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李嘉诚巨资投英国水务 全球投资青睐水务行业
2011年08月20日 09:00 来源:新华网
由于移民、城市人口增加和气候变化,未来全球将有数亿城市居民面临永久性水资源短缺。也许到了那一天,真会出现水比油贵的景象。企业家和投资者也都看好水务行业的投资前景,李嘉诚旗下的公司8月初就宣布,耗巨资收购英国上市的水务公司。
李嘉诚巨资投英国水务
香港上市公司长江实业联合长江基建及李嘉诚基金会8月初宣布,计划以48亿英镑收购英国上市的水务公司 Northumbrian Water(NWG)。
NWG是英国最大的自来水供应及污水处理公司之一,主要服务于英格兰东北部及东南部,服务人口约450万人。截至今年3月31日,除税及非经常性项目外纯利为1.81亿英镑,今年3月31日的资产净值为4.75亿英镑。
根据收购协议,长江实业、长江基建及李嘉诚基金会组成的合营公司UK Water,以每股465便士全面收购NWG已发行股份,作价24亿英镑。另外UK Water还需承担NWG约24亿英镑的负债,整个项目的收购合计共涉资约48亿英镑。
长江基建副董事总经理甄达安也透露,NWG去年经营表现理想,明年水费及排污费已上调8%,但他同时指出,每个国家均有其收费机制,而英国会每5年作一次收费调整讨论。长江基建董事总经理甘庆林表示,公司一向对公用业务感兴趣,认为其回报率高,这次NWG的收购回报率达10%至12%。他表示,长建主要在发达国家收购公共业务资产,因为这些国家的资产回报率高,能为集团带来稳定的增长。
私募基金看好中国机会
全球知名私人股权投资基金KKR8月初宣布,它将向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水处理及再生解决方案提供商——联合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债券投资1.138亿美元。
KKR投资的可转换债券的票面利率为2.5%,期限为5年。两家公司预计将于年底前完成交易,交易尚待联合环境股东的批准。
据消息人士称,KKR投资联合环境的原因也是基于对污水处理及环保行业的看好。联合环境通过在污水处理及回用领域应用先进的膜技术,这样的环保企业为水资源短缺及污染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联合环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林玉程说,在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重要时期,KKR的投资将使我们可以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而早在今年3月,另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水务公司新达科技也得到PE机构的关注。“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多项政策导向,包括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排放标准,加大再生水回用力度;强制性要求处理污泥;继续提高污水处理率和设备负荷率等。
在产业政策推动下,污水处理行业形成了广阔的潜在市场,投资价值不断凸显。ChinaVenture投中集团分析师李玮栋认为,在政策驱动下,与污水处理行业相关的污水管网、渗透膜、污泥焚烧、水资源再生、海水淡化等行业,均具备较多的投资机会。
机构寻宝水务股
由于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全球水资源日渐匮乏。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日前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到2050年,全球10亿城市居民将面临永久性水资源短缺。该研究报告说,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移民、城市人口增加和气候变化。科学家称,我们不仅需要工程学的方法,也需要自然的解决方案来阻止这种状况的发生。
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蕴含着大量的投资机会。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马骏今年初在北京举行的第九届“中国概念”国际投资论坛上提出,今年的一个重要投资主题就是节能环保。在这个领域中,德意志银行特别看好废水处理、水资源的再生利用。
资产管理公司德盛安联日前发布报告指出,资源有价,水资源成新的投资议题。报告指出,水不像铜、天然气、小麦或黄金那样,水是无法直接投资,所以它是很奇特的资源,人们只能投资在提供基础设施或运送高素质水源的服务企业上。
报告认为,投资水资源供应系统的机会很多,但是并不简单。找出有利的企业可以从投资中取得期待的利益,整个行业链条包括多企业:水厂、化学厂、加工厂,以及能源与服务的提供者。私人投资通常想要有干净的水质,以维持生产线运作,基本配套设施的投资则主要依靠城市的公共预算。另外在投资的过程中,宏观的经济发展可能影响到金融计划,也要纳入评估。
0
支持
0
财政部利好吹拂 污水治理公司看到美好前景
时间:2011-08-16 09:11 来源:金融投资报 评论:1条
“十二五”时期的投资无所不在,近日财政部传来最新消息,拟下拨2011年中央预算内基建支出预算43.9亿元,专项用于河北、浙江、四川、青海等30个省(区、市)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
市场人士认为,中央财政将大力支持城镇生活
江南水务,南海发展,重庆水务,洪城水业,万邦达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建设,推动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在“十二五”时期分别达到85%和80%。这意味着相关上市水务公司在“十二五”期间不仅能够政策上的扶持,在业务量上也将上一个台阶。而在该消息的影响下,昨日午后水务股有一定表现。其中,江南水务接近涨停,重庆水务,南海发展尾盘发力涨逾3%。
污水治理投资或达4300亿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A股上市的水务公司并不多,仅江南水务、重庆水务、洪城水业(600461)、万邦达(300055)、碧水源(300070)、兴蓉投资(000598)、南海发展、创业环保(600874)、首创股份(600008)、桑德环境(000826)等十余家水务公司;而这些公司中,碧水源以及重庆水务是污水资源化的专家。
东方证券公共事业分析师周凤武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国污水处理率大幅提升,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就达到77.40%。而《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的总体目标,因此在处理技术将不断更新换代的背景下,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总投资有望达到4300亿以上,上市公司自然有望分得一杯羹。
以碧水源为例,其污水处理业务量占主营收入的80%以上,并且在近几年完成了超过1000项、近350万吨/天的膜技术水处理工程。而今年中报显示,公司每股收益为0.186元,主营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16.4%和26.4%。
在政策加大污水处理的背景下,今年3月碧水源用2000万元增资“普瑞奇环境工程(北京)有限公司”,完成后持有51%股权。据了解,普瑞奇公司专注工业污水处理,特别是利用MBR、MBBR技术方面具有较强技术与应用优势。值得一提的是,碧水源还在业绩上进行了承诺:在2011年—2013年税后净利润分别达1000万元、2000、3000万元,保证2014年、2015年税后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30%。
对此,湘财证券公共事业分析师朱程辉认为,实际上,碧水源已经看到了污水处理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且提出了未来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即用14亿元以合资的方式拓展市场,用4亿元投向产业链和产能的建设。
对于上述评价,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碧水源董秘办时,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公司一直在加大对污水处理的投入,随着业务量的上升,公司今年的业绩释放期将在四季度。公司在MBR的确是龙头,同时也期待政策的扶持。”
水价上涨将是股价催化剂
尽管消息面上频频传出政策出台的消息,但业内人士认为,水务公司在股价上要想上涨,除了业绩的释放,水价以及污水处理费的上涨也是一个不可或缺德的股价催化剂。
对此,周凤武的看法是,目前国内水价与污水处理费采用政府定价模式。放松污水处理费的管制,一方面有利于调动水务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将鼓励企业产能扩张,带动整体污水处理率的提高。未来市场化的污水处理价格将是大势所趋,这也将提升水务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此外,国内污水处理行业总体集中度较低,未来异地收购兼并与企业已有产能的扩张,将是污水处理运营企业一大看点,而资本实力雄厚与管理经验丰富的大型水务集团具有先天优势。
数据显示,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因此,在污水化大的背景下,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处理费利好相关上市公司。
广发证券报告指出,在污水处理空间较大且污水处理费有望提高的情况下,创业环保和首创股份有望受益。而长江证券的报告则认为,污水处理率提高有利于桑德环境、碧水源和万邦达等公司。
0
发改委:污水垃圾处理或激活7300亿投资
时间:2011-08-12 09:1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梁嘉琳 评论:1条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环保部联合制定的《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2011-2015年)》和《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编制工作日前正式启动。面对占环保产业半壁江山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两大领域,上述规划将列明“十二五”期间各地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任务、投资规模等。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人士10日向《经济参考报》独家透露,根据上述规划测算,“十二五”期间,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业主个人投资在内,城市污水处理总投资达到4500亿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总投资达到2800亿元,两者共计达7300亿元。
另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治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家廉透露,环保产业投资对产值的拉动效应大概是1:1.2。也就是说,根据国家发改委的上述数据,到“十二五”末,光是城市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的产值就将达到大约8760亿元。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新闻发言人陈尚芹对此表示,正在酝酿的《国家“十二五”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将围绕“水气声垃”展开,分别是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等水污染治理,除尘、脱硫、脱硝等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噪声处理等四个方面。“其中,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是环保产业的两大支柱。”一位业内专家称。
关于“十二五”节能减碳的十大重点工作,国家发改委主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副主任解振华日前提出,未来五年,要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配套工程。这是国家发改委首次将垃圾无害化处理与城市污水处理并列提出。有业内人士指出,“十二五”期间,污水处理产业将平稳发展,垃圾处理产业逐步壮大,两者“平起平坐”指日可待。
在垃圾处理产业投资重点方面,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向《经济参考报》提供的调研结果显示,“十二五”期间,要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和预处理技术装备;开发大型垃圾焚烧设施炉排及其传动系统,提高垃圾焚烧发电和余热利用水平;研发焚烧烟气酸性气体净化关键技术设备、二噁英控制脱除技术设备、飞灰处置和固化技术装备等。
而在生活污水处理领域,王家廉向《经济参考报》透露,污水处理项目50%以上属于土建投资,因此水处理产业依次利好于土建工程企业、市政工程企业,以及环保企业。据王家廉测算:“‘十二五’期间,光是按照环保企业的窄口径统计,污水处理产业年均增速至少在20%。‘十二五’末将较‘十一五’末翻一番,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如果算上土建和市政,产值将在1万亿。”上述专家均指出,在环保产业中,设备制造商、工程安装商、项目运营商将分享上述利润。
0
半年业绩盘点 苏伊士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势头
时间:2011-08-12 16:38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周芸 评论:0条
编者按:苏伊士旗下的中法水务公司与重庆水务集团自2002年已展开合作,成立重庆中法供水有限公司,其后的合作如涓涓细流,源远流长。2010年3月重庆水务在上海证劵交易所上市,同年实现净利润12.91亿,位居上市水务企业榜首。2011年上半年苏伊士环境集团与通用电气签订国际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创新方案用于水网及水处理设施管理,来迎合全球城市用水需求。
2011年上半年苏伊士环境集团业绩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营业额为73.76亿欧元,增长11.8%;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利润12.33 亿欧元,增长18.3%;以固定汇率计增长17.6%; 自由现金流5.62 亿欧元,增长28.6%,以固定汇率增长27.4%;集团股权净收益2.21 亿欧元,即0.43 欧元每股净负债75.80 亿欧元。
与2010年上半年业绩相比,保持了稳步增长势头,2010年上半年营业额65.97 亿欧元,增长12.3%,以固定汇率计增长10.8%;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利润10.42 亿欧元,增长9.6%,以固定汇率计增长7.2%,占营业额的15.8%;自由现金流:4.57 亿欧元,增长30%(2009 年不含非经常项目);集团股权净收益: 3.86 亿欧元(增长121%),即0.79 欧元每股;净负债:82.91 亿欧元,已考虑巴塞罗那自来水交易及外汇等因素。
0
中国水务行业分析报告:跑马圈地,扩张为王
投资亮点:
我们看好中国水务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行业集中度低的水务市场中,我们看好那些能持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的公司,相信它们能在将来的行业整合中处于有利位置。我们也看好在高速增长区域拥有绝对垄断地位的公司,因为它们有稳定而确定的长期增长前景。我们重点推荐北控水务、光大国际和重庆水务。
理由:
中国水务市场前景广阔:中国的水务市场是一个包括原水、供水、污水处理、再生水、污泥处理等子行业的庞大产业链,不仅包括相关业务的运营,还包括配套设施的设计与建造。据我们测算,2010年中国的整个水务市场容量约3500亿人民币,到2015年该市场有望增长到7500亿人民币。
水资源状况日益恶化,严重威胁供水安全:中国虽然水资源总量高达27711亿立方米,是世界第六,但是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位于世界109位,整体缺水。在水资源如此短缺的情况下,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却还只有70%,使得我国的水源地污染日益严重,目前全国原水合格率只有65%。而中国98%的自来水厂采用的处理工艺对受污染水源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根本无能为力,这直接导致我国绝大多数供水企业还只能提供符合1985年老标准的自来水,对与国际接轨的2006年新供水标准,连检测的能力都没有。
加大水务行业投资势在必行:为缓解中国水资源恶化的状况,必须从水务行业的各个子行业着手,解决供水水质低下、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污水处理标准不高、再生水利用率低,污泥处理草率等诸多问题,从多角度同时发力才能解决问题。好在政府已经开始日益重视水务问题,水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连续4年超过25%,我们预计未来3~5年,水务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趋势还将继续。为支持投资的高速增长,中国的水价将不可避免的上涨,而水价上涨将令供水项目直接收益,我们覆盖的水务公司中,按供水项目规模大小看收益的顺序是首创股份、中国水务、重庆水务、北控水务和光大国际。
市场高度分散,扩张为王: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水务市场一直处于高度分散状态。2002年,中国在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引入了特许经营制度,并将水务投资向外资和民营企业开放。此后水务行业进入市场化时代,跨区域扩张成为可能。然而直到现在,我国供水和污水处理市场份额前十的企业合计的市场份额也分别只有9.1%和24.4%,市场仍然处于分散阶段。能够利用市场分散时期尽量扩大市场份额的公司会在未来的行业整合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单个水务项目回报稳定,只有保持扩张的企业才能保证盈利的持续高速增长。
圈地三要素:资金、经验和政府资源。水务行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资金实力是在水务行业跑马圈地的基本条件;而只有有经验的投资者才能在总多鱼龙混杂的项目中找出值得投资的项目,才能保证投资的合理回报;水不仅是商品,还有其公共品属性,这就决定了水务项目的转让和运营必须在政府的监督下进行,因此良好的政府资源在水务项目的获得和运营中都不可或缺。按此标准,我们看好国企背景、且有强大母公司支持的北控水务和光大国际在水务领域的发展。而垄断了重庆市水务市场的重庆水务受益与重庆市的高速增长,也是我们的重点推荐。
估值与建议:
北控水务、光大国际、重庆水务、首创股份、粤海投资的股价分别较其DCF 估值有55%、33%、28%、10%和10%的折让,我们给予北控水务、光大国际、重庆水务“推荐”的投资评级,给予首创股份、粤海投资“审慎推荐”投资评级。对于业绩波动风险较大的中国水务,给予“中性”投资评级风险:
国家环保政策转向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0
水务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答:1、水务行业属于朝阳产业,与传统行业及制造行业相比,它在资本、技术、产品上的生命周期都是最长的。2、水质下降,人民生活需求却在提高,为供水企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广大农民的饮水问题尚未有效解决。3、水的区域性垄断地位,有利于企业产生垄断利润。4、政策环境较好,造水、治水、治污、节水都受政策扶持。5、宽松的资本环境。水务企业资产规模不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从宏观政策来看,国家正在加大对该行业财政、金融的支持力度,未来应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水是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随着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地区不断扩大,如何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一个新的市场——“水务市场”正在形成,与之伴生的是“水务业”,即由城市原水、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构成的产业链。国内许多城市,如:深圳、上海、武汉等地,已陆续设立水务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专门机构。据有关资料显示,至2005年,我国水务市场将需要1万亿元的资金。仅供水行业,年产值将从目前的600—700亿元提高到1500—2000亿元。“十五”期间,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设施的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
“水务工程”正是由此应运而生的一个学科专业,专业面涉及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城市水利工程等诸多学科领域。主要包括:城市给水工程(水的取用、净化与供水)、城市排水工程(污水的处理及污水、雨水的排放)、城市节水工程、城市防洪及河道整治工程、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工程、城市水务管理、建筑给水排水等专业内容。除研究水量外,更以水质为中心,将水质工程的研究贯穿于整个水资源问题中,把水处理技术放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整体概念和过程中。基本涵盖了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等水的社会循环全过程。
随着我国与WTO全面接轨进程的加快,城市水务市场正逐渐放开,各种民营资本和外资的进入已成为大势所趋,蕴含了巨大的商机与创业、就业机会。可以预见,该专业毕业生将会成为促进水务这一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力军,在城市水务工程基础设施与管理及其相关行业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水务工程,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将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深刻影响。
1. “水务工程”诞生的时代背景
水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生态环境的不可替代的战略性基础资源和基本支撑要素。但是,在人类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人们对它的需求量小,相对于水环境容量而言,排污量也小,未经处理净化的原水质量一般容易满足要求。因此,早期的城市集中供水的重点是取水及水的输送,城市排水只注重雨水、污水的收集与排放,水的处理在其中占的比例很小。这是现有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早期的发展雏形。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后,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城市给水排水设施有了很快地发展,在公共事业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给水排水工程事业。与之对应,我国在50年代借鉴前苏联的模式,在科技和教育体系中,形成了“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于是,就有了现有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但是此后的相对长一段时间内,仍局限于“给”和“排”为主,即主要解决水量问题,水处理的发展相对缓慢。这一时期,“给水排水工程”这一名称与当时的行业状况是基本适应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对我国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有了新的认识。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资源的短缺不仅有“量”的短缺,更有“质”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将直接影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环境质量,进而深刻影响到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特别是水资源危机、水环境污染、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使原有的给水排水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名称和内容不足以概括这一产业的科学和技术内涵。近年来,由原水、供水、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构成的产业链——“水务业”正在形成,商品水务市场正在快速发展。
在此社会经济背景下,“水务工程”专业在武汉大学应运而生。
2. “水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
近年来,水的三大问题(旱涝灾害、水资源紧缺、水质污染)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不久前,中国工程院组织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项目,对城市和工业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江河湖海防污减灾分别进行了专题研究,在向中央提出的咨询报告建议中提到了如下内容:(1)突出水质灾害的概念,水质灾害与洪涝灾害损失程度相当、并具有长期性和潜伏性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2)节水不仅减少水资源消耗,而且有利于减污,是经济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具有战略意义;(3)城市与工业水资源发展战略应以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4)防污减灾应以源头控制为主,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是安全饮用水保障。该研究报告得到了国家领导的肯定,也表明中国水问题的严重性和国家对水问题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深化专业改革,适应形式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作为一个新专业,水务工程在培养方案的设置上考虑到如下原则:(1)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体现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的时代特征;(2)强调给水与排水的统一,避免知识的割裂;(3)突出学科特色,保持工程传统;(4)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建立专业知识平台的基础上,满足社会不同的需要。
根据上述精神,“水务工程”是为了适应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在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管理工程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一个新专业,但不是上述专业的简单累加,而是着重体现出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和可持续利用这一新的观念。水务工程专业以水的开采、加工、输送、回收及利用等水的社会循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满足城市及工业所需的水质水量为目标,从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专业服务范围包括:城市给水工程、城市排水工程、城市节水工程、城市防洪工程、城市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工程、城市水务管理等。
3. “水务工程”专业与其它相近专业的比较
水务工程与现有的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水文水资源工程等专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与现有的“给水排水工程”相比,给水排水工程主要研究市政工程、房屋建筑及工矿企业中的给水与排水问题,内容包括取水工程、给排水管网工程、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以及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与管理,研究重点主要局限于水处理技术、管网对水的输送与收集,与整个水资源问题的联系很少。水务工程不仅在名称,而且在课程设置上对给水排水专业进一步作了拓宽和调整,特别注重将水质问题和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贯穿于整个水资源问题中,把取水水源、工程规划、工艺流程、回流循环、环境容量、排放标准和水资源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对整个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与现有的“环境工程”专业相比,尽管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有用一定的交叉,但是环境工程专业主要侧重于环境质量监测、评价、管理以及工业废水的处理,且涉及工程建设方面的教育内容较薄弱。
与现有的“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相比,水文水资源主要研究水的自然循环,如:水旱灾害预测与防治、水资源规划、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运行、管理、水资源系统运行与调度。而水务工程主要以水的社会循环(主要是城市与工业)为研究对象。尽管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两专业存在交叉,但水资源工程主要以水量为中心,而水务工程专业除水量外,更以水质为中心,将水质工程的研究贯穿于整个水资源问题中,把水处理技术放在解决水资源的整体概念和过程中。
4. “水务工程”的发展前景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给水排水一直是被作为带有福利性质的公共事业(城市基础设施)来发展,由政府投资经营。由于水价过低、消费者对污水的净化基本不需承担经济责任,因此违背了经济规律,使水源的保护和水的节约失去了经济动力。在管理体制上,长期以来,与水有关的工作隶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即所谓“九龙”治水,如:城市自来水由公共事业局管理,城市排水由市政局管理,城市水资源与城市防洪由水利局管理。管理体制上的弊端是水环境受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改革的深入,必将改变这些现状。如何有效地利用宝贵的水资源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相继改革水管理体制,设立水务局,如:武汉市新近成立的水务局即由原公用局、水利局、节水办、市政局、环保局等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合并而成,原属城建与市政部门的自来水公司与城市污水处理厂均划归其下,对城市水资源统一管理利用。
时代的发展急需大量懂得科学用水、治水的专业人才。武汉大学在现有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基础上设立“水务工程”专业,是对原有研究领域的拓宽。
新的“水务工程”专业适应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多学科交叉发展的结果,培养出的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口径宽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校该专业知名度的提高,社会将需要大量的本专业的毕业生。武汉大学的上述学科设置完备、师资力量雄厚,在国内各自领域各占一席之地,为新专业的学科建设、特别是新开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支撑环境。我校“水务工程”专业的增设,将对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90884
0
水价改革带来巨大商机 水务私人投资猛增7倍
发表于 2011-8-9 06:50:40
水务投资正悄然风生水起。根据咨询公司“投中集团”(ChinaVenture)近期发布的报告,“今年中国水务领域的私人投资猛增了7倍,达到4亿美元,而去年全年的投资总额为5000万美元。”投资额度显著飙升,难道水比油更有钱途? 有专家表示,中国的水务市场包括了原水、供水、污水处理、再生水、污泥处理等子行业,此外还包含配套设施的设计与建造。 相关数据表明,中国水资源总量达27711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量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中国的城市污水处理率仍只有70%,而目前全国原水合格率也只有65%。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监测,全国约1/2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加之污水处理技术的落后,人为制造了水资源的紧缺。 目前,政府在解决需求的问题上采用“内外力”相结合的方式。自2002年起,中国在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引入了特许经营制度以来,水务投资向外资和民营企业开放,水务BOT(利用特许经营制度由企业建设基础设施的典型方式)的应用卓有成效。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私营成分所提供的供水和卫生服务并不多见,通常只有不到3%的人口是由私人公司或混有私人成分的公司提供服务。此外,政府自2008年底启动经济刺激计划以来,水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连续4年超过25%。有风投专家表示,尽管目前市场仍处于分散阶段,但市场化程度已经越来越深。 据预算,2010年中国整个水务市场容量约3500亿元,到2015年有望增至7500亿元。而随着严重的水污染、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干旱和洪灾给国家和国民健康造成愈来愈大的威胁,水问题已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的一项重中之重。未来十年,中国准备在水务基础设施方面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包括大坝建设、水库管理和水处理系统上的支出。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助理院长鲜于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指出水务市场仍存在广阔市场空间,他指出,随着政府日益重视节能环保,以及环境产业政策及投融资环境的日趋完善,未来中国供水和污水处理将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现有供水企业呈现分散特性,这也为各类水务投资公司的并购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事实上,今年就有过目前为止最大的一笔水务并购交易,鼎晖以2.82亿美元收购了在新加坡上市的三达国际集团,三达是一家主要在中国运营的专业水处理公司。 前景引发投资热 “环境保护力度促进了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水价改革将带来水务市场的巨大商机。”一位风投顾问告诉记者。此前,中金公司预测,未来3到5年,水务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趋势还将继续。为支持投资的高速增长,中国的水价将不可避免地上涨,而水价上涨将令供水项目直接受益。 花旗银行全球策略师Willem Buiter 7月21日也提出,未来,水将比油更具投资价值。根据他的预测,在不远的将来,对水板块的投资会大幅增加,输水管道网络的产能将超过今天的石油和天然气,水罐车和储水设备的规模会超过限制的石油、天然气和液化气。新的输水运河系统将像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那么庞大。此外,25到30年内会形成全球一体化的淡水市场。一旦水的现货市场实现了一体化,期货和其他水相关的衍生品金融工具等等都会相继问世。水会最终成为最重要的资产级单一实物商品,会让石油、铜、农产品和贵金属在它面前相形失色。 在国内,由于节能环保被列入“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产业,在如此庞大的产业链的驱动下,社会资本(包括民营和外资)争相涌入,水务投资现已变得炙手可热。日前,美国私人股本公司KKR就对我国联合环境技术公司作出一笔达1.14亿美元的投资。从2006年扬州自来水股权转让首开先河,迄今为止,已有多家外资以高溢价收购或控股中国的水务项目,其中包括Themes Investment和红杉中国等私人股本公司。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额预计将达3.1万亿元,环保产值将有望超过2万亿元。水务将作为节能环保的子行业被纳入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此外一系列政策都将对水务行业直接构成长期利好。据中国水网发布的一份最新年度报告《中国水业政策与市场分析》预测,受政策利好所趋,“十二五”期间,城市水务领域的投资将累计达到1万亿元。此外,预计2010年至2015年期间,中国城市供水行业的投资需求为2200亿元,污水处理行业的投资需求为7000亿元。 鲜于钧指出,随着资源环境价格改革、低碳经济概念等相关产业政策的提出和完善,目前水务企业投融资的政策环境也正在逐渐改善。国家积极鼓励私募股权的投入,水务投资的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有相关机构预测,水资源行业将成为未来最具潜力的投资项目。亦有专家指出,中国水务产业中,城市自来水供应已经基本饱和,但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水务市场仍处于分散阶段,在巨大市场需求之下,中国水务企业能否抓住机遇实现整个产业的升级仍是一个重大挑战。有专家表示,水务行业加速市场化使得跨区域扩张成为可能,只有在市场分散时期充分扩大市场份额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行业整合中占据主导地位。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袁源 胡哲
0
多个部委发出政策信号 新一轮重组大戏即将开演 2011年08月08日 04:52肖波证券时报
在《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下发近一年之际,工信部、国资委、证监会等部委近期连连发出促进并购重组政策信号,产业重组整合新一轮高潮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7月上旬,工信部组织召开全国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经验交流会。工信部部长苗圩明确提出,下一步将切实抓好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和医药等八大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同时取消限制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的不合理规定,并进一步完善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体系。近日,工信部召开党组理论学中心组学会,进一步完善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体系成为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
国资委方面,继去年底国资委主任王勇提出“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加大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力度”后,今年7月中旬,国资委组织召开央企内部资源整合经验交流与培训会议,结合案例,明确提出下一阶段央企板块整合、产业链整合、并购重组各项工作重点。8月1日,中国移动集团将所属重庆丽苑大酒店无偿划转给港中旅集团,央企非主业宾馆酒店分离重组破局。记者了解到,在国资委主导下,一些央企剥离非主业酒店宾馆业务正加速推进。
证监会也在积极推进制度革新。上周五,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明确了借壳上市标准;补充完善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制度规定,明确允许上市公司向第三方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支持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同步操作。
此外,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还透露,证监会正在研究出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试行办法,通过简化程序,提高并购重组审核效率。在配套融资方面,推动建立并购基金、发债等都已列入下一步证监会研究拓宽并购融资渠道的工作安排。
从并购市场来看,事实上,自去年9月《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发布以来,尽管受到信贷资金方面的制约,中国并购市场依旧保持相当热度。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国内并购达389起,并购案例数达2008年以来的最高值,同比增长68.4%;并购金额为102.37亿美元,同比增长50.3%,无论是国内并购还是跨国并购均跳跃至新的高度。
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的落实,相关部委支持政策的出台,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企业并购重组将迎来新一轮高潮。受政策推动,工信部制定的八大行业、国资委主导的央企资源整合将成为并购重组的亮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证监会的各项政策支持下,资本市场或将成为上述八大行业及央企并购重组的重要舞台。事实上,在央企内部资源整合经验交流与培训会议上,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即已明确表示,要利用好资本市场,使企业资源配置不断合理化,同时更好实现资源的市场价值。而在央企剥离非主业资产方面,邵宁还建议可以“先上市后通过资本市场卖出股票等方式退出”。
0
污水处理成环保产业发展重点
时间:2011-08-05 08:45 来源:凤凰网 评论:0条
从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获悉,“十二五”期间,国家在持续推进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污染减排的同时,将新增氨氮(NH3-N)和氮氧化物(NOx)作为约束性指标。具体来说,就是到2015年,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在2010年的基础上分别削减8%,氨氮(NH3-N)和氮氧化物(NOx)在2010年的基础上分别削减10%。
同时,将重金属、土壤污染、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农村面源污染防治、VOCs污染防治、核污染防治等作为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
在7日召开的“2011中国环保产业发展与投融资交流会”上,国家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胥树凡表示,“十二五”我国环保发展第一大重点领域就是污水处理。包括脱氮除磷、现有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工业废水处理等。
环保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刘宏武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从六个方面进行环保产业布局和投资,其中一大方面就是污染物总量减排,包括污水主要污染物氨氮的减排。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国家在巩固化学需氧量减排的基础上,将加强对氨氮以及总氮、总磷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及总量削减。“十二五”期间,水污染防治以城镇生活污水提标升级改造、难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废水资源化为重点,同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及河湖等领域的污染防治。
重点发展污水厂提标升级改造技术(膜技术、脱氮除磷技术、高效节能曝气技术);高浓度、高含盐、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重点行业氨氮废水(如氮肥、焦化等)治理技术;农村生活污水及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景观水富营养化治理技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污水厂污泥处理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