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交易原则的相对性

11-03-23 23:12 20776次浏览
大闸蟹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技术分析的相对性



对于技术分析的好处或坏处我就不说了。毫无疑问,对于相信技术分析的人,无论他们持有什么样的技术分析理论,一般来说都会相信“右侧交易原则”的操作教条。但是仔细想来,这个教条并不是可靠的,或者说也是相对有效的。

什么是右侧交易原则呢?这个原则的意思是说,要等技术分析的趋势走出来之后才能买卖,这是最可靠的操作。用吃鱼的比喻就是放弃鱼头和鱼尾,每次行情只要吃尽鱼身子就很满意了。因为鱼头具有不确定性,趋势没有逆转,盲目地买底会挨套,犹如接飞刀一样的危险。右侧交易者相信投资不能第一个发起攻击,早冲一步是烈士,晚冲一步才是英雄。

这个原则说起来很有道理,几乎令你无法反驳,因此几乎是所有的技术分析的拥趸者的至高操作原则。当然从理论上说,任何技术分析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从技术分析的认知到操作行为,也只能是右侧交易。

但是我为什么说这个原则也是相对的呢,这是因为第一,我们对于趋势的认识是相对的,由于对于趋势的判断不清,所有的右侧交易只能是空话。很多右侧交易者不停得挨套—割肉—再挨套—再割肉,直到踏空,就是这个原因。第二,由于市场交易者的尺度不同,无法确定是那个层次上的右侧。例如60分钟的右侧和日线的右侧不同,日线和周线或者月线级别的右侧更是不同。因此很难选择。第三,因为市场存在着欺诈。右侧交易很容易陷入机构设置的陷阱。

我们看下面的上证指数图形,6124下跌的趋势我用红字黄圈表示,奇数为短期的底部,紧跟的偶数是右侧,可以说每次右侧交易都是陷阱。1664点以后的时间呢,用红圈黄字表示,相对于1的位置而言,其实都是右侧。只是在右侧中有不同的高低点。每个人都希望买到最佳的位置,但是谁能做到呢?因此右侧交易是相对的原则。我这里用的是指数k线,其实个股的k线道理也是一样。


关于左侧交易原则又是如何?左侧交易是价值投资喜欢的操作原则。其实也很难。因为左侧交易原则不仅要考虑估值问题,也必须考虑趋势问题。所谓的安全边际,我认为其实就是趋势问题。甚至像巴菲特之类的超级高手,也并不能按照左侧交易的原则买得很完美。因此,实际上也并没有单纯的左侧交易问题。
打开淘股吧APP
33
评论(29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大闸蟹

12-07-03 22:38

0
目前生产物价指数,已去到跌价水平,其实这显示出外销和内销都非常疲弱,一定要急救。其实的经济只剩下一条出路,就是减息,因为已经陷入硬着陆的危险境界。
zjhzsunny

12-07-03 22:37

0
买入靠信心,持有靠耐心,卖出靠决心 

  
  1,机构投资者或者有先见之明的或者有内幕信息的投资者必定是左侧交易者。这即是巴菲特那句名言的含义。
  
  2,投资的目标必定是市场尚未预期的标的,盈利的关键是寻找黑马,而不是白马。也即是发现别人尚未发现的将来能够大涨的目标。  
  
  股市的真正的赢家,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必定选择左侧交易。而右侧交易一般是散户或者非常保守的跟风者才选择的策略。  
  
  
  这里需要谈论左侧交易的风险问题。左侧交易的风险究竟在哪里?表面上看在于抄底的错误,但实质上在于经济形势和股市趋势的认知误判。一旦错误选择了买进的策略就会挨套,错误的卖出就会踏空。但是,认知误判的风险右侧交易并不能避免。因为右侧交易本质上属于“事后诸葛”的认知类型,而在买卖决策之前,也同样无法回避认知误判。

有道理。
大闸蟹

12-07-03 22:32

0
股票可以老,投资人的思维不能老.
 

 

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消息,《财智月刊》统计了过去20年里表现最好的10只股票,它们分别是:Kansas City  Southern(铁路运输,190倍)、Middleby(厨房用具,143倍)、II-VI(工业部件,104倍)、EMC公司(数据存储,96倍)、高通公司(信息技术92倍)、Oracle(数据库软件86倍)、Diodes(半导体设备76倍)、Biogen  Idec(生物制药,63倍)、Celgene Corporation(生物制药,62倍)、 Astronics(航天设备,60倍)。(请参见ICE的转贴:《外媒盘点美股20年表现最好的10个股票》)。

这个金榜名单里,可以说涵盖了美国20年来企业界价值创造最典型的信息。名单里有因业务重组而改变原经营业务的公司(Diodes和Kansas City  Southern),但主要还都是长期专注于主业的公司,且即使改变了原主业的公司后来的主业也拥有业内独一无二地位。可以看到,工业设备、器件和相关服务等公司占据了主要位置——它们都是那些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伟大新产品类公司,在给社会创造了巨大价值的同时,也给投资人带来巨额回报;医药、生活消费类股依然榜上有名,但却不是那些几十年不变的传统产品行业的公司;还有令人惊奇的是,一家看似普通的铁路运营服务商竟然占据了第一名的位置。

这10家公司近20年来给投资人创造了多少价值呢?如果20年前平均买入上述10只股票,20年后的收益率约为98倍,年均复利约25%!20年25%的年均复利,也基本上就是一个第一流的伟大公司长期经营的平均收益率!因此,长期看市场非常有效,没有其他任何因素能干扰,即使存在牛熊循环、市场先生变幻莫测的脾气以及所谓股票市场的“制度”问题等等。

可以说,20年前绝不会有人能猜中这10家公司并长期持有至今。但我相信,一定有投资人能取得20年年均25%回报的投资业绩。因此,单靠选“好公司”并长期持有并不能取得这样的投资业绩。看一下其中的很多公司,比如,高通公司和甲骨文,它们的股票市值其实早在2000年时就“见顶”,这12年来总收益率是负的,即使它们的公司经营收益能创出比2000年还高的记录。这一现象是发人深省的。

作为实业投资,其经营的主要绩效标准就是会计账面值。从这个角度看,不能说高通等公司在2000年时经营“见顶”,其股东们更不会同意当时就去清算解散公司;但作为股票投资人,其业绩标准是市值,而市值是以对公司未来经营判断的结果,就是估值问题。其核心对公司经营阶段的判断。当投资人认为公司的经营已经过了最辉煌期后,其股票的溢价就将不断被降低,使投资人享有不到公司后续经营的成果。因此,精明的投资人应该在之前将其股票变现掉。过了最辉煌期后的公司,也许就成了所谓的人所共知的“蓝筹公司”——它们享有最高的市场知名度,但实际上就像一个进入风烛残年的名人,尽管其历史辉煌,享有最高的社会声誉和尊崇地位,但实际却是一个几乎不能靠自身再给社会贡献力量的老人。

一些投资人往往执着于那些所谓“好公司”(一个流行的说法是“要选那些不会死的公司”),而忘了任何公司,虽然没有死,但就如同人一样会变老,不管它曾经多么优秀和辉煌。

挑选优秀公司——这只是投资的第一课。会估值——这是股票投资人真正的独有的功夫和水平所在,也是投资人在整个证券市场里的价值所在。“估值”在我看来其实就是对企业“价值年龄”的定位。“高估值”是经常发生的,不过很多时候股票的“高估值”并不可怕,例如那些竞争优势处于成长初期的高估值几乎是市场经常性的现象,这些公司往往没什么知名度或亮点,但事实证明这类高估值并不会对投资人产生多大伤害。而应避免的应是那些“致命”的高估值,它们往往发生在公司经营的优势期进入中后阶段,又恰逢牛市时期,这时期的公司往往成为市场上知名度最高类的明星,也最易被大众理解认识并达成共识。

这个名单里也表明了这一点:前10名中基本上没有我们平时如雷贯耳的美国“最著名”的大牌公司,如微软、IBM、英特尔、沃尔玛、通用、思科,甚至苹果。它们无论是公司还是股票,都曾是历史上“伟大”的代名词。但时代在发展,企业会变老,但是,投资人的思维不能变老。 

 

 

麦田守望者
大闸蟹

12-07-03 22:30

0
我们在下一盘似乎没有尽头的,总是重新布局的,很大很大的一盘棋。

◆◆@财经中国 : 【全球股市长线买点来了】在欧盟峰会中做出重大让步,象征欧债危机可能正触及转捩点,分析师认为全球股市长期买进的讯号浮现,但仍须待欧洲当局厘清诸多疑问后,这波涨势才可能持续。详情 http://t.cn/zWGhBRD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闸蟹

12-07-02 17:06

0
1,不想赚大钱的股民不是好股民,赚不了大钱的股民也不是好股民。

2,了解一个真实的巴菲特远比了解媒体上的巴菲特要难,不要认为你学巴菲特就真是“巴菲特”了。

3,市场中,叶公好龙者多,踏踏实实地认识自己者少。很多人都是跟着羊群走。不跟着“巴菲特羊群"就跟"江恩羊群”。

4,不要忘记08年的教训,也不要忘记06年的教训。前者跌了又跌,后者涨了又涨,多想念后者那种美丽的错啊。

5,股市的机会多如牛毛,一年抓住一两次就是高手了,如果每一根牛毛都想搂紧它,那不是超高手而是超低手。

6,什么叫“XXXX”,比如某某会的官员说,股市的下跌和新股发行无关,这就是一个经典性的例子。

7,“股市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那些圈钱的孙子们的”。股民的心早就瓦凉透了。

8,国有企业这些嫡系的孙子们要过冬了,民营企业这些私生子们能不能挺过冬季?也许浙江的连环担保是一个标本。

9,对投资者,其实坏事不坏,好事不好。换一个方向,也许你就是第一。

10,股市没有永恒强势股,但会有废纸也不如的垃圾股。永远要敬畏市场,慎之,再慎之都不为过。
大闸蟹

12-06-26 21:42

0
  准备休息一段时间,这里看不清楚,暂时丢开股市,等看明白了随时进来不迟。
大闸蟹

12-06-26 21:38

0
暂时观察休息一段时间。
目前这个形势,还是持有现金保险一点。大盘破了2242点,说明此次中级别的反弹可能已经结束了!

  这个形势是什么?本来我以为经济形势开始转好了,那是我根据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预期的,但是国资委的官员的讲话,让我感受到一瓢冷水浇头,瓦楞瓦楞地得心凉。如果国有企业都要准备过3--5年的寒冬,那么,非嫡系的企业那个日子怎么过。人家是高官,但也不是特别的高,用不着说鼓舞人心的话装饰门面,因此就感觉格外的真。当国有企业这些嫡系的孙子们都要准备冬眠了,我们在这个市场还挣扎什么呢?
  其实心里真想做空一把,例如那个稀土涨了很多年了,技术上都破位了,但还是守住自己的信念了,低位不做空,尤其是类似稀土这里的大牛股,做空的风险很大,一个政策就把你逼死了。这个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具有了一定的做空机制,因此,究竟跌到哪里,谁的话也不能听。跌了还会再跌,不能因为跌的多了就认为跌不动了,这是彼得林奇的话。在有做空机制的市场,参与市场的资金也不是都希望管理层出利好,也许出点利空更好呢。所以,畏惧市场是必须的。

  准备休息一段时间,这里看不清楚,暂时丢开股市,等看明白了随时进来不迟。
大闸蟹

12-06-26 00:09

0
2242点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位,今天下午被击破,尽管说目前还需要有效性的检验,但是,看这个量,跌破的概率极大。地产,券商,水泥等板块进入强势调整,说明了机构弃什么股已经很明白了。主力之所以对这些周期性股卖出,一方面是估值高,另一方面是对经济的趋势担忧。没有理由说,它们近期会有走强的可能。

  目前的盘面所谓的前海题材其实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我们从历史上炒浦东概念,香港回归概念,海南保税区概念,到目前的前海概念,炒一个死一批人,最终的结果就是人们对此类题材的厌烦。尽管有一些资金炒作,估计跟风的资金也很少。

  为什么白酒和制药这类题材能够唤起资金的热情,关键还是业绩的支撑,而且是消费行企业的特点。

  是什么导致股市如此大跌呢?其实很简单,供需失衡,ipo毫无节制。没有资金的市场只能节节后退,关键是管理层不认可这个情况,不认可的原因我估计还是ipo估值偏高。谁制造了ipo的高价格发行呢,当然是券商和上市企业。这种恶性的循环目前还是无解。当然我并不悲观,不能因为ipo的发行就认为股市一定会崩溃,没有任何机会。

  从目前的整个估值体系看,也许2242--2450的这个200点的箱体会被多方放弃,那么,市场将会进入下一个箱体运行。当然要注意两点:第一,这里还会反复争夺一下,不论是反抽也好,反弹也好,不会立即放弃抵抗,毕竟2242这个点是很重要的。第二,个股的结构性行情还是存在的,我最近仍然看好制药中的部分股,可以反复降低成本操作,等待指数平静之后,看是不是开始新的价格推动。

  最后说一下投资的心态问题:我们很多时候是充满矛盾的心态,对于低估值的银行股究竟应该如何操作,对于我们散户并不是一个愉快的决策。如果我们有巴菲特的财力,我们当然不在乎等待,问题是我们的资金有限,所以对于银行股,我仍然采取跟踪而不介入的态度。什么时候银行股放量起来了,趋势形成了,我们再介入不迟。难道银行几百亿的流通盘,能够天天飞起来吗?显然不能,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进去等主力来解放自己呢?想到这一点,我们的心情不妨放轻松一点。

从下面的资料看,资源股跌幅最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闸蟹

12-06-23 08:36

0
底部就是这么炼成的


下跌,是一种圈套,

下跌,是一种无耻,

这市场,并不以能给投资者带来幸福为荣

而是千方百计的想把市场里的散户套死,困死,杀死,

死的愈多就俞感觉到兴奋!

其实,羚羊死光了,

野狼也就都会饿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闸蟹

12-05-21 11:38

0
——中长线股投资心得(庚寅国庆整理)
  
【前言】3次机会与1000倍的收益
  对于一名投资者而言,15年赚1000倍应该是非常罕见的吧,1万元起步就是1000万元,10万元起步就是1亿元,听起来更像是天方夜谭。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目标进行分解,如果是每5年赚10倍呢?这就并非遥不可及了。
  经济有周期,股市亦然,从中国和全球股市的历史来看,每5年往往是一个较大的牛熊周期,而这期间往往酝酿着10倍的机会。且不说2003年到2007年间,多少个股股价涨幅有几十倍,即使在2009年这样的小规模反弹中,也有中恒集团四创电子、古井贡B等股价涨幅在10倍以上的公司,问题是很多人碰到了鱼身,却无法从鱼头吃到鱼尾。
  查理?芒格说,对于一个高明的投资者而言,一生中即使只有20次投资机会,一样可以富可敌国。(MDB 说过 40年投资生涯确定性的机会抓住七八次即可,太保守了,啊!MDB七年里已经抓住四次翻倍的牛股机会了。保守点想,是提醒没机会时不要盲动) 15年赚1000倍,也许我们只用3次足矣,问题是如何去寻找、识别并把握这样的机会。拥有这样的办法,恐怕比什么都强。
  必须要提前进行一个听起来有点沮丧的插话:对于95%以上的个人投资者而言,不可能拥有执行5年10倍计划的技术和艺术。有资产实力的客户,可以寻找拥有这种理念和能力的资产管理者;【帆评】这不是给我做广告呢吗?不过声明在先哦,有钱没人品,我拒绝合作的。呵呵。而普通投资者不妨去寻找拥有10年10倍机会的基金(历史上大把10年10倍的封基,开基中也有华安宏利嘉实增长、兴业社会这样的品种),20年100倍,也足以凭借投资而富裕。【帆评别买基金,中国的基金政策只能赔钱】
  但是如果您是一个在25岁拥有10万可支配资产的有志青年,希望在40岁实现财务自由而退休的话,并拥有强大的自信的话,那就来吧!

【逻辑】10倍从何而来?
  我们来继续做算术题:如果把10倍做进一步的拆解,可以拆解为4乘以2.5。
  这代表着什么呢?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家公司的股价是10元,市盈率为10倍,业绩为1元;如果在5年后,这家的公司的市盈率变为25倍,业绩变为4元,股价就变为100元。
  也就是说,如果在一个五年周期里,我们找到一家公司净利润增长3倍,估值增长1.5倍,就能够实现5年10倍的计划。所以,第一是要找到利润高速增长的公司,第二要在估值较低的时候买入。
  5年增长3倍,只要求公司净利润保持年复合增长在33%,A股中还是有不少公司可以达到这个标准,难度在于估值的把握。看A股的历史,整体的动态市盈率可以高至超过100倍,而低至不到20倍,所以买入点很重要。
  而净利润的增长率和估值又是相辅相成的,当一家企业在股本未扩张的情况下,净利润持续高增长,往往所享受的估值水平也会上升,出现股价连续飙升的“戴维斯双击”。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就是要寻找并牢牢把握住“戴维斯双击”,而非相反。

【关键】如何找到伟大企业
   5年10倍投资计划的核心在于,要求企业业绩连续高增长。首先从连续这点来看,在强周期行业中找这样的机会是事倍功半的,在消费股中寻找是王道(张裕、云南白药、古井贡、上海家化都是好的例子)。
  以上企业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第一、企业所在行业处在一个快速成长期(例如10年前的地产业,5年前的家电连锁和如今的医药行业);
  第二、销售收入稳步扩大。拥有竞争优势,企业在行业中拥有定价权,所占的份额是连续扩大而非缩小(例如万科、苏宁等);
  第三、随着销售额的增加,公司毛利率可以保持并得以提升;净资产收益率稳步增长。我们允许企业圈钱,但是圈钱后的资产收益率不能下滑,否则对老股东就是一种伤害。
  第四、企业管理者有企业家精神,并对股东权益敏感(实施了股权激励等措施)。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多看看公司在年报中的经营目标并看看之后的实践。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应该有足够的前瞻力和执行力,而不是朝三暮四。
  第五、公司的盈利模式应该稳定且易于理解。就如巴菲特先生的“钻石搭档”查理?芒格所言,一家不易理解的公司不值得持有它。另外,易于被理解的公司更容易被后来的投资者追捧,而快速实现股价的上扬。(2009年以来,新能源、新技术企业走势很火爆,但是真正理解这些技术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六、公司要便宜。看估值也要看市值。【MDB】要买小股票。银行股的估值是很便宜,但是一个10倍PE,3000亿市值的企业股价涨10倍; 显然比一个20倍PE,30亿市值的企业股价涨10倍的几率小得多。
  尽管这样去选择公司很难,但是相对于预测货币政策、资金动向、机构行为而言,也许是更容易的事。平时多和一些价值型的投资者朋友交流,也是一种互相启迪的模式。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我们可以向高手问股,但是不妨多问问或者自己研究下,所问到的公司是否符合以上6条法则呢?
(相关参考书籍:《大钱》、《战胜华尔街》、《股市真规则》)

【考验】人性的障碍
  选股是技术,买卖却是艺术。前者固然不易,却可以凭时间来锤炼;后者却看性格和天赋。【帆评】没招了,不是谁都行。
  人性的弱点,让我们在执行5年10倍的过程中会遇到三大考验:第一,如果买入后,公司股价不涨反跌,该怎么办?第二,如果又有一家“珍珠公司”(中途出现可供替代者)出现该怎么办?第三,股价已经涨了3倍了,是不是该见好就收,或者做个波段?
  这三大考验之所以会让我们对投资产生疑虑和动摇,其实都可以归结于一个主因:我们对自己所投资的公司及其成长模式和方向并非真正的理解,所以轻微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动摇我们的初衷。所以,对于“5年10倍”计划而言,必须只能投资自己熟悉并经过深度研究的行业和公司,同时研究的深度应该达到并超越市场平均水平才能获得超额收益。 【帆评】做自己熟悉的股票,交熟悉自己的朋友。
  如果对所投资的企业的方向看得很清楚的话,我们再面临考验的时候就会从容很多:
  第一,如果当时买入的理由没有变化,股价下跌我们应该高兴,因为我们可以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入;记住我们的操作周期是5年,而不是5天。
  第二,如果中途出现可供替代者,我们同样要考虑其成长性、安全边际是否更为优异,如果答案为否,我们没有必要去增加自己的研究负担,因为我们要做的只是找到一颗珍珠,而非去寻找全部的珍珠。(实践证明,作为一名个人投资者,跟踪企业的能力的5到10家,否则是另外一种摊薄)
  第三:当股价如期大幅上涨之后,突然遭遇了大幅下跌,该怎么办?当经济出现周期,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我们是否需要回避风险?
要战胜这个考验,我们必须要相信,好的公司是可以战胜周期的,优秀的管理层会利用经济的波动加速发展而非相反。例如沃尔玛在股价实现数千倍上涨的过程中,中间同样遇到过大幅下挫的情况,如果我们将时间拉长,这些波动其实都可以淡化。
记住巴菲特所说:股价的涨跌并不是我们做出投资决策的理由。
  当然,如果我们的确通过实战拥有了波段操作能力,并在实践中证明可以战胜市场的话,我们也不排除波段操作。但这种波段,应该起码是以月为周期来计算。【帆评】这句话最值钱,好公司成长性可以超越周期,但股价变化不能超越周期,这是事实。这里说的波段操作能力,并不排除做波段,最后一句是以月为周期,显然还是太短,这些年来,如果要说周期的话,不可以用月来算的。必须用一个牛市为单位,简称一牛位,哈哈哈。这就是我们的MDB。您忘了吗?我们现在不是已经坚守了四个月了吗?小荷才露尖尖角哎。因此,一牛位里,严禁做波段,你以为你是神啊?呵呵。要有赚大钱的思维气度,别老惦记赚小钱。

【行动】找到你的圣杯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知易行难。
  找到适合自己的圣杯(交易法则和纪律),并不断完善,是践行5年10倍计划的关键所在。【帆评】这就是核心问题了,要有自己的,经过艰苦实践而升华的,经得起市场考验的,符合市场规律的交易系统。我们的系统依然是MDB1.0版。路注定是布满荆棘的,我们希望做的是少走弯路。
投资实践显示,充分理解“安全边际”、“触发时机”、“长期跟踪”这些概念并灵活运用是必要的。
■安全边际和健全心态
  芒格说过,如果你不敢满仓的股票,那就一股就不要买,如果不敢持有一年,那就一天就不要拿!【帆评】这句话怎么是他说的呀,是MDB的理论嘛!记住没,我的口头衔:不满仓你赚啥钱啊?哈!
且不谈论是否能赚钱,要让一个人把全副身家压在一项投资上,相信他最基本的要求是“不亏”。但能做到不亏的只有“现金”,股票这类风险资产,我们只能追求相对安全。
  从经验中来看,人们说到安全边际,是指估值的安全。但我要说的,安全边际第一步是要资产的健康。
  很多人总是喜欢说,“今天亏了一部车”、“昨天赚了一个洗手间”,这种观念和导向是非常错误的,要是巴菲特或者盖茨天天这么想,早就抽风了。一位成熟的投资者,必须做到把投资和生活有效隔离,这样才能不会被市值的波动影响了心情进而影响了投资决策。【帆评】做MDB的全过程中,别老看账号。经验啊,哈。总看账号,你就摆脱不了钱忽多忽少的情感纠结。不一定哪次你就下车了。
  举一个例子,一个家庭资产200万元,每年工资扣除支出结余20万元的投资人,拿出60万元投资,设立35%的止损线。如果严格执行止损,那最大的损失就是一年的收入,即使连续遭遇3个跌停板,也不会对生活造成什么冲击,完全可以泰然处之。反之,一个家庭资产60万元,年收入结余6万元的人,借款60万元炒股,一个跌停板可能就伤筋动骨了。
  对于5年10倍计划来说,10万元的本金就可以再15年后创造亿元的财富,我们不必要铤而走险。李嘉诚说,“散户不要炒孖展”,也是金玉之言。
  第二层意义上的安全,就是估值上的安全。物美,也要价廉。但是怎么样才算便宜,这就见仁见智了。不能说破净的钢铁股比100倍PE的百度便宜。对于成长股来说,多用PE和PEG,市销比等指标,参考历史估值、行业估值、海外比较等等。
  价廉多出现在熊市的中后期,例如丽珠B这样主营连续20%以上增长的医药股,也出现过跌破净资产的情况,这就是明显的低估了。而产业资本的回购,也是低估的一种表征。

■买入时机和节奏
  遇到了一家心仪又便宜的公司,在动手买入之前,应该先回答这么几个问题?
1、  为什么好公司会有这么便宜的价格?是熊市导致的盲目,还是自己的判断可能会有误差?公司是否存在未知的重量级利空?
2、  买入之后可以忍耐多久的不应期?买入后可以忍受多大幅度的亏损?
3、  计划用多大仓位买入,一次性买入还是分批买入?
  存在即合理。便宜一定有便宜的原因,对于公司的判断市场上总是有分歧存在,分歧从产生到消失,影响着股价的变化。投资不能盲从,也不能太自负,找到便宜的原因,和对公司价值的判断进行比较,如果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问题,那就放心去做。
  股价的走势受估值影响大,但估值最终决定于业绩,对于一家正处在业绩释放期的公司,我们更要担心的是错失爆发机会而不是被小幅套牢。反之,如果买入半年之后,公司股价持续不涨,而业绩也没有如期兑现,那就必须做自我检讨了。我们可以用3个月来忍耐股价的下滑,但是不能用3天来忍耐没有达到你预期的管理层。
  我们不必苛责买在最低的位置,这是技术派的目标,但我们要避免一买就被严重套牢,对于明显下跌趋势的个股,采用分批买入的方式比一次性买入更为合适;【帆评】不对哦,下跌趋势没结束,一股也别买。MDB向下也要摸哦。而在底部盘桓很久,开始走出上升通道的,则相反。【帆评】发现主力动作,赶紧执行一炮论。
当然,实践上的经验会让我们更容易听到“扳机”的声音,减少等待的时机。例如,古井贡B,从2008年底2.4启动,2年涨了近15倍,一个关键的触发点就是换了股东,随后业绩爆发,股价也做火箭。在解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我们找到了低估的原因,而这一原因开始改变的时候,要抓紧时间上车了。
  再举一个例子,即使处在东部华侨城的旧厂房未重估,康佳B依然破净,市销比是同行的1/5,这是明显的不合理,但是从PE上看,又是合理的。这就是分歧所在,问题在于管理层没有释放业绩的动力,如果动力源出现了,纠偏就会开始。这样的情况,适合小仓位买入,保持持续的跟踪,等待机会。
  在橄榄树下徘徊,期待遇见你,在你最美的那一刻。

■仓位管理和集中持仓
  经常会听到有人兴高采烈地说,今天我有3个股票涨停了!敢问这位神仙,您一共买了几只股票?涨停股票仓位占比多少?整体盈利率多少?
好股不求多,一只足以!【帆评】这就对了。MDB一直这样做,一次行情,抓准一只,目无其他,一摸到底。买了10只股票,3只涨停的收益也许还比不让满仓一只涨幅5%的股票。市场上有两种极端,因为研究不深入或者不自信,通过分散持仓来规避风险,要么不甚知之但孤注一掷。
  但大部分个人投资者的误区是前者,为什么不敢重仓甚至满仓一只个股呢,因为有心理障碍:害怕判断有误净值快速蒸发,或者担心错失了其他机会。要意识到,分散持仓不能分散系统性风险(例如5?30),同时分散持仓在分散个股风险的同时,也在拉低收益率。
对于重仓某只个股,可能失去的其他投资机会,正如前文所说,我们要找的的是最美的那颗珍珠,而不是找珍珠项链!如果喜欢分散投资的话,那就去买基金吧!
  开始可以用操作纪律来解决这种心理障碍:一只有潜力的“珍珠”但“扳机”还没有响,上1成仓位;低估原因被解决,扳机叩响,加到3-4成;业绩陆续释放,上升通道形成,安全垫够厚加到5-7成。【帆评】不能这么玩,如果这么玩,说明你的基本面分析还是没到家。先做足功课,然后就是致命的一炮。
  5年10倍计划,是要找自己熟悉并经过深度研究的行业和公司,研究深度要达到并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真正好的公司,可以满仓买,甚至借钱买!这个机会只给眼光和胆量俱全的人。【帆评】MDB一直在努力这样做。

■持续跟踪和卖出时机
  不少人碰到过5年10倍的公司,但是没有走完全程,50%就下了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持续跟踪的能力,对于公司的成长和兴衰,心里没谱。要么割肉就跑了,要么大涨之后守不住之后再也没买回来。
  如果公司董事长是自己的叔父或者铁哥们,长期跟踪是很便利的,但这有内幕交易的风险,也不适合绝大多数人。巴菲特和芒格都不喜欢调研,但他们依然对于公司的变化洞若观火。 【帆评】不去调研,不等于啥也不管,是通过另外一种途径来实现。
  如果是一个勤奋而又不笨的草根投资者,阳光下的利润,已经足够赚了。有以下方法可供借鉴:
  1、  定期浏览公司主页,关注领导讲话和媒体报道透漏的经营目标。
  我们来看个例子,2010年9月9日,深圳特区报报道,《深圳市政府与中国医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提到,
  “昨晚,深圳市政府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在五洲宾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医药研发、医药流通、医药生产、医药综合服务四个领域加强合作。深圳市长许勤、副市长袁宝成,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总经理佘鲁林等出席签约仪式。”(红色字表示这是党报的通稿,要经过审查或发表的,不是信口开河的股评)
……..
  “据悉,中国医药集团和深圳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首个大型合作项目——深圳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2004年完成股权交割以来,经营实力和经营业绩得到了长足发展,年销售收入从当初的15.7亿元,到2009年突破100亿元,增长6倍多,今年计划将突破130亿元,并力争“十二五”末销售规模达到1000亿元。目前,该集团在深多个项目也即将开工建设或启动规划。”(5年后销售额翻8倍,这是远景规划,是个5年10倍的参考标的)
  2、有机会尽量参加股东大会,目的不是为了听董事长说什么,而是结识一些长期持有并关注该公司的股友,通过交流加强对公司的理解。【帆评】出山后,这条要去做。
  3、多泡下55168相关个股的帖子,抛砖引玉。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一般人有选择性吸收信息的特点,听不进不同意见,善意的批评会帮助我们避免“看上去很美”的陷阱。【帆评】错,千万别去。永远与比自己水平高的人去请教,千万别和散户去讨论。
  4、找到对“珍珠公司”长期跟踪的行业研究员,除了看新财富排名,还要看他过往分析的前瞻性和同公司交流的频度,多找找他的报告来看。(例如,在中投研究所的周锐,对同在深圳的一致就保持着长期关注)
  5、尽量寻找关系了解公司的运营:销售人员、上游、下游,侧面了解。
  6、有渠道的人,去了解机构投资者在公司进出的节奏和原因。
  7、有能力的人,去做一名有担当的股东,利用机会为公司的成长献计献策,这是顶级的投资之道。巴菲特和江作良做到了,距离很远,我们有目标要努力。
  如果公司的业绩成长符合预期并超过预期(30%),而估值和市值也在合理范围之内,那坚定持有是唯一的选择。系统性原因导致的下跌,带来的是买入机会,因为好公司终究会起来,而且会走的更远。例子太多,无须举证。
  5年10倍的买入持有计划,绝不意味着“鸵鸟战术”,而是通过专注和勤奋,跟踪公司的成长,进而获取超额的收益。而这种专注,也意味着必要的放弃:放弃部分娱乐和休闲,放弃其他投资机会,有勇气、有耐心去应对路途上的波折,迎接财富巨大增值的喜悦。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