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世园会

11-02-20 14:58 36824次浏览
London2O12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首用数字写出的风景诗,很简单的十个数字,却勾勒出了一幅唯美的郊外风景画。细想,在喧嚣的年代,率妻子友人徜徉 灞,其水也清,其地也绿,其屋瓦也精致,其花木也似锦,兴致处,赋诗一首,颇多趣味,也很悠然。

  此次世园应邀参展的城市及机构有100多个,其中国内城市40多个、海外城市30多个、国际园艺行业机构30多个……一组组数据,尽显世园之盛,古都之魅。

  广运潭泛舟

  2011西安世园会会址广运潭,在隋唐时期是长安的漕运码头。唐朝天宝年间,唐玄宗曾在此举办规模盛大的水运商品交易博览会,创世界博览会之发端,是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博览会。如今的广运潭,春来杨柳千丝荡绿波诗情无限,秋来蒹葭苍苍水天茫茫意无穷,在此可观看2011西安世园会各种水上节目表演,品味杨柳岸晓风残月,体验古人折柳灞上、赋诗送别的情景。

  长安塔登高

  2011西安世园会四大主要建筑之长安塔,塔高99米,共13层。设计上保持了隋唐时期方形古塔的神韵,同时增加了现代元素,是绿色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生态建筑的实践示范,更是俯瞰2011西安世园会全貌的重要景点。登塔望远、赏花看月、览艺观景,别有一番体验。

  水上观花草

  2011西安世园会四大主要建筑之创意馆,位于锦绣湖畔,主要展示地球上不同地域、不同气候带的珍稀植物及生态景观。在此可观看世界各地异草奇花,体验“一室不同天”的奇特感受。

  自然馆赏艺

  2011西安世园会四大主要建筑之自然馆,位于景观主轴线上,结合周边水陆地形设计,呈“王”形建筑布局,由青铜金属、石材及花园式种植屋面衔接,组成三翼不规则几何体。将展览展示园林园艺、植物花卉新成果、新产品以及环保节能新技术、新材料等,在此可充分感受建筑、园林、花艺、科技之美。

  五大园看花

  2011西安世园会的“五大主题园艺景点”由长安花谷、五彩终南、丝路花雨、海外大观、灞上彩虹组成。长安花谷用不同色彩的花卉描绘出“天上”景观,在展会期内将进行多次样式和花卉更换;五彩终南是秦岭的缩影,展会期间满布鲜花植物;丝路花雨则利用绿雕等元素展示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海外大观以欧洲园林为主,展示别具特色的异域园林艺术;灞上彩虹是结合水面的滨水建筑,使游客体验开阔壮丽的花水之美。

  风情街购物

  2011西安世园会精心打造了灞上人家、椰风水岸、欧陆风情这三处集餐饮、购物、娱乐、休闲和消费为一体的特色服务区,使游客能体验到陕西本土以及世界各地的人文风情。在具有关中乡韵的灞上人家,游客可休憩、购物,体验饶有趣味的水上小舟用餐;在东南亚风情的椰风水岸,可观看东南亚民族歌舞,购买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在简约时尚的欧式风情小镇,可观赏传统欧洲文化表演,体验浓郁欧洲特色。

  游园看活动

  2011西安世园会文化演艺活动将以广运潭水上舞台和园区广场为核心平台,以环保未来、娱乐表演、互动体验和文化感受为四条主线,举办舞台表演、多媒体秀、花车巡游、广场活动等5000余场次。第63届世界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年会、国际园艺论坛、国际观鸟节、中国摄影节等10多个活动项目也将在2011西安世园会举办期间开展。

  赏多媒体歌舞

  2011西安世园会将设计以“花”为主题的大型水上舞台演出,以现代手法表现2011西安世园会对花的理解、感受,演出强调声光电视觉效果,强调现代审美下的多媒体舞台艺术表现。

  此外,还将设计类似西班牙萨拉戈萨博览会的多媒体表演,在6个月的演出期间,分为3个不同又相互关联的主题展开,每晚固定演出。全剧把表演情景直接放在水中,使自然景观完美地融合到节目演绎之中,形象展现了工业文明的极度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主题通俗易懂,形式新颖别致。

  盛装巡游 欢乐嘉年华

  2011西安世园会将举办国际流行风格的巡游表演,包括花车巡游、进式列军乐演奏、各国服装展示等等,途中与游客互动,热闹非凡。世界元素的汇集,国际通用节庆欢度方式,体现“世界大联欢”的嘉年华性质。
打开淘股吧APP
11
评论(19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London2O12

11-02-23 19:15

0
镜糕这物件,小如镜,也圆如镜,厚不盈指。主料是江米细细研磨成粉,在小巧如玩具的竹木笼屉里垫上薄铁片,填实江米粉,撒上红糖、绿色和黄色的糖,加上细细切碎的青红丝,一屉一屉的摞起来,如宝塔般,宝塔尖有一机关,待到熟透时蒸汽一冲,发出长长的响声,儿童闻声而至。摊子呢,早年是一头有炉子的挑子,何三七卖馄饨的时候挑着的就是,清人有诗云“柳荫槐下清昼长,镜糕担子亦生香”。一头放小火炉,上置一蒸锅,锅上覆着木板,三摞六层的笼屉摆在上面,一头放江米粉,各色辅料,玫瑰酱或桂花酱、黑芝麻,混着花生粉和核桃粉的白砂糖,有些讲究的,还会放一些果脯葡萄干之类的,大抵是些小孩子喜欢的甜食。挑子头里挂块木牌,有写八宝镜糕、有写镜糕.在你徘徊的几分钟里,这一屉已然熟了,淡淡的米香味和蜜糖味慢慢的开始钻进鼻子里勾引你,然后钱包里少一张一毛的票子,老师傅拿出两屉来,从下将镜糕顶出,插上“Y”型的竹签。蘸上自家特制的白糖、芝麻、花生粒。一口咬下一半来,只觉得松香软滑,蜜糖都渗入到米粉中去,甜而不腻,清淡可口。建议各位要是来吃,还是要一块一个的传统风格镜糕,玫瑰蜂蜜酱才能勾蜜糖米粉香,别要加了水果香料的奇怪食物,那东西,不该叫镜糕了吧,又或许,现在吃的,其实是过去的记忆。



镜糕


再说说甑糕,这东西,关中人也念jing,所以多有分不清外地人把冯京吃成了马凉。甑糕两字甚好理解,以“甑”蒸“糕”,用糯米、红枣和云豆蒸制而成。出处也古,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冢宰第一》,文曰“羞笾之实。糗、饵、粉、餈。凡祭祀,共其笾荐羞之实。”其实是糯米粉里加豆末屑蒸制而成,唐代之后才有给里面加入枣子,与米江米合蒸。《烧尾食单》里面有记载一道甜品叫水晶龙凤糕,描述就是“枣米蒸破见花乃起”。这会儿得介绍下甑,。《辞海》上“甑”这么写:“古代蒸食炊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孔格,置于鬲或 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也有无底另外加箅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陶甑,商周时代又有青铜铸成的。《孟子·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好家伙,这一追溯,就到了石器时代了。虽然也有一说是黄帝始作釜甑,不过照中国人传统的神农、有巢、燧人的传说来看,估计是靠不住的。古人极常用,“长碓捣珠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香”宋代的时候还是家用炊具,以后就逐渐淘汰了,只有在陕西还留有它的传承。西安人现在做甑糕呢,还是用那东西,只是把石制和铜制换成了铁制,形貌丝毫未变。在甑里放入铁箅子,铺上一层洗干净的红枣,红枣选的是陕北或关中的滩枣,个极大,肉极厚,补血益气,养肾安神,是地道的好东西。再铺一层泡四五个小时泡开了米心的糯米,然后再一层红枣一层糯米,最后又是红枣一层收顶,计有三层米四层枣。用一块干净的湿布铺在枣上,用干净软湿的棉布盖在甑上防走气。盖锅盖,旺火烧开,上气后揭布,给铁箅子下注水,如是者三,约隔半小时一次,还要偶给枣上注温水,使枣米交融。第三次点水后改用小火蒸片刻,重注水,此时用小火慢慢蒸熟,一锅甑糕,没七八个小时是做不出来的。



甑糕




甑糕


这东西是小时候常吃的早点,早晨步行到南大街或麻家什子,看老板们早早的把甑糕锅摆在街边,顶上厚厚的棉布盖子,站在一旁开始吆喝。

“甑~~~~~~~~~~~~~~~~~~~~~~~~~~~糕”

这可不是用标点撑起稿子的长度,那一句悠长的秦韵现在似乎还能在脑子里回荡起来,甑字拖得极长极有味道,末了一个糕字收尾,有点余音绕梁的味道。旁边沿街放了一溜条凳,方桌。桌上放青瓷广口瓶,插着朱漆竹筷,甑糕锅旁是一摞摞的黑土瓷浅碗,古意盎然,别处少见。每桌又有一墩子,墩子者,秦人吃面时称老碗的家什,里面放砂糖,摆两三只白瓷勺子,供人自行取用。这时老板揭开盖子来,糯米香和枣香就从全身上下各个孔洞渗入你的身体里,那上层的枣子早已变成暗红色的枣泥,其间点缀着不少暗褐色的云豆或蚕豆,老板沿边一铲子切下去,给你抄起一块来,这铲甑糕也有门道,一刀下去,要把甑糕铲的枣米交融,却又层次分明,红白交映,可这红白二色又不分明,糯米吸了枣子的精华,被润成晶莹鲜润的绛红色,盛在碟子里如琥珀、似凝脂。夹上一块,急吹两下,热乎乎的送进嘴里,顿觉黏软香甜枣香扑鼻。又很管饱,胖子早上贪食甑糕,中午吃不下饭的经历不在少数。嘿嘿,一碗……能够么?
London2O12

11-02-23 19:10

0
食尚西安-----腊牛肉



腊牛肉是陕西特产之一,它具有营养丰富,肉色红润,肉质酥松,味美爽口,色香味齐全的特点。其加工技术如下:

1.牛肉剔骨,而后切成1.5~2.5公斤重的大肉块,对后腿肉较厚的部位需用刀划开裂纹,以利盐味均匀,肉色一致。

2.腌制:冬季每缸下生肉90公斤,净水(井水)70公斤;夏季每缸下生肉60公斤,需水量要多。一些。但以翻肉时水能起浪为准,冬季每25公斤牛肉加盐0.5公斤,夏季每20公斤牛肉加盐0.5公斤。缸内腌浸的牛肉,冬季每天用木棒翻倒4~5次,夏季翻倒次数更要勤,夏季腌肉缸要放在凉爽通凤处,防止牛肉变质。冬季腌肉缸放在温暖室内,使肉易变红,这样冬季至少腌制7天,夏季只腌1至2天即可出缸。腌制好的肉用筛子捞出。沥去血和盐水,再用清水冲洗一遍,即可下锅煮制。

3.配料:冬季每锅煮生肉90公斤,用盐2.5公斤。夏季每锅煮65公斤,用盐3.5公斤。不论季节,每锅配料:小茴香250克,大茴香31克,苹果16克,桂皮120克,花椒93克。所有配料用粗纱布包好,另外加鲜姜片62克同时下锅。

4.煮制:先将老汤(即煮过多次的原汁汤)连同新配料一并烧开,将肉汤沫撒净。当肉下锅时,再将盐放在肉面上,每隔二小时用木捧翻动一次,锅内的汤以能把肉淹没为度。当肉煮八成熟时,加入食用红色素24克。煮出的肉呈鲜红色。每锅生肉约需8小时才能出锅。肉熟出锅时,要用锅内热汤把肉上的椒油冲刷干净
London2O12

11-02-23 19:08

0
汉中米面皮的做法历史悠久,在制作过程中您也能感受到这些特色美食的魅力。汉中米面皮是很有特色的。

汉中米面皮以面皮 为主要材料,烹饪的做法煮菜为主,口味属于家常味。



做法:

1、米粉加水和成米浆,然后加入软硬适中的米饭;

2、用勺子把米饭捣碎,泡在米浆里过一夜;

3、把上述混合物倒入容器中,用高速打几分钟,然后用滤网过滤;

4、用汤匙把滤网中剩余的米饭渣压滤至米浆中;

5、如蒸凉皮儿的方法蒸好即可。



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汉中米皮儿要蒸得稍微厚一些,切得比较宽,才正宗;

2、粘米粉就是通常所说的在来米粉,中国店中和糯米粉放在一起。

3、凉皮儿一定要完全冰凉才能揭下来,否则会粘;

4、加米饭的目的是为了让凉皮儿软,用全米粉蒸出的凉皮太硬。这个水量只是一个参考,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减,喜欢偏硬的就少加一些水,喜欢偏软的就多加一点儿水。但加减的水量不能过多,记住。
London2O12

11-02-23 19:06

0
食尚西安----泡泡油糕

泡泡油糕是用水烫面、大油、黄桂、白糖馅等原料制成,制作方法独特精制。泡泡油糕色泽乳白,表皮蓬松,犹如轻纱织就,蝉翼作成,可谓巧夺天工,深受人们的青睐。



泡泡油糕

泡泡油糕是三原县很有名气的传统小吃,其渊源可上溯至唐代韦巨源的烧尾宴名点“见风消”油洁饼。馅是用白糖、黄桂、玫瑰、桃仁、熟面拌成的;面是用开水、大油烫熟的富强粉。西安饭庄和五一饭店的泡泡油糕,已上了“中华名小吃”的金榜。



泡泡油糕

泡泡油糕是烫面包入黄桂白糖馅经油炸而成,因起糕面有隆起的松泡,故名。泡泡油糕据传原为皇宫点心,“安史之乱”时,有一位善制此糕的御厨流落到今西安以北的三原县。为了谋生,便做起制售泡泡油糕的生意,工艺从此传入民间,成为三原县一带世代相传的美味。清朝年间,一些掌握了制作油糕技术的三原县人,到西安制售为生,使泡泡油糕传至西安,并由此名扬遐迩。



泡泡油糕

制作要求

泡泡油糕是用水烫面、大油、黄桂、白糖馅等原料制成,制作方法独特精制。泡泡油糕色泽乳白,表皮蓬松,犹如轻纱织就,蝉翼作成,可谓巧夺天工。它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它的制作方法有着独到之处。平时人们吃的油条油饼蓬松发虚主要是因为钒碱和面粉的配比恰当,放入热油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膨胀所致。而泡泡油糕既不放钒也不施碱,只是利用大油和水烫面,同样蓬松涨发。它要求糕饼师一定要具有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大油、水、面的比例一定要恰倒好处,对油温的要求也很严格,当油糕投入到一定温度的油锅内,内部水蒸气大量形成,气体急剧上升的同时,蛋白质性变而展开,淀粉膨胀焦化,气泡逐渐形成,并在高温环境中固定下来,要求出锅的油糕不落架。

特点:色泽乳白、表皮膨松,如轻纱制就、蝉翼捏成。

主要原料:水烫面、黄桂、白糖、桃仁、玫瑰、大油。
London2O12

11-02-23 00:25

0
食尚西安----水晶饼



陕西传统名贵糕点之一水晶饼,己有800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被国家商业部、陕西省商业厅授予优质产品称号。

始于宋代的水晶饼,是一种酥皮点心。相传北宋时期,有一年寇凖从京都回到故乡下邽县 (今渭南市下邽镇)探亲,适逢其50大寿,亲朋们送来寿桃、面花、寿匾,表示祝贺。为了酬谢大家的情意,寇凖特设宴款待。酒过三巡,手下人捧进精致的桐木盒子,寇凖打开一看,里面装着50个晶莹透明、如同水晶石一般的点心,点心上面放着一张红纸,工整地写着一首诗:“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与奸,清白不染尘。”落款是“渭北老叟”。后来,寇凖的家厨也仿照其样式做出了此种点心。寇凖取名“水晶饼”,一直沿用至今。这种饼当时就很有名,曾与燕窝、银耳、金华火腿齐名。元代,废下邽入渭南。城内永正商行,继承了下邽的传统配方和制作工艺,所制水晶饼远销西安、北京、天津等地。到了清代末年,同义栈商号的张彩凤师傅,在继承传统配方的基础上,探幽索隐,创新立意,使水晶饼的制作提高到新水平。当时,水晶饼使用造型精美的桐木方盒和硬纸盒两种包装,古朴大方,携带方便。

约在19世纪后朔,水晶饼的制作技艺传入古城西安,由位于西大街南广济街口的德懋恭食品店引进继承,制作技艺不断改进提高,成为秦式糕点之首。
London2O12

11-02-23 00:23

0
食尚西安----彬县五香猪蹄肘子
陕西彬县吕家五香猪蹄肘子是一道最代表地方特色的名吃佳肴。其创研人吕山先生纯憨厚,为学爱钻,承其家传。在查阅了大量餐饮资料,博采众长,拜请省级国家级名厨精心指点后。历时多年,借鉴猪蹄肘子的传统作法,结合陕甘周边一带的饮食文化,对猪蹄肘子的传统口感口味进行了改良,创研出了能调众人之口的“吕家五香猪蹄肘子”独特烹饪方法。


其一,用料讲究,使精选上等新鲜优质生猪蹄肘子以大香、小香、桂皮、丁香等十多味调料,还有特种保健中药材,严把火候,采用吕家独特烹饪方法。加以骨头、老鸡及老汤。精心烹制而成。


其二、特点显著,其肉制品色泽红润,鲜亮可人,浓香四溢,闻即驻足,顿生垂涎。它多了浓香,少了油腻。肉烂而筋,筋而易嚼,嚼生百味,百吃不厌,津津乐道。赞口不绝。它早已作为古豳名吃并列为宴会招待用餐的“首盘”,中联部王家瑞部长来彬县考察时品尝后连连“夸奖”。肉烂耐嚼,鲜香无比,余味悠长。真乃地方特色,精典食品。

其三、众口皆学,市场广大。吕家五香猪蹄肘子上市十多年来,以优配方、精制作、鲜色泽、香口感、低价格、高信誉,迅速受到当地群众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占据着古豳各大酒店及餐馆。更可喜的是沿着三一二国道南下西安,北上兰州,畅销西北,成为闻名遐迩名副其实的独具风味名吃。不妨,请您品尝一番!
London2O12

11-02-23 00:21

0
食尚西安----饺子宴
饺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使这种寻常小吃登上宴会的“大雅之堂”,是西安饺子宴饭店(原西安解放路饺子馆)近年的独创,它与著名的仿唐菜点和牛羊肉泡馍,一并被誉为“西安饮食三绝”。

饺子宴的来历

饺子是我国北方的一种面皮包馅的名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都城长安(今西安)就盛行食饺子。不过那时俗称角子,南北朝改称“偃月形馄饨”。三国时期,魏国人张揖所撰《广雅》一书中,做了有关馄饨的记载。北齐时的颜子推也曾著书曰:“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偃月就是现在饺子的形状。到了唐代,饺子更为流行,称之为“扁食”。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吐鲁番的唐代墓葬中,发现盛在碗里的饺子,和现在的饺子一样。宋代时称“角角”。明刘若愚编的《明宫吏·火集》记载过年吃饺子的情况时说:“五更起,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卜一岁之吉”。清代的《燕京岁时记》里,也有类似记载。到了明、清时代,才改称“饺子”,并一直延续至今。


说到饺子宴的诞生,颇有一段艰难的经历。西安饺子宴饭店(原解放路饺子馆)位于西安市解放路北段,有着近50多年的历史。他们制作的饺子一向出名,玲珑剔透,形似元宝,软嫩可口,味道鲜美,常使食客久别而不忘其味,买卖颇盛。为了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该店从1984年起,着手研制饺子宴。他们派出名厨师走遍京、津、沪、杭以及沈阳、青岛等南北大城市,认真学各地饺子的式样、特点、制作工艺和各地群众的口味。还深入省内一些市县了解民间饺子的做法。其中,仅为学一种丁香饺子,光虢镇就去了三次。又研究古代唐宋宫廷饺子的制作工艺。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有一天想吃一种带馅的食品,而且要蒸的。聪明的厨师知道她爱吃鸡翅肉,就用鸡翅肉给她做成蒸饺。杨贵妃吃了很高兴,所以“贵妃蒸饺”便成为宫廷佳肴而留传下来。清朝慈禧太后逃难到西安,想吃一种水饺,要当面煮熟吃。厨师们就把鸡脯肉包成小巧玲珑的珍珠饺,火锅里盛着鸡汤,端到太后面前,随吃随煮。这种饺子,后人就叫“太后火锅”。经过反复试验,上百次地试制,终于研制出色、香、味、形令人耳目一新、口味特异的饺子宴。

西安饺子宴特色

西安饺子宴之绝,首先在于用料多样,味型各异,造型美观。馅料既有时令鲜菜和一般鸡、鸭、鱼、肉,还有猴头、海参、鱼翅、发菜等山珍海味。因此有“百饺百味”,茄汁、麻辣、鱼香、五味、鲜咸、糖醋、咖哩、蚝油、椒麻、红油等味型无所不包。其次是烹制技术多样。基本的制法分蒸、炸、煎、煮四种,但由于各种饺子的馅料不同,其制作方法也不尽完全一样,中菜的烹、炒、爆、熘、焖、酿等方法也兼而用之。再次是造型奇妙。既有泡眼朝天、修尾轻摇、栩栩如生的金鱼形;又有状若杏核、精巧玲珑的珍珠形;还有鸳鸯形、蝴蝶形、元宝形;有的又如燕窝、海螺、花卉,真是千姿百态,巧夺天工。

西安饺子宴,分为百花宴、牡丹宴等5个档次。每宴由108种不同馅料、形状和风味的饺子组成。宫廷宴主要是以燕丝、熊掌、甲鱼等为主料的饺子;八珍宴主要以八珍为主料的饺子;龙凤宴和牡丹宴,则是以猴头、鱿鱼、海参等为主料的饺子;百花宴稍次一等,为普通型,除部分海味外,多数是肉类和素馅。其上桌程序亦颇有讲究。从烹制方法上讲,先上炸、煎类饺子,后上蒸、煮类饺子;从口味上讲,先咸、次甜,后麻、辣。咸味饺子中,先海鲜,次鸡肉,后清素,约十余道饺子以后,上一道“银耳汤”嗽口清喉,调节一下口味,再继续上其它饺子,层次分明,使人回味无穷。西安饺子宴的创制和应市,受到中外宾客的热烈赞赏和高度评价。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吃罢饺子宴,高兴地说:“这顿午餐出奇得好”。国内一位食品专家食后诗兴大发,即席挥毫:“一餐饺子宴,尝尽天下鲜。美味甲寰宇,疑是作神仙”。还有一位美国朋友食后赞誉道:“到中国,不到万里长城,不算真正到过中国;到陕西,不吃解放路饺子馆的风味饺子,不算真正到过西安”。
London2O12

11-02-23 00:10

0
食尚西安----陕北大烩菜


陕北的最有特色的一道风味,虽然此菜源与内蒙,但是随着在陕北的落地生根加进去了许多陕北独特的风味,其主要有粉条、瘦肉、土豆、蔬菜等组成,味道鲜美,回味无穷.
London2O12

11-02-23 00:07

0
食尚西安----宁强千层饼


千层饼是宁强人出山干活或上街赶场,用作干粮的一种风味独特的食品。这种饼,有小脸盆那么大,厚的有八九寸,薄的也不下四五寸。初次见的人以为不熟,不敢轻易尝食。其实不然,好的千层饼全是头道细面制作,青钢木火反复烙熟的。精华毕萃、质酥味香,和蒸馍、锅盔、面包比,另有风味。

千层饼这么厚并不是一次做好烙熟的,一般是先用开水和好面,在平底锅里烙熟一层,放一层香料,再烙一层,这样熟一层,就把生的一面翻向锅底,熟的、—层翻上来,如此反复,一锅一次只烙一个饼。为讲究花样,人们放的香料,一层与一层不同,或花生、或核桃、或枣干、或芝麻,一层一个味道,层层各有风味,千层饼火花小而均匀,不起泡,水分少而不易霉坏,是人们远路喜欢携带的干粮。
London2O12

11-02-23 00:04

0
食尚西安----烧浇面


其实就是正经的陕西人,也未必知道浇汤面.

浇汤面,有人称哈水面,是孤陋寡闻之辈对浇汤面的曲解.

浇汤面正宗之地在陕西乾县,尤其在乾陵以北及永寿部分地区为最.浇汤面是世上少有之美食,过去只有在结婚丧葬的重大日子以及过年时才有的吃.

浇汤面的来历也不凡,从时间上说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姜太公时期.话说姜太公从西歧起兵时,在如今的周公庙捉到巨蛇一条,大喜,犒赏三军,将蛇肉切为小块,作成臊子称为臊子面,是今天歧山臊子面的前身,只是蛇肉早改为猪肉了.吃饱喝足,大军前行,走到扶风兴平地界,蛇肉所剩不多,就在蛇肉里加上菜蔬,而那一带居民吃面仍保持了那时的风格.到了乾县一带,肉没了,菜也没了,所剩只有肉汤,便用现有材料,将肉汤用大锅煮,加入佐料,盐,醋,辣子,剁碎的菜叶,经熬制的汤奇迹般的香飘十里,再将面煮好,捞到碗里,浇上熬好的汤,这便是流传千古,旷世少有的浇汤面的前身.

浇汤面的做工尤其讲究,工序繁多.汤,要肉汤,经文火久熬,使所放香料融入汤中,料汤合一.醋要好,是粮食醋,汤好不好,全凭醋把门.辣子要用大油泼过的,不能用菜油,否则太燥.将鸡蛋摊成薄饼,与白菜叶一起剁碎放入汤中,辣子红红,鸡蛋黄黄.菜叶白白,煞是好看,看一眼,哈水四溢.面加碱,有韧性,筋到,细如发丝而不断.事先煮好的,过水冷却,捞成鸡蛋大小的小嘬.吃时,将面挑到碗里,加上汤即可食用。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