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绝顶高手,新年快乐
0
在误差范围之内,刀法精湛!
0
楼主牛B!
快快现身,预测下2012
0
酥胸N久没来了,哎。。。。。。。
0
3022
终于破了一下
0
2100---3020
============
眼看要穿了
0
很好。
0
加油
0
加油!
0
ST天润[7.80 1.04%]:忽悠交易所招处罚
《投资者报》记者 赖智慧
142
2011-1-31
信披违规现象在上市公司中时有发生,但像湖南岳阳化工企业ST天润(002113)这样信披问题接连不断的情况实属罕见。
2010年,ST天润尿素生产线于4月6日停车检修,5月20日完成检修任务,公司从去年4月份以来一直处于停产状态。但2010年5月12日深交所就其生产经营情况向公司问询时,公司谎称“生产运转基本正常,外部条件和生产环境基本正常”。
直到2010年6月1日,公司才公告称5月20日检修基本完成,但因国内尿素市场价格仍在低位徘徊,公司决定尿素生产线继续停车限产。为此,深交所依据相关规则对公司及其14位新老高管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
查阅天润发展过去的信披公告发现,自2007年2月上市以来,信披更改公告多达7次。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连信披这样最起码的任务都没法合规完成,这样的企业还值得投资吗?
公司去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6878.7万元,比上年度同期跌幅达到130%。截至2010年9月底,每股收益为-0.58元,公司同时预计,2010年亏损或高达2.5亿元至3.26亿元。
亏损财报发布后,公司第一大股东表示不能在一年内实现扭亏为盈。去年10月20日,公司证券名称由天润发展改为ST天润。
事实上,这家公司上市时的业绩增长也值得怀疑,而且上市后业绩立即变脸。上市前的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56亿、3.28亿和3.54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2614万元、2151万元、2670万元,看上去业绩增势良好,但上市后三年,即2007年至2009年,公司业绩一路下滑,直至亏损,净利润分别为2334万元、458万元、-7148万元。
2008年7月22日, 湖南省证监局曾对公司进行专项治理。其整改报告也让人触目惊心,报告显示,其在内部制度管理、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以及财务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整改报告让天润发展难以摆脱上市圈钱的嫌疑。
另外,公司上市前,为了便于剥离不良资产,通过成立壳公司岳阳天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来承接亏损和负债以粉饰业绩,天成公司与天润发展实际上是母子公司,但公司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却声称,天成公司为国有独资企业,与天润发展没有任何关联。
公司2010年11月10日晚间发布的《关于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议案》公告中称,截至2010年10月30日尚有募集资金9172.80万元闲置。但之后又于2010年11月29日称,公司已无募集资金收购大股东恒润华创所持金晟大厦的合同权益。
业内人士表示,公司早在去年11月10日公布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议案前,就知道已无募集资金收购大股东相关资产的合同权益,这表明公司在明知账户上已无资金进行收购的情况下,还推出募集资金变更投向方案,故意掩盖意图明显。
去年12月中旬,ST天润公告,公司于12月7日接到岳阳市国资委转发通知,原则同意岳阳市政府以岳阳市财政局所持有的ST天润960.97万股股份,用来抵偿所欠中国医药[15.01 1.56%]工业有限公司7386万元债务。
岳阳市财政局本为ST天润第二大股东,此前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1544.08万股,转让后仍直接持有3.5%股权,间接持股4.92%,而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将以8.12%的持股比例,取代岳阳市财政局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被人忽略的是,作为岳阳市财政局的一致行动人,岳阳市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去年已多次减持公司股票进行套现。
胜景山河[0.00 0.00%]:一切“胜景”都是浮云
《投资者报》分析员 杨秀红
142
2011-1-31
2010年12月16日夜间,原定于次日在中小板挂牌上市的胜景山河紧急发出了延缓上市公告,其原因是有媒体报道其上市过程涉嫌造假。
一瞬间,一切“胜景”都成为浮云,其实,公司在经营业绩方面存在诸多疑点。这些疑点包括其产品在各大中城市的超市唱出“空城计”;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值、存货过多等等。
作为一家以生产新型黄酒为主的高新企业,经过媒体实地调查,其产品在很多大型超市居然没有铺货痕迹。这与公司招股说明书所宣传的存在很大出入。
此外,公司的负现金流也暴露出未来业绩的隐忧,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其存在虚增收入的可能。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胜景山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持续保持不正常的负值,公司现金流呈现出紧张的局面。
但在现金流不佳的状态下,胜景山河的主营收入和主营利润却神奇地年年攀高。招股说明书显示,2007年至2009年,公司的主营收入分别为0.87亿元、1.23亿元和1.6亿元,2010年上半年的主营收入为1.01亿元。其主营利润也年年增长。
公司现金流量为负值,但主营收入为正,有一个可以解释的原因,就是公司的存货较多。
胜景山河招股书显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胜景山河总资产为4.07亿元,其中存货为3.1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76.63%,所占比例明显偏大。同时,2009年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为0.32,存货周转天数为1125 天,周转时间过长。但是其存货量太多,已经影响到公司的正常发展。
招股书中也承认,若公司不能很好控制存货总量或存货周转天数不合理增长,则会降低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减弱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增加财务风险。
除业绩存在虚增嫌疑外,公司的股权转让事宜也令人觉得蹊跷。
公司招股书显示,作为公司的重要股东,古越龙山[12.18 0.41%]在胜景山河筹备上市前夕,将手中持有6年的股权以724.49万元转让给蒋学如,仅比此前出资高出24.49万元,折合每股1.04元。
古越龙山在胜景山河上市前夜,低价抛售“到嘴的肥肉”已经相当令人不解,但拿出700万接手股权的自然人蒋学如,更是令人生疑。
公开资料显示,蒋学如为湖南湘阴县六塘乡中学的一名化学教师,其受让股权的资金据称主要来源于家庭收入,而其家庭收入竟然仅仅依靠积蓄和其配偶从事小本买卖所得。
据调查,六塘乡中学老师一年工资通常不到几万块。而蒋所在学校校长对其竟然拿出700多万买股权一事也表示非常惊讶。
但是,这样一家疑点重重的公司,其上市审批却推进得非常顺利。
在上市过程中,公司不仅躲过了专业券商的“法眼”,还顺利通过了发审委的审核,直至上市前夜被媒体曝出疑似丑闻之前,其上市之路都走得“顺风顺水”。
在其上市之前,胜景山河曾得到众多券商的“吹捧”。根据我们的粗略统计,包括申银万国[3.53 -3.02%]、中信、招商证券[18.23 -0.49%]等在内的13家券商在12月中上旬发布了申购该股的推荐报告。一时间,“注水”的报告令投资者对券商报告的中立性产生怀疑,也令投资者认识到,券商其实和上市公司一直是“同一根绳上的蚂蚱”。
可悲的是,如果胜景山河如愿上市,这些集结的利益群体势必成为A股市场财富的掠夺者。而这种掠夺,无疑会以普通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为代价。
对于胜景山河涉嫌造假上市的背后真相和利益纠葛,《投资者报》正展开深入调查。
外运发展[8.94 0.00%]:承诺如一纸空谈
《投资者报》记者 刘秀丽
142
2011-1-31
上市公司的承诺也会变成一纸空谈。外运发展(600270.SH)注入优质资产的承诺1年前就到期了,而大股东中国外运[2.16 -2.70%]因为一直没有作为,陷入失信于投资者的境地。
直到2010年最后一天,北京证监局发出责令整改通知,这家一直不肯对投资者做出交待的央企上市公司,才不得不在半个月后再度发出承诺。
1月19日,大股东中国外运承诺:就履行股改承诺问题,中国外运承诺,力争在一年内,抓住市场机会,整合部分地区的空运资产,使其达到注入上市公司的条件,并根据外运发展的需要,经外运发展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批后,注入外运发展以完成股改承诺。
据了解,外运发展在股改时,中国外运当时承诺,将在股改方案实施之日起36个月内,根据外运发展业务需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过外运发展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报国家有权部门审批后,向外运发展转让部分优质资产。
尽管当初并未明示会注入哪部分资产以及具体注入资产的时间,不过,当初承诺的3年期限,已经于2009年11月3日到期。
2009年,中国外运打算将旗下中国外运大件物流有限公司(下称外运大件)51%的股权转让给外运发展,且承诺若外运大件在未来3年内任一年度的实际盈利数低于承诺业绩,中外运将视具体情况以现金方式向外运发展补足差额。
这一资产注入的条件无疑是优厚的,项目经外运发展2010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外运发展后来也因此开始了时长为4个月的停牌,但8个月后,外运发展又一次放弃收购,原因是外运大件2010年净利润金额可能大幅低于预测金额。
外运发展弃购的理由是,为充分保护公司及其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公司董事会同意取消收购外运大件51%股权的交易。
实际上,被忽悠的远不止普通的投资者。在股改期限到来之前,多家研究机构向投资者提示,外运发展的股改时间将至,投资机会增加。
主要原因是公司一直未发布提示性公告,且当时外运发展账面上还拥有20.5亿元现金,多家研究机构因此预计外运发展的大股东会实现承诺。而据《投资者报》了解,部分投资者正是带着对外运发展股改的期望,此时买入外运发展股票。
即便如此,外运发展值得预期的优质资产并不明显。中国外运与外运发展均属综合物流业,有一定有相似性,其区别在于中外运兼营海运、船务、港口堆场以及空运等综合性的物流业务,而外运发展主营与空运相关的代理及快递业务。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外运有望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主要是与上市公司相关度较大的货运代理及物流设施,而仓库、土地等固定资产也有可能被纳入上市,但预计注入资产盈利能力和规模有限,对外运发展业绩实质影响较小。
这值得外运发展的投资者注意。实际上,这也是中国外运未能履行承诺的重要原因。随着物流市场日益开放,竞争模式更趋多样化,公司以资源换市场的做法,在过去几年中被证明难以持续。
除非中国外运肯大刀阔斧地进行业务整合,但这对于一家央企来说,难度会比较大。
ST皇台[12.30 0.24%]:阴阳公告利润由盈转亏
《投资者报》 记者 魏靖
ST皇台(000995.SZ)三年内两次上演阴阳公告,今年1月5日公司再次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盈利780万元~1093万元修正为亏损3600万元~4200万元。
公告同时称业绩修正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原预计白酒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47.23%,但由于部分市场未达到预定的销售目标,目前预计白酒营业收入仅较去年同期增长约97.32%;第二,由于未能预计到政府在去年年底前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公司1.6万吨酒精生产线机器设备被政府列入淘汰落后产能项目,该项目固定资产清理后将转入营业外支出核算,形成约768.06万元的损失。
最后一条是本次“变脸”的主要原因,公司与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兰州办事处、中国农业银行[2.61 -0.38%]武威分行协商解决共4060万元借款本金及其利息的债务核销问题,因故未能在2010年12月31日前与两债权人达成协议或履行完协议,原预计将产生的3300万元非经常性损益,不能计入2010年度营业外收入核算。
2010年10月29日,ST皇台曾经发布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净利润780万至1093万。短短两个月,公司发布的公告出现了惊天巨变。
由于经营不善,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亏损,公司更名*ST皇台,2009年盈利700余万后摘星。去年10月企业基本面得到改善,而且刚刚被由三个自然人组成的新股东入主,但是被寄予的脱帽预期转瞬灰飞烟灭。
公司对此的解释是由于与债权人协商过程中相关清偿比例等具体事项还在商榷之中,所以没有进入2010年年报的损益之中,其中农行等已经谈妥进入后续阶段。其余的债权人还在商谈之中,争取在2011年尽快解决。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ST皇台是甘肃省惟一一家白酒上市公司,在A股白酒上市公司中业绩虽不理想,却不乏亮光。ST皇台由于盘子小,壳资源也成为未上市的酒类企业眼中的“一块肥肉”。企业未来几年能否起死回生,还是需要视债权协调解决程度而定。
其实,早在2009年4月6日,公司已经因为上述债务问题有过一次“自摆乌龙”,将原先预测的盈利8000万元大幅调整为亏损5900万元。
2009年1月22日,ST皇台预告2008年净利润约8000万元,原因就是上述8760万短期借款的本金及截至2007年底的利息3722万元,合计12482万元可以核销计入当年损益。但是在发布业绩预告后不久,2009年4月6日公司又公告,原先预测的盈利8000万变为亏损5900万元,理由系注册会计师对上述会计处理和公司财务部门不一致。
上市公司业绩变脸“危害”巨大,但证监会目前还没有出台明确的惩罚措施。
有统计数据显示,自去年IPO重启以来到2010年7月底,沪深两市共有297家公司完成上市融资。而在297家公司中,竟然有45家的业绩出现快速变脸,占比超过15%。
业绩预告是指上市公司在正式公布定期报告前,预先披露公司该会计期间业绩的大致情况,在性质上属于预测性信息。
推行业绩预告制度,能够减轻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披露时业绩突变对投资者心理预期的影响避免公司业绩突变使股票价格产生剧烈变动。
上市公司盈利预测出现一定的偏差是可以理解的,但部分公司随意甚至不负责任的发布业绩预测公告会给市场带来严重的危害,其中受伤害最大的将是广大的公众投资者。
大族激光[20.57 -0.63%]:以预增王的名义忽悠
《投资者报》记者 赖智慧
因预测2010年全年业绩同比大增近120倍,大族激光(002008.SZ)这家从事激光加工设备生产的企业无疑是2010年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公司之一。不过,其业绩大涨的背后有着诸多水分,而且预增公告最终成为公司高管集体减持的幌子。
2010年10月21日,大族激光发布三季度业绩报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07亿元,同比增长64.73%,实现净利3.22亿元,同比大增475.78%,并预计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11930%。 公司这一天文数字的业绩增幅,至今没有其他公司超过,大族激光也因此被冠以A股“年报预增王”的称号。
然而,大族激光的净利润大增并非源于产品销量的增长,而是得益于控股子公司搬迁和公司转让股权获得的投资收益。从财报看,这两项收入使公司分别获得3847.94万元和5856.29万元,占公司净利润的三成以上。
大族激光2010年业绩“暴涨”另一个原因是其2009年的基数很低。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大族激光全年净利润仅有302万元,折合每股收益为0.0043元,与2008年相比,每股收益减少了98%,如果不是享受1641万的政府特殊科技补贴,公司当年就已经出现亏损。
即便2010年公司业绩真的实现119倍的增长,其每股收益也只有0.51元。
由此可见,这样的业绩大增,只不过表明公司迈入正常发展轨道而已。“年报预增王”的名号却成为大族激光10名高管大额减持套现的幌子。
2010年10月25日,即三季报业绩发布后四天,公司副总经理任宁率先减持2万股,拉开公司高管集体减持的序幕。
两天后,即2010年10月27日和28日,董事长兼总经理高云峰通过法人股东大族实业大额减持626万股大族激光,套现约9859万元。大族实业此前持有大族激光18.92%股权,而高云峰持有大族实业99.9%的股权。加上之后11月份三次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统以自然人股东名义减持,高云峰仅五个交易日就累计减持大族激光2626万股,套现约4.2亿元。
到2010年底,公司 10名高管减持约2683万股,套现约4.3亿元。
高管们的集体减持,尤其是实际控制人的套现,让很多投资者对公司业绩和未来发展前景产生了担心和质疑。而投资者的另一个担心是,这家高科技企业的不务正业。
大族激光是全球主要的激光加工设备生产商之一。除激光设备外,大族激光近两年通过收购等方式逐步布局新能源领域,并且,目前公司又把眼光转向房地产。
作为大族激光法人股东的大族实业,原本主业是高新科技产品的技术开发,但目前在北京、海南、深圳、厦门等地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已超20亿元,面积超200万平方米。据了解,大族激光的子公司南京丰盛大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09年7月21日以3.43亿竞得南京一地块,该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6.4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27万平方米,拟投资7亿元。
大族激光2009年年报和去年半年报披露,大族激光仅商业地产的投资就涉及到南京丰盛建设项目、大族创新大厦、大族科技中心、大族工业园、大族激光福永科技园等项目,投资预算高达9.93亿。
另外,大族激光曾因业绩预估误差太大遭交易所点名批评。2010年2月26日,公司业绩快报披露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99.08万元,但到4月20日,修正后的净利润则降至302.45万元。
江苏三友[15.21 -1.68%]:隐瞒信息5年招摇过市
《投资者报》分析员 杨秀红
如果一家公司连实际控制人都是捏造的,那还有什么值得投资者相信?
江苏三友(002044.SZ)在刻意隐瞒5年内幕之后,终于在2010年3月27日发布公告,揭开了其实际控制人的真实身份。
江苏三友当日发布《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早在2004年6月5日,公司实际控制人已经由南通市纺织工业联社变成为自然人张璞。
然而,公司2005年上市时在招股书、上市公告书等资料中对这项影响到上市进程的重大变动只字未提。即便在此后5年的所有季报及年报中,江苏三友也对这一重大内幕避而未谈。
如此一来,该公司不仅涉嫌在2005年欺诈上市,而且随后历年的诸多报告也都构成对投资者的欺骗,涉嫌信息披露严重违规。
江苏三友如此胆大,并最终成功上市,不仅令人怀疑A股上市公司尤其是江苏三友所属中小板的诚信度,更是在拷问管理层的审核及监管机制。退一步讲,2005年的江苏三友根本不具备上市资格,其最终的上市也应该被视为无效。
按照中国证监会2003年9月发布的《进一步规范股票首次发行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最近三年内应当在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和管理层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持续经营相同的业务。
也就是说,实际控制人已于上市前一年发生实质变更的江苏三友,当时便已不具备发行上市资格。以此判断江苏三友属于欺诈上市一点都不为过。
然而,谎言还不止于此。
在瞒天过海上市后的5年时间里,江苏三友继续编织着有关实际控制人的谎言。在此后的诸多临时报告及定期报告中,江苏三友对这一重大内幕避而未谈。这无疑构成对投资者的欺骗,涉嫌信息披露严重违规。
更值得玩味的是,在这一事件曝光后不久,江苏三友在二级市场上居然表现非凡,其股价从同年7月的7元左右一路上扬至11月底的17元左右,期间涨幅超过130%。
在江苏三友的欺瞒事件曝光后,很多投资者都愤怒不已,要求监管层严处江苏三友,有的甚至建议让其火速退市,并勒令江苏三友回购市场上所有中小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手中持有的股份,并实施注销,以此警示后来者。
这无疑给相关管理层带来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处置江苏三友这起恶劣的隐瞒事件?
根据《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的规定,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且已经发行证券的,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在多方压力下,2010年6月25日,也就是这一事件发生后的3个月,深交所发布了对江苏三友的处分。该处分只是对江苏三友及相关当事人做了公开谴责或通报批评。
相对于投资者的义愤填膺而言,深交所做出的处分显然有些不足以服民心。
如果再从深层次考虑,江苏三友造假上市已经对新股发审机制和保荐制度提出了严厉拷问,同时也暴露出监管层的监管不力。
很多投资者相信,只要当初保荐机构、发审人员尽职尽责,发现这样重大的问题是不难的。
苏州恒久:谎报专利企图欺骗上市
《投资者报》 记者 魏靖
一个人骗了你的钱,被抓到现行,但是这个人只要退钱就没事,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吗? 而2010年发生在苏州恒久身上的“专利门”事件实质便是如此。
2010年6月11日,由于对5项核心专利的真实情况“有所保留”,苏州恒久首发申请再次被否,但相关处罚同样“有所保留”,发行人上市资格被取消,募集资金须“连本带利”退还,中介机构被出具警示函,相关责任人被暂停保荐资格。
专利法律状态检索结果显示出,被包装为高科技公司的苏州恒久,有5项专利技术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0年2月下旬终止了专利权,终止原因为未缴年费;另2项正在申请专利的法律状态与申报稿中陈述事实不符。
中国证监会根据创业板发审委作出的不予通过的决定,依法撤回原核准决定。发行人依据《证券法》第26条的规定,按照发行价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返还证券持有人。公司总计退还了4.17亿元给投资者。
证监会对保荐机构广发证券[44.53 -1.00%]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同时,对两名签字保荐代表人进行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并在12个月内不受理其签名的与证券发行相关的文件。
证监会也对发行人律师北京市天银律师事务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同时,对三名签字律师进行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并在12个月内不受理其签名的与证券发行相关的文件。
苏州恒久的首发申请早在去年初就获得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去年3月9日公开发行,发行价定为20.80元/股,并已完成申购及摇号抽签的全部过程。但公司于上市前夜公告称,有关监管部门要求保荐机构等中介机构对媒体报道公司的有关问题进行核查。
苏州恒久在招股说明书中列明,公司共计拥有专利5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而事实上,该公司拥有的上述4项外观技术专利权已被终止,同时终止还有一项有机光导体管实用新型技术专利。
广为人诟病的是证监会对苏州恒久事件的处罚过于轻松,发行人仅是退还申购资金,但没有受到惩处。对苏州恒久的处罚手太软,这对于时下泛滥的发行人虚假陈述问题,明显缺少震慑力,并不利于惩处新股发行中的弄虚作假行为。
根据《证券法》第189条规定,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尚未发行证券的,处以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的罚款;已经发行证券的,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专利门”的丑闻被揭穿之后,公司的回应也未能说服大众,公司方面居然以“工作疏忽”为由遮掩事实的真相。
而对于保荐机构等中介的处罚也缺乏震慑效应,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第七十一条规定,证券发行募集文件等申请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证监会自确认之日起暂停保荐机构的保荐机构资格3个月,撤销相关人员的保荐代表人资格。相较而言,此次的处罚仅是隔靴搔痒。
参与其中的还包括多家唱高的券商研究所,金元证券称公司是国内OPC 鼓行业龙头,以及公司首次在国内完成了激光OPC鼓专用装备的完全国产化,江海证券称其建成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度自动化的激光OPC鼓生产线。给出的风险仅是毛利率下降或供应商过于集中,而对于公司的核心专利竟没有做丝毫的核实。
处于事件漩涡中心的创业板发审委也最终保持“金身不坏”,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在被称为“立立电子第二”的苏州恒久出现后,谁又能保证不会出现“苏州恒久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