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投以致富--以几个投资实务关键点入手的菜鸟教程

11-02-06 18:47 13073次浏览
万牲馐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自07年入股场以来,由开始的技术研究,到听消息,到整天看证券牌价,从5000点,到3000点,斩仓亏损过半。

如果没有赚钱,那么没必要继续投资。因为耗费身心太过,所以决定反思一下问题出在哪里。
大学专业属于经济管理类的,没有明师指点投资之道,只有自己翻出教科书,上下求索于图书馆,网络搜索于名博。才窥得一斑,近来试验于股票投资实务,有所得,亦有所问。特将关键思考节点陈述于下,以兹各位达人批评,因我始终觉着劳动人民赚钱不易,新手参考,若能免于你亏损,则万幸之至。

翻阅教材及诸名家著作,结合自身实践。首先我想统一于我认为的投资实务所涉及概念、问题范围如下:
1、以投入产出来计量你看中并购买的股份公司经营效率与效益。
2、关于买什么的范畴
3、怎么买的问题
4、如何卖的问题
5、资产本身价格增长性与资产附带收益累积之间的平衡问题
6、评估长期竞争优势的一些方法
7、关于投资、价值投资、投机、波段、趋势、技术的共性与区别探讨。
8、关于房产、股票、现金三类资产的一些操作探讨

在这里,我并不想使用巴菲特、西格尔、卡君等人的一些常用概念。我大部分使用的是会计、投资中的一些常用名词。从现实观察来看,有的人的投资回报率超过巴菲特,只是因为其或基数较小,或投资较晚,或以前投资有失误,而没有浮出水面。但不能认为这些人的经验不可行。他们的智慧同样值得我们学。

下面,介绍第一个内容,对于行文过程,都是以自己记忆理解来述说,不会像写论文那样特别严谨,如有含糊和错误之处,凡请高人指点修正。新手也切不可以概念死钻进去,独立正确的思考才是正道,我的叙说只提供借鉴而已。

投入 产生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常听的一对词,在经济类书籍中亦常出现,作为个股买卖者的我,发现将其作为交易名词比价值投资、投资、投机更为容易理解,举个例子:
一房子市价10W,经过2年以后,市价为20W(大虾们很熟悉。。。你们懂的。。。当然现在还买不买只有自己知道)
那么投入为10W,不做杠杆的话,就是10W现金投入,2年后,卖出为20W,差价10W,回报率为100%。也就是2年收益为1倍,平均一年为50%,我们暂且不谈复利。这笔投入产出相对于储蓄是非常划算的。相对于投资大部分股票也是非常划算的。

老婆喊吃饭,叫我抱小孩,我暂且写到这。专业出身的别嫌我例子举得简单,我只是介绍给要入市的非财经金融专业的新手。高手忽略哈。
打开淘股吧APP
27
评论(18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万牲馐

11-06-10 13:08

0
实际利率为负,在理性人的背景下,储蓄会进一步减少。
这是用牺牲储民的方式,来达到GDP每年7%的增长。
俗称 金融压迫。
这种状况不可能持续。
所以。。。
自己判断
万牲馐

11-06-09 16:34

0
自然记录片,
鲑鱼长途跋涉开始回到出生地
万牲馐

11-06-05 14:56

0
黄金=狗屎:),一种心理认同的东西而已
万牲馐

11-06-03 17:49

0
现在的市场和20年前没有什么差异
人们照样要吃喝拉撒。
万牲馐

11-06-02 16:43

0
喜欢各种各样的噪声,
犹如森林中此起彼伏的动物声。
万牲馐

11-05-31 21:08

0
趴下,别站直

---------
看你能趴多久,蛋疼了吧。

站错地方就是万劫不复哈
万牲馐

11-05-30 20:21

0
评叶阿姨的文章

---------
每次浏览叶阿姨的文章,
貌似很有道理,
其实就似乎像画了一副抽象和写实交杂的画。
推敲起来,
她的文章,就是先立个论,然后东拉点数据,西拉点观念和观点。
最后来验证自己的立论。
这种文章,在逻辑课上是要被狂批的,纯粹是咖啡厅里的闲聊
恩。。。大概是这样
万牲馐

11-05-30 13:02

0
评:
百万兄又开始扯淡忽悠

--------
投资人是不谈论牛熊,指数和顶、底的。
不知道他学了什么金融知识。
万牲馐

11-05-29 14:00

0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in short, the period was so. far like the present period, that some of its noisiest authorities insisted on its being received, for good or for evil, in the superlative degree of comparison only.
万牲馐

11-05-27 19:48

0
RM日报的编辑急了。。。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