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20年,最牛20股与20天线

11-01-30 12:01 31775次浏览
licai86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证券市场20年最牛20股

由于统计部门,统计人员不同,有不同版本。

A股市场20年了。
  1990年12月,沪深两市相继开张(沪市12月19日开业,深市12月1日试营业,次年正式开业),至今已满20年。涨幅前四名的爱使股份、飞乐音响、方正科技和申华控股,以及ST方源、万科,都是1991年上市的公司,都经历了股市的“婴儿期”。
“老八股”老当益壮
  在表1所列20家涨幅最大的上市公司中,“老八股”占据5席,而且包揽了涨幅前4。资源股占据3席(山东黄金 (600547)、包钢稀土 (600111)、盐湖钾肥 (000792)),中国特色资源股3席(泸州老窖 (000568)、云南白药 (000538)、东阿阿胶 (000423)),房地产2席(万科A、金融街),金融1席(辽宁成大 (600739)),机械行业3席(特变电工 (600089)、徐工机械 (000425)、华域汽车 (600741)),消费类3席(伊利股份 (600887)、苏宁电器 (002024)、美的电器 (000527))。

20年20大牛股 制表邢睿
  证券代码 证券简称 区间涨跌幅(%)
  600651 飞乐音响 20697.52
  600652 爱使股份 16675.65
  600601 方正科技 13218.47
  600653 申华控股 11001.38
  000568 泸州老窖 10733.52
  000538 云南白药 6504.95
  600887 伊利股份 5434.71
  600547 山东黄金 5384.39
  600656 ST方源 5094.56
  600739 辽宁成大 4532.66
  000002 万科A 3957.29
  000423 东阿阿胶 3709.84
  600111 包钢稀土 3599.97
  600741 华域汽车 3582.92
  000425 徐工机械 3456.50
  600089 特变电工 3424.49
  002024 苏宁电器 3349.94
  000527 美的电器 3185.84
  600654 飞乐股份 2997.51
  000039 中集集团 2920.78

  “最牛股”是如何炼成的?除了上市公司自身的质量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时势造英雄”。
  不妨把涨幅前20名个股的峰值取得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是1992年前后,当时制度不完善,股市急涨急跌;其二是2007年股权分置改革造就的大牛市阶段,多数个股的峰值都在当时取得;第三就是当下,一些上市公司凭借其优秀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推动公司业绩蒸蒸日上,从而使得股价屡创新高。

  阶段一:起步期
  1990年~1994年,这段时间刚刚拉开了中国建设资本大国的帷幕。当时股市人气不够,市值也低,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
  1992年5月25日对于中国股市而言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当天上海股票市场全面放开股价,从这一天起沪市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市场,当天上证指数单日涨幅高达105.27%。
  涨幅前四名的爱使股份 (600652)、飞乐音响 (600651)、方正科技 (600601)和申华控股 (600653),以及ST方源、万科,都是1991年上市的公司,都经历了股市的“婴儿期”。翻看上述个股走势,会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1992年5月份左右股价都达到了峰值,而且股价高到离谱的程度,其中ST方源最高股价竟然达到了3700元一股。迄今为止,除万科以外,其他几只股票的股价最高值就是1992年创造的峰值。
  从走势上可以看出,当时的市场没有相关的规范,暴涨暴跌,长阳长阴线频繁出现,极不稳定。直至1994年年中才开始企稳。

  阶段二:探索期
  1994年~2005年这段时间,是中国股市的探索期:这11年中我国不断推出各种制度改革,使股市逐步向法制监管的正规性迈进。
  1994年7月30日,中国证监会“三大救市政策”出台:年内暂停各种新股的发行与上市,有选择地对资信较好的证券机构进行融资,逐步吸引外国基金投入A股市场。受此利好刺激,股市经历了近乎疯狂的一天。沪、深两市飙升达30%以上。自此新一轮行情启动,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我们所提到的这20只个股中,当时已经上市的都经历了这波牛市到熊市的洗礼。
  直到1997年2月21日,中国股市再次站上1000点,这是一个转折性的重大标志,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从此以后,中国股市的收盘指数一直牢牢站在了1000点之上。1997年、1998年深沪交易所、国务院证券委和其他证券市场一切监管事务都划归证监会管理,全国性的统一监管机构正式建立。
  到1998年,上市公司的范围从地方扩展到全国,上市发行品种涵盖A股、B股,还有赴香港、美国发行的H股、N股。1999年7月证券法颁布施行,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虽然6月25日终于揭幕的中小企业板在现阶段并没有满足市场的若干预期,而过高的新股定位更是在短时期内影响了指数的稳定,但中小企业板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必然使得这个板块在未来的制度创新中显示出越来越蓬勃的生命力。图3可见中小板在经过2007年牛市后,目前已经再创新高,其发展潜力不容忽视。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启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改革我国股市股权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把国有股、法人股等不能上市流通的股票变为流通股,保证股票市场健康发展。非流通股东通过改革获得了流通权,持股的中小股民的股本也增加了。可以说该举措是中国证券市场自成立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举措,其意义甚至不亚于创立中国证券市场。由此,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出现了2006~2007年的大牛市。期间的走势也较第一阶段稳定许多,不断经历着回落-调整-冲高的循环。
  我们注意到最熊20股中前五名都是此间上市,但目前落得退市的下场。剩下的几家此间上市的公司,股价表现也不如人意,如房地产业中的中关村2000年达到峰值之后便一路下探;运输物流业的ST华龙曾因业绩不佳,由华龙集团更名为*ST华龙,目前处于低位盘整期,好在还未被退市。电器业的ST科龙,因业绩不善2002年由科龙电器更名ST科龙,2003年虽扭亏为盈摘帽,但始终差强人意,股价仍维持跌势,2006年再度戴帽,目前股价已经平台整理一年左右;通信和云计算概念股特发信息 (000070)(图4)——最熊20股中少数几个没戴帽的品种之一,也是始终没有回到过发行价位。但好在公司目前光线等通讯产业成长性良好,大股东实力雄厚,且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有较好的发展潜力,未来有望恢复到发行价水平。我们以它为例,可看到这几只个股的走势变化。

阶段三:2007年是个槛
  2005年末~2009年初是我国股市20年中涨跌最为猛烈的阶段。2005年下半年,上证综指从1000点附近启动新一轮超级大牛市。在本轮大牛市中,上证综指从2006年12月14日的2245点飙升至2007年10月16日6124点,只花了整整10个月功夫;之后的熊市也是相当的惨烈,直至2008年10月28日,中国股市持续暴跌至1664点,这才探出本轮熊市的绝对底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如万科的走势,如图5所示。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这段牛市行情的末期,出现了一些上市公司,如本文上表所列的最熊20股中的*ST钛白、中国石油 (601857)、太平洋 (601099)、中海集运 (601866)、中海油服 (601808)、常铝股份 (002160)、中国神华 (601088)、威华股份 (002240)、交通银行 (601328)和中信银行 (601998),这些公司很不幸地在牛市行情末尾上市,因此刚一上市就步入了漫漫熊市,于是这几只股的走势无一例外地从上市开始就持续下跌,2008年底企稳开始低位盘整,一直未有起色。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中国石油的走势,如图6所示。
  在这轮牛市到熊市的转变中,我国股民人数也在暴增,几乎达到全民炒股,范围也很广,连60多岁的老太都加入到炒股行列。这也为后期股民人数的稳定巩固打下了基础。在这轮牛市中,辽宁成大、万科、美的电器、盐湖钾肥都创出了峰值。

  阶段四:成熟期
  2009年至今,市场逐步趋于成熟和完善。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举行开板启动仪式。创业板的推出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创业板的开通,真正拉开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序幕,是继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中国新兴尚未转轨的资本市场的又一个里程碑。
  目前创业板已经满一周年,一年中创业板造出了400多位亿万富翁,但七成投资者在创业板投资中惨败。创业板的高风险性以及股价波动过于剧烈,热点持续较差等问题浮出水面。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表示,我国创业板市场推出一年来,作用逐步显现,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未来会不断发挥监管部门等各类机构合力共同努力推动创业板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创业板直接退市方案正在安排,相信随着不断的探索和规范,创业板的未来会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目前,新一轮的牛市正在启动,而当下这个市场正成就了苏宁电器、包钢稀土、伊利股份、东阿阿胶、徐工机械、华域汽车、特变电工、泸州老窖和山东黄金的机会,他们的峰值都是近期取得,维持了良好的上升趋势。以包钢稀土为例,图7是其月线图。
  最近这几年股市牛熊的转变,也使得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投身于股市当中,股民人数不断增加,其构成也逐步在改变。首先,2007年后新股民人数占比逐步提升,到2009年底已达到39%。其次,股民趋向日益年轻化,年轻股民(34岁以下)比重越来越大,从2007年的28%激增到2009年的50%。再从分布来看,股民越来越集中在省级以上大城市(2007年占比41%,2009年则达到50%),农村和城镇股民占比越来越低(2007年占比13%,2009年降到5%),同时县级市的占比在提升。第四,股民受教育水平在逐步提升,多在大中专以上程度,2009年大中专和本科学历的股民占比达到了77%,而中小学以下的股民占比在大幅下降。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我国具有中高收入的股民越来越多,月收入在3200~6400元间的股民在2009年达到了61%。而且,随着网络的普及,八成以上股民都采用网上交易的方式买卖股票,只有不到两成股民采用电话委托和营业部现场交易方式。
  随着我国股市的逐步法制化、完善化,股民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使得更多的股民能够理性、理智地看待股市投资,而不是一味的盲从、跟风。



20日平均线:万能均线,一月交易天数,月线周期,也是布林线的默认中轨。

模型名称:MA20单向多头
合约名称:上证指数
测试时间:1990-12-19 -- 2011-01-07
测试周期:日线
测试模式:收盘价模式
开仓时使用的资金比率:100%
单位:1股/手 Licai1896@gmail.com
手续费:3.00‰
-------------http://hi.baidu.com/licai86/home---------------------
测试天数: 7324 测试周期数: 4914
指令总数: 392 平均交易周期:25
初始资金: 100000 最终权益: 30304540
总收益率(盈利/初始资金): 30204.54% 盈利: 30204540.00

打开淘股吧APP
42
评论(78)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licai86

11-02-14 10:38

0
从操作方法上来讲,融资就是杠杆,融券是卖空,融资融券就是既可以杠杆买进,也可以杠杆卖空。

而原来的股票交易方式只能是本金买入。融资融券后,增加了三种交易方式:卖空,杠杆买进,杠杆卖空
licai86

11-02-13 16:59

0
融资融券2010-03-31日登场 A股进入做空时代
  融资融券的正式启动,标志着A股做空机制正式来临。
  融资融券业务,是指证券公司向客户借出资金供其买入证券或出借证券供其卖出的业务活动。由融资融券业务产生的证券交易称为融资融券交易。 
  融资融券交易因证券公司与客户之间发生资金和证券的借贷关系,又称为信用交易,可分为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两类。客户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证券,为融资交易;客户向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为融券交易。 
  简而言之,融资是借钱买证券,融券是借证券卖出,到期后按合同规定归还所借资金或证券,并支付一定的利息费用。 
  融资交易中,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双方约定一定期限内客户卖出该证券归还所借资金。如果该证券价格上涨,客户即可获得收益,反之则会出现亏损。 
  融券交易中,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证券供其卖出,并约定一定期限后客户买入该证券归还所借证券,如果该证券价格下跌,则客户可以较低的价格购入证券归还证券公司,中间的差价部分即客户的收益。反之,如果该证券价格上涨,则客户会出现亏损。 
  通过融资融券业务,看好市场的客户可以买入更多的证券,推动价格上涨;看跌市场的客户可以卖出更多的证券,压低证券价格。在海外证券市场中,融资融券是一项基础性制度,也是证券公司的常规业务。
  融资的利率按证券公司与投资者签订的融资融券合同中规定的利率乘以实际发生融资金额、占用天数计算,融资利息在投资者偿还融资时由证券公司一并从投资者信用资金账户中收取或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收取。
  融券的费用按证券公司与投资者签订的融资融券合同中规定的融券品种费率乘以融券发生当日融券市值、占用天数计算,融券费用在投资者偿还融券时由证券公司一并从投资者信用资金账户中收取或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收取。
  根据《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规定,融资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 
   融资融券利率2010年3月我国第一批入围首批融资融券试点名单各家券商目前正陆续公布投资融资融券业务成本,融资利率初定为7.86%,融券费率则在9%-10%之间。
  国信证券目前将融资利率定为7.86%,融券费率定为9.86%。业内人士介绍,按照国际惯例,融资利率一般较同期贷款基准利率高3个百分点。目前,央行六个月以内(含六个月)的短期贷款利率为4.86%,上浮三个百分点后7.86%的水平与国际惯例接轨。
szblue2010

11-02-12 13:20

0
记号
licai86

11-02-10 15:05

0
草比金贵  作者:卞洪登  2011-02-09 09:57 星期三 晴
   
   被称之为壮阳特效的虫草和海参已卖出了天价。尤其是产于青藏高原的冬虫夏草。1980年的价格是200多元一公斤,到了2010年一下子涨到60多万元,贵了三千倍。笔者在同仁堂药店看到,该店所售每公斤1200条的冬虫夏草,售价为680元/克,即一公斤68万元。这个价格已经是黄金价格的2倍以上。虽然黄金价格今年屡创新高,但也比不过名贵冬虫夏草的价格。目前黄金价格每克在300元左右,而每克680元的虫草价格还在继续往上涨。有人曾拿草比金贵的例子讽刺说:看到房地产整天受极刑,真的笑死人了。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2055099&PostID=30830341
   冬虫夏草究竟是什么宝贝?冬虫夏草简称虫草,从外形上看,就是一条干虫身上长着一根深褐色的苗,干虫呈金黄色、淡黄色或者黄棕色。据称,虫草是冬季真菌寄生于虫草蛾幼虫体内,到了夏季发育而成,主产地在青海。因其药用价值高、功效好,而产量又很少,因而成为名贵中药材。“冬天是虫,夏天是草,冬虫夏草是个宝。”因为价格昂贵,冬虫夏草又被称为“黄金草”、“软黄金”。
  
   据了解,在青海冬虫夏草的交易圈里流行着“抖一抖,一头牛”的说法,就是说在几十斤冬虫夏草的大宗交易中,买家会把虫草抖一抖,抖掉一些上面的泥土,这样在称重的时候,价格便宜,相当于一头牛的价格。
  
   眼下,又是冬补季节,冬虫夏草的销售已进入旺季。冬虫夏草已为很多有消费实力的群体所接受。据一家小的虫草专卖店介绍,他们一年的销售额能够达到500万元。据介绍,目前冬虫夏草的消费人群主要是分两种,一种是买了作为贵重礼品送人,另一种是自己或者家人有壮阳和保健养身需求的有钱人。另一家虫草专卖店负责人称,有一名顾客一口气买了40多万元的虫草,一次消费四五十万元的人很多。由此可见吃虫草都舍得花那么多钱。那么比起一天就消化掉的虫草,其百年房产岂不是更加值得。
  
   如果从更长的时间段来看虫草的价格,其上涨过程比房地产涨价速度更为惊人。据介绍,1983年,上等冬虫夏草的价格约为300元每千克,折合0.3元/克,1993年上等冬虫夏草的价格已涨至3000元每千克。2003年非典时期,当时传言冬虫夏草包治百病,使得其价格一路暴涨:上等冬虫夏草的价格猛涨到了万元每千克,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虫草正式步入“奢侈保健品”行列,计价单位从“千克”变为“克”。2010年,冬虫夏草的价格达到巅峰,“顶级王草”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卖到60万元每千克
  
licai86

11-02-10 09:57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谢谢!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追星一族

11-02-09 22:32

0
很好的帖子。
没有认真看完,但平时比较注意20日均线,651也有关注。
语过添情

11-02-09 22:22

0
f
趋势随从

11-02-09 21:46

0
呵呵
守望高新

11-02-09 21:23

0
很有价值的帖子
送油
licai86

11-02-09 21:13

0
A股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证券投资场所 (2011-02-09 08:43:54)  作者:水晶苍蝇拍


  这话在2010年a股全球倒数第二,且当前依然低迷甚至继续着漫漫调整的时候听起来颇有点儿伤口撒盐的意思,一大堆人天天抨击A股市场如何的惨无人道,我却说这是最好的投资场所,何解?好吧,让我们看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是那句话,让理性而不是腺体来控制自己,多重视证据而不是跟着瞎起哄,也许能对事情有更好的观察。否则市场好的时候“飘飘欲仙,豪情万丈”,市场差的时候“破口大骂,自暴自弃”,对投资有帮助吗?

 

第一,看看成立20年来的市场走势

 指数(国家地区)  过去20年走势 指数涨幅  年复合收益率  
 上证综指 1990年127点-2010年2808点  22倍  20年16.7%  
 深证成指 1991年963点-2010年12458点 12.93倍  19年14.42%  
 沪深300 2005年923点-2010年3128点  3.38倍  5年27.58%  
 中小板综 2005年1415点-2010年7465点  5.28倍  5年39.48%  
 美国道琼斯 1990年3000点左右-2010年11700  3.9倍  20年7.04%  
 香港恒生指 1990年3000点左右-2010年23600点 7.86倍 20年10.85% 

  

非常一目了然吧?在过去20年里,a股主要指数的复合收益率远远高于香港和美国。如果有人提出,上证和深成创立之初指数过低,由此抬高了整体是收益率。那么们把上证指数往后推到从1999年算起并截止2010年底:

上证:1366-2808,涨幅2.05倍

恒生:16962-23600,涨幅1.38倍

道琼斯:11497-11700,负数

纳斯达克:4069-2650,负数

 

其它如伦敦市场,德国市场,东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市场主要指数也均没有明显超越上证的涨幅。当然有人会说他们之前已经有过几次很大的牛市了,这话没错,但我们只能做有a股数据历史的比较,而且毕竟谁也说也不敢保证a股的未来就没有大牛市了不是?但有一点是明确的:

 

在过去的20年,即便只以指数化的形式在中国a股的投资,同比市场主要市场而言绝对不是一个让人无地自容的结果,甚至是一个相当明智的选择。

 

第二,看看个股的投资回报

关于a股的个股到底有没有长期的投资价值我想各方面的数据已经很多了。自1998年到刚经过惨烈暴跌的2008年底的区间,涨幅超过5倍的就有50只,若放到今天的2010年则涨幅超过10倍的股票恐怕不会低于100只。 过去20年以来涨幅超过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股票绝非罕见,几乎在每个主要的行业领域都诞生了大牛股(消费的双汇,苏宁,茅台,老窖;医药的恒瑞,白药,华兰生物;工业的格力,天地科技,美的,天威保变,置信电气,伟星股份;文化传媒的博瑞传播;资源的钾肥,山东黄金;银行的招商,地产的万科,运输的中集,公共事业的国电电力等等),这种宽度和绝对数量上的结果,如果还不是投资机会,那么什么才是机会?

 

另外,即使从每年股市的上涨概率来看,92-2010年的18年间每年股票上涨占比达到50%的年份就有10年之多,也就说有一大半的年份中每年有超过5成的股票是上涨的。

http://static6.photo.sina.com.cn/middle/5dfe996bt99027bd221a5&690
不支持接动态链接http://static6.photo.sina.com.cn/middle/5dfe996bt99027bd221a5&690

 

好了,在过去的20年里,a股市场不但主要指数大幅战胜同期的其它主要市场指数,而且其中的个股投资机会也层出不穷。甚至即使我们没有指数投资,也不会价值投资,而只是每年“扔飞镖”的乱点,也有1半以上的年份你的胜出几率大于50%。但为何这个数据与我们的观感差别很大呢?就是因为大多数人在1年中的折腾自我放大了上述波动。

 

如果在这样的市场中还不能赚钱,我们到底该愤怒还是害臊?我们到底该指责还是自责?
 

 

第三,我们来看看风险状况

我们先来看看纳斯达克的退市比例。1999年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数为4829家,而到了2009年底则只剩下了3200家不到,也就是说在10年间有33.73%的公司“消失”了。这还是在新股IPO不断上市过程中的结果,如果以当年的老公司来计算可能更加骇人。不要以为光是纳斯达克如此,美国道琼斯指数自编制以后几十年后还存在于指数内的“当年大蓝筹”已经寥寥无几。

 

说到风险和恶劣,不妨再举个极端的例子。中小板是风险的代名词,其中大族激光更是第一批上市时最被爆炒的企业,最高价炒到48元并连续下跌2年多。就这样的公司,你以上市最高价48元拿到现在,也是赚4倍多的。04年以来的基金里,能赚到5倍的又有几个呢?而反过来讲,过去20年a股市场真正退市的企业有多少?很多的st不但没有退市,反而被借壳后乌鸦变凤凰了,这与上述的大比例下市相比,哪个风险更大?

 

再来看看香港股市熊市的私有化这一a股不存在的风险。a股一个股票从100元跌到10块,只要企业优秀且你抗的住,从理论上而言你未来还有翻本的机会。但在港股你必须烧香保佑这个公司不会启动私有化进程,否则强制性以当时的价格收购你的股票退市,你就可以彻底泪奔去了。

 

最后我们别忘了,资本利得税在海外市场的普遍存在会对投资产生多大的影响。即便是长期投资的资本利得税也高达15%甚至20%,而对短期频繁买卖这一我国股民挚爱的行为的杀伤力更大,每一笔交易的摩擦成本都将成倍的增加,大幅的吞噬掉利润。在我们的股民朋友们大谈羡慕“成熟市场”的时候,请不要忘记,这个“成熟”的代价是20%以上的资本利得税。

 

对比了这些后,你还会认为a股是当今世界上“风险最高”的证券投资场所吗?你还会觉得海外的投资者占了多大的便宜吗? 

 

第四,看看市场波动和丑闻

很多人一定会说a股的监管不健全,以及市场的波动太大太吓人。

我完全同意。但是这并不表明国外的市场的监管就真的那么完美无缺,或者国外的市场就真的像个成熟的智者一样波澜不惊保持着“理性的有效性”。我们还是看事实。

 

证券史上最大的丑闻是哪个?恐怕安然案件有很强的竞争力。安然在2000年的总收入高达101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掌控着美国20%的电能和天然气交易,是华尔街竞相追捧的宠儿;安然股票是所有的证券评级机构都强力推荐的绩优股,股价高达70多美元并且仍然呈上升之势。但安然的丑闻在掩盖多年爆发后股价最后跌至0.26美元,市值由峰值时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不但是安然公司本身,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也绝难逃脱干系。

 

在《聪明的投资者》中,格雷厄姆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证明“华尔街分析师大肆推荐一些股票,但其实私下里承认这些股票是垃圾;一些大公司的高官侵吞公司数亿美元资金而被指控;会计事务所炮制报表,甚至销毁记录以帮助客户误导公众...”。

 

再来看看一些股票的“波动”记录吧。valinux公司1999年上市每股最高239元,而3年后的价格是多少呢?1.19美元。北电网络2000年上市后达到113.5美元,最高市盈率达到100pe以上,3年后则变为了1.65美元。这样的记录,拿到a股市场来恐怕也是名列前茅吧?类似的例子(绝非纳斯达克特有)多了去了。

纳斯达克的疯狂,市梦率的诞生地。其历史估值相对标准普尔500的溢价率高达900%!这是“理性”吗?
 
不支持接动态链接http://static16.photo.sina.com.cn/bmiddle/5dfe996bt9910dff481af&690


看过《大时代》的应该还记得,港股从1700多点直落到450点,歇了口气后又砸到150点的恐怖事件吧?而40%左右的大波动次数毫不逊色与a股。更不用提经历了大萧条,二战,石油危机等重重磨难洗礼的美股的波动性了。这些还都是正常的毕竟是保持着长期向上的,而更加疯狂的台湾和日本的惨况相信就不用多说了。

 

看了这些后,还有人认为全世界只有a股的投资者需要一颗强壮的心脏吗?还有人天真的认为自己的亏损只是因为“投错了胎”吗?

 

第五,看看所谓与经济不同步

还有一些人,以各类著名和非著名经济学家为代表,经常喜欢说的话就是:a股的恶劣在于股市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我不知道,这些经济学家是在哪里学到的“股市必须与经济发展同步”?我倒是知道,巴菲特在1988年至股东的信里就说过:“市场有效与不总是有效对投资者来说,其差别如同白天与黑夜。而我们63年的成功经验表明,有效市场理论是多么的荒唐透顶!”

 

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看一下美国70年代到80年代10年间道琼斯指数一动不动,而美国的GDP增长持续稳定上升的情况,不知道那些“股市要与经济发展同步”的经济学究们该作何感想?左图为道琼斯指数,右图为65-80年间美国GDP增长率(按两种美元值分别计算的结果)。

 

 

印度股市最近几年风生水起羡煞旁人,但如果把历史拉长一下来看,从1997年中一直到2005年中其指数都是在4000点长达近8年都没有动过。难道印度在这近8年中的GDP都没有增长吗?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也查查看。
 

好了,看到这里,还有对a股的现状继续大惊小怪的吗?还有人认为a股的运行特点是脱离于地球以外的独一份的吗?

 

 

第六,关于与国外股市相比估值“很高”的疑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fe996b0100ov1r.html
a股的平均估值水平远远高于美国,香港等市场,因此被认为“毫无投资价值”。对于这点目前还没有什么共识性的认识。但是我认为有必要认识到2点:

 

第一,a股的溢价水平长期存在并未影响到长期的投资回报率,甚至在过去20年中的同比回报率远远高于“投资价值明显”的低估值市场。如果只是2,3年的现象可以斥之为“群体狂欢”,但是长达20年的数据,除非你认为市场长期是个称重器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要么就是认为20年还不算是长期?否则,这其中必然有合理性的因素存在--请记住,市场短期是可能完全无效的,但是长期则一定有效的。

 

第二,从影响估值水平的因素来看,a股的ROE水平来看并无什么明显突出的地方,20年平均值处于较好的12%左右。但是在g的增长上则远远超过其他市场,市场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4%左右(而这与过去20年a股上证+深成的复合增长率的平均数15.56%相当的接近,还有人说这种回报是无水之源吗?)。

 

我们知道,影响一个资产回报能力的要素有2个非常重要:回报率+在多大资本规模下的回报率(你有10万元每年产出15%的利润,与你有1个亿能继续每年产出15%的利润是天差地别的能力)。结合a股的上述数据来看,a股市场在净资产持续年均增长近14%的规模扩张下,依然稳定的保持着12%左右的净资产回报率。这种规模超速增长且依然带来稳定良好回报的能力,可以说是a股始终享有着高溢价却长期依然获得相对高回报的关键因素。

 

至于说分红率其实根本不是判断一个市场或者一个企业投资价值的指标,微软之前十几年年都极少分红谁敢否认他的投资价值?巴菲特的公司更是几乎从来都没有分过红(只有一次小额分红),连送股都没有,谁敢说他是剥削投资者?只盯着分红率或者融资规模来谈投资价值的,大体都是不懂得“只要留存利润或者再融资后的盈利能力高于融资成本,那么对于企业和老股东不但不是伤害反而是最有利的选择”这一最基本的道理。

 

【总结一下】:

没有人说a股是个完美的市场,我完全且高度的认同a股还需要大力的完善各方面的建设。但是这并不能否认a股在过去20年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证券投资场所之一这个事实。当然,我知道对于固执而喜欢推卸责任的人来说,不看上述这一切而将自己的失败推给外界推给市场是最简单的,也是最无损自尊心的。

 

这样的人最好问自己2个问题:

 

第一,即便在被认为最最成熟的美国或者香港市场,即便他们历经了很多次的大牛市,到底证券市场又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呢?到底在证券市场中最终获胜的是少数人还是大多数人呢?为什么即便在“那么好”的市场里依然改变不了只有少数人获胜的的规律呢?以在a股市场中惨败的投资品格与能力,去到美国和香港,就能一骑绝尘了吗?从内心深处,你信这个结论吗?或者反过来讲,在你看来这么黑暗的市场里,为何并不乏很多投资者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呢?

 

第二,作为一个投资者,我们应该看到过去的多年a股市场在持续的完善的过程,或者我们可以基本上判断未来这一改善的过程还会持续(请注意,机制的健全中很可能将是包括了未来的资本利得税的,你欢迎这个“成熟的标志”吗?)。我们可以假设一下,20年后的中国投资者们,对于今天的我们所面临的环境,到底会是同情多一些还是羡慕多一些呢?

 

我想,想清楚了这2点,就知道自己到底是该抱怨更多还是审视自己更多,是将“不如意这一现状”推向外部因素的借口还是积极的作为改善自己的理由?很多人生的巨大分野,其实正是从这样一个简单而微小的视角的分歧展开的,不是吗? 

 

最后,我愿意重申2个观点:如果在a股市场,长期下来你还赚不到钱,那么我们也别期望在地球上的其它任何市场可以更轻松的赚到钱;如果在a股市场成长型投资还会是个不可能的任务的话,那么我们也别期望在地球的其它地方可以找到更好的成长型投资的地方了(至于有些人认为成长型投资就是与安全边际相矛盾的,我只能说:恐怕这种想法的朋友既没太明白什么是成长型投资,也没太明白什么是安全边际)。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