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万美元的教训
我们大多数人没有3000万美元,因此,要想自己用3千万美元买一个教训连本钱都没有.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历史,从那些失败和成功者的身上,学到很多的知识,接受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凡是投资股市的人,大多都知道巴菲特,因为到目前为止,巴菲特是从股市获取利润最成功的投资者.这些成功的投资者,我们可以列很长的一串名单,例如格雷厄姆,费雪,索罗斯,罗杰斯,彼得林奇,芒格等等.
但是也有一些永远令人难忘的名字,他们辉煌过,但最后以悲剧收场.其中,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ivermore)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又翻译为杰西·劳瑞斯顿·李佛摩).
利弗莫尔1877 年 7 月 26 日生于美国麻州,家境穷困,父亲在新英格兰务农为生。生活现状不能满足年幼的杰西。父亲要他辍学,子承父业,才十四岁的他,选择了离家来到波士顿,开始投机生涯,63岁那年因为投资失败而自杀.利弗莫尔不仅聪明和很用功,他在波士顿做报价员的时候,发现了用百分比记录价格变化方法,通过研究这几千笔价格笔记,找到了一种赚钱的投机方法.他在买空卖空投机商那里玩十倍对赌的投机交易,这种交易指数变化十个点对赌者就会有十倍的输或赢.
年纪轻轻的他已经创下多项纪录。十五岁那年,他赚到第一个一千美元。不到二十一岁,赚进第一个一万美元。账户里的资金,曾经上升到五万美元,两天后,又全部还给了市场。玩对赌他破产过两次,在波士顿几乎所有的交易场所都拒绝他,因为他对赌太厉害了.所以他不得不到纽约去寻找机会.
随着他的经验日积月累,他的策略开始开花结果,到了三十岁,1906 年底,市场的上升趋势难以继续维持,利弗莫尔将策略用在放空上,随着价格下跌,空头部位的规模愈来愈大。 1907 年的空头市场初期阶段,他的放空操作获利十分可观,不到三十一岁,已经当上百万富翁.当然,4月18日的旧金山被一场地震帮了他的忙.他做空5000股的联合
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股票一落千丈,傍晚未过,杰西已经成了百万富翁。 利弗莫尔看准了1907 年的崩盘, 10 月 24 日轧平和回补空头部位,一天之内就赚进 300 万美元。这个时候,连摩根都亲自直接向利弗莫尔致意,请他停止放空。可见利弗莫尔在华尔街的声名和影响力之一斑。到这个时候,利弗莫尔确实成了华尔街上的知名人物。
然而,他在成功面前失去了理智,1908年开始玩起来棉花期货,他先是在一场棉花囤积投机中,赔掉了100万美元.而后和当时人称棉花大王的帕西·托马斯( Percy Thomas )联手做多因为他看重托马斯以前操作得很成功,仍然被视为棉花界的传奇人物。托马斯说服利弗莫尔建立棉花部位。利弗莫尔很快就发现,他的棉花多头部位损失惨重。这次棉花交易,赔掉以前获利交易赚进的几百万美元,主要原因是他打破了早年花很多时间好不容易发展出来的许多市场操作守则。 利弗莫尔违反了独自操作,不轻易听信他人之言的守则。他也违背迅速认赔出场的守则,继续死抱赔钱的部位。这次的经验,令他情绪激昂,为了把钱捞回来,不顾一切拼命操作,结果赔得更惨。他从一个百万富翁变成了负百万富翁,据说一个只有800美元的债权人一直追着他讨债,搞得他日夜不宁.最后下决心和债权人达成协议,才获得了心理的平静,他又从对赌新开始.他从一个银行家大户那里筹到2500美元,到1917年,竟然奇迹般的恢复了在华尔街的显赫声誉,不仅偿还了100多万美元的债务,还重新成为华尔街的著名人物.
从 1928 年冬到 1929 年春,多头市场全力奔驰。利弗莫尔一路作多,获利可观。他接着开始留意市场的头部是否将形成。 1929 年夏初,他轧平所有的多头部位,改为逢涨必卖。他也认为市场已经涨过头。他看到市场大涨之后,开始出现横向移动的交易型态,一改原来的激升走势。他开始往空方派出探子,探查情势。在整个20年代里,杰西在股市大做多头赚钱。但是到了1929年,赫伯特·胡弗当上总统时,杰西感到,这个国家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股票市场出现他从没见过的状况,简直好到难以相信的程度。3月份的某一天,他做工业股票空头,然后转向铁路,当传言说他要在这里拼一拼的时候,他已转向石油公司股票。第二天股票大跌,他买进卖出股票,在这一场3个小时的出击中,他就捞进了20万美元,可见他在当时影响力有多大了.在大萧条时代,这场令格雷厄姆,费雪等都几乎倾家荡产的浩劫中, 利弗莫尔不仅没有损失,还赚的盆满钵满,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此人的才能绝不是白给的啊!
据说他在巅峰的时候,拥有第五大道730号里的华尔街最漂亮的办公室,有专用的直达电梯,他上下班警察都一路开绿灯--他每周都要为交警发开绿灯的工资,他拥有豪华的游艇,在棕榈海滩度假,走到哪里报价电报就跟到哪里.
然而,他的好时光就从此消失了.1930年之后他突然之间变成了进入冬眠状态的昏昏沉沉的大熊了。 到1931年底,他财产的半数不见了。 到1933年,剩下的另一半也不见了。 杰西在一些必胜无疑的生意上,输掉大约3000万美元。这些生意跟他以前曾经做过的差不多相同,可是现在,他做这些生意却不灵了。 1934年,杰西已成为一名醉鬼。人们看到他穿着邋遢的衣服,喝得醉醺醺的,疯疯癫癫地出现在股票交易大厅里。他变成了以前他自己的影子,在股市摔得头破血流。他成为他以前敌手们鹰嘴啄食的一块肉。这块肉终于被啄食光了。 1934年3月4日,他不得不申请破产。经过清理,杰西欠下的债务达226万美元。而他剩下的钱,只有18.4美元。 杰西的妻子早已离他而去。他孑然一身,住进了到处透风的公寓。罗尔斯一罗伊斯轿车没有了,豪华住宅和别墅、游泳池没有了,前呼后拥的仆人没有了,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1940年杰西出版了《怎样做股市生意》一书(国内翻译为<股市作手回忆录>)。但是这本书出得太晚了。在他一帆风顺的年代,这本书肯定会卖得上百万美元。为出版这本书,他东奔西走,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出这本书实在是一场惨败。当然,这是一本他投机的回忆录,用3000万美元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的人们,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杰西像个赌输了的赌徒,有时空手去股票交易大厅转转。交易大厅里照样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他看到了像他以前那样的大赢家,满面春风得意扬扬,也看到了一些输家满脸沮丧。有的以前被他玩惨了的炒股者,见到他会挖苦他一句:"喂,杰西,你今天又抛了几百万?"
估计他没有勇气再生活下去了,1940年11月28日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他走进一家大旅馆的卫生间,从口袋里掏出手枪,朝自己的脑袋扣动了扳机,终年63岁。
据说他自杀前留下了下面这段遗言:
"Cant help it. Things have been bad with me. I am tired of fighting. Cant carry on any longer. This is the only way out. I am unworthy of your love. I am a failure. I am truly sorry, but this is the only way out for me。"
不需要具体理解这段英文的意义,记住一句话就足够了:他说:"我的一生是一场失败。"
..............
一个人用一生总结了自己的投资教训,当然要深刻的理解这些东西,需要反复阅读他的那一本书.但是我这里想强调的有三点:
1,永远不要企图靠投机去获取富贵,这一点彼得林奇和巴菲特都有论述.他们甚至都强调期货和期权交易应该禁止,应该视为犯罪行为.投机可以成功,但最后会输的干净.难道我们比杰西更具有天赋吗?比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诺经济学奖的管理人更具有才能吗?显然我们要比他们愚蠢.因此,永远不要做对赌的生意,永远远离衍生品的交易.
2,永远不要依靠别人的建议去投资,投资是自己的事情,决策要独立.
3,一定要从自己错误的交易中接受教训,保持耐心和心理的平静,只有这种性格的人才能在股市取胜.
附录: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在俄罗斯金融风暴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动荡的投机中几乎破产,它所沽空的德国债券价格上涨,它所做多的意大利债券等证券价格下跌,它所期望的正相关变为负相关,结果两头亏损。它的电脑自动投资系统面对这种原本忽略不计的小概率事件,错误地不断放大金融衍生产品的运作规模。
LTCM利用投资者那儿筹来的22亿美元作资本抵押,买入价值3250亿美元的证券,杠杆比率高达60倍。由此造成该公司的巨额亏损。 它从5月俄罗斯金融风暴到9月全面溃败,短短的150天资产净值下降90%,出现43亿美元巨额亏损,仅余5亿美元,已走到破产边缘。9月23日,美联储出面组织安排,以美林、摩根为首的15家国际性金融机构注资37.25亿美元购买了LTCM的90%股权,共同接管了该公司,从而避免了它倒闭的厄运。
LTCM掌门人是梅里韦瑟(Meriwehter)被誉为能"点石成金"的华尔街债务套利之父。他聚集了华尔街一批证券交易的精英加盟: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Robert Merton)和舒尔茨(Myron Schols),他们因期权定价公式荣获桂冠;前财政部副部长及联储副主席莫里斯(David Mullis);前所罗门兄弟债券交易部主管罗森菲尔德(Rosenfeld)。这个精英团队内荟萃职业巨星、公关明星、学术巨人,真可称之为“梦幻组合”。在1994--1997年间,LTCM也取得了骄人业绩。成立之初,资产净值为12.5亿美元,到1997年末,上升为48亿美元,净增长2.84倍。每年的投资回报率分别为:1994年28.5%、1995年42.8%、1996年40.8%、1997年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