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30日上午10時35分日本茨城縣那珂郡東海村JCO核燃料處理工廠發生鈾燃料臨界(Criticality)事故,造成人員受到輻射曝露,並有放射性物質外釋,導致事故現場半徑350公尺內之居民緊急疏散,半徑10公里內之居民在屋內掩蔽。
事故發生時,三位現場工作人員遭受中子與加馬輻射曝露,其中兩位作業員負責將硝酸鈾溶液倒入沉澱槽,分別為大內久(35歲男性)與篠原理人(39 歲男性),副領班橫川豐(54 歲男性)則位在鄰室。
10:35臨界發生,現場警報大響,10:46救護車趕到前,大內先生已經嘔吐、意識不清。約70分鐘後大內先生恢復意識,並開始腹瀉。由於三人狀況特殊,三位消防隊員不知送往那家醫院,經討論後才在11:49 送往鄰近水戶市之國立水戶醫院,12:07抵達國立水戶醫院,此時距離事發已經1.5小時,患者雖然清醒但是依然嘔吐、腹瀉以及發燒,經過初步診斷及治療後,決定後送位於千葉縣之放射線醫學綜合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Radiological Sciences --- NIRS,簡稱放醫研),15:30茨城縣緊急派遣直昇機將三人送達放醫研,輻射曝露緊急醫療網之醫護人員已經組成醫療團,待命投入醫療行列。大內先生之嘔出物偵測到Na-24(體內之Na-23經中子活化,半衰期15小時),確定遭受中子輻射曝露。院方便採取四種方法估算患者所受之輻射劑量,1)量測患者血液中之Na-24、2)染色體異常分析、3)計數淋巴細胞以及4) Na-24全身計測來推算輻射劑量的大小。
三位患者以35歲大內先生情況最為緊急,其輻射劑量估算值約為16~20 GyEq。患者出現典型急性輻射曝露之症候,如皮膚燒傷、呼吸不暢、免疫力下降等。10月2日大內先生再被轉送至東京大學醫院,10月5日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院方持續進行造血功能重建、輸血、大範圍皮膚移植等醫療措施,11月27日情況再度緊急,12月21日宣告不治。第二位篠原先生,其受到之輻射劑量約6~10 GyEq,患者急性輻射曝露後1小時,開始嘔吐。經過放醫研治療後,10月4日轉送至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由於造血功能嚴重受損,必須進行臍帶血移植手術,手術後狀況始終不是很穩定,必須持續進行造血功能重建之治療,然而不幸在隔年的4月27日亦宣告不治。第三位副領班橫川先生,其受到之輻射劑量約 1~4.5 GyEq,目前狀況穩定,意識清楚,並已離開無菌室。
好像是受了过量的中子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