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佩服!能找到这么多资料。我更关心的是汉麻的技术应用,和军方的订单是否落实。
0
建议27楼的资料,转给方舟子先生,嘿嘿,让“斗”士去做个了断,或许汉麻,或者大麻的就此“火”起来了。。。
我想这些还不够,还有张建春,有没有抄袭国外的技术啊?这个问题更值得探究,如果有,那至少说明:
1、国外对汉麻技术也高度重视;
2、符合我国发展的国情,现在好多创业和小板企业都是从“代理”,“干”出来了,现在火热“高铁”也有貌似经历;
3、吵的越热,说明就越有价值。。。。。。
0
这难道是事实?
国家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之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普组公示了张建春、张华、张华
鹏等人的《汉麻综合利用技术》项目。我们对此存有异议。现陈述如下。
2006年6月张建春等人编著的《汉麻综合利用技术》一书由长城出版社出版。由于我们
曾经或者仍然在研究大麻脱胶问题,故对这本专著、特别是其中的大麻脱胶问题很感兴
趣。但看了这本书后很气愤。且不论已经看出的其他内容也是抄袭拼凑之作,其第六章
第二节“汉麻脱胶技术”、第三章“汉麻脱胶技术进展”(P.309~372,共64页、约3万
字),其内容大多数抄自我们的三篇硕士论文。举例如下:
(1)P.312 图6-5 各种脱胶工艺流程示意图:完全抄自3#原作之P.8;
(2)P.318标题1“脱胶原理”及倒数第2段:整段抄自2#原作P.5“1.脱胶原理”及后
续整段文字;
(3)P.319倒数第6行~P.321第7行:完整抄自2#原作P.6第3行~P.7 第2行;
(4)P.322第6行“3.化学脱胶法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倒数第6行:完整抄自2#原作
P.7之“3.化学脱胶法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及以下3段;
(5)P.324倒数第10行~P.325第2行:完整抄自2#原作P.31末段~P.32首行;
(6)P.326整页~P.327图6-9“基体断口处的损伤扩展”:完整抄自2#原作P.19图3.2
、P32第3行~P.33图3.20“基体断口处的损伤扩展”;
(7)P.328第2行~第7行:完整抄自2#原作P.8第4行~第8行;
(8)P.339倒数第2行~P.340首段:完整抄自2#原作P.8第21~25行;
(9)P.340“1.脱胶原理及工艺方法”及后续整段:抄自2#原作P.8倒数第7行“1.脱
胶原理及工艺方法”及后续整段;
(10)P.341第7~14行:抄自2#原作P.9之1~7行;
(11)P.342第9行“1.1双氧水的性质”开始~P.344倒数第2行:完整抄自1#原作之
P.24第14行“一、双氧水的性质”~P.26第5行;
(12)P.344末行~P.349倒数第8行:抄自1#原作P.24第7行~P.29第16行;
(13)P.354第3行~P.355第2段:完整抄自3#原作P.11倒数第5行~P.12倒数第3行;
(14)P.355第3段~P.356倒数第8行:完整抄自3#原作P.13倒数第7行~P.14第17行;
(15)P.358表6-10“纤维含水率与闪爆效果”:完整抄自3#原作P.22之表5“纤维含
水率与闪爆效果”;
(16)P.358末段~P.360首段:完整抄自3#原作P.21~P.22图后2行;
(17)P.360第3行开始“4.闪爆对纤维失重率的影响”:整节抄自3#原作P.22倒数第3
行开始“第三节 闪爆对失重率的影响”,包括一个图、一个表,完全相同;
(18)P.361首行“5.闪爆处理对汉麻纤维组分的影响”~P365倒数第6行图6-20“处理
前后纤维上染性能对比”:抄自3#原作P.23倒数第8行“第四节 闪爆处理对大麻纤维
组分的影响”~P.28图11“处理前后纤维上染性能对比”。
(19)除了脱胶部分外,在我们也感兴趣的纺纱部分,其P379“梳理工艺”整段、
P.380~384、P385~387的主要内容均抄自4#原作(此内容已于199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
发明奖);
(20)P.385开始之“第四节 汉麻落麻混纺纱”~P.388倒数第7行,其主要内容抄自5
#原作。
当然,抄袭者也对原作做了一下改动:如“大麻”一律改称“汉麻”;尽管大量的图还
是扫瞄采用,但图号、表号一律按照他的系统重新编排;偶尔有在开始和结尾处作“串
台词”般的简要文字改动。
但这些变动不能掩盖张建春等人抄袭的事实。因为他在《汉麻综合利用技术》这本书中
,没有将引用部分用引号、参考文献号、或者角注标注出来。仅以“脱胶”部分为例,
在64页、16个图、11个表、约3万字之中,从我们的3本硕士论文中“引用”的字数就占
到了近1万字、15幅图、6个表。不排除还有其他人的知识产权被侵占。我们是这3本论
文的作者或导师,故甚感愤慨。
此外,稍微翻一下张建春的这本书,就可以知道,写这本书的人只是将各种抄袭来的资
料进行堆垒,而根本没有理解大麻纤维的种种学术思想和技术问题,更不理解这本书所
抄袭得来的各种实验数据何者为正确、何者有实用意义。所以,且不论知识产权问题,
将这样的一本拼凑抄袭之作万一被评为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真是中国科技界的一大悲
哀,对我国科研人员的心灵打击不亚于“汉星”事件。
也难怪,真正动手“写”这本书的人是东华大学纺织材料专业的博士生张华鹏。但他从
来没有研究过大麻,故其“写作”水平只能限于抄袭和堆垒。他是张建春的专职写手,
经他“写”成的书还不止一本两本。日前披露的抄自英国皇家军事博物馆前馆长Robet
C.Woosnam-Savage的《BODY ARMOR》而在长城出版社出版的张建春、张华鹏编著的《军
用盔甲》,也是张华鹏做的“枪手”。
由于我们中间的某几位也是东华大学纺织材料专业博士研究生,而张建春则是东华大学
同专业兼职博导,故虽然看到了这本书的抄袭行径,还是不想得罪这位同专业的博导,
以免别人认为我们在师生礼节上理亏。但现在看到这本书还申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励,
感到如果不将真实情况报告给国家奖励办的领导,让国家奖励办承担失察的责任、玷污
“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声誉,我们与心不忍。同时,我们东华大学的研究生和导师其实
对这位张博导的大量弄虚作假、欺世盗名、胆大妄为、获大奖如探囊取物的事例常有耳
闻,这次索性将这一件证据确凿的事例作为典型公之于众,也可杀杀张博导的不正之
风。
为此,我们认为:张建春等人的《汉麻综合利用技术》一书对我们拥有著作权的作品的
引用已经超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
列第二十七条所规定的程度,并且以非法引用他人作品作为主要内容的《汉麻综合利用
技术》一书的出版,已经构成非法获利行为,存在典型的侵犯知识产权问题;并已经达
到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第四章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二条罚则所规定的惩罚起点
,应该取消其评奖资格,并作为典型事例进行教育,以儆效尤。我们也保留继续在法律
途径解决问题的权利。
附件清单:
1#, 管云玲, 大麻碱氧一浴一步法短流程脱胶漂白新工艺研究,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3年4月,导师:曲丽君、陈国华
2#, 郭肖青, 大麻旋辊式物理机械脱胶机理研究,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4月
,导师:曲丽君、胡培杰
3#, 殷祥刚, 大麻纤维“闪爆”处理技术的研究,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年12月,导师:滑钧凯
4#, 周明倞、王侠, 大麻纺纱工艺路线研究, 纺织学报,Vol.19,No.6,P.24~28,
1998年12月
5#, 周明倞、周长林、张金生, 大麻落麻纺纱工艺初探, 棉纺织技术,Vol.25,No.6
,P.19~22,1997年6月
2007年5月4日
0
宜科科技的汉麻项目形成产业化,规模化, 空间是巨大的,从目前的情况在往这方面一步步地迈进了。
0
娇兄资料很整齐
对于这些质疑太棒了,有些太专业,我就明白一点,这么多的种植面积,并且推广还要经过国家授权,汉麻种植是需要行政许可的,从第10贴可以看的出来,呵呵
那么产出来的东西,不能当柴火烧掉吧???问题纠结于太专业,往往忽略了根本的出发点,就跟下围棋似的,棋到中盘,往往纠结一城一池的争夺,而忘记开始根本的大策略,呵呵,
二楼黄金兄也说帖子的技术含量低,但是埋头钻研技术的成功的有几个?大道至简,兵无常式,水无常形,呵呵
0
Ding
0
1、据了解,一季汉麻秆芯的产量相当于一年速生林,其韧皮纤维产量每亩可达100公斤以上,比棉花高50%。这种产能的表现形式还包括在我国各地都能种植,特别适合种植在山坡地、荒地和盐碱地等,不与粮、棉、油争地。 由于汉麻自身含有多种特有化学成分,具有较强的抑草抑虫害功能,因此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虫剂和除草剂,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多好的农业题材???)
2、 中国大力开发汉麻军事用途 可造装甲车防弹衣;揭秘"神奇植物"汉麻:可做防弹头盔防毒面具;(比那些虚无飘渺的军工题材,看的见摸得着吧?)
3、汉麻推广--------汉麻世家(已经走进生活了)
4、2006到2010年一直在讲故事,现在到了2011年,种植面积也出来,产业园也建成了,那么出来的产品那?不可能库存起来吧???
销往军需????内需?????还是国外?????
有关这个公司的朋友,贴点反面的信息,交流一下,呵呵,做股票跟做实业一样,不能总看项目的好,多看坏处,反而能自醒。。。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兄好,汉麻与剑麻的不同,目前我了解的,剑麻产业,没有几个亿的资金投入,没有大面积的推广,
没有“汉麻产业已初步形成从农业种植、纤维加工、纺织、化工、造纸、粘胶、木塑、汽车内饰、新型建材、复合材料、食品保健、医药、活性炭、机械装备等14个产业的产业链,产品达3000多种,是重要的再生、环保、可持续发展战略性资源。”“目前,美国、加拿大、中国、日本、印度、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正研究汉麻的多用途开发利用,综合利用潜在市场巨大,已被发达国家视为21世纪的优势作物。”已经开始产业化的用途,
,没有“高值(汉麻)特种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没有政府和军工的需求,最重要的是没有李如成这样的产业和资本的高手
我对剑麻了解的不多,汉麻也是网络搜集的信息,做的信息分析,
望包涵,呵呵。。。。。。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呵呵,一切以时间、条件,地点为转移~~~~
0
汉麻跟剑麻有什么不同呀
剑麻的工业应用就很广 耐高温耐酸碱 海船缆绳都得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