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2011年的明星板块—类稀土

11-03-24 21:19 49057次浏览
方新侠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前言:其实在我的上篇帖子“稀土今年才是大行情”中,作为一名短线投机者,我在帖子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延伸自己的思路,从最初看好整个稀土板块到看好稀土板块的新生力量如0752,010,再到后来关注稀土传言股和类稀土板块,直到今天,我觉得有暗潮汹涌,拨云见日的感觉,觉得有必要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了。

首先今年稀土行情的始作俑者,来自于0752的一纸公告,在连续的一字板刺激下,稀土板块于3月16日集体爆发,老龙头259带头涨停,0758,058,111等均表现抢眼,稀土新秀010更是盛气凌人。但是在接下来的两天,这些经过去年一年精彩表演的老稀土板块,由于业绩,位置,价格等各方面原因,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继续发展出新的行情。倒是010与0752两个稀土新秀,表现不俗,在老稀土纷纷倒下的同时,依然能继续攻城拔寨,有平均15%以上的涨幅。

随着0752持续抢眼的表现,市场众多大小资金坐不住了,开始纷纷纷纷挖掘稀土传言股,247,505,666,162,448,228,0518等一系列太多太多的个股,这些股都有一个统一的特点,低价,盘小,无基金,每一个均是资金炒作的好标的。但是,问题来了。

先是247,0510,3月14日晚的第一轮澄清,第二天两只个股直接闷杀,最低都曾打到跌停。再是3月18日晚666,3月23日晚228的第二轮澄清,这轮澄清是针对于每日经济新闻关于赣州稀土借壳传闻的报道,结果666、228也是双双无情的被闷杀了。第三轮的澄清,又从今晚的0518开始。。。

但是!但是!我们回过头去翻番这些被澄清的个股:247,澄清当日收盘价7.08,今天收盘价8.73,涨幅23.31%;666,调整3日后于今天涨停板再创新高!228,干脆今天盘中直接就翻红,最高大涨5%。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因为人气!稀土板块,由于去年留给人们太多美好的回忆,无疑具有超强的人气与魅力和对资金无与伦比的吸引力!看看162,505,448这些还未被澄清的稀土传言股吧!为什么,资金愿意在这么高的位置继续接盘?为什么,面对着不切实际的传言,人们愿意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去下赌注?为什么,在面对深圳bt的婷婷和监管日益严格的上交所面前,人们脸上写满了无畏与贪婪?!都是因为两个字,稀土。

不过随着不断抢盘,闷杀,割肉,再抢盘,再割肉。。。资本是嗜血的,但是资本绝对不是SB的!这些资金要开始寻找新的宣泄口了,这两天的类稀土板块,似乎正是这群饥饿的色狼所瞄上的新的猎物。

类稀土板块,第一次见到这个说法是来源于媒体的文章报道,仔细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总结了一下。凡是应用于高科技领域的稀缺资源,都可以称为类稀土概念。其实在去年下半年的时候这个板块就开始出现异动,当时正是一轮波澜壮阔的稀土行情即将进入尾声的时候,众所周知,基金、保险等机构投资者是完全踏空于那一轮的稀土行情的,于是一些后知后觉的基金开始介入重晶石,萤石,金刚石,耐火粘土,高岭土等板块中的相关个股。

其中走势最为疯狂的当属氟化工概念的两只个股636和160,还记得2010年11月25日当天两只个股的一字板吗?正是因为当天上证报的一篇文章提到了“类稀土”的黄金产业氟化工行业,我想,当时吸引人们眼球的,可能不是氟化工三个字,也不是黄金产业,而是这“类稀土”三个字吧。看看如今,才反应过来那时候的636和160,只是在喜马拉雅山的山脚,现在才真正开始发力,也许好戏还在后头。正是这两只个股不知疲倦地新高再新高,打开了板块的上升空间,为整个类稀土板块的炒作拉开了大幕。。。

再来看短线,3月22日,在资金经历第二轮澄清被闷杀出来后,一些先知先觉的资金开始在午后大手笔扫盘类稀土概念股,其中耐火粘土概念的2225,高岭土概念的985,0861,随后两天我们可以通过盘面得知,不断有新资金认可这个题材,进场接力。

还有一些比较边缘的类稀土概念,如2162的滑石,2180的云母氧化铁,0009的石墨烯,3064的金刚石,318的凹石。

类稀土概念能否得到资金的认可 再现10年稀土板块的华丽与疯狂?让我们试目以待。
打开淘股吧APP
100
评论(21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狙击手阿国

23-02-15 19:07

0
中国证券报:1月信贷“狂飙”之后,今年降准降息可能性有多大?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从全年看,降准降息都具备操作的空间和可能,货币政策有望持续发力显效。 一季度政策利率有下调空间
“今年货币政策的核心,仍然是支持经济修复、推动‘稳增长’进程。预计今年人民银行将继续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箱,降准、降息都具备操作的空间和可能。”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

就降息而言,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1月新增信贷、M2同比增速均超预期回升,但高基数和债券偏弱拖累社融增速继续探底,预计一季度降息降准概率仍大。当前居民部门信贷持续收缩,反映出需求偏弱、地产预期扭转仍需政策加力,降息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提振需求、改善预期的必要性仍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预计,一季度政策利率仍有一定下调空间。他认为,即使经济有所反弹,仍需政策利率保持较低水平支持经济复苏,预计7天逆回购、MLF等政策利率还将保持低位,不排除进一步小幅下调的可能。此外,上半年美联储预计加息至顶,对我国政策利率的约束进一步降低。

不少专家认为,从全年看,降息空间将更大。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今年人民银行将适度下调政策利率,推动报价行继续下调LPR,包括五年期以上和一年期,推动市场融资成本合理下降,着力扩大企业与居民中长期信贷需求。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加快宽信用进程,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针对房地产领域的“定向降息”有望持续推进。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下一步为有效激发实体经济贷款需求,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引导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政策面或将引导5年期LPR报价下调。这是推动楼市企稳回暖、带动居民中长期贷款修复的关键,预计最快有可能在一季度落地。

全年或有两次降准

多位专家表示,今年人民银行或继续加大对货币需求的引导,通过降准等政策工具推进宽信用进程。

从降准和降息工具配合的角度看,伍超明表示,降息需要降准配合,通过降准释放低成本资金,有效缓解银行体系流动性约束,增强银行放贷意愿,才能更好地达到宽信用效果。

“在稳增长、扩内需诉求和海外加息约束弱化下,今年货币政策难以收紧。总体看,今年总量政策仍可期待,将更好满足实体经济需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温彬称。

温彬进一步表示,预计今年有两次降准操作,二季度和四季度概率较高(4月和10月是窗口期)。一方面是应对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为银行定期提供长期稳定资金,降准仍有必要;另一方面,一季度稳增长政策集中发力显效和信贷“开门红”之后,若经济修复的可持续性和斜率弱于预期,不排除二季度初会适时通过降准等操作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

在连平看来,今年稳健货币政策将加大偏松调节力度,适度进行降准,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经济运行企稳回升提供持续且充足的资金支持。当前我国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7.8%,与历史最低水平6%仍有一段距离,今年可能会再度下调0.5至1个百分点,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进一步缓解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压力,增强其购债能力与扩大信贷投放能力;同时要主动配合积极财政政策发力,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狙击手阿国

23-02-15 18:22

0
选股大于技术,持股大于切换,守股比换股重要。
狙击手阿国

23-02-15 18:19

2
“选股大于技术,持股大于切换!守股比换股重要。”希望通过换股太勤来抓住每个机会、回避每次调整,其结果往往是经常错过好股的主升。选股大于技术,持股大于切换!
​很多时候,持股也是亏损的源泉,股票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回头去看事后正确的假设都是对的,但难度在于前期选择的精准度,否则地球上的钱不够赚了[呲牙]股市的逻辑:整体看,不是十二个字嘛:选股大于技术,持股大于切换。选股在前面。如果选错了,持股当然更大的错。

选股大于技术,持股大于切换。守股比换股重要

原创 彭道富 股市的逻辑 2023-02-15 15:15 发表于广东

很多人喜欢来回换股,来回切换。一会高低切,一会龙头到补涨的切,一会大盘到小盘的切。

切换太勤,事实上不如选个好股守住它。

因为你无法做到无缝衔接,掐头去尾,换股不如守住好股赚的多。

我理解换股背后的心思,主要有:

1、把周期划分的太细,太微观看市场,恨不得把每个毛细血管都拆开。然后在每个很小的情绪周期里跳跃。于是乎,一会买,一会卖。



2、希望抓住每个机会,抓住每个暴涨的股。龙头能抓住,补涨也能抓住,中军能抓住,甚至杂毛的套利也去抓住。

3、希望规避每一次回踩和波动,俗称不参与调整。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希望通过换股太勤来抓住每个机会、回避每次调整,其结果往往是经常错过好股的主升。

上述三个心思中,第一个对换股勤影响最特别,也最敏感。看的太微观,太局促,太细小,肯定容易导致换股勤。

就拿这波chatGPT来说,很多人用显微镜看市场,把市场划分的太细,以至于分歧了若干次、高潮了若干次、退潮了若干次。而如果能大局观一点、能远一点看市场,很明显,chatGPT不就是在第一波大主升中嘛?

我看很多人在几天前就开始讨论chatGPT有没有第二波了。而市场很明显的在告诉我们,这个主题连第一波都还没有走完。这个题材里的核心领涨股一直在第一波主升里。如果放着第一波的主升不参与,非要去等待做第二波再去做,不是明显的刻舟求剑吗?

当然,把市场划分细也不一定都是不好,但要分情况。如果是很普通的、细小级别的题材,就像一阵微风吹来,我们可以把市场的粼粼波光当成一个周期,甚至把水珠的滴数都数清楚,也未尝不可。



但如果是超级大级别题材,就如同海啸袭来,你还在乎那些粼粼波光干什么?惊涛骇浪之下的周期划分应该是滚滚的巨浪,而不是朵朵的浪花!

看市场太近、把市场看的太小,当然换股会勤。适度把市场看远、相对宏观一点,当然守股会紧一点。

就如同我们看车,对于新手,眼睛是盯着方向盘的;而对于老司机,目光则是看着风景如画一般的远方,谁还在乎车头下面的几粒石子?



看远点,看大点,方能放开手脚。

股市亦是如此。

当你能够把整个主题、整个题材看成一个周期的时候,你自然会守住整个主题的核心股,不轻易把它搞丢。

很多人总是热衷于练交易技巧,而不是练持股能力。事实上,守股、持股能力和恒心远比交易技巧重要。来回换股,本质上是不敢下长注、不敢下狠注,不够决绝。而守股,练就的恰恰是这些品质。

我忘记在哪遇到一位高人,他曾说过十二个字,我一直记到今天,在这种特殊的市场氛围下,我分享给大家,与诸君共勉:

选股大于技术,持股大于切换!

(全文终,谢谢!)

注:本文是对过去若干年市场行情的思考和总结,并非针对某一天或者某一段的市场,而是针对整体和长期的市场。

不为一世谋,而为万世谋。

回顾任何一轮主题投资或者大行情,真正能大赚的,就是找到好股守住,而不是换来换去。当然,你也可以不赞同我的观点,但我的思考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谢谢

狙击手阿国

23-02-15 12:33

1
浪潮信息( 000977 )实控人为山东国资委,全球AI服务器龙头,国内市占稳居第一,随着ChatGPT催生对于算力的需求大幅增长,公司有望深度受益!
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
狙击手阿国

23-02-15 12:31

2
爽!!干最主流GPT板块,按照牛市板块策略炒作龙头!原创 好运哥2008 好运哥午盘 2023-02-15 11:29 发表于海南
1,火力全开!搞!
从昨天卖空仓,
到今天又打到很重的仓,
我只用了半小时!
2,目标,就是盯着这个
ChatGPT指数,搞!
就行啦!
3,怎么选股?别懒!
回头看一个星期前,留言区,
股友们的互相选票,
就行啦!
最牛的票,
都被好运哥聪明的读者们,
一网打尽了!
你们自己,
都是聪明宝宝呀!
还去信谁呀?

4,看涨跌家数指标,
和指数,就知道,
除了最主流的人工智能
其他板块,没有赚钱效应。
人工智能里的几个大盘票,
明显有机构资金,
也来参与了!

多热闹呀!

5,没有多余的话了!
话越少,越重要!
那我还那么多废话做什么?
开心就够了!
只是,
等赚钱效应刹车的时候,

2B们,
就要注意了哦!
别赚钱的时候没有你,
人家刹车下车了,
你才2B一样,
往上冲哟!
图片
(看笑了!哈哈哈哈哈)
。。。。。。。。。。。。
图片姑娘,
好漂亮的背影!
像牛股。。。

说字还不够原创。。。
怎么办?
再多聊一毛钱?
狙击手阿国

23-02-15 09:10

4
 重整股痴流沙河 2023-02-15 08:26 发表于北京
昨天隐晦的发了个套套图,希望大家昨天都没被套
整体高度降到2板了,后面会有个试错新龙头的过程。
市场主要有持续性的还是新技术,科技新技术,新能源新技术。

人工智能近期主要炒的算力
算法调整了一阵看有没有起二波的

连板高度没起来
市场看看有没有二波妖股出来

另外数字经济数据确权调整时间够长了
两会政策窗口临近
也可以适当关注

另外几万的阅读
只投了几千票
懂得感恩的太少了

后面改不定期更新了
狙击手阿国

23-02-15 08:42

1
ChatGPT,借你的背景一用
原创 彭道富 股市的逻辑 2023-02-09 15:07 发表于广东
今天,看到一个朋友发了一分chatGPT概念,中美暴涨的股票对比图,如下图:

这张图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美国那边涨的好的,大多数是真的做人工智能的公司,比如 buzzfeed、奈飞、C3.AI,LivePerson,而A股涨的好的,也有做人工智能的,但很多是做概念的。

看到这个图,立即让我想到了张大(沈腾)对武大人(岳云鹏)说的一句话:

大人,借你的背景一用。

没错,题材炒作的第一阶段,就是借背景一用。

别小看了借背景,有人能借出超级段位。比如最近很火的一个电视剧《狂飙》,高启强最初起势就是借安欣的背景一用。

图片

借背景,借的好,经常能借出超级大牛股,比如,刚开始互联网的时候,有个公司就是借着互联网的背景,爆炒,那个股票当时的走势如下:

图片

这个股现在改名叫国新健康,以前叫海虹控股,当时善于用互联网背景,狠涨了一把。我们隔着图片都能感受到其走势的凤舞九天、凌波微步, 但事后看,它有毛的互联网?

其实,如果我们长期跟踪主题投资,就会发现,很多主题第一波炒作最猛的,几乎都是借背景的股,而不是基本面正宗的股。这也解答了下面一个问题(摘自唐史主任司马迁的内容)。见下图:

图片

全新题材来临的时候,情绪拉满,市场是来不及挖掘谁的基本面最好的,往往谁最符合情绪的胃口,最先做谁。

就拿chatGPT来说,谁最能满足情绪?当然是题材概念噱头十足且能按照20厘米做的股票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前段时间人工智能的股中10厘米的总是干不过20厘米。

按照以前,普通的中小题材,资金往往是干10厘米,但是超级题材来临,或者说,有更大背景让你来借的时候,10厘米显然不如20厘米的给力。再说,10厘米的好股最初是不换手的,而20厘米的是换手的,换你做主力,你选谁?

第一波做情绪,后面再挖掘基本面,这是任何一波新主题投资的法则。口罩股是如此,碳中和是如此,当时的雄安新区也是如此,现在的chatGPT也是如此。

只不过,一旦背景借完,第一波情绪用尽了,下一步就开始进入基本面挖掘了。所以,你看今天市场涨的好的几个人工智能概念股,都是昨天晚上公告回答非常给力的股。

恰如岳云鹏回答沈腾的话:

我没背景,我的一切都是努力的结果。

接下来的chatGPT,应该就看“努力”了,所谓努力,就是真的基本面实锤。至少是公告中,敢于说的实锤。

但即使如此,只要美国那边chatGPT继续发酵,美股和港股中的chatGPT股继续暴涨,chatGPT的背景还是可以继续借来一用。

只不过,接下来借背景的主角,应该是基本面更好的股来担任了。

最好是,换手的、活口的、一步一个脚印的股。

好,今天就分享这么多,全文终,谢谢!
狙击手阿国

23-02-15 08:39

0
周期:你是顺着用,还是反着用
原创 彭道富 股市的逻辑 2023-02-13 15:06 发表于广东
最近几年,周期理论成为市场热门的理论。

与经典的周期理论不同的是,A股流行的是情绪周期,并非产业周期、经济周期、行业周期和估值变化周期。情绪周期理论可谓是A股游资高手的独创,有别于欧美经典的周期理论。

我对周期也非常重视。2018年年底,我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分享过三天的周期理论和思考,那是在福州,主题是龙头思想年会。时隔那么多年,我对周期的思考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但,有别于很多游资的情绪周期理论,我的周期理论不是建立在数板基础上的,而是另外一套思维,或者说另外一种切入视角,当然我也会参考数板的数据。今后有机会我会给大家慢慢介绍,今天谈谈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周期的正用和反用。

目前市面上主要流行的周期理论,大多数是情绪周期的正用,所谓正 用,就是情绪抬升买,情绪退卖或者空仓。作为辅佐,引入小弟的多少以及补涨龙。这种正用法没有什么问题,也是大多数情绪流的主要方法论。

但,我觉得仅仅如此不够高级,站不到食物链的高端,因为正用容易同质化,而同质化又导致情绪反着走。

什么叫反着走?我举个例子。

我看到很多大V、游资或者很多群里分享股票和目标股,常常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大多数人都认为情绪起来了要大干的时候,就容易暴跌,高位股容易核按钮。而每当大家说情绪不好要休息或者推荐股票的人数少的时候,就容易大涨。须知,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情绪的高手。他们大多数都是根据情绪的数据和高标情况来判断的。即使如此,情绪经常和情绪使用者反着来。

是这些情绪高手水平不高吗?

非也。

而是因为同质化。

情绪本来就像量子力学一样。假如股市一共有100个人,当1个人懂情绪的时候,情绪很准,但当99个人都懂情绪的时候,情绪往往测不准。这就是情绪正用带来的困境。

有个深圳的游资说过一句话非常有哲理: 不是你的错,而是跟你一样想的人太多。

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更顶级的高手就去寻找情绪反着用的方法。避开大道,占领两厢。

图片

所谓反着用,就是在“多数情绪流”认为应该回避情绪杀的时候,利用认知优势或者资金优势,偏向虎山行。而当大家觉得情绪好的时候,把货扔给你。

我们常常看到,基层情绪流激动的时候,顶级情绪流都在卖。而基层情绪流在拿着情绪武器说退潮的时候,顶级情绪流悄悄布局。

当然这其中最优秀者某过于XXX路利用资金优势来做的。当然,也有用认知优势来做的。

这种情绪的反用,让我想到产业周期,经济周期。

按照西方经典的教科书,某个行业投资回报率低或者不景气的时候,收缩产能、减少投资,甚至拆分项目、裁员。但,韩国曾经做过很牛逼的事情,就是趁着你认为是产业周期的不景气,它逆向扩产。比如芯片、造船乃至LED行业,韩国就是这么干的。别人遇到经济周期不行,哭爹喊娘,它大肆扩张,一旦经济周期好转,韩国早已经把别人甩到屁股后面。

这一招后来玩得最溜的是我们,我们在很多重大产业上,经常玩逆周期。

请问:为什么我们可以?或者说为什么韩国可以?

因为我们不仅仅是市场单一维度看问题,而是加入政府这个维度,或者加入了产业宏观政策的维度。可以用体制的优势,反向扩张。

股市的道理跟这是一样的。

如果你能摆脱“市场”单一维度,能够再增加几个维度,就可以做到反周期逆向扩张。而当别人都明白情绪来的时候,你已经躺在上面了,想拿拿、想砸砸,让别人猜高潮在哪里。

当然,这并非否定周期理论,而是承认周期理论的同时,换种用法。或者说,对周期的理解深度不一样。

目前市场上,你去看各种自媒体、各种论坛和贴吧,以及视频和抖音,几乎都是讲情绪周期顺着用的,而逆向使用情绪周期的,几乎见不到。这其实是把情绪周期给机械了。

而事实上,我从龙虎榜上分明能看到,很多顶级游资早已悄悄的摆脱了这种机械,在很多网红情绪流还在“按部就班”的套用情绪阶段和步骤的时候,他们却常常反用情绪。

这也是另外一个层面的股票反着买别墅靠大海吧。

(全文终,谢谢!)

注:周期这个问题,中外大家都有论述。除了股市,其他领域对周期的研究和思考也很精彩。比如,历代王朝兴衰周期,帝国周期,以及三元九运。但,其他领域的周期都有很多精彩的哲学思辨,而股市的情绪周期理论却越来越同质化。有感于此,我把我的思考分享给大家,当然,我的思考未必是正确,但我希望有人敢于不同思考,今天这篇文章权当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狙击手阿国

23-02-15 08:36

0
周期:你是顺着用,还是反着用
原创 彭道富 股市的逻辑 2023-02-13 15:06 发表于广东

最近几年,周期理论成为市场热门的理论。

与经典的周期理论不同的是,A股流行的是情绪周期,并非产业周期、经济周期、行业周期和估值变化周期。情绪周期理论可谓是A股游资高手的独创,有别于欧美经典的周期理论。

我对周期也非常重视。2018年年底,我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分享过三天的周期理论和思考,那是在福州,主题是龙头思想年会。时隔那么多年,我对周期的思考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但,有别于很多游资的情绪周期理论,我的周期理论不是建立在数板基础上的,而是另外一套思维,或者说另外一种切入视角,当然我也会参考数板的数据。今后有机会我会给大家慢慢介绍,今天谈谈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周期的正用和反用。

目前市面上主要流行的周期理论,大多数是情绪周期的正用,所谓正 用,就是情绪抬升买,情绪退卖或者空仓。作为辅佐,引入小弟的多少以及补涨龙。这种正用法没有什么问题,也是大多数情绪流的主要方法论。

但,我觉得仅仅如此不够高级,站不到食物链的高端,因为正用容易同质化,而同质化又导致情绪反着走。

什么叫反着走?我举个例子。

我看到很多大V、游资或者很多群里分享股票和目标股,常常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大多数人都认为情绪起来了要大干的时候,就容易暴跌,高位股容易核按钮。而每当大家说情绪不好要休息或者推荐股票的人数少的时候,就容易大涨。须知,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情绪的高手。他们大多数都是根据情绪的数据和高标情况来判断的。即使如此,情绪经常和情绪使用者反着来。

是这些情绪高手水平不高吗?

非也。

而是因为同质化。

情绪本来就像量子力学一样。假如股市一共有100个人,当1个人懂情绪的时候,情绪很准,但当99个人都懂情绪的时候,情绪往往测不准。这就是情绪正用带来的困境。

有个深圳的游资说过一句话非常有哲理: 不是你的错,而是跟你一样想的人太多。

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更顶级的高手就去寻找情绪反着用的方法。避开大道,占领两厢。

图片

所谓反着用,就是在“多数情绪流”认为应该回避情绪杀的时候,利用认知优势或者资金优势,偏向虎山行。而当大家觉得情绪好的时候,把货扔给你。

我们常常看到,基层情绪流激动的时候,顶级情绪流都在卖。而基层情绪流在拿着情绪武器说退潮的时候,顶级情绪流悄悄布局。

当然这其中最优秀者某过于XXX路利用资金优势来做的。当然,也有用认知优势来做的。

这种情绪的反用,让我想到产业周期,经济周期。

按照西方经典的教科书,某个行业投资回报率低或者不景气的时候,收缩产能、减少投资,甚至拆分项目、裁员。但,韩国曾经做过很牛逼的事情,就是趁着你认为是产业周期的不景气,它逆向扩产。比如芯片、造船乃至LED行业,韩国就是这么干的。别人遇到经济周期不行,哭爹喊娘,它大肆扩张,一旦经济周期好转,韩国早已经把别人甩到屁股后面。

这一招后来玩得最溜的是我们,我们在很多重大产业上,经常玩逆周期。

请问:为什么我们可以?或者说为什么韩国可以?

因为我们不仅仅是市场单一维度看问题,而是加入政府这个维度,或者加入了产业宏观政策的维度。可以用体制的优势,反向扩张。

股市的道理跟这是一样的。

如果你能摆脱“市场”单一维度,能够再增加几个维度,就可以做到反周期逆向扩张。而当别人都明白情绪来的时候,你已经躺在上面了,想拿拿、想砸砸,让别人猜高潮在哪里。

当然,这并非否定周期理论,而是承认周期理论的同时,换种用法。或者说,对周期的理解深度不一样。

目前市场上,你去看各种自媒体、各种论坛和贴吧,以及视频和抖音,几乎都是讲情绪周期顺着用的,而逆向使用情绪周期的,几乎见不到。这其实是把情绪周期给机械了。

而事实上,我从龙虎榜上分明能看到,很多顶级游资早已悄悄的摆脱了这种机械,在很多网红情绪流还在“按部就班”的套用情绪阶段和步骤的时候,他们却常常反用情绪。

这也是另外一个层面的股票反着买别墅靠大海吧。

(全文终,谢谢!)

注:周期这个问题,中外大家都有论述。除了股市,其他领域对周期的研究和思考也很精彩。比如,历代王朝兴衰周期,帝国周期,以及三元九运。但,其他领域的周期都有很多精彩的哲学思辨,而股市的情绪周期理论却越来越同质化。有感于此,我把我的思考分享给大家,当然,我的思考未必是正确,但我希望有人敢于不同思考,今天这篇文章权当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狙击手阿国

23-02-15 08:35

3
龙头是一段周期内的“长期主义”
原创 彭道富 股市的逻辑 2023-02-14 15:24 发表于广东

有的人只陪伴我们一段,而有的人陪伴我们一生。

如果人生也是周期的话,这句话可以改为:

有的人陪伴我们局部周期,而有的人陪伴我们整个周期。

比如,2015年的牛市,在那个大周期中,我记得中国中车几乎陪伴全周期。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那么多周期理论。再比如去年吧,信创周期,其实竞业达是陪伴“一生”的。

于是乎,我就想,每当一个超级题材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分清楚,什么股可能陪伴“一生”,什么股只跟随我们“一段”。

能够成为前者,才是真正的龙头。而后者,就是套利股。

关于龙头的定义很多,对龙头的理解也随着不同的功夫有不同的感受,所谓“一层功夫一层理”。

今天是情人节,我就从爱与陪伴这个层面来说说什么是龙头。

图片

经常有人说,市场喜新厌旧。这个道理对不对呢?看放在什么“周期”。如果俯瞰整个股市,以年为单位,或者以季度为单位,甚至月为单位,我们会发现,股市确实是“喜新厌旧”,但是如果以日为单位,或者以周为单位,也甚至以月为单位,往往不是。最能赚钱的股往往不是每天冒出的新面孔,而是前几天一直出现的老面孔。

也就是说,在最小周期里的新,往往不如相对大周期的老。真正的好的投资,不是每天去追逐那个最新的品种,而是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守住最核心的那个股。

换种说法,作为股票,能提供稳定和陪伴价值的股,远远大于提供新鲜亢奋价值的股。虽然后者走马观花,好不刺激。但,真正做交易的人都知道,能够发现和反复在前类的股票上做,才能真正赚到钱。而后者,往往饥一顿、饱一顿,大赚一笔,大回撤一次,总体计算下来,能扯平已算不错。

我把前面那种股叫陪伴一生(一个情绪周期)型的股,把后面那种股叫爽“一段”(一个周期的某个阶段,或者某几天)型的股票。

在龙头是交易过程,我们会发现,很多人经常把后者当龙头,其实后者大多数是补涨股、套利股或者挡刀的小弟。它们往往分时生猛,突然在人没有发现的时候涨停,突然人气又窜到第一。但这种股持续性很差,哪天不高兴了又核按钮。

最关键的是,这类股的面孔常换,这两天可以是这个,那两天可以是那个, 换的太勤。

而真正陪伴型的龙头则不然,它们就不急不缓的一直出现,从周期的初期,到周期的中期,乃至周期的末端,它都在陪着。

历史上最有名的这个类型的股就是九安医疗。中间历经多少新鲜和刺激的股,但都是你方唱罢它登场,只有九安医疗一直陪伴到最后。这种类型的股,才是真正的龙头。

很多人经常说自己喜欢龙头,其实未必。他们喜欢的也许是每天谁最先涨停、每天谁人气第一、每天谁分时图霸道的股。他们喜欢的是一种技术图,而不是陪伴一个周期的韧性、连绵与久远。

如果还不懂的,借着今天情人节,我给大家打个比喻:

龙头是灵魂伴侣,而不是一段风流。

图片

有个著名作家,有次窦文涛问他:您为什么那么爱您的另一半,也没有听过您有过花边新闻。

你猜他是怎么回答的,他老人家说:

她身上有我对女人想象的一切,我不需要从其他女人身上去找我没有得到的遗憾。

这话,真好!

一轮行情,如果有一个股票具备这轮周期所需要的一切,那我还到处去挖掘其他股干嘛?

(全文终,谢谢!)

注:

今天是情人节,祝天下所有爱着的人:

相爱一生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