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石油匮乏、新能源(甲烷冰)、海底资源大国、东海问题、日本矿业法修订案是否与此次日本地震海啸灾害有关联?

11-03-20 19:50 3759次浏览
txmj2010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彭博(bloomberg)通讯社3月8日新闻:

海底资源大国日本 对矿业法进行了61年以来的第一次修订,瞄准沉睡中的300兆日币资源。这意味着什么?跟这次的地震海啸又有怎样的关系?
(译文)日本政府为了加强对沉睡在日本周边海域的石油及天然气、矿产等海底资源的管理,准备对矿业法进行61年以来的首次调整。为了防备由中国向世界各地蔓延的资源掠夺战,政府对估值为300兆日币的资源的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
矿业法的修改方案准备于本月中旬前在内阁会议上确定并递交国会,力争年内施行新方案。矿业法从1950年制定以来,政府对申请取得矿产权的企业采取受理矿产许可申请的先后顺序颁发许可。由于申请矿产许可的企业较低,申请企业允许既无资源开发技术能力也无任何矿产开采经验。目前,国家无法限制部分以投机为目的企业进行许可申请。
为此,国家对获取石油天然气以及因海底喷出的金、银、铜、铅、亚铅等物质经沉淀后形成的海底热水矿床之类的重要资源许可的申请方式进行了调整。取消了原先以受理申请的先后顺序获得许可的相关规定,改为由国家公开招募并审核的许可制度。经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截至2010年3月底前,在已获批的8179项许可中,仍有八成项目未着手动工。
此外,矿产勘探方面,还将新增以制止境外国家对本国进行勘探活动以及能够全面掌握国内外企业在本国内进行资源勘探活动的许可制度。然而,目前的法律无法对近期问题突出的国外海洋调查船陆续进入日本排他经济水域(EEZ)的勘探行为进行制裁。
围绕日中双方对东海油气田“白桦(中文名:春晓)” 各自所主张的权益,日方认为中方超越了日本排他经济水域(EEZ)进行勘探,并在其领域内新建油气挖掘设施等行为已涉及了政治问题。

国家利益:
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燃料政策企画室室长茂木正认为,此次修订是为了:“重新认识海洋资源的潜力,不要一味的向国外索取,重新认识国内资源。”。
历经40年参与国内外矿山开发的三菱材料技术顾问秋山义夫指出,修订矿业法的意义在于中国和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相继在日本排他经济水域(EEZ)进行勘探活动的行为,涉及了能否向国外无条件开放日本领域内资源的国家利益问题。”
根据日本项目产业协议会估算的数据,沉睡在日本排他经济水域(EEZ)内的海底资源规模大约有300兆日币。亚铅和铜、铅等的回收量估计在4亿5000万吨(折合市价约80兆日币)、甲烷水化合物的回收量约在4兆1000亿立方米(折合能源价值约120兆日币)。
然而,目前采掘海底资源最大的困难是所需成本较高。三菱材料技术的秋山义夫举例称,加拿大的Nautilus Minerals公司在对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域进行勘探时预测,目前对海底铜矿开采所需成本是陆地开采的约2-3倍左右。

商业化
然而,向来被视为资源匮乏的日本,当技术研发能力达到海底资源开发的商业进程时,日本也将成为其他国家竞相争夺资源的国家之一,因此,呼吁在此之前完善相应管理制度的需求声也日渐高涨。
日本矿业协会会长仙田贞雄(三井金属社长)在1月份会见记者时称:“为了今后的事业能够顺利展开,期望国家能够顺应时代的需求对现行矿业法进行修订。
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主干汤原哲夫强调:“日本国民正处于围绕资源、能源争夺的激烈竞争环境中,希望国家尽快对能够享有EEZ内的矿物资源以确保国家利益的矿业法进行重新修订。”
独立调查公司TIW的高级分析师沟上太吏认为,海底资源开发进入产业化时代后,受惠企业“需要制造出大批诸如将矿石颗粒从海底吸出的排沙潜水泵以及使用耐海水浸蚀材料制成的挖掘机、搬运海底挖掘物的推土机等的工程开采设备。”“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企业对此类特种设备进行生产的企业。”

原文出处:http://www.bloomberg.co.jp/apps/news?pid=90920000&sid=a7l._iRwTZCQ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1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囧盒子

11-03-21 01:05

0
有人来讲可燃冰的故事了!
lin007

11-03-20 23:48

0
不顶不行
txmj2010

11-03-20 23:27

0
牙牙

11-03-20 22:50

0
肯定是江钻了
foxtc

11-03-20 22:20

0
什么票?
txmj2010

11-03-20 21:41

0

图片截自日本可燃冰开发计划PHASE I 成果报告(2008年8月)
日本已通过温水循环法(02年)和减压法(07年和08年)成功采取了甲烷气体,减压法将成为今后的主要的开采方法

 开采方案主要有三种(参见8楼)
 方案一是...方案二是降压法。有科学家提出将核废料埋入地底,利用核辐射效应使其分解。但它们都面临着和热解法同样布设管道并高效收集的问题。方案三是...
txmj2010

11-03-20 21:05

0


日本可燃冰资源开发研究财团对海底可燃冰(甲烷冰)的采样
txmj2010

11-03-20 20:55

0
可燃冰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相当于4000万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但在繁复的可燃冰开采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差错,将引发严重的环境灾难,成为环保敌人
  首先,收集海水中的气体是十分困难的,海底可燃冰属大面积分布,其分解出来的甲烷很难聚集在某一地区内收集,而且一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更重要的是,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10至20倍,若处理不当发生意外,分解出来的甲烷气体由海水释放到大气层,将使全球温室效应问题更趋严重。 
  此外,海底开采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而引发海底塌方,甚至导致大规模海啸,带来灾难性后果。目前已有证据显示,过去这类气体的大规模自然释放,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地球气候急剧变化。8000年前在北欧造成浩劫的大海啸,也极有可能是由于这种气体大量释放所致。
txmj2010

11-03-20 20:52

0
作为未来重要的新型能源矿藏——“可燃冰”将首次纳入到能源规划之中。15日,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可燃冰将纳入“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加快加强勘探和科学研究,以便为未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曾向记者介绍,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遇火即可燃烧,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是公认的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
  在全国“两会”期间,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钱智民向媒体透露,天然气水合物将在能源发展规划中得到体现。而我国矿产资源权威人士也向记者明确表示,在“十二五”能源规划中,可燃冰作为一种新型资源将被纳入其中。
  记者从国土部了解到,我国在南海、青藏高原冻土带先后发现可燃冰,其中我国作为第三大冻土大国,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条件和资源前景。据科学家粗略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  
  陆域可燃冰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开采前景较海域更为乐观。由于海域可燃冰在海底释放时会产生庞大压力,极易破坏海底生态环境。这一直是世界各国在海底开采可燃冰必须克服的难题。中国需要30年的时间才能投入海底可燃冰的商业开采。但对陆域可燃冰,只要中国加紧勘探、研究,可能只需10-15年即可进入商业性试采阶段。环保考量仍然是可燃冰开采的难题。陆域可燃冰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该地区是世界上对环境变化非常灵敏的地带,环境相对脆弱,大规模的开采必须考虑环境保护的成本。
txmj2010

11-03-20 20:21

0
海底可燃冰的开采涉及复杂的技术问题,所以目前仍在发展阶段,估计需要10至30年的时间才能投入商业开采。其实,中国、美国、加拿大、印度、韩国、挪威和日本已开始各自的可燃冰研究计划,其中日本建成7口探井,期望在2010年投入商业开采,美国近年也急起直追,希望在2015年在海床或永久冻土带进行商业开采。 
  可见,“可燃冰”带给人类的不仅是新的希望,同样也有新的困难,只有合理的、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可燃冰”才会真正的为人类造福。  
  但由于资源并不易于发展,所以可燃冰的利用并不能在短期内实现。

  (以上关于甲烷冰的文章均出自网络 2008年发表)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