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武汉控股获注污水处理业务
时间:2012-03-12 09: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炯业 评论:1条
重组已喊了多年的武汉控股今日终于揭开了面纱,拟置入控股股东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的污水处理业务。而在水务资产整合的大背景下,水务集团旗下供水等其他水务资产会否持续注入上市公司,值得关注。
武汉控股今日公告称,公司将现有的房地产及物业业务与水务集团的污水处理业务进行资产置换,同时,公司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置入资产价值大于置出资产价值的差额部分并配套募集资金。
事实上,武汉控股重组已经喊了多年,去年8月还曾停牌筹划重组,但一周之后便发布公告称该事项的时机尚不成熟并复牌。此前市场猜测,根据水务集团以及实际控制人武汉城投的资产情况,不外乎两个选择:一是注入水务集团旗下剩余的水务资产,包括水厂、污水处理厂以及供水管网,实现对武汉市整个水务资产的整合,二是注入武汉城投旗下的收费路桥类资产。
如今武汉控股选择了前者中的污水处理业务。根据水务集团2011年度第一期短融券募集说明书显示,水务集团拥有供水,水务工程,污水处理,房地产四大业务;污水处理业务是公司主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维持在25%左右,2008至2010 年,水务集团污水处理的毛利分别为1.7 亿元、1.8 亿元和1.72亿元。
目前,武汉市主要由水务集团和水务集团参股20%的武汉汉西污水处理公司,负责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维护管理,其中,汉西污水主要负责汉西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营,除汉西以外的污水处理业务均由水务集团经营。
截至2010 年末,水务集团实现营收17亿,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797万元,水务集团合计建成污水处理厂9 座,年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8418万吨,污水处理服务面积约382 平方公里,污水处理率达到82.4%。
分析人士指出,武汉控股曾表示将积极寻找新的供水和污水处理投资项目,在条件成熟时加大对水务市场的投资力度,如今公司明确收购污水处理业务,在水务资产整合的大背景下,水务集团旗下其他水务业务今后会否注入上市公司,值得关注。
记者了解到,水务集团的其他水务资产还包括:武汉市水务建设工程公司,武汉长江供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新洲区阳逻供水实业有限公司等。
谢谢转载引用本文! 本文来自中国水网
原文链接: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2/03/1011331514650_1.shtml
0
水企可有三种模式定位 行业呼唤综合服务平台
时间:2012-03-08 08:59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谷林 评论:0条
2012年初始,环保市场政策频出,《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环保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相继出台,《环境服务业“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也正式发布,环保行业在龙年一季度呈现良好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如何促进水务行业快速发展?有哪些模式创新的空间?有哪些问题需要厘清?
3月3日,由中国水网主办的第37届水业战略沙龙在中国水网新址隆重举行。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王开宇、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汪诚文等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北控水务集团总经理胡晓勇、天津创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文波、中持(北京)环保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国栋,以及桑德集团、金州集团、中科博联、绿创集团、南海发展等行业企业家60多人出席活动。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水网顾问总编傅涛博士认为,在商业模式方面,现代水务企业可能有三种定位:
1、水务专业运营服务公司。水务专业运营服务公司即专注于(供水或污水)运营服务,比如威立雅、金州恒基。类似于酒店业的快捷连锁酒店管理公司。目前专业化运营模式在中国的动作已比较困难,服务拉不开差距,专业性没有体现出优势。
2、综合环境服务提供商。诸如北控水务、首创股份、中环水务等环保企业,集投融资、
设备集成、工程建设、运营乃至最后环境效果的负责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商。它们具有强大的投融资能力、综合的技术集成能力、良好的企业品牌及相应的规模。中国水业市场已有近十个企业定位为综合环境服务提供商。
3、解决方案提供商。诸如北京市政院、上海市政院、城建院等科研院所及美华博大等
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提供规划、设计、建设、监理甚至运营等服务的方案提供商。与综合环境服务提供商最大不同,环境解决方案提供商不参与投融资,而是提供除此之外的所有专业化服务。
傅涛预计,未来五到十年间,中国的水务市场将形成一个由10-20个大型综合环境服务商、50-100个几十亿规模的区域性综合环境服务商、几百个亿元规模的环境服务企业共存的市场。
产业的发展需要统一的行业形象和对外的声音,有组织地统一向社会、消费者宣传,进行行业的整体公关。同时也需要可满足各方需求需求的综合性专业服务平台。届时,类似中国水网等媒体,在传统的媒体服务之外,也将随之转型成为环境产业的集会展、研究、咨询、信息对接等综合性产业平台服务公司。
相关链接:沙龙精彩观点
环保产业有婆家没娘家,没有明确的产业管理主体制约了产业发展。
环保行业聚会总是谈到政府以及体制,因为这个行业是政策驱动型的。行业发展要尽量避免和政府、政策摩擦,在当前的政策框架内尽可能大地实现企业的发展。
行业平台要尽可能让平台里无论产业链的什么层次的公司,都各得其所,能各取所需。
缺乏统一的有力量的博弈主体,没有自己的整体声音,这是阻碍环保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个行业缺乏愿景描述。政府没有做,希望中国水网可以承担起这个重任。
谢谢转载引用本文! 本文来自中国水网
原文链接: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2/03/1151331168502_1.shtml
0
热点聚焦:全国性水价调整或将开启
时间:2012-03-06 14:38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肖 伟 评论:0条
备受关注的水价调整正在进一步深入,也在引发人们的持续关注。2月29日,广州举行水价调整听证会。虽然两种方案都没有得到压倒性的支持率,但“基本同意水价上涨”这一方向上,来自各行各业的24名听证会代表却达成了统一。另一方面,武汉、海口、桂林等一些城市也在研究水价调整听证方案。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也在制定相关的水价改革全国性指导意见,近20个省市相继启动水价调整政策程序。业内人士预计,一场全国性的水价调整大幕即将开启。
调整水价引发关注
从去年年底开始,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陆续加入了自来水涨价的大合唱。尤其最近两个月以来,水价上涨几乎成了热议词汇。
今年1月,广州市突然公布了自来水成本,就在人们摸不着头脑时,两套旨在涨价的水价听证方案突然在2月面世。就在“两会”前夕,广州市物价局举行水价调整方案听证会。听证会上提供给代表们讨论的两套方案都是“涨价方案”,两套方案亦都遵循推进阶梯水价的原则,将居民生活用水的水价分为三级,级差为1∶1.5∶2。
据报道,其中方案一的居民生活用水基础水价由现在的每立方米1.32元上调至2.02元,方案二的上调幅度较小,调至每立方米1.92元。两套方案不同的地方在于每吨上涨0.7元还是0.6元。
经过3.5个小时讨论,广州市物价局提供的两套水价调整听证方案均未能获得超过半数听证代表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场24名听证代表都基本同意调整水价。
事实上,水价调整并非新话题。从市场的角度看,近年来供水成本与价格倒挂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广州市物价局就表示,近5年来,水资源费标准自2009年3月起由原来0.03元/立方米提高到0.12元/立方米,以及供水用电、原材料成本上涨,使自来水制水成本进一步上升。
与此同时,通过价格调整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也是包括广东在内不少城市对水价等资源价格的期待。对此,有听证代表们认为,从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费的角度考虑,征收水资源费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应明确联动机制具体如何操作。
随着广州水价调整方案听证会结束,广州沿用了6年的现行水价将迎来新一轮改革,但其连锁反应却远未停止。有评论人士认为,广州此番水价调整成功之后,可能引发全国范围内的涨价潮。
水价上涨倒逼节水
其实,计划上调水价的不只是广州,许多城市都在酝酿或已经进行水价的调整。
据报道,也是在上个月,湖南长沙正式开始实施新的水价政策:城区(不含望城区)新的综合水价为2.58元/立方米,相比原来的1.88元/立方米,上涨幅度为37.2%。
湖北武汉也在酝酿水价调整。武汉市物价局此前曾对媒体表示,“上半年将出台水价调整方案,五类用水收费将简化为三类,2月下旬将公布水价成本。”
此外,重庆在计划推进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海口、桂林等城市也传出将上调城市供水价格并实行阶梯水价政策。
业界有一个通行的观点,那就是“过低的价格不利于水资源的节约”。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轮水价调整中,无论是完成调整的长沙,举行听证的广州,还是正在酝酿的武汉,都处于南方丰水区域。丰水区域着眼于节水,水的资源性和珍贵性,在本轮价格调整中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
事实上,本轮水价调整的倒逼节水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在已经完成调整的长沙,餐饮、洗浴、洗车等用水量大的特种行业,正想方设法采取节水措施,更有一些企业撑不住,已经上调了服务价格。
对此,有能源专家表示,水价等资源产品调整,短期看是将影响百姓生活,不过从长远看,就是对资源的一种保护。“像水价上涨,有可能倒逼洗车、洗浴等行业推广节水设施。比如,环保节水洗车器具洗一台车的用水量仅为传统高压洗车用水量的1/20,如果长沙全面推广节水洗车,一年可节约用水500万吨。”
资源价格改革启动
广州的此次水价调整之所以引起较高关注,不但因为其是本轮水价调整的典型范例,还预示着在今年通胀水平可能整体回落的背景下,资源品价格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
国家发改委价格副司长周望军此前就对媒体表示,今年将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农业用水价格政策,加大水价调整成本公开力度,简化水价分类,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价格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也早有政府官员透露,今年将稳步推进水电气方面的价格改革。
其实,在人们关注水价调整的同时,成品油价格一直处于上涨通道,人们已经见怪不怪。而近期,进口航空煤油又涨价了,这次每吨涨260元,国际航班的燃油附加费已经开始调整,国内航班的燃油附加费也有涨价趋势。
好像纷至沓来的信息都在预示着同一个话题,那就是资源价格改革。
面对日益紧张的资源“红线”和接踵而至的资源价格调整,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媒体表示,发展中国家资源品价改的关键在于透明和公平,要形成透明的定价机制、透明的企业成本和公平有效的补贴政策。
能源专家刘树杰也认为,对价格调整必须看得长远。如果基础产业的价格过低,会导致对能源的需求过旺,还会导致供给不足。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渐行渐近,其间不仅仅是价格的调整,更为重要的是理顺价格的形成机制,让价格能够真正反映出市场需求。
谢谢转载引用本文! 本文来自中国水网
原文链接: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2/03/1151331015977_1.shtml
0
天津3月1日起居民自来水价格上调0.5元
中广网天津3月1日消息(记者陈庆滨)为缓解天津市严重缺水状况,筹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同时考虑国家提高源水价格等因素,根据履行价格听证程序并报请市政府批准的水价调整方案,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决定,自2012年3月1日起,居民自来水价格每立方米由4.40元调整为4.90元,上调0.50元。其中:南水北调基金标准上调0.38元,疏导国家源水提价影响0.12元。
0
热中带冷 地方水企上市之路
时间:2012-02-24 09:55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成杨 评论:1条
自2002年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正式拉开水业市场化改革序幕起,改革之路已走了十个年头。十年里,特许经营、产权多元化、商业模式创新、市场秩序再建,改革之中亮点不断,挫折也时现。其中,产业与资本的对接无疑书写着浓墨重彩的一笔,2011年水务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境遇就可窥见一二。
2011年:热中带冷
如果说2010年重庆水务的上市之旅激起一池春水,那么2011年江南水务以县级企业之姿的成功上市则再次开启了水企的上市畅想。资本的梦想尚未完全展开,现实的残酷就再次展现。2011年末,地方水企上市之路屡屡受挫,11月14日,广西绿城水务IPO申请被否;12月初,ST传媒发布公告,终止筹划与昆明滇池水务的借壳事宜。
探究绿城水务IPO折翼真相,《21世纪经济报道》引知情人话语表示“绿城水务被否,主要是因为其未来的市场空间问题和募投项目的消化实力,除此之外,其即将在财报中凸显出来的高额折旧费用,将严重影响到期未来业绩的提升,未来风险性过大”。
绿城水务主要为南宁市提供供水和污水处理服务,该市的需求直接影响其业绩。从公开数据来看,2010年绿城水务全年供水量2.7亿立方米左右,而南宁市的用水量则不超过3.5亿立方米,可见南宁市场的供水量上升空间已经不大,如果绿城水务无法开拓别的市场,那么其业绩的天花板则将不日而至。
2012年:观望中的希冀
地方水企的资本之梦虽暂时遇挫,但并未完全消退,2012刚刚来到第二个月份,江门就传来自来水公司谋划三年后上市的消息。
向前追溯,2011年9月,长沙水业集团明确表示将以股改上市为动力,壮大资产规模,优化资产结果,将公司打造成为提供综合运营服务的区域性现代化知名水业上市公司。
10月,东莞水务投资集团正式亮相,整合水资源、供水、污水治理三大块投资运营,盘活水务固定资产,推行优质资产打包上市。
11月,杭州市水务控股集团也挂牌成立,总资产达64亿,整合水务资产,实现了供排水一体化。
地方水企上市融资,无论是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是对当地政府水务资产的盘活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另一方面,对于一般的大城市公共供水而言,都是由当地政府主导的地方企业负责,别的区域公司想要进入该市场可谓难上加难,进入的政策壁垒和资金代价都会相当大。加之水价公益性与融资市场化之间的固有矛盾,地方水务企业的资本之路尚有诸多难题待解。
清华大学产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曾表示,“没有商业模式创新的水务企业,未来将很难上市。”那么,这些满怀豪情的地方水企又该如何去界定自己的商业模式?2012年3月23日-24日,由清华大学和中国水网联合主办的“2012(第十届)水业战略论坛”将汇集产业、资本、法律等多领域人士,共同关注地方水务企业的上市之路,会诊中国水业发展困境,探究资本之惑。
版权声明编辑:成杨
谢谢转载引用本文! 本文来自中国水网
原文链接: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2/02/1011330048830_1.shtml
0
也议广州水价调整
时间:2012-02-25 19:48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钟为鸣 评论:14条
最近广州拟召开水价调整听证会,水价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这自然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有关资料,我们把广州的水价情况和所公布的调价方案做一点分析对比。
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资料,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电费支出的比重为2.89%,人均燃料费的支出比重为1.94%,人均交通费的支出为6.17%,人均通讯费的支出比重为6.26%,而人均水费的支出比重为0.75%,为最低的。同时,广州的水价在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排在倒数第二,而广州人均收入在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排在第三。广州的社会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均在全国前列,但水价仍不算高,水价调整空间还是存在的。当然这个对比并不说明就一定得向高水价城市看齐,问题是,不调水价,供水企业的经营发展不可持续,反过来又将不利于供水公共服务的提供。所以,问题的症结在于水价涨多少。
按照《广州统计年鉴2011》,广州市城市居民中等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230.19元,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3495.24元。
按照广州市自来水公司统计数据,广州市户均每月用水量平均为16.98立方米,对比各种水费(不含污水处理费)比重分析,未调价前水费支出仅为22.4元,占可支配收入0.289%,占消费性支出0.372%。 如果按照新的调价方案,执行方案一,则中等收入家庭每月水费支出增加11.9元,每月水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0.442%,占消费性支出0.569%;执行调价方案二,则中等收入家庭每月水费支出增加10.2元,每月水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0.420%,占消费性支出0.541%。无论调价方案一还是方案二,居民家庭水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均远低于建设部《城市缺水问题研究报告》中认为的——我国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水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合理水平为2.5%~3%。世界银行和国际贷款机构的研究成果则显示,家庭或个人水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3%~5%是可行的。
由此可见,这次涨价对于一般家庭影响较小,对低收入家庭基本没有影响。目前,广州市有《低收入困难家庭证》的居民户是实行水价优惠的。低收入困难家庭每人每月平均用水量在7立方米以下(含7立方米)的居民用水,按0.7元/ 立方米水计收水费;超出部分,按现行居民生活用水价格计收水费。
本次水价调整方案未影响低收入家庭,仍然按照原来的优惠水价和原来的人均7 立方米/月水量,即低收入家庭基本不受水价调整影响。低保户每人每月7立方米实行优惠的现行标准,已经高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 50331-2002)规定的生活用水量220升/人•日标准值上限(7/30.5=0.229),完全可以满足市民基本用水需要,因此低收入家庭人均7 立方米水量一般来说是充分足够的。同时,对超过人均7 立方米/月,低保户第二级水量基数参照普通居民的第一级价格,并且不设第三级基数。根据这种安排,体现了对低收入家庭的照顾。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实际操作中怎么落实对低收入人群的这种优惠政策。
广为公众关注的,除了涨水价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供水企业成本公开的事情。公众追求的是涨价涨得合情合理。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作者系清华大学-北控水务集团环境产业联合研究院政策研究部主任 钟为鸣)
谢谢转载引用本文! 本文来自中国水网
原文链接: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2/02/931330170607_1.shtml
0
环境服务业“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
时间:2012-02-24 10:49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王颖春 评论:0条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环境服务业“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开始向发改委、工信部等24个部门征求意见,征求意见3月底结束。
该征求意见稿除提出到2015年,环境服务业产值占环保产业的比重达到30%以上,发展10至20个年产值在100亿以上的全国型综合性环境服务集团外,更大的亮点是正式仿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部分领域开展合同环境试点,并且鼓励环境服务类企业在境内外领域上市融资。
征求意见稿还提出如下目标:我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社会化运营服务的比例达到80%以上,工业污染治理设施的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服务比例比2010年提高20个百分点。
征求意见稿指出,要加快环境金融服务发展。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环境服务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债券发行等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资,通过资源环境产权的交易与抵押等手段,实现环境产业与金融业的有机结合。
仿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征求意见稿的一大亮点,在环境服务领域引入合同环境服务概念。据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介绍,合同环境服务具体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污染企业通过合同服务,将节省的减排费用与治污企业共享;二是政府采购由环境服务商所提供的环境服务。
征求意见稿中称,要以“十二五”重点保护湖泊河流、重金属污染防治等区域为重点,选择20个综合环境服务的领先企业,试点开展合同环境服务模式创新。
谢谢转载引用本文! 本文来自中国水网
原文链接: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2/02/1011330051834_1.shtml
0
水的两重属性推进水价改革
时间:2012-02-23 20:01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程海静 谷林 评论:4条
不断频发的水污染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国家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让水资源问题得以重视。早在1995年,当时的世界银行副行长伊斯梅尔·萨拉杰丁就警告世人,下一个世纪的战争不是石油战争,而是水战争。
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国内很多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中,这两种属性却长期被忽视。
水的商品属性
水是大自然为人们无偿提供的物资,但事实上人们要饮用水,还需要一个加工和运输的环节。由于这个环节中,有人付出了劳动,他们的劳动成果理所当然可以跟其他人的劳动成果进行一种社会交换,这就是水成为一种商品的合理性。其实,水的商品属性远不止此,根据国际通行的“污染者担负”原则即“谁污染谁治理”,那么老百姓还需要为我们排出的污水、污水处理过程所产生的污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所产生的治理费用等埋单。因为老百姓支付的水价应该由供水和污水共同组成。
近几年,国家水质新标准(106项新标准)的执行及老百姓对水质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供水成本增加,污水处理的标准日益严格使得污水处理费用增加,污泥处理处置进一步规范的同时也使得水价不得不作出调整。正是由于水的这些商品属性,今年以来四川、甘肃、北京、长沙、广州等地纷纷着手开展水价改革工作。
水的资源属性
对于水而言,即使已被视为商品,人们对其稀有性与资源耗尽的恐惧,总是间歇性的出现。
水资源,无论从专家学者到一般大众,流传着一个普遍的观念,就是全世界正面临着迫切且前所未有的水资源危机。危机的出现,不仅在于水资源已是愈来愈稀有的商品,更在于水资源的稀有性对经济、政治、社会将引发冲击。越来越多的学术论文、社论与官方报告指出了这项警讯。世界银行的相关报告也指出“在中国的水资源管理中,最为难以克服的问题就是供水成本的不断增加和水资源的日益稀缺,水价政策将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世界银行多年来持续关心着水费低于真实水价的议题。水费低于水的真实价值是全球共通的情况。对许多国家而言,扩增水的供给面是政治上的权益措施,因此往往忽视了水价与需求面的管理,单方面扩增水的供给以导致水生生态的压力。进一步延伸世界银行对水资源管理政策的看法,长期以来低价的水费扼杀了水资源真实价值的呈现,于是产生了水资源危机将阻碍人类发展的说法。价廉的水费,加上无法分辨客观的需水量与主管的需求量,使人们以为水资源的本质不同于其它资源。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未能反映市场供需和成本变化关系;城镇水务服务质量不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消费需求。
《财经》杂志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先生认为,水价是推动节水的杠杆。从资源的角度来讲,代表它的稀缺性是价格水平,当这个资源的价格高到一定水平时,其他懈怠的资源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技术可能会使用。现在全国重水的循环利用还是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水价比较低,如果说,水价高到一定的水平,人们首先在一些不是很必要用水的地方找到一些替代资源,比如浇草的话可以用中水,洗车可以中水,这样浪费也会减少。所以沈明高认为价格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
无论从水的商品属性即成本的不断上涨,还是从水的资源属性即水资源紧缺的现实状况来看,水价做出调整势在必行。
谢谢转载引用本文! 本文来自中国水网
原文链接: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2/02/1151330046663_1.shtml
0
一线城市水价上涨 水务公司盈利难
日期:2012-02-24
2月14日,广州市公布自来水价调整方案,居民水价从此前1.3元/吨最高上调至2.02元/吨,同时以22吨为红线,实施阶梯水价。这是自去年长沙、西安等城市宣布上涨水价以来,国内首个一线城市首发水价上涨令。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自去年以来,全国各大中城市纷纷预披露各自的水价上调计划,国家发改委也在制定相关的水价改革全国性指导意见,近20个省市相继启动水价调整政策程序。业内预计,一场全国性的水价调整大幕即将开启。
市场分析认为,在目前国内众多水务企业难盈利的背景下,水价上调无疑将提振这些公司的盈利预期,特别对市场布局广的优势企业来说,更将收获长期利好。
业内分析进一步指出,当前国内CPI回调趋势明显,以涨水价为信号的资源和能源类产品价格改革将迎来战略机遇期。
多省市出台初步方案
在此次广州公布水价上调方案之前,全国已有北京、重庆、江苏、山东等近20个省市相继预披露水价改革方案。方案中除普遍提及的涨水价、实施阶梯水价外,更涉及相关配套改革措施。
据了解,2009年北京市制定3年水价调整的规划方案,今年是规划中提到的最后一年。目前北京的非居民用水实际上已在尝试“定额管理、累进加价”制度,即阶梯水价。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具体的成型方案不久后将出台并征求市民意见。
山东省更是明确,未来将实行的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制度,提出在超计划10%,加1倍加收,超计划10%-30%加收2倍,超30%以上部分加收3倍。而不久前已上报省政府待批的江苏省“十二五”水价改革方案则提出,未来除加快推进居民阶梯式水价外,更将调整水资源费和城市供水价格改革等内容一并列入水价改革进程。
在水价调整及进一步水价机制改革问题上,全国性的方案也在紧锣密鼓的制定中。据中国证券报获悉,国家发改委正就水价改革事宜制定国家层面的指导意见,其主基调便是理顺水资源价格、供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的定价机制。
水企盈利有望提升
2011年,“水务公司平均销售毛利率达40%”的说法一度甚嚣尘上,引发外界对水务行业“暴利”的质疑。此后在众多专家的“辟谣”下才得以缓解。此次广州水价上调之际,质疑声再起,公众普遍要求水务公司亮出账本。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认为,毛利率计算方式并没有把财务成本和供水管网前期投资计算进去,而这块却是供水中最大的成本。
北京一家大型水务上市公司证券事务部人士分析,按照严格成本核算机制综合测算,目前行业内公司平均资产收益率不足15%,而整个行业的亏损面达40%。
“涉水业务所耗费的巨大成本都靠公司其他业务收入填补。”该人士称,在该公司业务构成中,土地开发、饭店经营是主要收入来源。
他进一步指出,从政府获得的水资源费收入目前占多数水务公司收入的70%,从这个意义上讲,水价的上涨必将给众多水务公司带来“福音”。
相关券商机构的报告也指出,水价上涨对水务公司的盈利有提振作用。国泰君安分析师认为,“十二五”期间,包括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中水回用以及污泥处理将进入政策推进领域,由此将给相关公司增加一系列成本负担,水价的及时上调进而为众多公司带来的水资源费收入增加,将覆盖成本上升的压力。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专委会秘书长王家廉此前曾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发改委水价改革的思路,就包括未来在水价形成机制中提高污水处理费收取力度,同时加征中水回用及污泥处理费用。这些都将给水务公司带来实际利好。
深化水、电、燃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已被确定为今年九大重点改革任务之一。有评论认为,以此次广州上调水价为先期信号,理顺全国性资源类产品价格机制的进程已渐渐启动。
天然气价格改革目前已启动粤桂两地试点,而近期电价上调的同时煤价走低,大部分火电企业已经开始有边际利润,这一时期也让众多能源界人士看到理顺煤电关系的“曙光”。
0
中国水危机告急 水价上涨将成趋势
时间:2012-02-20 20:07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谷林 评论:0条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和水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龙年伊始,龙江镉污染以及镇江区域引发的长江流域苯酚类化学品污染,再次敲响了中国水污染的警钟。
水危机加剧 中国水告急
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废污水的排放总量达到了750亿吨,河流水质的不达标率接近40%,其中丧失了利用价值的劣五类水占了20%。城市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在第一水源地由于污染而无奈舍弃之时,第二水源地同样面临污染威胁。有水利和环保部门负责人表示,这并非单一地区和城市的特有现实,从全国来看,供水体系单一、水资源污染严重已成为普遍问题。
2月16日,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指出,我国目前的年用水总量已经突破了6000亿立方米,大约占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74%,很多地方水资源的形势十分严峻,过度开发,已经超过其承载能力。我国水资源水质已直接威胁到城乡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的身心健康,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形成了制约。
根据联合国提供的资料,到2025年,全球半数以上的国家将面临巨大的供水压力(即淡水供应量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甚至出现供水不足。到21 世纪中叶,世界上3/4 的人口将面临严重的淡水资源短缺。中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们面临着比世界其他国家更严重、更紧迫的水危机”。
资源性价格将调整 水价上涨是趋势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评论,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确保水资源可持续
利用,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全社会科学用水、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2月16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划定“水资源保护三条红线”,同时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
几乎与此同时, 2月15日,国务院举行常务会议称,今年将改善宏观调控,健全市场体系,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将深化电力、成品油和水资源价格改革。业内人士认为,水价上涨成必然趋势。
从水价本身,长沙供水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凯军认为,当前政府对水价采取的是历史定价,而不是依据市场。随着水源地工程、水质提升,以及设备、人工成本的上升,水价理应调整。
“无论从市民生活还是行业发展角度,水价都应该上调。” 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如此说。
从资源保护和未来发展的角度,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认为:“水价完全还没有到达其应有的价值。”“多年来水价虽然有所上调,但上涨幅度完全不能和整体经济发展相适应。从适应经济发展、保护战略性资源的角度,低水价需要调整,水价必须反映出其资源性产品的价值。
谢谢转载引用本文! 本文来自中国水网
原文链接: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2/02/1151329739714_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