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兄好,希望下次可以与你交流。
0
2010年,我开始了基本面分析之旅,开始认真读彼得林奇和有关巴菲特的书;这一年,我开始下载公司的报表做研究;这一年,是混沌的一年,我除了阅读大量有关投资的书籍以及看了无数淘股吧精华帖子外,收获甚少,只能拿韬光养晦来自嘲。
2011年是转折的一年,有了2010年的积累,我可以慢慢读懂公司的报表,不再纠缠于财务数据的细节,做到抓大放小。我关注的股票有二十只左右,大多都是06、07年的牛股,现在盘子都不小了,至于是否会继续成长,我想,如果是一家优秀卓越的企业,几十倍的成长只是它的起步,不要让市值蒙蔽你的双眼,像格力这样的好企业,它的成长空间不是你能想象的。随着大国地崛起,一些优秀的企业,他们的下一步伐就是跨国集团,这就是大的趋势。
至于目前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很多股票已经在透支他们的成长,市场的炒作资金开始让它们忘了自我。市场总会有理智的一天,虽然这一天不知何时会到来,用你的常识看待这市场,起码你可以远离击鼓传花这游戏。
0
写的不错
0
兄好,我现在对于这市场并不困惑,我可以慢慢忽略大盘的波动。换句话说,我现在专注的是公司。兄是第一个留贴者,有空常交流。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没事,进来后先将自己搅成浆糊,再慢慢的将头升出来透透气。
当你低身向下看,浆糊成水了,你就是鱼了。
0
我进入这市场跟很多人一样,也是从技术分析开始的,我忘了用多长时间才弄懂什么是K线和均线,虽然对技术一窍不通,但不妨碍我在天涯的股市论谈上学如何做股票。逛论坛一直是我的兴趣,从最初ABBS的建筑论坛到极品音乐论坛,我都很享受论坛给我如获甘露的感觉,也培养了我学的能力,知道哪些帖子有营养,哪些帖子是用来娱乐和忽悠的。
我在天涯的股市论坛待了大概半年,遍览了很多名马甲的帖子,有些还读了两遍。收获最大的就是深信“功夫在诗外”、“炒股就是炒心态”。虽然开始对我的交易没有实际指导作用,但我知道它以后会融入我的投资体系里。
另外在这半年时间里,我读了几本国外的经典著作,其中印象比较深的是《炒股的智慧》《幽灵的礼物》,主要是这两本书写得比较精彩,前后我也看了两三次。遗憾的是对《股票作手回忆录》兴趣不大,看了三分之一就没有看下去,至今想不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过对于书里的名言我还是摘抄了很多。至于一些有关技术分析的书,被奉为经典著作的《股票趋势技术分析》 我是看了第三遍才弄懂了什么是头肩顶以及一些形态理论,不过对于书中的管理资金的内容倒是摘录了下来。
我的第一次交易是09年的八月份,那时的行情并不好,处于下跌状态中,那时我刚掌握一套均线秘笈,复盘的时候研究涨幅区间大的股票,其均线大多都齐头并进,形态都很漂亮,如果K线是舟,均线是水,当你找到启动点时,舟便借助水的力量直冲云霄。可惜,我没享受过这种惬意,基本上都是舟在水里颠簸,弄得人仰马翻,没了心情,便撤出我那微薄的资金。
后来,在天涯的股市论谈精简版的帖子看腻了,便很少逛天涯了。然后转战淘股吧,邂逅淘股吧是一个偶然,那时天涯的人介绍了《幽灵的礼物》这本有关交易心得的书,我便百度,然后在淘股吧读书区找到了《幽灵的礼物》。另外,感觉这股吧的界面很像以前经常逛的ABBS,便喜欢上这里。
如果天涯的股市论坛让我从技术过渡到心态,把我领进股市的大门,那么淘股吧则让我放弃了技术分析,更上一层楼,进入了一个新的投资领域。我在淘股吧认识很多大师级的人物,学他们的经验,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但为君故、wjmonk大师以及sosme君。但为君故的《十年一梦》,让我彻底放弃了技术分析,并不是说技术分析不好,只是投资更适合我,这篇文章在我看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wjmonk大师有关对投资的认识显示了他浓厚的功力,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在投资的路上越走越宽。而sosme君的实证告诉我什么是坚持,在时间复利面前,神马都是浮云。
0
从开始进入这市场到现在已经两年了,途中有不少感悟,很早就想写,但不知从何下笔:一是入市时间短,未经历牛熊;二是市场认识尚浅,感悟不深;三是文笔一般,没有秦慕楚、Alopor的文采,更缺乏先手信手拈来之境界。
这几天在学鱼鹰、茅台03以及先手的帖子,颇有收获,对市场的认识也开始清晰起来。先从市场参与者的定位说起,有网友以在美国为例,他称短线为交易者,中线为投机者,长线为投资者,这些参与者中各自均有优秀的代表。很多参与者可能对自己的定位没什么头绪,或者觉得没有必要给自己定位,但我要说的是,在开始参与市场的时候,清晰的定位可以给你指明努力的方向。
在国内,参与者大概可分为三类:一是技术分析,靠量、价、时、空为基础的各种技术指标;二是题材概念炒作,靠政策,经济消息以及重大新闻对股市的影响来布局股票;三是基本面分析,以评估公司为由买入股票。当然,这些划分只是个形式。每类里面又分很多方向,选择什么方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坚持自己的方向。
我遇到很多亏损的市场参与者,他们之所以亏损除了有客观原因之外,更多的是主观原因,是他们自身的原因造成了一个市场定律:一赚二平七亏损。中国的市场是一个可以捕杀人性弱点的地方,是贪婪的葬身地。亏损的人大多没有自己的思维,不愿意去思考,喜欢听消息,不愿意承认错误,喜欢幻想,不愿意用常识去评判公司。他们咒骂这不如赌场的市场,咒骂虚无飘渺的庄家,骂完后却乐此不疲的进进出出,然后再撞个头破血流。
在市场,自信是把双刃剑,更多的时候是把你刺伤。进入市场的人,很多时候都是满怀信心,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谦虚似乎成了参与者的把柄——谁也不愿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