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直抓住PB在讨论,也就是讨论的基础是银行的净资产,但有没有考虑过,银行的净资产里有多少水分,如果基准都是虚假的,那讨论1倍PB还有意义吗?
0
对银行业虽然不太了解,但总资产6%的不良率假定是很低的。
0
既然看好,那就去果断长线投资。
0
其实鱼鹰分析的也不怎么靠谱。
0
鱼鹰多可爱啊,怎么就不来了。
0
转播暂时告一段落,对于鱼鹰这样一个经常忽悠坛友的大骗子,各位一定要清醒头脑,以免上当受骗!
0
支持楼上的朋友的观点,
现在买银行股,就是支付一定的溢价去购买银行的净资产,然后让这笔净资产在未来为你赚钱。1年2年别指望有什么出息,持有5年是必须的,也许10年20年也不算多。
要知道以1.5倍溢价购买银行的净资产,可能是比较便宜的,但也不保证未来不会更便宜,其实基本的态度是只要便宜买下就是了,和封基一样,越便宜越好,因为你一旦买下,手里拿的就是股份份额代表的净资产,这部分净资产当前的年收益率高的达到+20%,夫妇何求呢。
也不是说净资产会只上不下,亏损的时候,净资产也会下的。但是社会需要银行,钱需要银行来联通。
银行迟早还是要赚钱的。
···
我们这么讨论是不是有点过了?再回头去看看主贴普法1996年来的利润表,这都哪儿和哪儿啊?这么个势头就讨论银行破产,是不是太乐观了点?
0
鱼鹰的手笔,当初也不信他的自爆。试想一个拿着几十万的,会这么用心考虑系统性风险,花这么多精力搞组合投资,研究封基和银行
0
实际上中国的银行已经有混业的预期了,银行随时可以把保险的命收过来,或者要了所有券商的命。
这是迟早的事情。
美国那几个例子其实就是信心奔溃下的银行股PB定价区间。中国目前还暂时看不到苗头,未来10年内,要中国也这么来一次,有几个条件必须达到:
1)房地产泡沫破灭,房价从最高点下跌70%
2)银行有大量的泡沫化房贷
3)政府不再推行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政策
PB的定位高低实际上要看净资产收益率能力的高低,中国来说,银行业务这一块,尤其是电子化后,是实打实赚钱能力很强的,目前网银早就有了多种贵金属交易,债券交易,开放式基金代销等等,未来还可能开通汇市交易,银行目前所作的事情越来越多,当然,都是非常赚钱的买卖。
保险也赚钱,但是这一块相对较乱,保费层层克扣,最终归结到保险公司账上怕不是很丰厚了,保险由于特殊的业务流程,其成本一块相当让人头疼,需要高超的内部管理来保证利润的实现。从这点看,保险业务其实并不一定比银行传统业务更好赚钱。
目前银行也和电信商合作,后面估计还要展开一系列新的业务试点,现在的市民也确实有各方面的需要。应该说,银行业各方面还处于扩张期呢。
0
顶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