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作为仅有的两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和东湖高新区被赋予了不同的使命:前者的目标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后者则要成为“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会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
“都是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但东湖高新区不等同于中关村,它应当针对自身特点,进行新的尝试,创造新的经验。”在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全国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表达了自己的期待。
在武汉城市圈内,“光谷”的身影无处不在。在咸宁市,凯迪电力公司正在建设秸秆发电厂,人福科技建立乳胶生产基地;在鄂州市,春天药业、人福科技、武大弘毅、科益药业、武汉凯迪、地大飞龙等企业先后落户;在黄石市,新华扬生物、久之洋药业也设立了生产基地。
除此以外,东湖高新区还在圈内8城市建立了11个“武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包括在黄冈英山县建立的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在咸宁咸安区建立的花卉示范基地。
武汉城市圈内其他城市的开发区,也搭上了东湖高新区的“顺风车”。2004年12月,武汉东湖高新区与葛店开发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展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帮助葛店高新区打造“中国药谷”。目前,东湖高新区已经有20多家企业在葛店高新区进行了30多个项目的投资,年增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亿元。去年,东湖高新区又在孝感高新区设立光电产业园,联合打造两地光电子产业链。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就是我们所要做的‘示范’。”被誉为“中国光纤之父”的赵梓森院士认为,东湖高新区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优势,其“示范效应”正在日渐显现。
“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可以在资源整合、产业发展、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人才集聚等方面,发挥示范、先导、辐射、龙头带动作用,引领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希望,东湖高新区能够带动中部地区、内陆城市的发展,进而辐射整个长江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