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人来讲可燃冰的故事了!
0
不顶不行
0
0
肯定是江钻了
0
什么票?
0
图片截自日本可燃冰开发计划PHASE I 成果报告(2008年8月)
日本已通过温水循环法(02年)和
减压法(07年和08年)成功采取了甲烷气体,
减压法将成为今后的主要的开采方法。
开采方案主要有三种(参见8楼)
方案一是...方案二是
降压法。有科学家提出
将核废料埋入地底,利用核辐射效应使其分解。但它们都面临着和热解法同样布设管道并高效收集的问题。方案三是...
0
日本可燃冰资源开发研究财团对海底可燃冰(甲烷冰)的采样
0
可燃冰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相当于4000万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但在繁复的可燃冰开采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差错,将引发严重的环境灾难,成为环保敌人
首先,收集海水中的气体是十分困难的,海底可燃冰属大面积分布,其分解出来的甲烷很难聚集在某一地区内收集,而且一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更重要的是,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10至20倍,若处理不当发生意外,分解出来的甲烷气体由海水释放到大气层,将使全球温室效应问题更趋严重。
此外,海底开采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而引发海底塌方,甚至导致大规模海啸,带来灾难性后果。目前已有证据显示,过去这类气体的大规模自然释放,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地球气候急剧变化。8000年前在北欧造成浩劫的大海啸,也极有可能是由于这种气体大量释放所致。
0
作为未来重要的新型能源矿藏——“可燃冰”将首次纳入到能源规划之中。15日,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可燃冰将纳入“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加快加强勘探和科学研究,以便为未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曾向记者介绍,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遇火即可燃烧,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是公认的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
在全国“两会”期间,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钱智民向媒体透露,天然气水合物将在能源发展规划中得到体现。而我国矿产资源权威人士也向记者明确表示,在“十二五”能源规划中,可燃冰作为一种新型资源将被纳入其中。
记者从国土部了解到,我国在南海、青藏高原冻土带先后发现可燃冰,其中我国作为第三大冻土大国,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条件和资源前景。据科学家粗略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
陆域可燃冰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开采前景较海域更为乐观。由于海域可燃冰在海底释放时会产生庞大压力,极易破坏海底生态环境。这一直是世界各国在海底开采可燃冰必须克服的难题。中国需要30年的时间才能投入海底可燃冰的商业开采。但对陆域可燃冰,只要中国加紧勘探、研究,可能只需10-15年即可进入商业性试采阶段。环保考量仍然是可燃冰开采的难题。陆域可燃冰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该地区是世界上对环境变化非常灵敏的地带,环境相对脆弱,大规模的开采必须考虑环境保护的成本。
0
海底可燃冰的开采涉及复杂的技术问题,所以目前仍在发展阶段,估计需要10至30年的时间才能投入商业开采。其实,中国、美国、加拿大、印度、韩国、挪威和日本已开始各自的可燃冰研究计划,其中日本建成7口探井,期望在2010年投入商业开采,美国近年也急起直追,希望在2015年在海床或永久冻土带进行商业开采。
可见,“可燃冰”带给人类的不仅是新的希望,同样也有新的困难,只有合理的、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可燃冰”才会真正的为人类造福。
但由于资源并不易于发展,所以可燃冰的利用并不能在短期内实现。
(以上关于甲烷冰的文章均出自网络 2008年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