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没钱,关注。
0
嘿嘿,谢谢,敬请关注未来金融支柱之一信托业的崛起,嘿嘿~~
反正我已埋伏好了,就等大家来抬轿了(*^__^*) 嘻嘻~~
0
辛苦了008
0
坐到沙发?
0
好的很,有看头,我支援建仓了1000股,跌着加
0
信托业重组高潮迭起:一股独大亟待改变
由原南京信托重组而来的紫金信托将于11月28日在南京开业,次日,由原四川省信托投资公司和四川省建设信托投资公司重组而来的四川信托将在成都开业。
去年以来,信托业重组高潮迭起,10余家信托公司控股方发生变更,随着“问题信托公司”重组完毕或锁定重组方,新的寻壳者将付出更高的成本,唯一的希望是从地方国资手中购买正常营业的信托公司。
预计在年底前开业的还有:由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重组而来的方正东亚信托,由广州市科技信托投资公司重组而来的大业信托,以及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重组新疆伊犁州信托投资公司而成立的一家新的信托公司。
本轮重组大潮使得信托公司的资本实力普遍得到加强,但“一股独大”的现象亟待改变。“我担心信托公司都成为央企或者大金融机构的附庸,没有独立的尊严和地位。”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
买壳成本飙升
前述5家将在年底前开业的信托公司,加上此前完成重组的华鑫信托(原佛山国投)、金谷信托、华澳信托(原昆明国投)、江南信托、五矿信托(原庆泰信托)等,尚未完成重组的“问题信托公司”还有海南信托、港澳信托、中旅信托、浙江工商信托、广州国际信托5家。
“这5家我们都去谈过,重组方都早已锁定。”一位央企金融投资部人士11月25日表示,他们原想重组一家“问题信托公司”,但寻找“壳资源”无果,最终转向收购一家地方国资控制的信托公司。
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数家实业类央企在内的买壳者,目前唯一的希望是高价从地方国资手中买壳。目前全国60多家信托公司的控股方分为三类:大型实业类央企、大型金融机构、地方国资,前两类卖壳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且近年来信托牌照有向其集中的趋势。
但从地方国资手中买壳的价格颇高。“像甘肃信托这样的信托公司,前后有上百家机构去谈过,都没有谈好。”前述央企金融投资部人士透露,地方政府除了要求以净资产2倍以上的显性价格入股外,还要央企提供配套大项目落地等各种隐性成本。
“像五矿集团重组庆泰信托,不仅出资上亿帮助化解了历史债务,还在青海落地了多个大项目,靠和青海省政府长期的合作关系才获得这张信托牌照。”接近五矿集团的人士透露。
尽管如此,央企和大型金融机构买壳热情不减。实业类央企目前热衷于打造“小金控”,而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热衷于实现“综合经营”。这使得有“金融百货公司”之称的信托公司成为争抢的对象。
“对于央企而言,信托是实现产融结合的最佳工具,对于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而言,信托是实现综合经营的必备工具。”用益信托李旸认为,近年内信托牌照扩容几无可能,对60多个牌照的争抢将更趋于白热化。
一股独大隐忧
综合多个渠道的信息显示,目前正在进行重组的信托公司还包括:光大集团重组云南信托、兴业银行重组福建联华信托、招商银行重组西藏信托等。
纵观本轮信托重组大潮,最显著的特征是,信托牌照从地方政府手中向央企和大型金融机构集中,重组完成后,重组方绝对控股,甚至100%持股。如中粮集团100%控股中粮信托、华电集团100%控股华鑫信托。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认为,“信托公司历史上被地方政府控制,沦为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频出,而把控股权交到大机构手中相对安全。”
但这是把双刃剑。大机构控制信托公司后,可能对其过度干预,并未赋予信托公司独立的地位。如昆仑信托的控股方中石油集团和中粮信托的控股方中粮集团都不讳言,收购信托公司的目的是实现“产融结合”,为集团内部企业融资,为企业集团成员理财。
这使得不少央企系和银行系信托公司重组完成后长时期找不到“感觉”:一方面,监管部门严控关联交易,大股东的产融结合目标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大股东并不真正看好信托理财业务,使得信托公司经营过于保守。
“信托公司要化解历史包袱,由一家企业牵头重组并控股,效率更高,重生的信托公司背靠大股东在业务上也能获得一些便利,”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所长邢成认为,股权集中是特定时期的需要,今后需要推动信托公司股权多元化,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架构。
0
上市公司“淘金”信托大起底
2010年02月26日
沉舟侧畔千帆尽,病树前头万木春。
尽管距离3月1日信托公司新牌照换发截止日仍有数日,但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继招商银行(600036.SH)、建设银行(601939.SH)、宏达股份(600331.SH)等染指信托公司后,兴业银行(601166.SH)控股联华信托也棋至中盘。
日前,兴业银行参股的兴业证券也与联华信托在国内首度启动“证信”合作。
无独有偶,去年11月,浙江东方(600120.SH)参股金信信托更赚得市场眼球,并一度导致涉嫌内幕交易的猜测,而其最高82.43%的涨幅,无疑令参股信托成为市场兴奋剂。
有市场人士告诉记者,随着信托金融牌照发放即将收官,上市公司涉足信托公司必将成为市场又一关注的热点。纵观A股,与实力国企、金融巨头、外资大鳄攻城拔地、热闹斐然的场景相比,已然置身信托公司背后的上市公司,多数选择低调潜伏。而信托牌照资源的稀缺性价值,更成为其日后待价而沽的砝码。
“与参股券商相比,信托行业的高杠杆、弱周期性所体现的市场价值,显然带给上市公司更稳定回报。即便转让,其增值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国内参股信托的某上市公司人士表示。
“获准新牌照的信托公司大多背靠实力金融机构,混业经营趋势下的信托公司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上市公司染指信托肯定能分得一杯不错的羹。这或许能成为市场下一个爆发点。”西部某信托公司人士认为,随着信托行业逐步走入正轨,多数信托公司将选择向陕国投A(000563.SZ)、安信信托(600816.SH)看齐,提前进驻的上市公司尽管从目前看来,财务投资的氛围更浓,但仍可视为颇有分量的试金石。
信托族达36家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末,经过破产重整、资产重组、增资扩股等一系列“救援手术”后,已有50余家信托公司重获新生,而距离2010年3月1日新牌照换发截止日,尚未核准重新登记的信托公司也仅余不到10家。
信托资源的稀缺无需言表,对多数上市公司而言,早已将其归置囊中。
记者整理资料获知,截至2009年上半年,共36家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持有26家信托公司股权。其中,7家上市公司所持信托公司股权比例超过30%,最高的全资控股;28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在20%以下,且不处于控股地位,持股比例不到10%的上市公司占七成以上。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控股比例最大的为正处于调查漩涡的爱建股份(600643.SH),作为上海老牌金融企业,全资拥有爱建信托,同时持有上海国际信托0.4%的股权。
2009年2月,爱建股份拟定非公开发行方案,增资爱建信托至8亿元以上,但3月,因爱建信托高管被司法调查,增资中止。11月,公司股东大会通过向上海国际集团非公开发行募资7亿元,用于将爱建信托增资至10亿元。
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平安(601318.SH),其持有平安信托99.88%的股权。但平安信托69.88亿元的注册资本问鼎全行业。而2007年主导重组四川衡平信托的中国中铁(601390.SH),对更名后的中铁信托控股比例达92.7%。
与中国平安打造金融控股集团类似,转型混业经营的国有上市金融机构也陆续向信托公司靠拢,且高比例控股。
目前,交通银行(601328.SH)持有交银国际信托股权达85%,而建设银行以67%成功控股兴泰信托。此外,招商银行控股西藏信托的计划也已成型,持股比例为60.5%。
此外,信托概念颇为浓厚的还有中原高速(600020.SH)及新黄浦(600638.SH),两家公司分别持有中原信托33.28%、中泰信托29.97%的股权。两家信托公司都为地方实力股东加盟,地域性较强。
不过,就信托介入的深度而言,中国中铁则更明显。除中铁信托外,其还分别持有西部信托和金谷国际信托1.39%和1.67%的股权,仅次于爱建股份。
而上海国际信托、中铁信托、西部信托则受青睐,都有4家上市公司参股。尚处破产重整的金信信托,浙江东方已公告拟参股,此前曾有4家上市公司参与其中。
此外,北京国投、北方国投、天津信托、华信信托分别有2家上市公司参股。
甘当搭车者?
“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参股信托都是基于历史原因,新近参与的大多已是实力机构。”前述信托业人士称,此前,信托公司缺乏合理监管,行业较为杂乱,公司规模要求不高,上市公司投资都较为活跃。但行业整顿后,监管层对信托公司资本实力要求提高,信托公司纷纷增资扩股。基于牌照稀缺额的缘故,一般只有实力型公司才有话语权。
近两年,参与信托公司增资股东主要来自大型央企,诸如中石油集团、中石化集团、中粮集团、国家电网公司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抢夺信托牌照的氛围较浓。实力较弱的上市公司则选择参股。
事实上,上市公司参股信托的意愿颇为强烈,并十分珍惜获信托股权。四川某参股信托的上市公司人士告诉记者,行业规范后,信托牌照价值将在市场成长中得到大幅提升。
“目前,信托公司参与的平台较多,银信、证信等混业合作模式越来越广泛。预期日后将成为资本运营的综合服务机构。而信托公司‘弱周期、高杠杆’的特性,无疑将使其游刃有余。”
截至目前,已有20家信托公司披露未经审计的2009年财务报表。其中,15家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从持股变动看,虽然大多数上市公司参股信托将“待价而沽”看成首选,但对于质地堪忧的信托公司,却同样不吝出清。
2009年4月,受金信信托破产重整影响,农产品(000060.SZ)宣布,将其持有的金信信托1亿股转予浙江国贸。
此前不久,东风科技(600081.SH)已将持有的金信信托5090万股转让给浙江国贸。
同年6月,1997年参股的浙江广厦(600052.SH),也以1亿元出清金信信托股权。
稍早的2007年,参股新时代信托14.63%的四维控股(600145.SH)也将持股转让。2008年,新时代信托是行业内唯一亏损公司。
获取协调效应
显而易见,质地上乘的信托公司更受实力上市公司垂青。其中,上市大型商业银行担当主角。
2009年3月3日,建设银行发布关于对外投资获得批准的公告,以增资方式认购合肥兴泰信托67%的股权,现金出资高达34.09亿元。
2010年1月20日,更名后的建信信托揭牌。建行也成为第一家拥有信托牌照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前不久,招商银行入股西藏信托尘埃落定。其最终以1.8亿元拿下西藏信托60.5%股权,并暂将其更名为招银国际信托。
殊途同归,交通银行已先期收购湖北信托,将其更名为交银国际信托。
此外,民生银行曾洽购陕国投,尽管最终流产,但并未阻挡上市金融机构进军信托的决心。据记者获悉,兴业银行正就联华信托股权做积极接洽。
“银行金融机构抢购信托牌照,更多为‘银信’合作铺路。”前述信托业人士称,由于信托公司的金融手段较为灵活,这对推动双方在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更具优势,而且还将填补银行打造金融控股集团的业务缺口。
但对大多数上市公司而言,信托公司的资本特性也是其趋向参股的重要原因。
“和其他金融机构不同,信托公司是目前唯一能进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领域的金融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教授表示。
在他看来,以实业为依托的上市公司,至少涉足实业领域和资本市场,银行机构还与货币市场相关联。控股或参股信托公司都将具有特殊意义。
记者发现,不少涉猎信托的上市公司,都不同程度在金融领域早早安下棋子。诸如基金、券商乃至金融租赁公司等,彰显战略意图。
一向颇重实业投资的四川宏达集团堪具代表性。从四川信托重组后股权结构看,宏达股份虽仅参股19%,但因其大股东宏达集团仍相对控股四川信托30%,宏达股份通过参股四川信托,却已形成银行、信托、券商的金融控股体系。
0
信托行业:紧缩环境促进行业发展
2011-1-26
政策环境转暖,信托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2009年以来银监会出台的一系列关于信托行业的规范,加强对信托公司净资本的管理,探讨信托公司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引导其实现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内涵式增长;同时,2010年至今央行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为2011年紧缩的货币环境定下基调,利率的上调相应带动信托产品收益率的提升,银行信贷的收紧,导致企业融资渠道收窄,大部分中小企业出现融资难的境况,为信托行业的业务扩展提供了机遇。
行业规模扩张,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2009年信托行业资产规模达到1.9万亿元,较之2004年的.0.15万亿元增加了12倍多,预计2010年全年可超过3万亿元,2015年信托资产规模可突破10万亿元,信托业盈利超过1000亿元;信托资产结构合理化,集合资金信托和主动管理型信托占比上升;行业风险可控,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学成熟市场模式,全方位完善信托职能
英国、美国和日本是信托行业发展的典范,我国目前主要是体现的信托业的融资职能,应学发达信托市场模式,从财富管理职能、投资职能、融资职能和金融职能四个方面全面完善信托市场。
重点信托公司表现突出
信托行业集中度高,本报告中分析了排名前列和上市的信托公司:中信信托综合优势较强;平安信托资产规模和净利润总额均稳居首位;华润信托的盈利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最强,人均净利润持续排名第一;中融信托成长最迅速,由2006年的第41位上升至2009年的第6位;重庆信托资产管理能力很强,人均净利润排名第二;安信信托由于重组事宜目前仍处于停牌期,但潜在涨幅达91%;陕国投房地产业务剥离接近尾声,积极谋求转型。
关注信托公司影子股
信贷紧缩和利率上升是信托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的驱动因素。虽然近期银监会发文要求严格清理银信类信托贷款,但目前这类信托比重已经较2010年有所下降,完全清理对净利润影响幅度在10%以内,随着信托结构的调整,预计2011年部分信托公司仍有望维持20%以上业绩增速,予以行业看好评级,强烈建议重点关注安信信托、陕国投、经纬纺机和新黄浦.
0
上海拟建立全国性信托受益权转让市场
2011-2-21
首家全国性信托受益权转让市场有望年内在上海成立,制约信托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或由此得以突破。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2011年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推进小组工作会议”获悉,作为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上海银监局将配合中国银监会积极推进在上海成立首家全国性信托受益权转让市场。相关人士透露,该项工作尚需国务院审批,上海方面希望能够争取在年内促成这一市场最终在上海的挂牌。
所谓信托受益权的转让是指受益人将其享有的信托受益权通过协议或其他形式转让给受让人持有。信托受益权转让后,转让人不再享有已经转让的受益权,受让人享有该等受益权并成为新的信托受益人。
“建立信托受益权转让市场将提高信托产品的流动性,这对于信托公司今后的业务发展无疑将是一个重大推动和促进。”中海信托财富管理中心盛大表示。盛大告诉记者,由于此前在国内信托受益权没有公开转让的渠道,这制约了信托产品的流动性。记者了解到,目前信托受益权的转让大都通过非公开市场的方式进行协议转让,为了便于客户进行转让,一些信托公司在网站专门开辟了栏目来撮合信托产品的转让方和受让方,但是这样的信息毕竟有限,受让方和转让方的选择面都较窄,成功的几率也较小。“如果有了全国性的信托受益权转让市场,信托产品的流动性增强了,这还会促进信托公司的产品销售。”盛大表示。
事实上,信托产品的流通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发展的一个“瓶颈”,由于信托受益权不能在公开市场上交易流通,使信托公司开发信托产品的规模受到了极大限制。盛大认为如果建立了全国性的信托受益权转让市场将促进信托公司尤其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发展。“这也是目前监管层的导向,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目前信托各家信托公司都在培养自主管理能力,更多地发行集合资金信托产品。”跟单一资金信托不同,集合资金信托产品有多个受益人,这些受益人存在多样化的需求,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受益人都有转让信托受益权的需求。
转让信托受益权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即融资功能。信托受益人可以通过直接转让信托受益权获得资金,通过卖出回购方式阶段性转让信托受益权获得资金以及部分转让信托受益权取得相应资金。“目前这几种转让方式在业内都存在,但是不成规模。通过建立全国性的信托受益权转让市场将会更好地发挥这项融资功能,并促进金融产品创新。”上海一家大型信托公司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提高信托受益权流通的根本方式是使代表受益权的受益凭证获得在公开市场发售并交易的资格。在我国,仍然面临两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按照现行相关规定,受托人办理资金信托业务时不得发行受益凭证;第二,信托受益凭证依照我国现行法律还不能被认定为是有价证券。“上海要建立全国性的信托受益权转让市场,这些方面的问题都有解决,而有些要涉及突破现行法规。”上述人士表示。
0
13.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新希望000876)
联华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四川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 (股东为四川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股权比例为100%))持股比例25.49%,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刘永好持股比例15.69%。
14.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中国中铁601390)
中铁信托的控股股东----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93%.
15.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经纬纺织000666)
经纬纺机对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增资的董事会决议公告
经纬纺机于2010年12月30日以通讯方式举行第六届董事会临时会议,会议同意《关于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公司增加注册资本及方案的议案》。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将截至2010年10月31日可分配利润共53,088万元中的52,000万元按照中融信托现有各股东持股比例进行同比例转增注册资本。同时,中融信托现有各股东按照原持股比例同比以现金方式共同出资30,000万元增加注册资本,其中,公司出资额为10,800万元。于本次转增及增资后,中融信托注册资本将达到140,000万元,其中公司的出资额为50,400万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36%,各股东持股比例保持不变。
16. 宝钛集团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宝钛股份600456)
西部信托投资有限公司股东宝钛集团有限公司持股不详。
17. 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中原高速600020)
中原信托有限公司,为中原高速的参股公司,成立于1985年8月,注册资本12.02亿元,其中中原高速出资4亿元,占该公司总股本的33.28%。
18. 上海爱建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爱建股份600643)
上海爱建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爱建信托)是由上海爱建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组建,于1986年8月经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成立,系全国首家民营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注册资本金10亿元。2001年12月获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重新登记。
19. 上海新黄浦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新黄浦600638)
中泰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上海新黄浦置业股份有限公司联营公司,新黄浦持股比例为29.97%。
20. 北方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人银行批准成立的大型国有股份制金融机构,注册资本金为15亿元人币,资产总值超过90亿元人币。公司系由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津联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财局、天津港务局、泰达股份(000652)、津滨发展(000897)、天药股份(600488)等38家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营企业投资组成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全国首家引入外资股份的信托投资公司。
21. 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陕国投A000563)
公司前身陕西省金融联合投资设立于1984年11月,1988年更名为陕西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92年6月始进行规范化股份制改组 ,于6月2日至30日公开发行公众股5000万股,后再次更名为现名。1994年1月1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01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核准获得重新登记,2008年8月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换领了新的金融许可证。公司注册资本为3.58亿元。1994年上市时股本为11,460.8万股,1994年7月送股后股本为13,753.0 万股,1997年12月配股后股本为17,454.8万股,1999年6月送股 和公积金转增股本后股本增至31,418.7万股,2006年7月股权分置改革时用公积金转增股本后股本增至35,841.3万股。
22.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中国平安601318)
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信托”)自1996年4月成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的控股子公司,是中国平安在香港联交所(2318.HK)和上海证券交易所(601318)整体上市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2月,平安信托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重新注册登记。注册资本经过了四次增资扩股,增加到目前的人民币69.88亿元,是国内注册资本最大的信托公司。
23. 安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安信信托600816)
安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信信托”)是全国第一批股份制金融机构。公司成立于1987 年,1992年转制为股份制有限公司, 1994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 股票代码: 600816) ,成为最早一批金融类上市公司,是目前我国仅有的两家上市信托投资公司之一。公司受银监会和中国证监会监管。
24.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宝钢股份600019)
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宝信托”)成立于1998年,是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金融公司,注册资本金10亿元人民币(含1500万美元)。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