光。放在嘴里尝一下,有些甜味,但细品又不是糖的甜味。再问价格,被告知每公斤100元,如果诚心买,可以60元卖。

在牡丹江爱民街早市,记者看到,一老先生脚下已堆好了几袋称好秤的掺假木耳。老先生说,他在上海工作的儿子要给同事买5公斤木耳,他看商贩摆着的样品挺好,所以才买的。

一常年卖木耳的商贩向记者透露说,这些假木耳是不法商贩用氯化镁与粉面子泡的。粉面子经热水烫后呈黏稠状,放入氯化镁后,立刻就变成水状,用其将木耳浸泡24小时,再晒干拿到市场上卖,这样泡过的木耳,1斤能出2-3斤。原来,这假木耳的菌朵很大,边缘也都不自然地朝里卷曲,泡后出奇的肥厚,让人一看就觉得好。另外,贩卖掺假木耳的商贩为了以假乱真就将大块的木耳掰成小块,还会掺入不足四分之一的真品。给消费者看时,就拿真木耳,并说是秋耳。

食用菌专家介绍说,这假木耳确实是用氯化镁泡过的,未经浸泡制作的真木耳用手掰时不炸裂,且断茬茬口呈灰白色,品尝时无任何味道。品尝假木耳时感觉到的甜味,其实是氯化镁和淀粉的味道,因氯化镁是金属类化学品,人食用后对身体健康不利。而且,不法商贩为了使自己的骗术更具欺骗性,往往先将掺假木耳价格抬高,再利用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优惠”销售,来欺骗消费者。
叶重安飞

11-04-17 14:41

0
浙江食品安全报告:半数黑木耳、香菇重金属超标2009年03月20日 13:38 来源:钱江晚报   昨天,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08年度浙江省食品安全状况报告》,这已是浙江连续三年发布食品安全状况白皮书。

  一年一度的食品安全状况报告,通过收集整理经贸、农业、卫生、环保、工商、质量技监、食品药品监管、出入境等部门的信息,全面反映全省食品产业基本状况、食品安全基本状况。

  白皮书称,浙江2008年食品抽检合格率提高,群众满意度却在下降;食品中重金属铅、镉等超标情况日渐严重,可能与种养殖环境被污染有关;8-10月食物中毒高发,以肉与肉制品居首;各地共上报食物中毒事件31起,中毒人数787人,无死亡人员。

  食品重金属超标越来越严重 

  白皮书数据显示,2008年抽检的食品中合格率为91.59%,比2007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食用农产品种植环节、食品加工环节合格率分别为98.1%、90.8%,均比上一年度有所提高。但是,食品中重金属铅、镉等超标情况日渐严重,这可能与种养殖环境被污染有关。

  省药监局食品处副处长吕伟刚告诉记者,蔬菜的灌溉用水里有废水,鱼虾的生长环境里有污染,大气中有含重金属的废气,这些都是防不胜防的。调查数据将为监管部门把握食品安全态势,制定监管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从评价性抽检情况来看,黑木耳、香菇合格率偏低,在50%以下。吕伟刚说,这和黑木耳、香菇的附着力有关,同样处在被污染的生长环境中,黑木耳、香菇对重金属的吸收力更强,而水果的吸附力较弱,所以检查水果的重金属含量都是合格的。

  散装菜籽油,最好不要买

  此外,抽检不合格的食品中,散装菜籽油合格率仅为5.88%,主要是酸价、浸出油溶剂残留量和脂肪酸组成不合格。酸价不合格,说明这个油酸败了,正在变质中。浸出溶剂残留量超标,是因为工艺不行,提纯没有到位;脂肪酸不合格,说明有掺假。菜籽油9成多不合格,市民们就不要买了。

  此外,蜂蜜、蜂王浆的合格率仅为76.4%,不合格原因主要也是造假、菌落总数、霉菌超标。吕伟刚介绍,蜂蜜、蜂王浆本来对霉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现在霉菌超标,说明添加了甜味剂、果糖类的东西在里面。此外,还在蜂蜜里发现含有氯霉素。

  蜜饯的合格率还是只有65.7%。连续三年,蜜饯的抽检合格率都不高,今年比往年情况稍微好点。

  去年全省787人食物中毒

  2008年,浙江各地共上报食物中毒事件31起,中毒人数787人,无死亡人员。与上一年度相比,中毒起数、中毒人数都减少了。其中引发食品中毒的食物,以肉与肉制品居首,主要跟食物腐烂变质有关。

  2008年,浙江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了,但对食品安全现状和监管工作的满意度却有所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在全省的2008年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调查显示,由于受2008年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公众对食品安全现状和监管工作的满意度比上年有所下降。(记者 申淑芬 通讯员 汪建强)
叶重安飞

11-04-17 14:41

0
西安爆食品安全问题 含胶腐竹登上市民餐桌
2010年12月09日 17:10 来源:中国广播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西安市民刘先生最近在离自家不远的凉拌菜摊买凉拌腐竹时发现,这腐竹的味道怎么和平时不太一样,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就感觉外观啊,包括颜色,就是那种腐竹,然后你买回来一吃,口感就是那种胶状的,就像化工合成的那种产品,而且以前你买腐竹菜的时候,他会少给你一点,因为腐竹那东西很贵的,结果现在买,他就是特意多给你一些,它很压秤。”

  前些天,家住草场坡附近的孙先生在离自家不远的菜市场凉拌菜摊儿上买了一斤凉拌腐竹,可是回家一吃,却感觉有些不对劲儿。嚼在嘴里脆脆薄薄,感觉就和纸一样。而且没有一点豆香味儿。12月6日傍晚,记者来到了孙先生说的西安市长安北路草场坡里的这家凉菜摊儿,见有生意,摊主立刻热情的推荐,每斤5块钱。说着还掀起了盖在凉菜上的布。当记者询问这种腐竹是否有质量问题时,摊主告诉记者,有些商贩为了图利润,拿劣质含胶的腐竹伴凉菜,但保证自己卖的是质量好的腐竹。

  摊主:他那是烂腐竹,里面掺的胶。  

  记者:掺的有胶? 

  摊主:恩。 

  记者:啥胶? 

  摊主:那咱不知道。反正是那种食用胶还是啥,咱不知道。 

  见记者有些犹豫,摊主继续说,一般在繁华市场卖的腐竹价钱高、人流量大,商贩一般不敢掺假,但是要是在城中村或者偏僻一点的市场,价格低,腐竹一般都是含胶的劣质腐竹。 

  摊主:要看你在哪卖呢?要是给咱这儿卖你就不敢弄掺假的,你要看地方。

  果真像这位摊主说的这样吗?记者随后在边家村一家经营干货多年的商贩处得知,市场上确实有这种劣质腐竹。这位干货老板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已经做了多年的豆制品生意,但是生产者究竟往豆汁里会掺什么东西,他们也不知道,而生产者更是只字不提,他们只知道是一种药品,而这个秘密,在经营干货豆制品及拌凉菜小摊贩中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干货店老板:好腐竹要八块多钱一斤,烂腐竹就是三块多、四块。(陕西台记者汤薇)
叶重安飞

11-04-17 14:41

0
人造“新鲜红枣”流入市场 购买时需留心 

乌鲁木齐卫生监督所提醒,部分对人体有害的人造“新鲜红枣”已流入市场市民购买时要仔细辨别

按节气来说,红枣现在还没有到成熟的季节,但乌鲁木齐大街小巷已开始出售新鲜红枣了,现在购买新鲜红枣一定要谨慎,如果不小心可能就会买上人造“新鲜红枣”。8月18日,乌鲁木齐卫生监督所及时提醒市民:部分对人体有害的人造“新鲜红枣”已流入市场,购买时要仔细辨别。

乌鲁木齐卫生监督所负责人说,最近乌鲁木齐头屯河区卫生、药监等部门联合执法,在辖区内就查获一起人造“新鲜红枣”的黑窝点,现场查获10吨原料及成品,同时还发现14袋甜蜜素、11袋糖精钠以及一袋明矾。乌鲁木齐头区卫生监督所当即对这些物品取缔没收,并将这些人造“新鲜红枣”送往垃圾场填埋销毁。

据悉,人造“新鲜红枣”主要经过两道工序,着色和着味。铁锅里放进酱油,使青枣变成红色,并保持光泽。再次放进加入大量糖精钠和甜蜜素的水池中浸泡,使其口感泛甜。造假者没有工商执照、食品加工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加工环境卫生条件差,加工工艺等不符合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同时,过量食用甜蜜素和糖精钠将对人体产生直接危害,尤其是糖精钠短时间内过量食用会引起血小板减少,酿成急性大出血。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些人造“新鲜红枣”已有部分流往乌市奇台路果品批发市场,有可能已进入市民家中。乌鲁木齐卫生监督所提醒市民,在购买红枣的过程中应通过看颜色是否正常和闻一下有没有异味这两种方法来辨别。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