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加油。
0
嗯,我突然觉得,寄生属性,是银行的原罪,也是现实的罪。
慢慢洗刷吧。
我现在只愿意相信在血雨腥风中杀出来的行业公司。
0
利率市场化,加上存款保险制度,都出来之后,再理解银行的估值吧。
这种寄生行业,真正的门槛是牌照。或者上面各位都是专家,给我解释下这些银行们,真正有什么区别来?
不光是融资渠道的脱媒,连结算都要脱媒,指望银行革自己的命,谁有这个决心的话,找到然后盯着,反正我看不到。
未来会很辛苦的,至少,过去3-5年,风投小银行的PE,未上市已经亏本了。开心啊
100万亿的总资产,年GDP的2.5倍,还有什么空间?
金融危机已经发生,嘿嘿。只是有中国特色而已。
扯句闲篇,新天域这些大佬为什么不风投银行去啊?
0
给楼主加油,做个记号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同意后半句
前半句不一定,叛徒什么时候都有,呵呵
0
这个时点买银行的人,不会是最短线的,甚至已经不关心股价了,无所谓反正比储蓄好就可以了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我拿的就是工行,从08年底开始,我骂不代表就是不看好,而是对其在意,或者说太在意
0
如果少年指的是我,那太感动了,至少有20年没人这样称呼我了。
我喜欢工行,建行,中行,加华夏。
民生是垃圾,兴业和招商风险太大。
农行可以投机。宁波最好可惜贵了。交行有点鸡肋。北京,南京又贵又不好。其他银行可以假定他们不存在。
重要的是我们是在投资股票,很多情况下,市场已经预期了很多负面的因素,即使假设的情况发生了,股价未必会下跌。不少银行股都已经在1.5倍PB以下,说明贷款增速减慢,坏账的风险,甚至利率彻底市场化以后息差向下的风险都已经,至少部分反映在股价里了。这个价格买银行股的人,没有几个是想做短线的,如果想短线早就炒高铁去了。小的三年一倍,大的两年50%。
银行股的基本面远比那些小盘股要简单的多,估值也便宜的多,便宜的意思就是股价里没有预期,至少没有太多乐观的预期。想想96年深发展,一个银行如果市盈率订到6倍已经隐含的假设有多么负面大家是可以想想看,再或者订到1倍PB,那就是一年18%的无风险收益。
本不想在别人的帖子里说这么多,但楼主似乎对银行太负面了。对宏观经济,对行业,对公司,甚至对股票本身的理解,都是一个从简到繁,然后再回归朴素的过程。你只要记住,对于上涨的股票,所有的乐观预期都已经反应在股价里了,同样对于持续下跌的股票,所有负面的预期大部分也都反映在股价里了。市场化这种东西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讲了多少年了,现在股价里不是没有体现的。如果你讲不良率会回升到6%,我确实不好和你反驳,但利率市场化这种东西对银行来讲确实算不上什么风险了。举个极端的假设,以后每家银行的贷款规模都被卡死,利率市场化,你说息差怎么走。银行是老婆,地产是儿子,政府真的会杀妻灭子吗。
最后不管大家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相识能在网上讨论,哪怕是斗嘴,都是缘分;褒贬是买主,抬杠涨学问,双方都会有启发,有收获;时间长了,也会了解彼此的风格。比如我一般持股期是18到24个月,除非股价提前翻番。拿的最长的是上海石化,哈哈,不私有化我是打死也不卖的,这个应该超过五年了,连波段也没做过,懒呀,或者风还不够大,草没动起来。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成本是不一样的,比如村镇银行,开展的小额农业贷款,大银行根本不会考虑,成本都包不住。
0
澳洲的一些小银行,利率比大银行高,很多优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