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十亿市值的央企 亚洲水务(AWT)

11-01-10 13:13 61409次浏览
我心飞翔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亚洲水务 市值10亿港币 上实基建/中环保重组亚洲水务

时间:2010-03-22 09:49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全新丽 评论:0条
中国水网讯,上实基建近日在上海宣布,将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亚洲水务。据悉,这一收购将使上实基建获得该上市公司旗下9个水务项目,增强水务运营实力,将日处理污水规模从目前的450万吨提升至530万吨。具体操作即由上实基建及其下属中环保水务重组亚洲水务。到2012年,上实基建将实现投资管理资产规模超300亿、净资产规模超150亿的目标。

据亚洲水务特别股东大会资料,收购一事自2009年上半年即开始谋划,曾一度遭到亚洲水务股东反对。

上实基建/中环保的重组方案中,投资方案为:上实基建将认购达16.7亿股新股,每股2分;亚洲水务将按每2股配1股,发行约9845万股新股,每股2分;上实基建将认购现有股东未认购的所有配股股票;上实基建将占亚洲水务扩大股本后75%-90%的股权,将认购19691万股新股,每股2分;上实基建的股票认购款:约2950万新元;Litebay的股票认购款约390万新元,配股认购款:190万新元;募集的资金将被用于:偿还债券持有人2320万美元,及利息支付发行费用,剩余资金用作营运资本。

上实基建是上实控股的全资子公司;上实控股在港交所上市,市值约45亿美元。中环保是上实的子公司,在中国从事水务业务,控制超过45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重组后可使亚洲水务获得新生,继续经营水处理业务,授予亚洲水务优先权。

亚洲水务拥有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项目、武汉市汉西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台州凯迪废水处理有限公司、武汉东西湖污水处理项目等。2005年3月6日,武汉凯迪水务有限公司借助其控股公司——亚洲水务在新加坡交易所成功上市,这是我国能源环保类企业首家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也是武汉市第二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

背景资料:武汉凯迪水务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96年4月18日,隶属于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武汉凯迪动力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1997年12月12日,更名为武汉凯迪动力化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100万元变为600万元; 2003年1月,武汉市环泰投资有限公司斥资1,947万元,收购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武汉凯迪动力化学有限公司88.5%的股份;同年3月20日,新加坡亚洲水务公司出资1800万元,从环泰手中购得凯迪动力化学有限公司90%股权,公司名称更改为凯迪水务;2003年11月13日,凯迪水务投资总额由2000万元变成了5000万元;2004年6月11日,公司注册资本金增加到2504万元。

2005年3月,亚洲水务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公开发售新股3300万股,筹集资金近900万新元。
打开淘股吧APP
8
评论(27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我心飞翔

12-02-02 19:48

0


我心飞翔

12-01-25 23:20

0
中投公司18亿美元参股英国水务公司--中国商务部

  2012年 1月 21日 星期六 14:34  路透北京1月21日电---中国商务部网站周五晚间称,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CIC)宣布购入泰晤士水务公司(Thames Water)8.68%的股份,价值约12亿英镑(约18亿美元).

商务部新闻稿援引英国主要媒体报导称,这是中国在英最大并购案,标志着中国投资英国基础设施拉开序幕.

泰晤士水务是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最大的水处理厂,为伦敦及泰晤士河谷地区880万人提供饮用水,并处理1,200万人的废水.

2006年,澳大利亚投资公司麦格里集团(Macquarie)牵头的财团以80亿英镑的价格购入水厂.2011年,阿布扎比投资局购买了泰晤士水务9.9%的股份.(完)
我心飞翔

12-01-25 09:56

0
新加坡凯德商用─S:以介绍形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作第二上市
  
  2011年09月30日13:40 来源:观点地产网  作者:凯德商用─S 

  上市及买卖

  本公司已向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申请批准本公司现时已发行的所有普通股(「股份」)上市及买卖。股份目前已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作第二上市仅以介绍方式进行且概无就本次上市发行或销售股份。预期股份将于2011年10月18日(星期二)开始在香港联交所买卖。股份将以每手买卖单位1,000股进行买卖。股份代号为6813。

  本公司于2009年11月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进行的首次公开发售由J.P.Morgan(S.E.A.)Limited及星展银行有限公司保荐。

  合资格纳入中央结算系统

  倘股份获批准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及买卖,且本公司符合香港结算的股份收纳规定,则股份将获香港结算接纳为合资格证券,自上市日期或香港结算可能决定的任何其他日期起可在中央结算系统内寄存、结算及交收。所有中央结算系统的活动均依据不时生效的中央结算系统一般规则及中央结算系统操作程序进行。香港联交所参与者之间于任何交易日的交易交收须于其后第二个交收日在中央结算系统内进行。本公司已作出一切必要安排,以便股份获准纳入中央结算系统。

  凯德商用─S:以介绍形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作第二上市
我心飞翔

12-01-16 13:13

0
张化桥:谢谢大家参加今天为我的小书《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而举办的慈善义卖活动。半年来,这本书卖得相当不错。我已经把中港两地预计的稿费40万人民币分两次提前捐给了湖北省荆门市马良中学。谢谢读者的支持。我要特別谢谢三家企业的赞助:广发证券公司(5万),福建三盛地產(3万),和华南城 (为客户购买 1500本书)。 

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汇报两件事。一是为什么写这本书。二是我在股票投资方面真正的醒悟。

我七十年代到武汉上大学,以及八十年代在澳大利亚读研究生期间,都喜欢给亲友写长长的信。当然,那时候,穷学生是没有钱打长途电话的,也没有计算机。我的手写信有时候洋洋洒洒好几页纸。我还经常打草稿,再抄写一遍。这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我的小书《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其实就是把读者当作远地的亲友来写的。后面三分之一写的不好,但前半部分我很满意。我确实有话要说。

当了十几年的证券分析师,我究竟有什么样的体会和醒悟,胆敢让读者为我花钱和花时间呢?

醒悟是一个过程。我现在正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我把我迄今为止的醒悟做了如下的归纳:

第一,古今中外,做生意而发达的大有人在,而炒股票而发达的只是极少数。而且,在炒股票而发达的这极少数人中,绝大多数是依靠赚取管理费,和利润分成而发达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发达靠的是别人的钱,他们是卖铲子的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老板。单单依靠掘金而发达是罕见的。

第二,股民如果想发达,就必须把自己当成生意人,把自己当成真正的股东。这就决定了持股的长期性,和选股方法上要坚持基本面。这是第一个结论的自然延伸。生意人(餐馆老板,百货店主,汽车修理厂的老板,等等)如果没有把企业上市,并不知道他的身价每天的涨跌。他们只管埋头干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很多情况下,一不小心就发达了。他们发达的概率远远高于股民发达的概率。试想,如果他们每天把他们的餐馆或者商店买来卖去,他们能发达吗?除了注意力的分散以外,他们得交多少税啊!他们还得支付多少费用啊!

这十年,中国人在房子上赚钱的不少,但是在股票上赚钱的不多(除了生意人和原始股东以外)。你会说,那是因为房价的直线上升。但是,如果房子也像股票一样,只要打个电话或者按一下计算机键盘就可以成交的话,我们会耐得住寂寞吗?我们频繁的交易只会肥了税务局和经纪人,而房主的最终净回报会大打折扣。上市公司的董事们,因为股票的锁定,或者不好意思卖股票(形象方面的考虑),而被迫发达。这样的例子很多。

第三,股市里到处是专家(有时,敝人也被某些人误以为是专家)。但是,你问问自己,专家们为什么都有那么好的心肠主动把真谛传给你呢?他们为什么不悄悄地自肥呢?

第四,宏观经济的故事一般都挺有趣,而且学术流派很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但是它们与投资的关系不稳定,不可靠,不中用。

第五,我们应该认真研究问题,研究企业。但是,不要做预测。如果一定要做预测,那就只做长期的,模糊的,和方向性的预测。做预测而犯错误的概率正好是一半。每每听到别人预测年底的,甚至下个季度的股票指数,汇价,铜价,金价,股价,或者物价指数,我就想哈哈大笑。人们真勇敢!(声明:我多年以预测股价为生,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直到醒悟。)
 
第六,股市到处是陷阱,怎么提防都不过分。留足空间是关键。我最近还发现了自己给自己设下的"价值陷阱":因为偷懒,我和很多股市的同行者一次又一次受害于夕阳行业的诱惑,或者不思进取的企业的诱惑,亏了钱还慷慨激昂地为那些公司辩护。  (本文不代表作者的雇主。)
我心飞翔

12-01-05 12:06

0
张化桥:过去18年,我从来没有买过A股。2011年初,我持有20个港股和美股。一年下来,我的多数股票跌了30%到50%。但是,在我的资产组合中,我奇迹般地撞上了5个全面收购(部分收购)和退市的案子。不是一个,也不是两个,而是5个!它们分别是:
(1)上海复地(2337.HK),
(2)郑州燃气 (3928.HK),
(3)中国燃气(384.HK),
(4)金威啤酒 (124.HK),
(5)泛华保险经纪(CISG.US).

前面三个算是成功的并购案子:我卖掉了。谢天谢地,收获颇丰。金威啤酒是一个被华润啤酒部分收购的案子,由于后来部分并购失败,股价又跌到更低的位置。几年前,我买入该股就是个错误,而后来没有在并购争执期间乘机卖掉又是第二个错误。

至于泛华保险经纪,董事长伙同TPG和鼎晖全面收购失败后,股价也跌倒历史新低。但我依然看好该公司的业务前景和管理层,准备长期持有。

多亏前面三家公司的全面收购和我的卖出,我在2011年的投资只是微亏。否则,我的资产组合可能会亏损30%左右。有朋友说,可能是因为我6月份开始做小额贷款,做了点好事,所以老天爷决定照顾我一下。也许如此吧。

2011年3到4月份,我投资了两家在香港上市的小额贷款公司,中国金融国际(721.HK)和中国金融投资(605.HK)。他们俩非常争气,竟然让我有微利!多年来,我一直持有两个爱股,新奥燃气(2688.HK)和粤海投资(270.HK),它们也很给力。

这几年,我投资的教训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点:

(1)资产的估值应该是一个很宽的区间。比如,一个股票和合理估值可能是3到10元。在这个区间任何价格都很正常,而且,有时它还可以超出这个区间。我们投资者应该尽量留足安全边际,尽量在低端购买,不要在7到10元时追买。否则,我们可能会血本无归。我们经常看到分析员在股票突然跌了一半时调低目标价格,就是这个原因。在买股票之前,我们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它可能跌一半吗?"

(2)周期性股票的估值必须打很大的折扣。也许,多大的折扣也不过分。过去3到4年,股市慢慢教会了我什么叫周期性股票,什么叫真正的公用事业股票(注意,中国的发电企业是制造企业和周期性企业,不是公用事业)。如果大家想做些比较,看看金风科技,钢铁股,汽车股,化学股这几年的表现,就明白我的意思了。我投资的有几个重仓股(新奥燃气,中国燃气,粤海投资和泛华保险)可以算得上公用事业或者说它们的周期性不强,去年它们帮了我的大忙。我很感谢它们。

(3)选公司很重要,选行业好像更重要。比如,我过去几年一直持有几个地产股。他们的管理层的敬业让我很放心,但是,我照样大亏其钱:宝业,河南建业,中渝地产和天安。巴菲特曾经说过,在选股时,骑马师不如马本身重要。可是在实战中我往往忘记这一点。

什么叫"价值陷阱"?一个下跌了80%的股票还可以再下跌80%。我本来以为我早就明白这个道理的。但是,我开始怀疑自己了。

几年前,我买了很多三林环球(3938.HK)的股票,因为它在马来西亚,新西兰和圭亚那的森林很值钱,它的估值低得让人难以置信!我苦苦等了三年,一直亏钱。去年,日本地震之后,股民们开始大谈日本重建。而三林环球正好把木材出口到中国和日本,所以,... 分析员强烈推荐,股价突然大涨,我终于把解放军盼到了!我卖光了,发誓以后永远不再看它。今天,为了给大家演讲,我才看了它的股价,你猜猜它如何?一阵热风过后,它又创下了历史新低 .... 和更低!在股市,投机是坏事,不过,别人的投机对我们是好事。

未来几年,我会采取何种战略?
(1)我想把持股个数从20减少到10个左右。如果持有太多公司,我会跟踪不过来。不熟不做。套话。过去一年,我把好公司卖掉了,留下了一堆不争气的阿斗。这是典型的错误。Peter 林奇把这种愚蠢叫做在花园里,把花剪掉,却给杂草浇水。我准备择机把好公司再买回来,把杂草拔掉。不争气的阿斗可以害你到永远。
(2)还是多持有一些公用事业和跟经济周期关系比较弱的公司。在行业选择上,继续强调未来三到五年的健康发展,少看短期(比如一到两年)的情况。少看新闻,少看研究报告,少做交易。
(3)继续和坚决地忽略公司重组的炒作,忽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通胀率和汇率政策。
(4)逼迫自己少看利润增长率,多看利润率。
我心飞翔

12-01-03 09:22

0
水务价值4000亿! 股市将注"水",中国水务(HK0855)2009-02-09 22:58  据香港商报报道,投资者们正努力从亚洲的水危机中获利。《华尔街日报》昨日撰文指,由于人们越来越担心地球上数量有限的清洁水资源无法满足65亿人口的需求,近年来,从水净化系统生产企业到阀门供应商等,所有与供水有关的公司开始受到关注。
  
  全球水务类股大涨
  
  全球水务行业这块4000亿美元的大蛋糕被各式各样的企业分食着,其中既包括以水净化和水处理为主的公用事业公司,也有生产阀门和管道等输配水产品的公司。
  
  全球水务类股大幅上扬,始于几年前,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担忧以及许多国家老化的供水设施需要更新等因素推动了这类股票的上涨。
  
  包括西门子(Siemens)、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在内的众多跨国公司纷纷扩大供水相关业务,投资者对Aqua America和Watts Water Technologies等水务类股趋之若鹜。自2005年初以来,标准普尔全球水务类股指数已上涨约62%。该指数的50家成分股公司都是供水、水利和水处理方面的企业。
  
  但基金经理和分析师们认为,美国和欧洲许多水务企业的股票已涨得过快且高,某些水务类股的价格已经高得离谱。
  
  亚洲缺水孕育良机
  
  而在亚洲,由于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水资源短缺,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供水危机。
  
  在印度南部,雨季降水不足使成百上千万人连饮水都成了问题;过去一年中澳大利亚爆发了100多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农业遭受沉重打击;中国去年8月承诺,未来5年将斥资1250亿美元用于水资源的处理及保护,该计划可能是世界各国在水资源净化方面迄今的最大一笔资本支出。
  
  上述情形已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们到亚洲寻找水务投资机会。
  
  供需前景远胜其他行业
  
  目前,新加坡的凯发(Hyflux)和日本的栗田工业(Kurita Water Industries)等数十家亚洲水务企业正开始在全球水市场上一展身手。
  
  而未来几周,又将有数只专门投资于水业务的基金陆续面世。
  
  各跨国公司也正计划着扩大其在亚洲的水业务,一批中小型水务公司因而成了它们潜在的收购目标。
  
  基金经理和分析师们说,中国水务(HK0855)值得关注,该公司在向中国内地供水方面居于垄断地位,背靠水利部,可谓"官股"。基金扎堆,如Atlantis Investment Management Ltd (17.18%),Asset Full Resources Limited (8.9%),L-R Global Partners, L.P. (6.96%),UBS AG (6.11%),Deutsche Bank Aktiengesellschaft (5.52%),JPMorgan Chase & Co. (5.02%).
  
  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将该股的评级定为买进,将该股的12个月目标价定为4.60港元。
  
  一些分析师说,鉴于投向亚洲水务企业的资金已相当可观,因此这些股票的价格目前已经不便宜了。但水务行业无疑仍具有良好的长期增长前景。
  
  圣迭戈的狄克森说,世界上还没有哪个行业的长期供需前景能好过水务行业,水可是有钱也买不到的资源。
我心飞翔

12-01-03 09:10

0
高速路坐收买路钱 毛利率之高直逼茅台

高速公路高收费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多数高速路收费的现状仍有待改善。面对这个现状,可能大家就想知道,那么巨额的过路过桥费,都进了谁的口袋呢?这些高速路收费的公司盈利情况又怎样呢?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组数据,目前,沪深两市一共有19家上市的高速公路公司,从公开的年报数据来看,他们的销售毛利率高得惊人,50%的毛利率非常常见,60%、70%、甚至80%以上都能见到,现在就一起打开今天的财经链接。

以2011年三季报的数据来看,沪深股市19家高速公路板块上市公司的整体销售毛利率高达59.27%,远远超过被指为暴利的房地产行业30%—40%的毛利率。具体到高速路上市公司,重庆路桥[6.96 0.43% 股吧 研报]应该是高速板块当仁不让的毛利率冠军。2011年前三季度,重庆路桥的销售毛利率惊人的达到89.14%,而2010年和2009年,它的毛利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分别为88.26%和86.64%。这一数据,即使是和公认毛利率极高的高端白酒对比,也毫不逊色。贵州茅台[193.30 0.57% 股吧 研报]2011年前三季度毛利率是91.53%,五粮液[32.80 1.27% 股吧 研报]的则是66.01%,山西汾酒[63.14 6.10% 股吧 研报]是76.13%。上市的高速路公司中,毛利率紧随重庆路桥其后的,是龙江交通[2.57 1.18% 股吧 研报],2010年毛利率达71.66%,2011年前三季度为66.56%。另外,皖通高速[4.19 0.48% 股吧 研报]、现代投资[12.58 -1.02% 股吧 研报]和东莞控股[4.47 0.90% 股吧 研报]的毛利率也都在60%以上
我心飞翔

11-12-30 18:46

0
中环水务:2011的3个关键词
时间:2011-12-30 11:03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张倩 评论:1条 
 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多重政策利好背景下,市场发展蓬勃:区域争夺战全面打响,上市、改制、转型、合资成为热词。在即将逝去的这一年,哪些公司动作频频、夺人眼球?哪些公司长袖善舞、高屋建瓴?哪些企业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中国水网年终企业盘点正式启幕,将为您展现一些值得关注的企业,2011,他们如何表现?

中环水务,以频出的新闻成为本次盘点首发企业。

关键词:区域战略

2011年水业市场,区域争夺战全面打响。很多领军企业多方布局,纵横捭阖。中环水
务就是其中之一。

2010年岁末,中环水务成功收购开封水司100%产权,拉开新一年区域扩张序幕。2011年6月,中环水务再与开封市政府就开封市新区第二水厂项目开发达成战略合作。借力开封,中环水务日供水规模新增87万吨。

如果说中环水务圈地开封是势在必得,那么其拿下襄樊,则有几分戏剧色彩。2010年岁末,襄樊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招募战略投资人。经过角逐,中环水务位居中标候选人第二位。历时3个多月谈判后,中环水务实现逆转,一举拿下襄樊项目,2011年9月20日双方正式签署合资合作协议。中环水务年供水规模新增3.6亿吨,区域战略扩张再度告捷。

对此,有业内人士透露,中环水务成功联手襄樊水务得益于中环水务母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节能”)于襄樊的整体投资计划。

2011年11月21日,中国节能再度签约江西省政府,双方就共同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开展战略合作。对此,中国节能表示,江西省将成为重点发展区域,重点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将优先安排在江西省。

关键词:国际化

在国内区域市场长袖善舞之时,2011年,中环水务与外资企业也展开了广泛合作。

2011年8月5日,中环水务与加拿大瑞美达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RemedX Remediation Services Inc.)签署国际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土壤及水体修复等业务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2011年9月7日,中环水务下属元水科技与荷兰辉固集团北京分公司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元水科技成为辉固公司于中国境内的独家代理商,双方就中国地区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等业务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2011年10月25日,中环水务与比利时WATERLEAU公司开展商务合作会谈。双方就水处理技术,土壤修复技术,垃圾焚烧等技术进行探讨,并希望可以在水处理和土壤修复等领域开展更深入的工作,共同开发海内外市场。

12月中国水网报道,中环水务下属元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与美国Barr工程公司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协议,美国Barr工程公司将为元水科技在中国的客户提供环境管理、评估、土壤修复、水资源管理等服务。

关键词:环境修复

综观2011年中环水务发展,环境修复作为关键词成为贯穿很多合作的主题。

中国水网11月8日报道,中环水务建设有限公司成功中标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设备采购项目。

而与国外的众多合作中也可以发现,环境修复一直是双方合作的契合点。

近几年,中国土壤与水体修复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修复的土壤及水体面积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环水务看好环境修复这一新兴市场,其表示,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采取环境主导和效益主导双重并举模式,使土壤与水体修复成长为公司战略性增长业务,力争成为国内领先的土壤与水体修复解决方案提供商。
我心飞翔

11-12-20 01:20

0
上实控股指旗下水务未来可带来年利润5亿元2011年12月19日 09:25
  

  [世华财讯]上实控股副行政总裁周军指,旗下的水务业务未来2-3年将成公司的主要盈利和现金来源,届时水务项目可为公司带来的盈利贡献可达5亿元。

综合媒体12月19日报道,上实控股(00363)副行政总裁周军在上海接受香港媒体访问时指出,旗下的水务业务未来2-3年将成公司的主要盈利和现金来源,届时水务项目的日处理规模将达850-1,000万吨,可为公司每年带来30-4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收入,以毛利率20-30%计算,每年为公司带来的盈利贡献可达5亿元,而要达至上述目标,约需资本金20亿元。

他指,由于中国是缺水大国,水资源非常缺乏,加上内地水务项目尚没商品化,水价亦没调到合理水平,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水商品化,预料十二五期间,中国水务市场规模可达至5-6千亿元,目前只有2-3千亿元,因此水务项目潜力极大,看好其未来发展。

去年上实为旗下高速公路项目在港借贷约13.5亿元,息率只有2-3厘,比国内低3-4厘,节省了4-5千万元成本。周军表示,由于看好水务项目,明年上实拟将再借贷10亿元,用来发展水务项目。他指,借人民币的息率低于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息率,成本较便宜。

另外,他指,今年高速公路的盈利会较去年同期为佳。
我心飞翔

11-12-20 00:47

0
上实转策略20亿拓水务
2011年12月19日 05:36:56 大公报  

图:万源城是上实城开在上海最大的项目,总投资额达69亿元人民币

近年积极重组地产资产的上海实业(00363),管理层表示,面对中央调控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寒冬,暂且放慢扩张的步伐,反而转阵拓展基建项目。其中,将继续重组水务业务,投资20亿元人民币(下同)提升处理量,并透过整合资产发挥协同效应,同时力争2012年启动亚洲水务来港作第二上市。\【本报记者李洁仪上海报道】

上实副行政总裁周军表示,基建业务发展迅速,相信整个基建业务明年收入便可达40亿元水平,集团未来将重点投资水务项目,随资产的提升,水务业务的业绩亦将在2012年至2013年得以释放,成为集团的核心业务之一。

地产业务待时机再扩张

他强调,并不是放弃或淡出地产业务,只是要等待好时机再扩张。

周军解释,中国的水源有限,估计市场规模可达5000亿至6000亿元,不过现阶段却未及一半,加上内地水价仅为全球平均的22%,每年加价幅度只7%,加幅仍未到位,故水务业务甚具发展空间。

上实旗下水务业务,包括持股47.5%的中环水务、持股73.4%的新加坡上市公司亚洲水务,以及持股75.5%的联合润通,每日处理量合共750万吨,明年将提升至850万吨处理量,并透过水厂扩建、BOT方式(建设、营运、转移)及并购,到2014年处理量将进一步增至1000万吨水平。

周军补充说,期望3年至5年后,水务业务每年盈利有20%增长。他续说,花上20亿元资本金,便可把处理量提升至1000万吨权益,届时可为集团带来30至40亿元收入、约5亿元的利润。

据了解,上实会向亚洲水务注资,包括注入联合润通及中环水务。亚洲水务执行董事刘玉杰表示,现时亚洲水务市值约2亿美元(约15.6亿港元),当完成注资后,亚洲水务有望最快2012年底启动来港第二上市的安排。她提到,由于私有化的成本较高,故考虑作第二上市更为合适,不过暂未考虑上市的集资安排,惟可透过发行新股、再融资或股东贷款来解决融资需求。

研究拓展环保节能业务

另外,周军提到,集团各项业务的现金流有力支撑新业务发展,配合上实与政府的良好沟通能力,经营水务及公路业务具有优势。

集团今年为高速公路业务取得两笔合共13.5亿元境外人民币贷款,年息仅2.5厘至3厘,较在内地贷款年息逾7厘更为划算,更可节省4000万至5000万元。周军表示,计划今年安排另一笔10亿人民币境外贷款,用于收购水务业务及优化财务结构。

上实近年研究拓展环保节能业务,周军表示,会审慎研究发展的可行性,并会与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合作发展。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