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食用明胶中添加有害物质的情况屡见不鲜就在两年前,同样是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山东东阿县有很多阿胶制品企业,记者调查时发现,当地的阿胶制品生产企业,所用的原料很多是掺有牛皮、马皮的劣质阿胶。河北无极县永丰药业一国药准字号阿胶是使用劣质皮料熬制而成。这家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生产阿胶使用的原料皮基本上都是在皮革加工过程中割下来废弃的头脸皮和腿脚皮,也就是通常说的下脚料。而且这些下脚料当中还混杂了牛皮等其他皮料,其中有40%的是牛皮。
据卫生部监督司介绍,部分明胶企业在不具备生产条件状况下,违法生产食用明胶。由于生产环境极度恶劣,卫生指标不达标,完全不能符合国家对食用明胶的要求。甚至有不法厂商,用蓝矾皮所生产的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专家指出,化工原料中含大量的六价铬和砷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在皮革加工的过程中会深入皮毛之内,即便用大量的石灰和工业酸冲洗还原也无法完全清除其中的残留。因此,用蓝矾皮所生产的明胶严禁在食品中添加。但是,实际上大部分蓝矾皮明胶被不法企业用在了食品当中。
阿胶里的秘密:阿胶用工业明胶制成?2010年1月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工商在一次行动中一举查获假冒伪劣阿胶近400盒。工商部门认为,部分劣质阿胶可能是工业明胶制成,对人体危害很大,建议消费者购买药品、保健品最好到正规药店。工商人员对真假“
东阿阿胶”进行对比发现,假冒阿胶包装正面有“由此撕开”字样,胶体呈深黑色,表面粗糙,有气泡点,上面的“东阿阿胶”字体颜色鲜红;正品阿胶胶体表面光滑、平整,“东阿阿胶”字体颜色呈暗红色。这是媒体公开报道的少数几起用工业明胶制成阿胶的案例之一。
0
工业明胶“走红”,一点也不意外这种注入明胶的“注胶虾”市场并不少见
工业明胶当食用明胶销售,是行业“公开的秘密”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调查称,在浙江新昌县全国有名的胶囊之乡,大量的白袋子明胶通过地下链条暗中销售和使用已是公开的秘密。胶囊里装的药是治病的,胶囊却可以致病,的确令人匪夷所思。
从目前各方报道的情形看,不论是制胶企业将“工业明胶”当可食用明胶销售,还是胶囊企业选用“工业明胶”作为原材料,以及制药企业明知胶囊重金属严重超标依然使用,都不是在多么秘密的情形下进行。工业明胶的“炮制”过程如下:皮革下脚料——生石灰浸渍膨胀——工业强酸强碱中和脱色——多次清洗——熬胶锅里熬成胶液——工业明胶。这已成为行业“潜规则”,这些潜规则又几乎成为“公开的秘密”。
《中国药典》对明胶空心胶囊有明确的标准。生产药用空心胶囊必须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销售。药品生产企业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采购空心胶囊,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和使用。因此,从法理上说,生产经营“毒胶囊”属制售假药行为。
昔有“注胶虾”,今有“胶囊药”早在“注胶虾”横行的时候,明胶之祸就被人们拎出来接受拷问。今年年初,在天津水产市场出现了大量的“注胶虾”。把明胶注入虾中一举两得,不仅能增加虾的重量,而且可以避免虾头出现凹陷、塌瘪等现象,使虾显得更饱满、新鲜。一个商贩的话曾让人闻之惊心:“‘注胶虾’很正常,吃不死人。”不知是不是因为这样一种面对有毒添加物的理所当然,才让类似于皮革明胶这样的黑色食品链条,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并最终渗入到药品领域。
天津本地的一家明胶生产企业销售经理曾披露,他们生产的一般都是工业明胶,食用明胶也有,但是没有相关证件和手续。并称,天津多个水产户都是向他买的明胶。这说明在食品中注入工业明胶早已出现,且在一些地方十分普遍
0
钓鱼饲料加入砂锅,你还敢吃吗
字号:小大 我要评论(0) 2012年05月01日 08:55 来源:城市商报
□商报记者 吴籽
慢火久炖的砂锅粥不仅是广东人的挚爱,也越来越成为苏城美食的新宠。不过,就在近日,有网友爆料称,不少经营砂锅粥的知名餐馆会在砂锅粥内添加佐料,而其中一种就是专为钓鱼用的鱼饵红虾粉。红虾粉究竟是什么?商家又为何要添加入砂锅粥呢?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网友爆料
砂锅粥基本都放红虾粉
近日,一位网友在微博中爆料,称自己有一位长期在某知名广式砂锅粥店工作的朋友,据他的这位朋友透露,目前市场上比较知名的砂锅粥店基本会在粥内放入合成香精,其中在虾粥、蟹粥内,会放入一种叫做红虾粉的香精,如此一来,粥会变得更红,更浓稠。他还补充说,“有人说红虾粉是色素,大错特错,我在网上反复搜索,问及专业人士,从来没听过红虾粉是色素这说法。问及朋友,才知道,所谓红虾粉其实就是海里的红虾磨成的粉末状物质,主要用于调配动物饲料。还有个地方可以见到,就是喜欢钓鱼的朋友都能从渔具店买到红虾粉,一般三五千元人民币就可以买一吨。”
记者调查
红虾粉是渔具垂钓用品一斤红虾粉40元左右
海鲜砂锅粥里面是否真的会加入红虾粉?在采访中,市区一家广东砂锅粥店店员向记者透露,砂锅粥内添加香料不算什么秘密,“如果没有香料的话,很短的时间内达不到那种味道”。这位店员说,这种情况在广东一带比较多,不排除有些店铺为了让死虾能达到活虾的味道,就把虾仁磨成的粉加进粥里,红虾粉应该就是这种粉末,“主要是为了既好吃又降低成本”。
有业内人士称,红虾粉就是一种专用的鱼食。记者于是前往市区一家大型垂钓用品店走访,在询问过程中,一位店员告诉记者,红虾粉确实是一种专用的鱼饵,这种粉一般由虾烘烤制成,对鱼类有不可抗拒的诱惑特性。记者拿起店内一包红虾粉查看,只见产品说明中写着“红虾粉添加在饵料中,能强烈兴奋鱼的摄食神经,从而诱导鱼类快速进入钓点。适用于竞技、休闲垂钓使用”。店员告诉记者,这一包50克左右的红虾粉,售价在4元左右。
既然红虾粉为活虾烘烤制作而成,人食用会有什么问题呢?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红虾粉是一种鱼类饲料,既是饲料就不排除很多虾早已死亡,同时在处理过程中也不会那么干净,“说不定有海藻死鱼死虾一起,就好比一些猫粮、狗粮一样,也都是富含多种营养和各种口味的,人能吃吗?”
针对砂锅粥中添加红虾粉的问题,一位营养学家表示,在粥内添加红虾粉是绝对不可以的,添加红虾粉后确实会使得砂锅粥看上去很新鲜、色泽饱满,但是食用红虾粉将对人体肝脏、肾脏造成一定的损害。
0
整个民族无意识的群体性自杀行为!
归根到底是信仰的缺失(一定要说有的话就是拜金教)以及法制的缺位。
0
吃蔬菜最担心农药残留污染。一般来说,易招虫害的菜,施用农药会较多,比如韭菜,根部特别容易招一种虫子,农药超标最严重。大家不要吃了!而有些菜或自身“体质强壮”,不需要太多农药的保护,也能健康成长。到底哪些菜能“出污泥而不染”呢?
第一类:抗虫害的
有一类蔬菜不易感染虫害,它们自身抵抗力强,因而施用的农药也较少,如圆白菜、卷心菜,苋菜、芹菜、菜花、辣椒、萝卜等。
第二类:土里长的
第二类不易被污染的蔬菜是食用部分生长在泥土中的蔬菜,如藕、马铃薯、芋头、红薯等。
第三类:野外生的
野外生长的食用菌和野菜,在自然界中按季节生长,无须人工护养,食用的安全系数自然也就更高。市场上较常见的野菜品种有:蕨菜、荠菜、马兰菜、马齿苋、龙须菜等。
叶类蔬菜最易被农药污染
大多数叶类蔬菜都会较常使用农药,如白菜、鸡毛菜等。食用前要格外仔细洗涤。
有不少人以为有虫眼的蔬菜使用农药较少,也就较为安全。岂不知,随着农药的推广使用,害虫的抗药性也日益增强。而且一些农药不能阻止虫子的生存,对人类却有一定危害,所以对有虫眼的蔬菜也不能掉以轻心。
菜帮菜蒂农药多
蔬菜的菜帮和菜蒂是农药残留最多的部分。比如大白菜近根部的菜帮子、柿子椒把连着的凹下来的部分,农药都比其他部位多,吃的时候最好丢掉。这是和蔬菜的生长方式及喷药方法有关。以大白菜为例,首先,喷药时因为重力作用,农药会顺着菜叶和菜秆流下来,聚在菜帮底下,因此,菜帮上的农药就会比较多。其次,因为菜帮靠近地面,日夜风吹日晒造成农药减少或分解的几率比较小,因此菜帮上的农药残留就更加顽固一些。不过,比如蒿子秆、菜薹等没有明显菜帮的蔬菜,就不存在这种问题。而青椒,虽然是挂着的,也仍然遵循这个规律。因此,我们在吃蔬菜时,最好把靠近地面的菜帮子切掉。而青椒这类蔬菜,要把蒂抠掉再吃。
===================================
我的食品安全和健康对策,和大家分享。
辣椒,西兰花,菜花,芹菜,不招虫子,可以吃。卷心菜,土豆,不容易被农药污染。这几样恰恰是我爱吃的。喜欢麻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买比较纯的麻椒粉和辣椒粉,不放肉直接炒就很好吃,也可以和蘑菇一起炒。很健康的。
真正的山野菜,没有农药,但是现在好多其实也是种植的。
黄瓜,打皮很方便,也是我的选择。但一定要打皮啊。
补充蛋白质最简便的方法其实是煮鸡蛋。一方面,鸡蛋经过一次代谢,有害物质也许会少些。二,没有经过油炸和油炒,更健康。三,煮鸡蛋可以很容易地剥离鸡蛋黄,减少胆固醇的摄入。煮鸡蛋最好用煮蛋器,网上买才50元左右。比用锅煮得快,用起来非常方便!
如果离市场近,买新鲜的海虾补充蛋白质更好。记住,别吃鱿鱼,胆固醇含量太高。
水果罐头其实可以吃的,水果罐头保鲜靠真空密封,而不是防腐剂的。往往比市场卖得水果更有营养。
大米,尽量不要买什么香米,可能是加的香味剂!
对转基因在意的,就别买豆油,买花生油。我倒是从来不介意,我觉得在中国大陆,转基因根本就不算个事。
熟食,火腿肠,粉条,肉松之类的,就算了、、、、、方便面,油炸加防腐剂,别吃啦。
我出差的时候,基本就是麦当劳和肯德基,虽然在国外被称为垃圾食品,那是因为热量高。如果你需要一定热量,那是最好的选择。垃圾食品,比有毒的食品,那不是好太多了么?我尽可能不选油炸的,选烤的,也许会好些。
不要吃任何的奶制品,特别是酸奶雪糕。最差的奶都做酸奶雪糕了。真正的酸奶,倒是可以吃,不是好奶,做不成酸奶。但不是乳酸饮料。奶茶也不要喝,根本就没有奶,那是用奶精勾兑的。
白酒,如果不是很有瘾,就别喝了,基本都是勾兑的。红酒?如果不是高档进口红酒(怎么也得200以上吧),那就算了。几十块钱的红酒,真不如不喝,也许根本就不含葡萄汁。啤酒,也许可以适量喝点。
总之,尽量吃最简单的,没有经过深加工的食品。
每周争取锻炼3-4次吧,保持正常的体重。锻炼比什么药都管用。我每周打羽毛球5次左右,原来的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头晕,乏力,这些症状全没了!性格也爽朗自信豁达了。在运动上花1万块,将来治病可以省10万块!
保证睡眠,别熬夜。早上起来就要喝一杯水。白天也要多喝水。喝水要够量,标准是,小便的颜色是清澈的,而不是黄色。
炒菜可以使用电磁炉,用厚一点的马勺。好处是,油的温度不容易超过260度,这是产生油烟的温度。一旦产生油烟,油就变质。为此,我甚至买了个红外线的温度仪,网上买的,不到100元。
0
买海产品要看仔细 记者 高峰/摄
消费者在选择海鲜产品的时候都会选择颜色鲜亮的,认为这样的海鲜产品比较新鲜。但据业内人士透露,部分鱼贩为了让海鲜产品看上去新鲜,会使用甲醛或福尔马林等化学试剂浸泡海鲜产品。
业内专家表示,只有在冰鲜区域才会出现有甲醛或福尔马林等化学制剂浸泡海鲜的情况。以银鱼为例,新鲜的银鱼拿出水后成乳白色,成自然弯曲状。新鲜银鱼在冷库里放上两天色泽就变暗。但是,经过甲醛浸泡的银鱼颜色特别光亮,身体僵直,并且有刺鼻的味道。
这位行家强调,新鲜正常的海鲜都带有一些海腥味,被福尔马林浸泡过的海产品就算清洗过后仍会有轻微的刺激性气味。一般情况下,福尔马林浸泡过的海鲜价格一般都比正常水发海鲜价格要便宜。夏季以购买鲜活水产为宜,冷冻海鲜要谨慎选择。此外,一些水发食品如猪脚筋、牛肚、牛筋、牛百叶等也须谨防福尔马林。(晏巾杰 刘硕 都市时报)
0
11月30日上午,市民方先生致电本报,反映他前几天买了一袋拉面剂,准备自己做些拉面。他回家将粉末掺水放在纸杯里,过了一晚上,纸杯竟被拉面剂腐蚀穿透,这让他非常担心:“拉面剂腐蚀性这么强,对人体会不会产生危害?”
记者走访了几家拉面馆,发现大家都在用这种拉面剂。随后在省城一大型批发市场也买到了类似的拉面剂,照着方先生的步骤做,刚开始纸杯里的水除了变绿,没有其他明显变化。一小时后,拉面剂果真腐蚀了纸杯。
读者爆料
拉面剂把杯子腐蚀了
方先生想自己动手做点拉面吃,但试了几次,却发现做出来的拉面总是软软的,没什么咬劲。好在方先生楼下就有一家拉面馆,从早到晚生意都不错,他到店里一打听,老板大方地说出了秘密:拉面之所以这么有劲道,是因为放了拉面剂,再加盐拉出来的。那位老板告诉他其他拉面馆大抵也这么做,省城大型批发市场都能买到这种拉面剂。
“我也买了点,因为没用过,就上网查了查用法,结果吓了一跳。”方先生说,他发现就在前不久,一家电视台专门做了一期节目,内容正是关于拉面剂的。“用拉面剂来进行实验,结果很惊人。放了拉面剂的纸水杯出现氧化,把拉面剂溶液倒在光滑的地板上还出现了恐怖的腐蚀现象。”
这下方先生不敢贸然使用了,当晚他把拉面剂掺水放入纸杯。开始没什么反应,可过了一夜再看,他发现水从杯底渗出来,杯子明显被腐蚀。“我以前一直不知道,这种东西做出来的拉面,吃了对人可有害?”方先生希望通过本报求证一下。
记者走访
拉面馆都在用拉面剂
11月30日,记者走进胜利广场附近一家拉面馆,一名年轻小伙正在做拉面,不时用手边一个塑料瓶往面上浇什么东西。仔细看这个塑料瓶,里面盛着淡绿色液体,小伙从旁边柜台上拿出来一个包装袋,里面装着白色粉末,他告诉记者,拉面剂掺了水和盐就会变绿。
“不用拉面剂,面拉不长,味道也不好……拉面馆都在用。”小伙说。在附近另外几家拉面馆,记者同样见到了这种拉面剂。
来到方先生所说的大型批发市场,一家调料商店老板娘拿出一袋拉面剂。包装袋显示拉面剂的作用是:制作面点时,提高面团的柔软性、可塑性;提高面粉、淀粉熟制品的筋度、韧性、口感。这位老板娘说,像这样一袋500克拉面剂,可以做100多斤拉面,“和面的时候就将拉面剂和盐掺进去,增加拉面的柔韧性,面比较容易拉长。”
拉面剂掺水真能腐蚀透纸杯
做个试验
究竟拉面剂能不能将纸杯腐蚀掉?11月30日19时,本报社区实验室再次进行了实验。记者找来一次性杯子,里面盛了半杯水,实验的结果果然惊人。
第一步:拆开拉面剂包装,立刻闻到一股碱味,舀一勺放进杯子里,水体发白变浑浊,可以看到一些小气泡。
第二步:过了2分钟,水开始呈现淡绿色,没有其他明显变化。
第三步:过了约一小时,水的绿色更深了,连杯子上也出现了绿色斑点,杯子底部出现了渗水现象,垫在杯子下面的报纸也被打湿了。
第四步:12月1日9时,距实验开始已经过去了14个小时,杯中出现了绿色沉淀物,连杯沿也被染成了绿色;此时杯中的水已经见底,垫在下面的报纸被打湿一大片,距离很远就能闻到明显的碱水味。
按一定比例食用对人体无害
相关部门
12月1日下午,记者联系上拉面剂的生产厂家,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自称姓刘,在厂家负责销售工作。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拉面剂主要配料为食用碱,碱具有腐蚀性,这很正常。“装盛的时候最好用塑料杯子,还要注意封闭,以免碱遇到空气挥发掉。”
工作人员还说,拉面剂只要不过量,对人体是无害的,比例最好控制在千分之三左右。“不止用于拉面,家里蒸馒头、煮面都可能用到,放点食用碱,做出来更有看相,也好吃点。”
记者又咨询了合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均称,酸和碱都具有一定腐蚀性,吃太多显然对人没有好处。但按照一定比例食用,对人体是无害的。
各位读者朋友,通过本报社区实验室,大家对拉面剂的使用与安全都有全面的认识了吧。咱们下次再见。
本报记者 韩畅/文 卓旻/摄
0
你的饮用水安全吗?
眼下的市场是由消费者驱动的,这意味着消费者拥有了绝对的选择权。但选择的多样化并不一定代表着物美价廉,因为繁杂的商品信息降低了消费者理性思考的能力,同时商家也能在摸透消费者选择机制后发出各类误导信息。
消费者如同握有非凡权利的令牌却不知道该指挥哪支军队。
据报道,矿物质水在06年异军突起,已经霸占了中国瓶装水大片江山。这个根本原因应该是消费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的健康需求,也要“归功”于某品牌近年来迎合这种需求强力推出的“更健康”的概念。但是当这样一瓶所谓“更健康”的水拿在手中细细端详,不禁要对这拥有美丽的名字的饮用水提出五大疑问。
我县没有一家企业、具备生产矿物质水、就纯净水也没经安全认证!矿物质水到底是什么水?它是自来水制成的!?
目前矿物质水还有没国家标准(这也是让人感到不安的一个原因),从浙江等几个省的地方标准来看,矿物质水是指纯净水经添加矿物质类食品添加剂或天然矿物提取液后制成的饮用水(浙江省饮用矿物质水地方标准DB33/339-2001)。纯净水一般都是用自来水加工灌装而成的,一直受到专家和消费者的诟病。那么以纯净水为基础的矿物质水是否也是用自来水制成的呢?
2004年,可口可乐在英国市场销售的Dasani矿物质水被揭露是由自来水生产的,从而引起英国人的强烈指责。从水质讲,英国的自来水比中国自来水更加安全(欧盟的饮用水指标比中国大陆更为严格);从生产技术和企业责任来说,可口可乐公司也应当比国内的一些企业更优秀;从监督机制来看,英国的力度更是强于中国大陆。试想,可口可乐的Dasani矿物质水尚且受到指责,那国内的矿物质水安全和质量究竟该如何评判呢?
矿物质水真的可以补充矿物质吗?它的矿物元素是人工添加的!?
众所周知,补充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一个综合概念,单独补充某一样的做法早已过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存在一个微妙的平衡关系,片面补充某一种,往往导致另外好几种的排泄增加,适得其反。比如过多的补充钙,就可能导致大量镁被尿液带走从而补了钙缺了镁。镁与钙的合理比例应该为:2:1。因此有医学专家认为,补充矿物质应该“协同作战”,最好就是自然态下的均衡吸收。
在自然态下,优质的天然水中所含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呈现一个均衡的比例,或者说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这种奇妙的和谐。因此天然状态下的水中所含营养物质能起到一个“协同作战”的效果。比如优质天然水中的镁与钙比例就正好接近2:1。这就是为什么世界顶级瓶装水都始终强调自己含有“天然的”、“均衡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然而我们在矿物质水中看不到这种上苍赋予的和谐。矿物质水往往只往纯净水中添加某几种矿物质。比如前面提到某大品牌只加了只含有镁、钾两种矿物质,当然是只比纯净水“多一点”矿物质了。
如果人体长期只补充镁、钾两类矿物质,就可能导致相应比例的钙和铁,以及其他维生素族营养物质的流失。因此,矿物质水补充矿物质的作用值得质疑!
人体需要额外的硫酸盐和氯酸盐吗?
国内矿物质水添加的矿化液主要成分一般为硫酸镁和氯化钾。因此矿物质水在具有了镁离子和钾离子的同时,也具有了额外的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
硫酸镁又成为泻盐,超过390毫克每升便会引起腹泻。更为关键的是,硫酸根离子并非营养物质,所有国家的任何饮用水标准都只标明其含量不得超过多少,而没有必须达到多到的标准。氯酸盐也存在着同样的尴尬。
矿物质水怎么是酸性的?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国内矿物质水都呈酸性,有的甚至低于6.0。饮用水中矿物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维持水的弱碱性。矿物质水中的矿物质显然没有这个用途。这样,“多一点”或者“更健康”也无从谈起了。
矿物质水怎么可以没有QS标志?
“QS”标志是“质量安全”的英文名称Quality Safety缩写,也是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表明食品符合质量安全基本要求。食品加印(贴)QS标志后有两点含义。1、该食品的生产加工企业经过了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审查,并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包装、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安全、清洁,对食品没有污染。2、该食品出厂已经经过检验合格,食品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由此可见,QS标志乃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然而目前所有的矿物质水,包括某些知名企业生产的水在内,都没有QS标志,这样的情况实在让已经身患“食品安全恐惧症”的中国人感到不安。
要知道,水是人体必需的生命物质,人体的70%是由水组成的,如果我们连喝水的安全都无法得到保证,我们又还能相信什么呢?为了我们的健康、请大家不要相信桶状水有什么矿物质水、离子水、我县没有一家、就纯净水也没有经国家安全认证!
我们大家喝水就喝认证企业生产的纯净水、或是我们家的自来水!不要相信我县某水厂的宣传!
我县水厂分布点 1.“豫雪”水厂(北关机械院内、水源50米左右的井) 福来雅(天桥附近在一家粮店院内水源50米左右) “ 怡然”(新区 、水源自来水) “顶上泉”(新安集粮店、水源自来水) “鸿福泉”非法(电厂、水源电厂的老井)其他的水厂都是自己打的压水井!以上供大家参考!
周口市经过国家认证的纯净水、在我县销售的品牌有:“雪人” 健之泉、 四方、 天然泉!
建议大家咨询质量技术监督局、有没有矿物质水、离子水、及什么是安全的水!
0
随着端午节的日益临近,餐饮消费也渐渐进入高峰期。在高朋满座的酒席上,芒果汁、木瓜汁、橙汁等种种诱人的“鲜榨果汁”在觥筹交错中喝到了人们的嘴里,流进了人们的身体。但是,你可知道,一些鲜榨果汁实际上是兑入了十余种添加剂炮制而成的“杂交产品”!
据调查,餐馆违规自制饮料十分泛滥。针对此类情况,卫生部于5月连续发布了两部餐饮新规《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新法规定:如餐饮经营者使用潲水油、地沟油以及擅自滥用添加剂,违规生产自制饮料、鲜榨果汁以次充好,蒙骗消费者等行为,最高可处罚10万元。
难以置信一个木瓜“榨出”4扎果汁
售价48元一扎的木瓜汁,服务员宣称其系新鲜木瓜榨出。但是如果你到实际操作间,看到的则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工作人员仅使用了几片木瓜,更多的是兑入一种名为“鲜榨果汁伴侣”的桔黄色液体和水。这种遵循了“潜规则”的“美容养颜、减肥健身的鲜榨木瓜”,你还敢喝吗?
专家们对这种“杂交产品”很是担忧,因为此种“鲜榨果汁伴侣”含有酸度调节剂、安赛蜜、香精、苯甲酸钠、柠檬黄、日落黄、yh红等添加剂。如果完全使用水果榨汁,用二三个木瓜也榨不出一扎果汁,但是添加这种“鲜榨果汁伴侣”后,就可以大量掺水而保持饮料口感、颜色不变。这样,1个木瓜就可制出三四扎木瓜汁。而1个西瓜则可以制出20多扎西瓜汁。
随着夏季的来临,也迎来了饮料消费的旺季,目前市面上像这样制作“鲜榨果汁”的生意很是火爆。许多酒店果汁业务外包给鲜榨果汁伴侣生产厂家或作坊,这些大规模承包酒店果汁业务厂家或作坊,为了暴利几乎都采用这种“鲜榨果汁”的制作方法。
自制饮料危害大但屡禁不绝
据四川省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协会此前调查:在不少餐厅、火锅店,打着“天然”、“健康”、“营养”旗号的自制鲜榨饮料一扎要卖到30元,甚至更高。但是,为了可观的利润和控制成本,这些餐饮场所都是用极少量的鲜榨原料或浓缩粉通过稀释和添加剂调配、制成所谓的“鲜榨饮料”,以次充好,欺瞒消费者。这一现象在一些中、低档餐厅、火锅店尤其突出。
据调查:在成都一些食品批发市场,制作果汁、花生奶等饮料的各种食品添加剂随处可以买到。但细看配料,则令人吃惊。例如:在一桶制作橙汁的添加剂外包装上,其配料为:砂糖、香精、食用胶、yh红、柠檬黄、酸味剂、柠檬酸钠等,但就是没有一个“橙”字。而制作花生奶的配料里也完全没有“花生”。据调查:一包(桶)重约5斤的添加剂售价十多元,但却可以制作出50斤——60斤各种“鲜榨饮料”。
“这些靠餐饮店小工操作,完全没有任何技术指标,使用各种添加剂量自制的饮料,不但没有任何营养可言,而且有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四川省食品安全生产监管协会投诉部主任吉礼如是说。
0
“鲜榨果汁”,安全乎?
“果汁加料”早已公开
在广州,一些年轻人聚集的路段果汁店、奶茶店云集,不过数百米就有一间,不同品牌的连锁店形成了竞争的格局。清晨的果汁店最为忙碌,工作人员把一桶桶的原料分装好,准备开门迎客。果汁店店员阿豪坦承,“果汁多多少少都会加点东西”、“如果是100%果肉榨取的纯鲜榨果汁,味道肯定没有那么浓”,但阿豪也称果汁中的“秘密添加剂”是重大机密,不能透露。而在一德路的批发市场,不少店铺摆着一罐罐五颜六色的东西,商家表示这些原料就是用来制作奶茶和果汁的。商家坦言广州的奶茶店和果汁店都在这里拿货,因为原料一应俱全,这里面包括有果肉、果粉、果酱、果浆,无非就是含有果汁成分的、由厂家加工制造的纤维部分。
9分钱成本 售价高达近百倍
市面上成行成市的果汁售价不菲,一般在8-10元,但其实它们的成本价要多少呢?记者在知情人士的调教下,尝试做出一杯果汁。9元一包的果粉,只需要一汤匙,加适量的水,就能冲出一杯“果汁”,如果加上适量廉价奶精、再配上一点12元一包的果肉,就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果汁”了。如果想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那一定要来位于白云区太和镇的这家果味添加剂原料的生产厂址。零售价12元一包的人造果肉,在这里拿货批发价仅需9元。
如果你还在犹豫,这里的许经理还会热情地告知你如何开店,第一步:要在店里摆些新鲜水果装装样子;第二步:为了省钱千万不要用榨汁机,而要用搅拌机,把果肉和添加剂放到一起,顾客喝起来有果肉粒,就能享受到“货真价实”的果汁了。许经理还得意地玩弄着概念,“用水果榨汁,是‘现榨果汁’,用果肉兑添加剂,才是‘鲜榨果汁’”。
混合多种添加剂 “果汁”有毒
用果味添加剂调出来的“果汁”甚至比纯果汁更好喝,但成本低利润高,又有多少人知道当中的猫腻呢?有市民表示,果汁还是含有水果的成分的,最多只是加水稀释了;而有市民仍认为“果汁都是用鲜果肉榨的”,没考虑过添加其他什么成分。中山大学食品安全知识的教授蒋卓勤观察过市面有售的果味添加剂后不住地摇头,“除了水,都是毒a品”,他表示,假果肉里有7种人工合成的添加剂和2种人工色素,果粉除了糖其他4种都是人工合成添加剂,饮用由添加剂制成的“果汁”能引起慢性中毒,长期饮用将导致肝肾功能的损害,严重者将会致癌。蒋教授还表示,这些果味添加剂价格低廉,又随时能买到,再加上小食品加工厂添加剂含量较难控制,导致了商家利用法律漏洞,走上了谋取暴利的道路。
质疑:混搭添加剂 对人体是否有害?
根据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而假果肉里有7种人工合成的添加剂和2种人工色素,果粉除了糖其他4种都是人工合成添加剂,再加上奶精,一杯美味“果汁”里面起码添加了十多种添加剂。
中大蒋卓勤教授表示,国家严禁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掩盖食品的缺陷或作为伪造的手段,在加工厂添加剂含量较难控制的情况下,如果出现违禁添加或者过量添加,将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影响,果汁店“以次充好”,用人工果汁代替纯果汁出售,已是一种欺骗行为。
背景知识:你不能不知的——
“鲜榨果汁”非“现榨果汁”
餐饮业潜规则:鲜榨果汁为勾兑 成本不足1元
鲜榨汁高价猫腻:利润高达80%
吃“珍珠”如吃塑胶
珍珠奶茶店利润赛珍珠
小心劣质珍珠奶茶
魔鬼添加剂 吓死你
食品添加剂 一场色香味的yh
老百姓,你的胃里有多少添加剂
诡异的食品添加剂 美丽与丑陋的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