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3年16次的发射
0
一叶秋兄,两码子事 。哈哈。
0
哈!又是饭点发帖。。为谁苦来为谁忙,两干一稀我一扫光。一扫光呀一扫光。。。。。。
打了个饱嗝儿,不再想意气风发地评短论长。。。
看来,有些东西还是确定地。。。。。。。。。。人是铁,饭是钢,真饿两顿心慌慌……
0
研究中微子超光速现象的收获之外会不会有别的收获?就像广大人民群众所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世界不乏奇迹,同仁尚需努力。吃着早点胡思乱猜,感觉就像上帝掷骰子一样,瞎掷一气,能出来几点是谁也测不准滴。
0
新华网东京电:日本政府航天开发战略总部的专门调查会8日就本国航天政策应该重点发展的领域公布报告,要求将与产业化相关的项目作为政策重点。
在日本今年3月遭受大地震袭击、财政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该报告建议将构建准天顶卫星定位系统作为航天开发的最重要课题。该系统旨在提供高精度导航服务。报告同时建议发展已能看到产业化前景的小型卫星等项目。
对于国际空间站的日本“希望”号实验舱项目和研发色彩浓厚的观测卫星项目,由于无法确认此类项目能强化产业竞争力,报告建议“逐步削减”此类项目的经费,或降低其优先等级。
航天开发战略总部将根据这份报告决定有关航天政策。
准天顶卫星系统被称为日本版的GPS系统,该系统由3颗信号覆盖全日本的高精度定位卫星组成。它能补充美国GPS系统的信号,让处于密集高楼之间和山区的用户能收到质量更好的定位信号,使车载导航仪的定位精度达到1米以内。如果不依托美国GPS系统的定位信息,日本这个系统至少需要7颗卫星。
0
要说“不明建筑”,海底,极地可能有发现吧。
0
嫦娥我们俩都没发现。
0
都在传月球上有不明建筑
到底有没有呀
0
“天河一号”首次服务核聚变能源开发领域
2011年05月20日 11:00:4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天津5月19日电(记者毛振华)国家超算天津中心18日与中国磁约束聚变大规模数值模拟研究课题组签约,这是“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首次服务核聚变能源开发领域。截至目前,“天河一号”应用领域注册用户已接近百家。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应用部部长孟祥飞介绍,按照协议,“天河一号”将为磁约束聚变模拟研究提供充足的计算资源,并协助支持主要模拟代码在超算中心的运行和优化。
“天河一号”是目前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已在石油勘探、生物医药、动漫设计、气象预报、金融风险分析等方面得到成功应用。超算天津中心注册的用户已有90多家,繁忙时使用率在80%以上。
目前,超算天津中心注册的用户已有90多家,繁忙时使用率在80%以上。
0
2010年国际宇航发射综述
--------------------------------------------------------------------------------
日期:2011/01/14
2010年,中国农历虎年,国际宇航发射领域精彩纷呈,看点连连。我们既见证了美国X-37B空天飞机的横空出世,也目睹了发现号、奋进号、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倒数谢幕演出;既为猎鹰九号运载火箭搭载的龙式太空舱的一飞冲天而感到振奋,也为俄罗斯格洛纳斯导航卫星、印度GSLV火箭和韩国罗老号火箭的发射失败而扼腕叹息。
据统计,2010年全球共进行了74次宇航发射。其中,俄罗斯的发射次数几乎占据一半,达到31次之多。中国和美国各发射了15次,欧空局发射了6次,印度3次,日本2次,韩国1次,以色列1次。其中,有4次发射失败,发射成功率达94.6%。2010年,国际宇航发射可谓群雄飞天,新星闪耀。
美国:
“X-37B”技惊四座 龙式太空舱小试牛刀
细数美国2010年宇航发射亮点,X-37B空天飞机的发射首屈一指。
2010年4月22日,长约8.8米、翼展4.6米的X-37B空天飞机成功发射。然而,这仅仅是它此次表演的开始,在随后的七个多月中,“X-37B”完成了五次变轨和一系列的自主试验,并于2010年12月3日成功降落在范登堡空军基地。
对于“X-37B”此次飞天的任务,美国空军似乎不愿多说。
然而,相关分析人士认为,“X-37B”很可能是全球太空军备竞赛的一个新里程碑,或将引发空天战争,是太空军事化的开端。
“新老交替”,是解读2010年美国航天发展的另一个关键词。
先是奥巴马总统取消了小布什总统所提出的雄心勃勃的重返月球计划,从而导致美国的民用航天项目急剧萎缩,2009年新鲜出炉的战神I-X火箭也无疾而终。
另一方面,由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研制的猎鹰九号火箭和龙式太空舱成为了美国航天发射领域的新亮点。2010年6月4日,美国成功发射了猎鹰九号火箭,为奥巴马提出的“大力扶植私营企业开发航天飞行器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人员和物资”的新太空计划迈出了关键一步。而后,2010年12月8日,“猎鹰九号”搭载着龙式太空舱发射升空,私营企业首次实现太空舱的发射和返航,为奥巴马继续实施新太空政策增添了信心。
众所周知,美国大力鼓励私营企业开发航天运输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在发现号、奋进号、亚特兰蒂斯号三架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航天员和物资受制于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的局面。但其不断推迟航天飞机“谢幕演出”的时间,则说明“新老交替”还未真正完成。2011年2月,航天飞机的历史使命是否就此终结,还要拭目以待。
俄罗斯:
三星坠落瑕不掩瑜 航天强国蒸蒸日上
2010年12月5日,俄罗斯三颗格洛纳斯-M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后,未能进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失败使俄罗斯在2010年完全建成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的如意算盘彻底泡汤。
在载人航天建设方面,俄罗斯于2010年10月8日成功发射了首艘全面采用数字化控制技术的联盟号TMA-M飞船,在飞船现代化改造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同时,俄罗斯也加快了向国际空间站发射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的频率。据统计,2010年俄罗斯总共向国际空间站发射了四艘联盟号载人飞船和六艘进步号货运飞船。
宇航发射方面,俄罗斯2010年宇航发射达到了空前的31次之多,其中包括质子号重型运载火箭执行的12次发射。此外,质子号火箭还创造了另外一项纪录——29个月内发射29次,平均每月发射一次。
如此高频率的发射,自然也对俄罗斯的航天发射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有的普列谢茨克、斯沃博德内依、拜科努尔三个航天发射场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宇航发射要求的情况下,2010年8月,俄罗斯决定砸出4000亿卢布(约136亿美元)的重金,在位于远东地区的阿穆尔州修建东方航天发射场。
按照规划,东方航天发射场将于2015年建成。然而,4000亿卢布的巨额预算对于并不算财大气粗的俄罗斯来讲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东方航天发射场能否按期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可能还要画一个的问号。
印度、韩国、日本:
后起之秀势头强劲 前路遥遥仍需努力
印度、韩国、日本这三个亚洲新兴航天国家,从未放弃过加入航天大国俱乐部的梦想。然而,从2010年上述三国在宇航领域的表现来看,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2010年世界各国宇航发射的四次失败记录中,印度和韩国便占去了三次:
4月16日,印度首次发射装配了自行研制的低温上面级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运载火箭——GSLV,升空后偏离预定轨道,坠入孟加拉湾;12月25日,搭载了印度重要的GSAT-5P通信卫星的GSLV火箭发射升空后发生爆炸,使得印度争夺全球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计划再度受挫。
6月10日,投资超过4.5亿美元的韩国第二枚罗老号运载火箭再度发射失败,韩国的空间发展计划又一次受到重创。
日本虽然在2010年6月成功回收了在太空闯荡了七年有余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进一步验证了其深空探测能力,然而,受制于系统集成能力差、研发资金吃紧、国土地形狭长等因素影响,其在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领域跨入航天强国的硬性指标建设方面进展缓慢。
此外,欧空局于2010年4月8日发射的欧洲首颗专门研究地球冰层的克罗赛特-2卫星成为地球探测卫星的最大亮点。该卫星将测量大西洋和格陵兰冰原的厚度变化,及极地大洋相对较薄的冰层厚度变化,以新的视角,向人类展示地球冰层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2011年国际宇航发射的发令枪已经叩响,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也在加速推进,相信新一年的国际宇航发射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李冠礁)
来源:中国航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