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钢铁战车何时启动?

11-03-07 13:08 16224次浏览
haixia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打入潜伏正逢其时!
打开淘股吧APP
4
评论(122)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haixia

11-04-21 20:13

0
所谓的四个转变
率先实施转型 鞍钢引领行业继续前行 

--------------------------------------------------------------------------------

文章来源:本报  作者: 宋家辰 刘敬元 曹洪儒  发布时间: 2010年9月8日  
  淘汰落后产能对于国内钢铁业来说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命题。8月9日,一份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名单再度显示工信部推动这一政策的决心。对于不少中小民营钢企而言,这次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一件大事。而对于大型央企的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鞍钢”)来说,他们未雨绸缪,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转变增长方式、转变产业布局、转变经营模式和转变技术创新理念的“四个转变”发展战略。这一华丽转身,让鞍钢在这轮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由“追随者”变成“领跑者”,成为引领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据统计,2006~2009年,鞍钢共生产铁6784万吨,钢6757万吨,钢材629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267亿元,实现利润261亿元。这表明,鞍钢的“四个转变”发展战略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转变增长方式——钢铁产量上规模
  为了尽早淘汰掉低能耗产品,鞍钢淘汰了鞍山基地的老高炉,全部建成容积为2580立方米以上的现代化新高炉。同时还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选矿、烧结、焦炉、高炉、冷轧、镀锌、彩涂板、冷轧硅钢、无缝钢管等生产线,从矿山、焦化、炼铁、炼钢、连铸到轧钢全流程的工艺装备全部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总体产量规模达到1600万吨。鲅鱼圈基地从改造到投产仅用10个月,炼铁、炼钢、热轧线全部实现达产。
  经过一系列的改造,鞍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持续提高,其中高炉利用系数、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新水等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通过GE认证、9国船级社船板扩大认证,成功开发出水电蜗壳钢、核电用钢等产品。绿色样板工厂模式不断完善,风能、太阳能发电、海水淡化等投入稳定运行。2007年4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的朝阳基地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10年底建成投产。
  大规模技术改造基本完成后,鞍钢形成了以钢铁为主业的三大生产基地的产业布局,生产能力达到了2500万吨以上规模,不仅优化了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也使鞍钢整体发展再上新台阶,并首次实现了桥梁钢板向欧洲出口。
  转变产业布局——国际化经营再上新台阶
  在“登山理论”指引下,鞍钢与国外著名企业的合资合作也硕果累累。
  与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合资建设的第二条镀锌板生产线投产;与世界钢丝制品、钢帘线制品行业排名第一的比利时贝卡尔特公司合资建设重庆钢帘线项目和鞍山钢绳、钢丝项目;与世界耐火材料行业排名第一的英国维苏威公司合资建设高质量耐材生产线项目;与世界冷轧工作辊表面镀铬技术领先企业科德控股(欧洲)有限公司合资建设的冷轧工作辊镀铬项目竣工投产。
  除此之外,鞍钢还与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企业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低压电气生产制造、组装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与德国贝克吉利尼有限公司在水处理方面合作;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和壳牌(中国)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与英国斯坦科集团在西班牙成立合资公司;与韩国斯多博格三一公司合资保护渣项目等。此举不但延长了产业链,还进一步提升了鞍钢在国际化方面的经营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收购澳大利亚金达必公司,增持澳大利亚金达必公司股权至36.28%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双方合资经营的卡拉拉铁矿项目也正式进入施工建设阶段。收购意大利维加诺公司60%股权等,这一系列动作都是鞍钢在寻求建立海外钢铁生产基地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此外,鞍钢还与日本商船三井和韩国STX集团签署铁矿石长期海运协议,成为世界钢铁协会汽车钢联盟成员单位。
  转变经营模式——打造非钢产业集群
  在钢铁主业大发展的同时,鞍钢将这些原来依附主业的辅助产业也列入发展规划,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格局。
  依托钢铁主业,鞍钢在耐火材料、金属制品、水处理、保护渣生产、铁红加工、冷轧工作辊镀铬等方面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大幅度提高了非钢产业的水平。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鞍钢积极落实资源保障战略,制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矿业发展战略和实施规划,努力推进矿山能力建设、数字化矿山建设,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同时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对非法小矿点、小选厂、碎石加工厂进行了清理整顿。
  此外,在装备制造业方面,鞍钢已经形成了大型水轮机转轮三大铸件——上冠、下环、叶片的规模生产能力,改变了此类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成为国家重点水电产品生产制造基地。船用曲轴锻件通过了MAN-B&W公司、瓦西兰公司以及世界主要船级社资格认证;成功制造了国内第一条不锈钢板带炉卷轧机和国内第二大无缝管机组主体设备,冶金设备加工制造能力再上新台阶;成功锻制第三代核电AP1000弯管,填补了国内空白;自主集成建设的世界一流水平的年产1000吨超细高纯铝粉项目竣工投产。
  转变创新理念——创新型企业建设扎实推进
  为了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鞍钢还加强了在产学研方面的战略合作。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铁道科学院以及美钢联、台湾中钢公司等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学府和先进企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国内急需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取向硅钢、镀铝锌合金镀层产品、高强度桥梁用钢、船板、核电用钢、高强管线钢、轴承用钢开发获得成功,成为国内首家TRIP780钢批量供货企业。开发生产出时速350公里100米长定尺钢轨、国内最高级别的Q420qD桥梁钢板。高强度钢板打入大型储油罐钢板市场,完成了对曹妃甸油库工程的供货。管线钢中标国家“十一五”重大工程——“川气东送”工程,成为中石化管线工程的最大供应商。
  鞍钢自主开发的1780大型宽带钢冷轧生产线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浮选柱提纯磁铁精矿工艺技术研究获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高性能造船用钢制造技术创新与集成”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成果分获冶金科学技术奖及辽宁省科技进步奖。2009年鞍钢共提出专利申请783件,取得国家受理专利738件,国家授权专利552件,国家受理专利数、授权专利数,创历史最好水平,也使鞍钢的专利授权量、拥有量、申请量,已在央企钢铁行业排名跃升为第二位。
  转变发展方式——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成果显著
  目前,鞍钢已建成世界最大的30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CCPP),在鲅鱼圈建成15万千瓦CCPP机组,高效充分地利用了副产的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完善了钢尾渣综合利用,钢铁渣实现新渣100%加工、渣中钢铁物料全部回收。加强与国际能源减排领域的交流合作,与欧洲碳基金、Camco国际有限公司达成约1300万吨CO2减排的销售协议,实现收益1.5亿欧元。
  鞍山基地和鲅鱼圈基地的CDQ装置获得联合国EB注册。铁、钢工序余热余能实现全部回收利用。按照清洁生产一级标准,开展对主要污染物的治理,加强对环保设施运行的监管,烧结机脱硫和电厂锅炉脱硫取得突破性进展,外排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提前一年完成国资委和地方政府控制目标。
  随着“四个转变”的不断推进,目前鞍钢已经形成了跨区域、多基地、国际化的发展格局。预计到2015年,鞍钢年产钢进入世界钢铁行业前10位,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特大型跨国集团。
haixia

11-04-21 19:26

0
布局调整和产业升级将成为“十二五”钢铁工业发展主旋律 [2011-3-23] 
 
 

据新华社信息

布局调整和产业升级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主旋律。在“2011(第二届)中国钢铁规划论坛”上,来自发改委、工信部的有关人士谈及“十二五”期间对钢铁行业的发展规划,言必及布局和升级。

据透露,国家正在编制和实施的18个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中,涉及钢铁工业的正是“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和“工业转型和升级规划”,“十二五”期间,钢铁业产能将以东北、华北、华东减量调整,中南、西南等量淘汰,西部适度增量的区域布局脉络进行发展,形成100家左右的区域钢铁集团。
优化结构  控制总量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冶金建材行业的要求,钢铁工业将立足国内需求,严格控制总量扩张,优化品种结构,在品种开发、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进展。

在重点产品发展方面,钢铁行业将重点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强度机械用钢等关键钢材品种;在技术发展方面将重点支持非高炉炼铁洁净钢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发;在节能减排方面,将重点推广能源控制系统技术、高温高压干熄焦余热综合利用、烧结烟气脱硫等节能减排技术,同时要加强原料基地建设。

另外,工信部提出钢铁业在“十二五”期间的首要任务就是兼并重组。前10家钢铁集团的产能比例从目前的48%提升至60%,并培育3-5家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6-7家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同时,工信部提出要处理好跨区和区域内重组的关系。计划到2015年,全国形成100家左右的区域钢铁集团,大省4-7家,小省1-2家。而目前我国有2000多家单纯轧钢厂。

控制总量仍然是“十二五”期间钢铁发展的主旋律,钢铁业仍将被限制新增单纯扩大产能。而以区域划分,东北、华北、华东地区将进行减量调整,增强创新能力;中南、西南则遵循等量淘汰,改造升级的发展原则;西部地区则要适度增量,跨越发展。

城市钢厂将选择性搬迁

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国家未来对钢铁业的调控更多的将是布局的整体把握。未来产业布局的基调是:主要依托国内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重大项目优先在中西部资源地布局,主要利用进口资源的重大项目优先在沿海沿边地区布局,有序推进城市钢铁、有色、化工企业环保搬迁,引导生产要素集聚,依托国家重点工程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产业园为载体,发展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业平台完备的现代产业集群。

钢铁业的沿海布局,是行业内一直呼吁的。在布局原则中,最吸引行业内人士的是“有序搬迁城市钢厂”。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的统计,全国70多家大中型钢厂,位于省会及直辖市的有20家,城市钢厂39家,2009年城市钢厂的钢铁总产量达2.28亿吨,占大中型钢厂总产量的39.5%。发改委有关人士称,所谓“有序搬迁城市钢厂”,就是说不是所有城市钢厂都需要在“十二五”期间进行搬迁。

城市钢厂的搬迁是不少钢铁大鳄的“心病”。对此,发改委有关人士直言,并非所有城市钢厂在“十二五”期间都需要搬迁,未来发改委将制定城市钢厂搬迁的五大条件,只有满足条件的钢厂才有在“十二五”搬迁的必要。对此,工信部有关人士也表示,未来城市钢厂搬迁将遵循三个思路:尊重地方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尊重企业的实际,如钢厂能和城市协调发展,就不需要搬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城市需要的城市钢厂存在方式。
haixia

11-04-21 19:21

0
中国钢铁业“高产低利”,在“十二五”期间
部分钢厂缺乏竞争力将淘汰出局 [2011-4-19] 
 
 

据新华社信息  

近日在上海召开的“钢之家”第7届钢铁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首席分析师李世俊以“两个最”开头:我国钢铁业以“历史上最高的年产量和近年来最低的利润率”结束了上一个“五年”,进入新一个“五年”.五年是我国各行各业全局性规划的一个周期单位.

据相关统计数据,去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了历史上创纪录的6.27亿吨,但大中型钢铁企业全年的平均销售利润率不足3%,下滑到近年来的最低点.这种“产量增长、利润下降”的困境,已经使我国钢铁业的调整转型迫在眉睫.李世俊说,在下一个五年里,“必然会有一批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出局”.

钢铁业“高产低利”的局面,短期内看来难有根本性的扭转.据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行业分析报告,今年首季,我国粗钢平均日产量高达192.78万吨,再创同期最高水平,而重点钢铁企业的利润率依然徘徊在3%左右.

但钢厂的“生产冲动”难以有效降温.作为中钢协的首席分析师,李世俊对于“中国到底需要多少吨钢”这个问题,一度也是迷惑不解.他说,很难预测中国的钢产量.

在国内外钢铁业界,对中国钢产量的预测,几乎已成了一个“世界性难题”.一些与钢铁相关的行业,在评估时采取“宁取其高、不取其低”的态度.李世俊在进行了长期深入的调研后认为,要准确把握我国钢铁业,需关注“利”与“税”两个字.在多年发展中,钢铁业总体上与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相当,经历了一个高盈利阶段,“逐利性”投资推动了我国钢产量的扩张.与此同时,在国内不少地区,钢铁业是地方税收大户,地方政府对之格外“青睐”,这使钢铁规模“扩张上再行扩张”,这是一个“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应关注并加以解决.

不同的机构都已在测算中国下一个五年钢产量到底会达到怎样的水平.李世俊说,如果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目标能够落实到位,到2015年我国钢产量将会控制在7亿吨以下,但如果地方政府的发展冲动依然高昂,钢产量可能会“冲到8亿吨以上”.钢铁资讯机构“钢之家”总经理吴文章则认为,明年我国粗钢消费将达到或接近峰值,钢产量在7亿吨左右,到2015年一直维持这一水平,其后将出现回落.

中国钢产量和钢消费的峰值到底何时到来,不同的专家都有不同的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五年,这个“峰值区间”会逐步地靠近.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说,对于我国钢铁业来说,像过去10年这样的高速发展“已一去不复返”,产业的调整转型不是“会不会来”的问题,而是“已经来了,如何以相对小的代价换取最大成效”的问题.

毋庸置疑的是,一部分缺乏竞争力的钢厂将被淘汰出局,一部分存在协同效应的钢厂将实施并购重组,这样的进程已经在我国钢铁业内展开.据相关数据,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前十大钢铁公司粗钢产量已占到总产量的48%以上,这与2004年相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以上.业内分析师认为,我国钢铁业的集中度正在提升,不久的将来,我国就会出现年产8000万吨、甚至上亿吨的钢铁企业集团.

但业内也有强大的声音呼吁为“在细分市场精耕”的高效率中小钢企留出足够的市场空间.李世俊说,不能“为规模而规模”,而要根据市场的实际.比如,鞍钢有一个专门生产索道用钢的厂家,“心无二用”,与下游行业建立了牢固的战略关系,一样获得高效的市场回报.

在我国钢铁业的调整中,最为根本的还是要打破“同质化竞争”的困局.业内人士担忧,这种同质化竞争已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蔓延”.目前,在高等级管线钢、石油管等领域,竞争正趋于激烈,产品的盈利能力有下降趋势.李世俊说,今后如果“我们的钢厂高、精、尖的产品都能做了,却不赚钱”,那问题就更大了.他提倡“差异化竞争”,钢厂要掌握一些别人“难以复制”的独有产品.目前,宝钢已拥有汽车用高强钢、钢制易拉罐用钢等高技术产品,短期内竞争对手难以“复制和追踪”,获利丰厚.去年,宝钢的盈利水平在全球钢厂排名第二,与其多种独有和领先产品的贡献分不开.

我国的梯度经济发展格局,也为钢铁业在区域之间拉出竞争的“差异空间”提供了条件.有分析师认为,目前我国东部地区钢材市场需求趋于饱和,但中西部市场未来尚有较大增长空间.东部地区钢厂应主要瞄准下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而中西部地区钢厂则应加快兼并重组,实现规模效应.
yiheng

11-04-21 10:37

0
无油干推。
英超德甲

11-04-21 09:55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600231看到这笑而不语
中国远洋

11-04-21 09:45

0
本来就不是做短线。
不过走得如此弱,的确有点恼火。
宝钢,武钢都没怎么动,我感觉钢铁没有走完。
所以不想出。
现在0898是突破箱体后回抽箱顶,我认为应该加仓才对。
haixia

11-04-20 21:55

0
不赞成短线,如果做短线下图可供参考。
haixia

11-04-20 21:46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年初进入潜伏,最高8.23;最低7.40这个是898最低的一个箱体;目前在这个箱子的顶上,要是看着周线炒股目前还没开始动呢,电梯还说不上。所谓电梯和你准备的操作周期有关,如果是30分的短线你就要检讨为什么贪婪了?9元不出可以的8.79不出就没有道理了!
中国远洋

11-04-20 10:06

0
今年年初重仓抄底钢铁0898,让我很无奈。
所有的钢铁就涨了百分之十几二十,就这玩意坐电梯。
haixia

11-04-20 09:33

0
要知道为什么898有搞头,先来看一条消息:
铁矿石月度价创新高  
  作者:李晓辉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11-04-19 17:36:00【大小:+ -】【打印】【评论】
  
    近日已披露出的部分钢铁企业一季度业绩同比大幅下滑,给整个行业由冷转热蒙上阴影。鞍钢股份(000898)预计今年一季度净利润约为7100万元,同比下滑93.82%,每股收益约0.01元,主要因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华菱钢铁(000932)公告称,公司预计一季度仍将亏损1.8亿元至2亿元。原料成本挤压、产能持续高位以及钢价本身运行的不稳定性是制约当前钢厂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
  
    铁矿石月度价创新高
  
    目前,钢铁行业基本面薄弱的现状依然难有实质好转,突出表现为原料成本尤其是进口铁矿石成本已经严重挤压了钢铁业的利润空间。
  
    西本新干线监测数据显示,3月份铁矿石海关进口均价为160.85美元/吨,已经连续4个月环比回升,并创下历史新高水平。从与之相对应的现货价格来看,品位63%的印度粉矿现货价格从年初2月21日的196美元/吨的高点回落,至3月15日达到最低点170美元/吨,但随后连续反弹到目前的188美元/吨,月内反弹力度超过10%。
  
    进口矿价格的持续高企,却难以减弱国内钢厂的进口热情。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石17717万吨,同比增长14.4%,其中,3月份进口量为5948万吨,较2月份大幅增加1068万吨。与进口高位相对应的还有铁矿石港口库存水平,截至4月15日,国内铁矿石港口库存达到了8325万吨,同比上升了18.75%,处于历年来最高水平。
  
    发改委近期针对一季度钢铁产业的运行情况表示,一季度钢材价格震荡运行,原料价格高位已经严重挤压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重点钢铁企业的利润率只有3%左右。为降低成本压力,部分钢铁企业已停止进口铁矿石现货。
  
    今年粗钢产量或达7亿吨
  
    除了进口铁矿石价格和数量双高之外,粗钢产量的持续高位也是钢市的顽疾所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3月全国累计生产粗钢17350万吨,同比增长9.8%,平均日产量192.78万吨,再创同期最高水平。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物专委会副秘书长盛志诚介绍,按照1至3月份日产量推算,今年粗钢产量可达7亿吨左右,远高于2010年的6.267亿吨,也远高于主管部门对2011年中国粗钢产量的预计。而4月上旬,中钢协统计的重点钢企日均粗钢产量更是达到了197万吨以上,不断刷新旬度新高。
  
    今年春季这一波需求旺季过去后,国内如此巨大的粗钢产量将成为拉动钢价向下的第一位因素。此外,今年春季国内钢材市场的成交量还出现反复,明显要弱于过去两年的同期水平。
  
    在成本和产量双高的背后,国内大钢厂始终微利运行,且受年后钢价大幅回落影响,一线钢厂还面临较大的补跌压力。今年4月,武钢、鞍钢、本钢、首钢等钢厂均首次下调了出厂价格或加大对销售商的优惠幅度。
  
    西本新干线首席分析师刘秋平认为,目前钢铁行业实质性矛盾尚未解决。在基本面尚无实质好转的背景下,仅凭需求的季节性回暖推动的震荡走高行情或难以持续,后期钢市仍有再度探底可能,钢铁行业仍将负重前行。
  
    刘秋平认为,从目前钢厂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倒挂空间来看,后期一线钢厂仍有继续补跌的压力,这也将继续压缩钢厂后期的利润水平。
上述消息说明铁矿石已经把中国的钢铁企业逼到绝路上了!为什么会这样呢?钢厂倒闭完,铁矿卖给谁?中国钢铁业大而散的问题到了非改不行地步!河北钢铁,济南钢铁这些地方厂已经感到压力,先行了.下一个是谁?
鞍钢股份!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