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政策护航 水价调整迎良机
时间:2012-02-17 16:22 来源:大众证券报 作者:李宇欣 评论:0条
国务院近日下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并稳步推进水价改革。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16日表示,该《意见》是继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国务院对实行该制度作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对于解决我国复杂的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影响。
本周二,广州市物价局公布了广州市自来水价调整两套听证方案:水价上涨0.6元或0.7元,这两套水价方案涨价幅度都达50%。由此可以看出,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明确表达了进行水价调整的意愿。
“预计2012年国内各地区将进入一轮水价调整的密集出台期。”海通证券公共事业行业分析师陆凤鸣表示,一方面,大部分地区上一轮水价调整在2009年-2010年,每两、三年正是新一轮水价调整的时间窗口;另一方面,过去几年电价连续上调带动水厂的动力成本持续提升,因此水厂也要求提高水价。
考虑到近几个月CPI总体趋势下行,国家发改委也预计2月份CPI可能回落至3%左右,因此市场普遍预计本轮通胀已经到了末期,这使得前期受抑制的水、电、气等公共产品价格改革迎来了较佳的时间窗口,由此可能给公共事业运营类企业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
从上一次水价的调整幅度来看,大部分省会城市的居民用水价格调整幅度在30%以下,大部分地区的居民自来水价格在1.0-2.5元/吨之间。从上市公司影响来看,根据2011年三季报的毛利率排序,江南水务、兴蓉投资、南海发展等超过40%,而武汉控股、首创股份、创业环保、重庆水务、洪城水业等自来水业务毛利率均在30%以下。
谢谢转载引用本文! 本文来自中国水网
原文链接: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2/02/1011329467048_1.shtml
0
在奔跑中调整呼吸
发表时间:2012-02-07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6版[打印][关闭] 傅涛
“十二五”,注定是战略新兴产业绽放光彩和谋求发展的好时机,国家的产业政策更多地倾向于战略新兴产业。那么,身处战略新兴产业中的企业,如何用好政策,如何借势起飞?环保产业中的细分行业水务行业,近年来在资本市场表现、市场成熟度、商业模式探索、向环境服务业转型等方面又有哪些收获和探索?
表现一:传统水务公司上市热中带冷
在2008~2009年,国家投资拉动后,2012年将面临下一轮的资金紧张,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凸显,市场资金需求巨大。在重庆水务和江南水务成功上市融资的带动下,地方政府积极鼓励当地水务公司上市融资。如长沙、乌鲁木齐等近20家供水企业纷纷在2011年完成改制,为上市做准备。各地水务企业上市的热情高涨,但2011年绿城水务(南宁)和昆明水务上市受阻,显示出资本市场与供水服务主业之间并不能简单衔接。
表现二:资本市场继续关注环保水务板块
资本市场的完善与扩宽为水务行业开启了新的融资渠道。2009以来,国际上连续两年的投资拉动政策也进一步激活了水业的工程技术市场。资本市场对环保和水务概念股的认可与热捧,又反过来影响着越来越多的民营水务企业通过上市进行融资。
另一方面,大量的PE/VC等私募股权基金通过资本市场进入。以巴安水务为代表的技术类、设备类等新兴环保公司在2011年掀起上市热潮,并被市场广泛看好。中持、晓清、环能德美等公司积极酝酿、呼声甚高。据统计,2011计划上市的水务公司有近30家。
表现三:新兴产业引关注,商业模式待突破
除了传统的供水、污水、垃圾处理发电等传统领域接通了服务市场化的模式外,“十一五”期间,新兴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得到了一定突破。
2011年,市场多重利好孕育着新的发展机会,污泥处理处置、海水淡化等一些新兴市场引人关注。污泥市场、再生水、海水淡化、工业废水、餐厨垃圾、危险废物、管网运管、景观水治理这些领域,将成为新的市场热点。
以首创股份、中国水务投资、碧水源为代表的一批水务领军企业正式涉足固废领域,拓宽环保市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下发,为污泥处理处置市场指明了方向;海水淡化市场众多知名项目,如北控曹妃甸项目等的投资运营形态有了实质性进展,成为年度水业市场交易的重头戏。
“十二五”期间,这些新兴领域将会得到进一步关注,投资机会将会进一步挖掘。目前,这些新兴领域的投资模式正不断探索与突破。
表现四:区域争夺战全面打响
2011年,为进一步适应水务市场发展,一些地方政府锐意革新、大胆尝试,重庆、贵州、杭州等地纷纷通过投资成立区域性水务公司来规划本地市场。一些领军企业加快进行区域布局,湖南、云南等地成为首创水务、北控水务、碧水源等企业的聚集地。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区域争夺战全面打响。
碧水源已先后在北京、江苏、云南、湖南、内蒙古、湖北建立业务根据地;2011年底,首创股份在湖南连下数城。在2011年,桑德集团也屡有创新,发展的县域整体污水处理模式实现了行业商业模式创新。在区域争夺的同时,一些全新的区域服务模式也开始被探索,如中持的县域环境管家式服务模式,也许将代表一种未来方向。
表现五:企业在快跑中拉开差距
伴随2011年总体利好背景,我国水务行业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由于各企业的融资能力不同,在企业总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2011年交易频繁。上市、并购、增资、特许经营等成为年度市场交易的关键词。众多企业自变求新开疆拓土,市场精彩纷呈。行业领先企业通过并购扩大服务范围和层次。
北控水务、首创股份、碧水源、桑德集团、中国水务投资、兴蓉投资等企业以自己的独到眼光和雄厚实力,在2011展现出领军企业的发展魄力。借助于资本的力量,市场将呈现出发展差距,一些追随行业发展节奏的企业将快速成长、实现超越,一些落后于市场发展步伐的企业,将在此轮快跑中失去更多优势。苏伊士环境和威立雅水务凭借世界500强的优势地位和良好品牌,在2011年基本完成战略调整。中环水务和创业环保作为中国水务领域的优势企业,也在2011年完成战略转型与调整。另外一只水务领域的主力部队上实集团在2011年基本完成了对亚洲水务的整合,将以上实水务的姿态活跃于2012年的水务市场。
表现六:向环境服务业加速转型
2011年,中国环境产业,正向综合环境服务业转型和发展。一方面,政府从政策上确定了环境产业向环境服务业转型的方向;另一方面,各企业均把自己战略定位在综合环境服务提供商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如北控水务定位为综合水务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首创股份定位为国内领先的综合环境服务商,国中水务定位为水务产业系统服务提供商。
环境服务业已经越来越被市场和企业认同,但由于商业模式没有实质性突破,真正的综合环境服务企业还没有健全。
表现七:城市内涝拉动管网专业运营市场
如果说,2011年全国大范围的“城市看海”是一个意外景观,作为网友集体智慧的成果,“城市看海”真正引起了管理部门对城市排水问题的重视。
从首都辐射众多城市,“城市看海”形象地反映出城市排水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更充分表明了公众对城市排水体系问题的不满,同时引发了社会对城市排水建设和运营的广泛关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排水运营管理领域的市场化进程。持续的城市内涝,也让持续10年之久的《城镇排水与污水管理条例》最终走向征求意见稿阶段。
2011年5月,深圳大通水务等企业中标深圳宝安、龙岗排水管网特许委托运营项目,城市排水管网的市场化之路已全面开启。
0
中投公司18亿美元参股英国水务公司--中国商务部
2012年 1月 21日 星期六 14:34 路透北京1月21日电---中国商务部网站周五晚间称,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CIC)宣布购入泰晤士水务公司(Thames Water)8.68%的股份,价值约12亿英镑(约18亿美元).
商务部新闻稿援引英国主要媒体报导称,这是中国在英最大并购案,标志着中国投资英国基础设施拉开序幕.
泰晤士水务是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最大的水处理厂,为伦敦及泰晤士河谷地区880万人提供饮用水,并处理1,200万人的废水.
2006年,澳大利亚投资公司麦格里集团(Macquarie)牵头的财团以80亿英镑的价格购入水厂.2011年,阿布扎比投资局购买了泰晤士水务9.9%的股份.(完)
(欲了解更多详情,请点选中国商务部 here)
0
重庆水务的上市之路与模式探究
时间:2012-01-09 10:11 来源:上海国资 作者:刘昌荣 评论:0条
中国水网编者按:2010年,重庆水务上市作为水务行业的标志性事件,启动了水务企业的上市畅想,并引领了水务企业的上市热潮。重庆水务及其模式会为中国水务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国水网特转发此文,希望可以引发行业更多思考。
继保障房建设、户籍改革之后,重庆水务在公用事业领域也开创了一个“模式”。
2010年3月29日,重庆水务正式登陆A股,发行5亿股,发行完毕后总股本增加至48亿股,拟上市融资20亿元。实际新股发行价为每股6.98元,超募资金逾70%。
这是国内首家实现供排水一体化、厂网一体并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上市水务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专业水务上市公司。
上市之路
2000年,重庆市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水务)获批成立。
创立之初,重庆水务困难重重。首要问题就是负债沉重,当时为保证重庆主城区供水, 由市政府向国内外举债, 新组建了和尚山、梁沱、黄桶渡等大型供水及相应配套工程,重庆水务2001年国内外债务应付本息超过3.4亿元。沉重的负担直接导致一系列水务工程无法进行,当年规划净水系列工程需投资近30亿元,这对当时的重庆水务来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用时任重庆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建中的话来说,“(当时集团)改革处于停滞状态。与此同时,水务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建设也陷人困境。”
转机发生在2003年,当年重庆市政府作出大胆决定,将中央下拨的三峡库区国债资金30多亿元一并划转重庆水务集团作为资本金,由重庆水务集团成为国债资金的载体。除了国债资金,资产情况好转的水务集团还向银行进行了信贷融资。
2001年集团注册资金为6.88亿元,截至2003年底,集团总资产达67.96亿元,净资产45.87亿元。
重庆水务上市之前,该行业和IPO绝缘已有6年。这6年间,重庆水务逐步完成了股权多元化过程。
2004年5月14日,重庆水务的独资股东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变更为重庆市国资委。2007年6月28日,重庆市国资委将持有的重庆市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7.28%股权划转给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之全资子公司重庆苏渝投资有限公司。苏渝投资于当年8月14日更名为重庆苏渝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苏渝实业”)。8月21日,重庆市国资委再次将所持重庆水务85%和7.72%的国有股分别划转至重庆市水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苏渝实业。
2008年4月,苏伊士环境和香港新创建集团(控股股东为新世界集团)以16亿元收购苏渝实业,由此持有重庆水务15%股权的收购。
外界分析,苏渝实业的成立,就是为重庆水务引入外资做准备。
当然,重庆水务和两家外资企业的合作并不是偶然事件。依托苏伊士环境和新世界集团的合资子公司中法水务为平台,两家投资人在重庆耕耘多年。2002年起,中法水务与重庆水务先后共同成立中法供水、中法唐家沱、重庆中法水务投资等多个公司,提供供排水等一系列服务。
截至2011年5月3日,苏伊士环境和新世界集团通过苏渝实业持股重庆水务,相比上市前资产升值超过35亿元。
重庆水务此举也被看作解决外资水务企业在中国,高溢价竞买、进而倒逼供水涨价模式的有益尝试。
政府“创造”条件上市?
回头来看,2007年这一年对重庆水务上市至关重要。
重庆水务当年启动上市计划,10月向证监会上报了上市计划和材料。之后,为推进上市,重庆水务从银行、证券公司等引进了不少专业人才,并在2008年开始引入了战略投资者。
而其关键之举则是1月1日开始的商业化改革中,重庆市授予重庆水务30年水务特许经营权,从原来的“政府特许、政府核拨费用、企业运营”的模式,转变为“政府特许、政府采购、企业经营”的经营模式。
同时,特许经营协议将污水处理结算费用提升至3.43元/立方米。这超出了行业平均水平,也是被外界诟病最多之处。
据记者了解,水务行业内污水处理费基本在1元/立方米上下,而0.8元/立方米的价格被业界和很多地方政府公认为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盈亏线。“江苏和深圳的污水处理费是比较高的,但也大多在1.5-1.6元/立方米。”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即使考虑到折旧和建设成本,也不会高于2元/立方米。
针对外界质疑,重庆水务表示,公司“厂网一体”的资产结构特点导致公司污水处理的成本高于其它一些城市污水处理企业;同时,重庆是山地城市,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较高;最后,山地城市受地形分割及河流分割等地形影响,公司污水处理的规模效应并不突出。
高水价带来高效益。2006年,重庆水务污水处理服务销售收入为3.7亿元,占企业总收入的32.33%,毛利率为26.69%。而实行全新结算价格后,2007年该项业务收入猛增至11.7亿元,收入占比也大幅提升至62.22%,毛利率则上升至68.33%。
重庆水务招股说明书中的数据显示,2009年集团污水处理业务的毛利润率高达68.50%,远远高于A股同行业上市公司51.11%的平均水平。
为这部分利润买单的,正是重庆市政府。
“排水实际上有两个价格,老百姓交的污水处理费和政府支付给企业的,不是一个概念。”业内人士分析。
目前,国内水费由水务企业统一征收,水价中实际包含了供水与排水两部分。其中供水费用直接计入企业收入,而重庆等部分城市规定排水费用由企业代收后,进入政府的专项账户,而后政府再核定污水处理成本,统一向企业进行支付补贴。
以重庆为例,居民污水处理费为1元/立方米,非居民污水处理费为1.3元,而政府向重庆水务购买污水处理服务的价格为3.43元/立方米。济邦咨询公司董事长、基础设施专家张燎则表示,其他地方也有类似情况,只不过差额没有这么大。
重庆水务2010年报显示,企业污水处理服务的收入约为19亿元。而根据重庆市政府公开信息,重庆2010年全市征收污水处理费入市、区县两级财政近6亿元。
模式争议
重庆水务上市再次激起了关于公用事业资产能否上市的争议。
“想把公用事业搞好还是得投入,政府不投入,民间资金怎么会有动力?”兴业证券分析师朱峰认为,重庆水务的思路“值得借鉴”。
据悉,目前不少省份受到重庆水务启发,正在寻求通过上市解决公用事业发展缺乏资金的问题。
朱峰同时表示,政府支出吸引了更多外来资金,而投资建设的管网水厂保守估计可以运行50年,“前期投入换来的是几代人的长期回报。”
但也有不少人也对重庆水务的可持续性存有疑问。
“三五年内政府补贴没有问题,但是每年这么高的投入如何长期维持?这是现在业界关注的问题。”张燎表示。
对此,重庆水务总裁刘孟兰曾多次表示,重庆市政府给证监会出过承诺,将污水处理结算经费列入重庆市的预算资金。因为重庆市担负着污水处理的对象是三峡库区,而三峡库区的水环境保护不仅仅是重庆的问题,甚至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是一个全世界关注的问题。
但正是“三峡优势”,使得人们对“重庆水务模式”的可复制性产生了怀疑。沈阳水务集团董事长张国祥即对此持谨慎态度。在他看来,重庆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就是三峡库区的污水处理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方向,而其他城市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沈阳水务早在1999年便在香港上市,但两年后因为政府承诺补贴与水价调整均未兑现而黯然退市。
由于污水处理费结算费用标准每三年制订一次,第一期实际上已经结束。今年重庆水务将面临一次考验。各家券商的分析报告都将“污水处理结算价格降幅超预期”,作为重庆水务未来的最大投资风险。
重庆水务亦在公告中表示,“在第二期污水处理服务结算价格核定前,按照渝府相关文件规定,重庆市财政局暂按首期结算价格计算支付公司污水处理服务费,差额部分待第二期污水处理服务结算价格核定后30日内补齐或扣还。”
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谢谢转载引用本文! 本文来自中国水网
原文链接: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2/01/1151326075631_1.shtml
0
未来投资4万亿 水务市场迎黄金十年
时间:2012-01-09 09:15 来源:《商界财视网》 评论:0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要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范围,新建一批高标准农田。会议指出“十二五”期间水利总投资预计为1.8万亿左右,10年大约4万亿。该政策表明,我国水务投资市场将迎来“黄金十年”。那么,4万亿投资能惠及到哪些行业?面对如此巨大蛋糕,投资效益如何?投资者又该如何避免风险?
政策开启黄金十年
国内外旱涝灾害频发,造成经济损失、人道灾难和生态破坏,给经济社会带来沉重打击。旱涝灾害的爆发对我国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对宏观经济增长造成影响,严重阻碍和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由此可见,加大水利投资已刻不容缓。从水资源时间分布来看,我国降水年内年际变化较大,60%至80%降水集中在汛期,且降水量越少的地区,年内集中度越高,年际变化越大,容易形成春旱夏涝或连旱连涝。从水资源空间分布来看,分布极不均匀,主要表现为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我国北方人口占比为46%,耕地占比为60%,但水资源占比仅为19%;南方人口占比为54%,水资源占比高达81%。
2011年,水利工作已被提至新的历史高度,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2012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4万亿投资惠及三类公司
市场人士预计,未来水利投资建设将步入持续高成长周期。水利工程板块,有望成为农业板块的新亮点。以葛洲坝为例,公司2010年度新签合同额累计556.1亿元,为年计划新签合同额500亿元的111.22%,同比增长31.98%。其中,新签水电工程合同额257.6亿元。随着未来水利工程大投资的建设周期来临,未来订单增长有望超预期。
分析人士认为,水利建设将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水利工程建设;二是节水灌溉产业发展;三是用水安全,包括农村安全用水的基础设施投资。
从相关上市公司看,应关注三类水利上市公司:一是大规模水利设施和水电工程设施的承包商,如安徽水利、葛洲坝、粤水电等;二是工程建设对水电设备和施工材料的拉动,重点关注青龙管业、国统股份、利欧股份;三是在农业灌溉和节水方面,关注大禹节水,在水文监测和水利设施智能化领域,先河环保受益较大。
水务行业收益稳定 属低风险投资品种
在国际市场追捧中国概念,而资本市场青睐环境主题的大背景之下,城市水业以服务业姿态发展将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这种模式将有助于城市水业在资本与服务相分离的水业发展趋势下,解决资本收益问题。
而资本来源将逐渐依靠政府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污水处理是一种相对特殊的市政公用设施产业,它有一定的收入来源,投资风险相对较低,具有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因此得到社会资本的青睐。
在2007年,威立雅、中法水务等更是频频出手;金州集团在江苏等地不断有新项目签约;中科成在产业投资基金上获得突破;首创股份收购国中爱华,延长水业产业链,并推出流域治理概念,战略性获得湖南省污水处理市场;汇津水务重回中国市场;国中控股A+H融资模式发力内地水务市场;中国水务投资公司市场建树突出;光大国际把环保定为重点发展方向,启动不少项目。
谢谢转载引用本文! 本文来自中国水网
原文链接: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2/01/1011326071845_1.shtml
0
券商2012看好环保板块 四大领域被关注
时间:2012-01-06 14:36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方烨 评论:0条
尽管货币政策稳健主基调没有改变,但由于微调预期的存在,不少券商预计2012年中国股票市场将好于2011年。具体到投资品种,券商普遍继续看好2012年节能环保板块的走势,并认为脱硫、脱硝、污水处理、废弃电子物循环利用等子板块前景都值得看好。
东海证券发布的报告表示: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首。环保行业将是国民经济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新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由于内生动力不强,节能环保行业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一旦国家的环保政策开始覆盖该领域,处罚力度加大,在政策补贴等经济利益驱动下,市场就有可能出现井喷式发展。
长城证券发布的报告表示: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环保政策和纲领性文件频出的一年,展望2012年政策继续利好是大概率事件。即将出台政策包括:《“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环境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节能环保装备专项规划》《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十二五”规划》等。
具体到看好的子板块,华融证券认为污水处理、电力脱硝、电力脱硫将三分天下。该券商发布的报告称:
从行业来看,“十一五”期间已大力治理的领域如电力脱硫行业将转向运营端,而“十二五”新提出的脱硝除氮的机会则集中在建造端。根据测算,电力脱硝建造、电力脱硫运营、污水处理建造的需求较大,是“十二五”环保产业的重中之重。建造端建议关注工程建造类企业,运营端则建议关注运营管理类企业。
华融证券重点推荐国电清新和维尔利。
莫尼塔(上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也主要看好脱硝子板块。该券商发布的报告称:
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是“十二五”环保规划中明确的减排项目,而2012年1月起开始执行的火电排放新标准将是历史上最严格的。我们认为,因为脱硝效率优势,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 R )将成为脱硝工程的主流选择。由于低基数,SC R工程、催化剂以及运营都将在未来几年迎来爆发式增长。
脱硫工程虽然已过高峰,但对于专业脱硫公司而言,脱硫特许经营市场依然存在高增长机会。我们预计随着脱硫特许经营范围的扩展,特许经营的市场容量在“十二五”期间将有4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可能。
东海证券还重点推荐水务行业中的海水淡化环节,认为中国将成为全球海水淡化最具潜力的市场。该券商发布的报告称:
我国已发布《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海水淡化被列入《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等法规和文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将大力推进海水淡化。我们预计2012年发改委正在编制的《海水淡化“十二五”规划》、科技部编制的《“十二五”海水淡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不久也将出台。
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水淡化将达到150万吨/日至200万吨/日,是现有产能的三到四倍,投资规模将达到200亿元左右。到2020年海水淡化产能将达到250万吨/日至300万吨/日,是现有产能的五倍以上。
另外,东海证券还看好废弃电子物循环利用板块。该券商表示:固废分类回收是固废循环再利用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我们预计即将推出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将进一步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的方式淘汰电子废弃物处理中高污染的落后产能。而即将颁布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无论对废旧电器回收渠道的建设还是废弃电器循环再利用都将是重大利好。
谢谢转载引用本文! 本文来自中国水网
原文链接: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2/01/1151325832110_1.shtml
0
水网最新研究报告:供水行业整体亏损
时间:2012-01-06 11:50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市场研究部 林燕华 评论:2条
新国标即将强化执行,对供水水质要求也将上升一个台阶。供水成本提升的同时,水价上调依然面临种种难题。供水行业发展现状究竟如何?结合最新权威资料,中国水网最新年度报告——《中国城市供水市场专题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完成。报告对2009年我国城市供水行业中的水厂建设、供水能力与供水量、售水量、生产经营、人员成本、财务状况、管网建设等七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和盘点。
《报告》显示,截至到2009年年底,全国654个建制市共有城市供水厂1838座,其中地下水厂621座(在全国供水厂中占比33.79%)。同时,有141座城市供水厂在建。全国城市供水能力及供水量呈现出稳定、小幅增长的态势。全国1838座供水厂平均负荷率为60.08%。在售水量方面,2009年全国实现售水量2703117.19万立方米,仍以居民生活用水为主体。售水总量地区排名中,广东、江苏、浙江位列前三名,西藏、青海和甘肃则成为最低的三个省,这与地区人口密度、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伴随供水总量持续增长,供水各项生产消耗也逐年增加,2009年全国供水耗电总量为108.3亿千瓦·时,其中广东省供水耗电总量为全国之首。单位供水耗电量变化较为稳定,为307.6千瓦·时/立方米。2009年,全国共消耗混(助)凝剂51.5万吨,广东省也居于首位。全国消毒剂消耗总量8.38万吨,广东、上海和江苏排在前三位,其中广东消毒剂消耗总量达1.74万吨,占全国总量的20.8%。从业人员数量上看,我国654个建制市供水行业共有从业人员310494人,其中,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9.3%。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财务状况方面,2009年,全国供水行业的固定资产原值和固定资产净值,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75%和2.93%,达到2424.04亿元和1556.78亿元。固定资产净值率64.17%,比上年下降1.85个百分点。广东是供水固定资产原值最高的省份。而江苏是全国供水固定资产净值最高的省份。共有14个省份供水固定资产净值比上一年有所增长,其中辽宁涨幅最大,达59.33%。多数省份固定资产净值率不足70%,仅有四川、云南、海南、甘肃达到75%以上,黑龙江和陕西固定资产净值率不到50%。
2009年全国供水行业销售总收入25.02亿元,比2008年增长4.30%。广东省供水销售收入远高于其他省份,达77.53亿元,是第二名江苏省的1.64倍。相比于2008年,大部分省份销售收入有所增长,其中重庆、上海、山东、四川增幅超过40%,天津、福建、内蒙古供水销售收入则同比下降超过10%。
供水成本方面,北方省份单位售水成本普遍较高,北京、辽宁更是超过3元/立方米,共有12个省份单位售水成本在2元/立方米以上。西藏和青海单位售水成本最低,分别为0.5元/立方米和0.83元/立方米。
2009年,全国供水行业仍处于亏损状态,利润总额-16.88亿元,净利润-19.13亿元,分别比2008年减亏30.79%和23.42%,虽然多个城市上调水价后,全行业亏损状况有所缓解,但距离盈利仍有较大差距。全国有16个省份供水亏损,其中北京、河南、上海、辽宁、河北、浙江亏损状况最为严重,利润总额均亏损2亿元以上。但也有7个省份在供水利润总额上实现扭亏,分别是黑龙江、青海、陕西、湖南、广西、天津、重庆。江苏省供水利润总额最高,为1.89亿元。净利润的亏损情况与利润总额相似。
2009年供水行业整体在稳定中持续发展着。供水是一项涉及人民生活、社会生产的极其重要事业,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部门更是对供水行业发展十分重视,积极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水网将持续跟踪我国供水行业的发展情况,及时提供行业数据以及行业分析报告。
0
2011水业重大交易事件彰显五大特点
时间:2012-01-06 16:07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孙翠莲 评论:0条
2011年缓缓落下帷幕,水企纷纷回顾今年收获,展望明年精彩,水业市场似乎归于沉寂。在沉寂的背后,中国水网通过系列评选与盘点活动,为2011年水业市场划上圆满的句号。通过长期监测与积累,中国水网从众多水业交易中筛选出60余件重大交易,以期大家从中得到启迪,促进水务市场在竞争中得到良好、长远的发展。
透析交易事件,五大特点折射出水业市场今年的发展历程:
特点之——企业:水务巨头占据半壁江山。纵观2011年重大交易,北控水务、首创股份、桑德国际、中国水务等领军企业交易事件占据交易总量近50%份额。
特点之——规模:交易金额巨大。长江基建收购英国水务拔得头筹,交易金额达48亿英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40亿美元收购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股权位居次席;北控水务在马来西亚的“大手笔”也非常具有吸引力,获得吉隆坡Pantai第二地下污水处理厂项目,合同金额达25.48亿港元。除此之外,江南水务上市、重庆水务及兴蓉投资增发募资金额也都超过了10亿元。
特点之——区域:国际市场得以开拓,水企区域性投资成热点。2011年国内水企在国际水务市场上崭露头角,英法等欧洲市场及东南亚水务市场都留下了中国水务企业的足迹。各水企在国内市场上也展开角逐,北控水务、首创股份、桑德国际等积极布局国内市场,湖南、云南等地成为众多领军企业的争抢之地,东北辽宁地区也吸引了首创股份、桑德国际、国电电力等多家水企关注。
特点之——领域:污水处理领域成特许经营项目主角。在特许经营交易备选项目中,均为BOT模式。首创股份与辽宁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签约供水特许经营项目,中环水务取得襄阳市30年供水特许经营权,其余交易均为污水处理特许经营项目。
特点之——融资:并购大行其道,上市、增资平分秋色。中国现有水务企业呈现分散特性,这也为各类水务投资公司的并购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此类交易成为资本交易的重头戏。另外,江南水务及巴安水务上市、重庆水务增资重庆中法等资本运作也吸引了业内的极大关注。
2011水业十大交易最终将花落谁家,欢迎大家踊跃投票。
附:2011水业十大交易备选事件表(排名不分先后)
一、特许经营类交易事件
此类项目是指基于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表现为企业(私营或国有)投资政府水务项目,获得该项目的特许经营权。
二、资本交易类事件
此类交易事件指企业通过IPO、借壳、增发等方式上市融资;或发生并购交易,在交易双方中,至少其中一方为上市公司;或未上市的企业之间,通过股权、债权等私募融资方式进行的交易项目。
交易
编号
交易名称及交易双方
交易时间
1
中国水务投资收购上海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2011/3/29
2
长江基建完成收购英国水务
2011/10/16
3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收购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股权
2011/8/10
4
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首创(香港)有限公司收购新环保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2011/3/28
5
江苏江南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2011/3/17
6
上海巴安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A股市场
2011/9/16
7
定向增发募资19亿元 兴蓉投资购成都自来水公司
2011/2/14
8
中国水务投资下属昌源水务入主ST香梨
2011/7/30
9
重庆水务收购合川排水公司100%股权
2011/8/12
10
杭州水业集团并购临安水司合资项目
2011/4/18
11
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成为齐齐哈尔市自来水公司控股方
2011/1/30
12
洪城水业定向增发募资11亿收购三家公司
2011/1/6
13
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1/3/16
14
北控水务和附属北控中科成环保集团购入深圳北控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的11.03%股权
2011/7/6
15
重庆水务、中法水务各1亿美元增资重庆中法
2011/11/25
16
ITT分拆为3家独立上市公司
2011/10/31
17
黑龙江国中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与湘潭九华经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湘潭国中水务有限公司
2011/5/17
18
碧水源收购北京久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50.15%的股权,成为久安公司控股股东
2011/4/12
19
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第二期中期票据成功发行
2011/6/17
20
桑德国际附属北京桑德环境工程认购安阳泰元水务注册资本中的90%股权
2011/10/25
21
中电环保创业板挂牌上市
2011/2/1
22
开能环保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2011/11/2
23
重庆水务收购重庆西永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和重庆市新升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2011/4/6
24
重庆水务全资子公司重庆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吸收合并重庆井口水务公司
2011/10/8
25
新创建集团透过旗下联营公司收购三个位于江苏省之水务项目权益
2011/3/18
26
实康收购常州污水处理厂BOT项目
2011/3/21
27
中国水务投资和滨州市人民政府签订滨州水务集团增资扩股协议
2011/1/21
28
粤海水务收购东莞常平镇自来水公司100%股权
2011/9/28
29
富春紫光环保收购永生源持有的孟州第二污水厂项目公司51%股权
2011/11/8
30
黑龙江国中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以7.5元/股成功发行1亿股
2011/2/14
交易
编号
交易名称及交易双方
交易时间
1
北控水务与马来西亚能源、绿色科技及水务部签定污水处理项目合同
2011/11/3
2
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与襄樊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资合作协议
2011/9/20
3
北控水务3.04亿元获洛阳水务40%股权
2011/11/*
4
桑德国际中标湖南长沙县1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网项目群
2011/1/28
5
兴蓉投资全资子公司成都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中标西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BOT项目
2011/10/10
6
中持签订河南沁阳第三污水处理厂BOT项目框架协议
2011/2/28
7
桑德国际中标辽宁省鞍山市宁远市政污水处理项目
2011/11/9
8
中国水务收购吉安市供水公司70%股权
2011/1/4
9
凯发中标遵义南部污水BOT项目
2011/1/18
10
北控水务签约四川简阳三岔湖“三厂”项目
2011-1-*
11
首创股份与辽宁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正式签约供水特许经营项目
2011/8/25
12
首创股份投资太原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项目
2011/12/6
13
中法水务赢得武汉化学工业区污水处理项目
2011/7/28
14
中国水务与旗下附属公司上海银龙及萍乡公司成立合资公司
2011/1/7
15
南方水务有限公司中标福建安溪县龙门镇污水处理厂BOT项目
2011/2/21
16
徐州建邦环境水务有限公司签约徐州市西区污水处理厂TOT项目
2011/4/20
17
桑德国际签订陕西洋县市政污水项目
2011/1/14
18
兴蓉投资全资子公司成都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中标银川市第六污水处理厂BOT项目
2011/6/17
19
国电电力与辽宁朝阳签约污水处理特许经营项目
2011/10/14
20
联合水务与内蒙古托克托县政府正式签订了“特许经营权协议”
2011/2/18
21
首创股份成功签约临沂沂南县第二污水处理厂BOT项目
2011/9/27
22
大连市自来水集团公司获大连普湾新区城市供水特许权
2011/4/25
23
重庆康达中标山东乳山污水处理TOT项目
2011/9/28
24
瑞贝卡水业获许昌新区供水特许经营权
2011/11/1
25
新加坡联合环境签约葫芦岛市杨家杖子水务项目
2011/10/26
26
桑德国际签订河南安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污水处理BOT项目
2011/4/12
27
黑龙江国中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营市河口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山东河口蓝色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项目特许经营协议
2011/8/25
28
国祯环保签约徐州奎河污水厂改造项目BOT协议
2011/11/7
29
曙光控股集团签约安徽当涂县第二污水处理BOT项目
2011/11/7
30
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临潼区污水处理TOT项目
2011/10/11
31
鼎联控股中标印度Bihar邦三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设施建设运营项目
2011/10/11
32
联合润通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与枣庄市山亭区政府签署《枣庄市山亭区污水处理中心项目特许经营协议》
2011/11/28
33
湖南首创投资公司与获得张家界杨家溪污水处理厂二期、常德皇木关污水处理项目BOT特许经营协议
2011/12/30
34
深圳金信安水务集团中标深圳宝安区排水管网特许委托运营项目
2011/9/*
谢谢转载引用本文! 本文来自中国水网
原文链接: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2/01/1211325837438_1.shtml
0
中环水务:2011的3个关键词
时间:2011-12-30 11:03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张倩 评论:1条
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多重政策利好背景下,市场发展蓬勃:区域争夺战全面打响,上市、改制、转型、合资成为热词。在即将逝去的这一年,哪些公司动作频频、夺人眼球?哪些公司长袖善舞、高屋建瓴?哪些企业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中国水网年终企业盘点正式启幕,将为您展现一些值得关注的企业,2011,他们如何表现?
中环水务,以频出的新闻成为本次盘点首发企业。
关键词:区域战略
2011年水业市场,区域争夺战全面打响。很多领军企业多方布局,纵横捭阖。中环水
务就是其中之一。
2010年岁末,中环水务成功收购开封水司100%产权,拉开新一年区域扩张序幕。2011年6月,中环水务再与开封市政府就开封市新区第二水厂项目开发达成战略合作。借力开封,中环水务日供水规模新增87万吨。
如果说中环水务圈地开封是势在必得,那么其拿下襄樊,则有几分戏剧色彩。2010年岁末,襄樊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招募战略投资人。经过角逐,中环水务位居中标候选人第二位。历时3个多月谈判后,中环水务实现逆转,一举拿下襄樊项目,2011年9月20日双方正式签署合资合作协议。中环水务年供水规模新增3.6亿吨,区域战略扩张再度告捷。
对此,有业内人士透露,中环水务成功联手襄樊水务得益于中环水务母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节能”)于襄樊的整体投资计划。
2011年11月21日,中国节能再度签约江西省政府,双方就共同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开展战略合作。对此,中国节能表示,江西省将成为重点发展区域,重点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将优先安排在江西省。
关键词:国际化
在国内区域市场长袖善舞之时,2011年,中环水务与外资企业也展开了广泛合作。
2011年8月5日,中环水务与加拿大瑞美达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RemedX Remediation Services Inc.)签署国际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土壤及水体修复等业务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2011年9月7日,中环水务下属元水科技与荷兰辉固集团北京分公司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元水科技成为辉固公司于中国境内的独家代理商,双方就中国地区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等业务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2011年10月25日,中环水务与比利时WATERLEAU公司开展商务合作会谈。双方就水处理技术,土壤修复技术,垃圾焚烧等技术进行探讨,并希望可以在水处理和土壤修复等领域开展更深入的工作,共同开发海内外市场。
12月中国水网报道,中环水务下属元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与美国Barr工程公司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协议,美国Barr工程公司将为元水科技在中国的客户提供环境管理、评估、土壤修复、水资源管理等服务。
关键词:环境修复
综观2011年中环水务发展,环境修复作为关键词成为贯穿很多合作的主题。
中国水网11月8日报道,中环水务建设有限公司成功中标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设备采购项目。
而与国外的众多合作中也可以发现,环境修复一直是双方合作的契合点。
近几年,中国土壤与水体修复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修复的土壤及水体面积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环水务看好环境修复这一新兴市场,其表示,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采取环境主导和效益主导双重并举模式,使土壤与水体修复成长为公司战略性增长业务,力争成为国内领先的土壤与水体修复解决方案提供商。
0
上實20億打造水務旗艦 亞洲水務明年下半年來港第二上市
回應2011-12-19 10:08:28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上實控股 (HK-0363) 副行政總裁周軍表示,水務業務將成為上實新的盈利增長點。上實有計畫再投入 20 多億元 (人民幣,下同) ,將水務日處理能力提升至 1000 萬噸,爭取在 2-3 年內提升水務每年淨賺 3-5 億元。為加快整合,亞洲水務將於明年下半年啟動來港第二上市的計畫,集團並會分批將所有水務資產悉數注入亞洲水務。
《星島日報》報導,截至今年 6 月底止,上實控股旗下 3 家水務公司的日處理規模合共 634.9 萬噸。周軍表示,今年底日處理能力可達到 750 萬噸; 2012 年底可提升至 850 萬噸;到 2014 年底的目標是 1500 萬噸日處理量,上實將透過擴建、收購及 BOT 的方式實現擴張目標。
目前,水務業務對上實控股的盈利貢獻不到 3% ,但未來的發展速度會很快。周軍說:「如果一年盈利沒有 3-5 億元,怎能稱得上核心業務?」他分析,如果日處理量達到 1000 萬噸, 相當於年業務收入達到 40 億元,以水務業務毛利率平均在 20% 至 30% 估算,將帶可觀的盈利。他估算,若再追加投資 20 多億元,水務業務將成為上實會生金蛋的「明日之星」。
上實早前貸款 13.5 億元用於公路業務,這也是境外首筆人民幣貸款。周軍希望明年再借入相對低息的境外人民幣貸款,規模在 10 億元左右,主要用於擴充水務業務。
目前,上實控股持有亞洲水務 73.08% 權益,早已在新加坡上市的亞洲控股交投及流通量一直偏低,但私有化成本又過高,故將在明年籌備來港第二上市。
亞洲水務執行董事劉玉杰補充說,目前還沒有決定來港第二上市的具體方式,可能發行股份籌資,可能是介紹形式上市,最終視乎屆時的市場環境及氣氛。
上實控股旗下還有另 2 家水務設施公司,包括持股 50% 的中環水務,以及持有權益 60.48% 的聯合潤通水務,其中上實今年底將增持聯合潤通至 75.5% ,而相關資產最終都會注入亞洲水務,形成一項核心業務、一個平台的經營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