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一点新一点旧

11-01-09 22:19 8369次浏览
翠袖倚修竹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本来想写点什么,又突然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先放着吧
打开淘股吧APP
11
评论(14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翠袖倚修竹

11-01-21 12:36

0
【 原创: goldfox2011-01-21 10:58  只看楼主(-1)  淘股论坛 浏览/回复533/6  复制分享 】 收藏 2 推荐4 加油券0/0  放弃研究指数,除非你做指数期货,否则真没有什么好研究的
  多研究宏观经济与行业发展规律
  宏观经济只要判断是否具有大熊市的条件就可以了
  只要在不是大熊的环境下选择正确的行业
  随便买几个这些行业中的股票,都肯定立于不败之地的
  
  中国的指数,看了也白看,还不如不看!!!
【 · 原创: goldfox 2011-01-21 11:54 只看该作者(-1)  】  中国股市,大熊就2个层面
  一个是技术面,就是大涨之后,反正没有大涨,就没有大熊,2001年到2005年都只能算震荡市,低迷罢了,指数最多也就跌了30%,这种情况下,都是有机会的,仅仅要规避的是1993年的头部,2000年的头部,2007年的头部这种的,这种级别的头部,几乎是没有任何机会的
  基本面嘛,目前中国不存在基本面的问题,我们仅仅要预防的是日本式的崩溃,属于纯基本面上的 ,这种头部是10年级别以上的
=====让我们来看看,93年,2000年,2007年都发生了什么呢
翠袖倚修竹

11-01-21 12:32

0
【 · 原创: rogerfederer 2011-01-19 15:53 只看该作者(-1)  】  还有个经验就是你要有能力给股票股值,这个能力是不断学和实战的结晶。
  你的股值能力的准确性是你成功的基石。
  举个例子,包钢稀土当时是稀土板块的绝对龙头,假设你给他估值600-800亿,那么到达你的目标价位你就可以卖出了,
  后面涨多少就不要管了。当包钢先涨到位,其他稀土股如中色,广晟,五矿等就明显偏低了,那么你就要研究这些股了,
  那些有更好的基本面和题材,如广晟的重稀土,要学会把前人的理论用于你的研究中,如巴菲特的护城河原理。。。
还有一些建议:
  即便在这个极度投机的市场里,也不要人云亦云的去投机,任何投机,其实也要穿上投资的外衣才能玩儿的好。
  怎么投资呢?股票最根本的两点,盈利和成长性,缺一不可。如不理解,建议拜读一下费雪的怎样选择成长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威廉欧尼尔的笑傲股市,欧尼尔的CANSLIM原则也很有意思。循着这些思路走,你就能少走弯路,尽快成功。
  
  以前到大牛股,都可以证明,从长虹,深发展,到苏宁电器。。。即便是包钢稀土,你也可以看到今年近一块钱的盈利,而前几年盈利都很少。
  
  记住,你不可能抓住每一个热点,有业绩和成长性的股票会很抗跌,能让你在大盘暴跌的时候睡得安稳。
 其实也不必贴了,理念都差不多的,关键是理解力和执行力。
  怎么讲呢?对于新股民,他连基本的知识都不全,怎么去理解呢?
  到达不同的境界,才能有不同的理解力,每个人的学能力和付出的努力不同,结果就大相径庭。
  所以,做股票就是一种修行,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
  多学前人的经验教训,可以使自己少走弯路。
【 · 原创: 寒梅雪松 2011-01-20 15:28 只看该作者(-1)  】  呵呵~千万不要水电股,尤其水电大盘股。选股嘛,分为两大类,格雷厄姆潮流与菲舍潮流;你可以寻找依据,上一次循环998~6124是格雷厄姆潮流,也就是大盘股、周期类股票。本次循环,非大盘成长股。例如,前面的网友提议的船舶类,还有另外一个帖子某某大侠争吵的招商银行等银行类股票,本人不认同,呵呵。那类股票要等到下一个循环才有成为热门股啊,起码5年以后吧……如果展开来说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解决的:)
  今天收盘还是创新低,目前我把它当成空头陷阱来操作……
====作个记号,但是就我感觉来说,对市场认识是不够全面的。不过股市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只要你严格坚持并不断完善一个能赢利的原则,最后就会得到你想要的。这或许就是宽容的魅力。理想国和哲人王的悲剧在市场上是永不会上演的。
农民

11-01-20 23:54

0
再加个解读就更好了,哈哈

只能看懂字面意思,想表达的意思还领悟不到
翠袖倚修竹

11-01-20 23:19

0
【 · 原创: luke74cn 2011-01-20 19:48 只看该作者(-1)  】  也对也不对,从3186看,确实有问题;如果从3478看呢。
  
  从3478到现在大盘跌了23%,
  中国石油跌了32%
  工商银行跌了20%
  建设银行跌了27%
  中国银行跌了29%
  中国石化跌了45%
  中国人寿跌了39%
  中国神华跌了40%
  交通银行跌了47%
  这就是指数跌不下去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大银行,刚刚进行了融资,虽然看起了跌的不多,但从估值上确实没少跌。这些股票考虑盈利的贡献,其实已经不是和3478比较的问题了,要和1664比了。
  从1664到现在大盘涨了61%,
  中国石油涨了20%,净资产涨了14%,(按三季报计算净资产)
  工商银行涨了37%,净资产涨了25%,(按三季报计算净资产)
  建设银行涨了45%,净资产涨了34%,(按三季报计算净资产)
  中国银行涨了21%,净资产涨了21%,(按三季报计算净资产)
  中国石化涨了36%,净资产涨了31%,(按三季报计算净资产)
  中国人寿涨了27%,净资产涨了19%,(按三季报计算净资产)
  中国神华涨了53%,净资产涨了29%,(按三季报计算净资产)
  交通银行涨了47%,净资产涨了29%,(按三季报计算净资产)
  就算再来一次全球危机,否则这些股票下跌空间非常有限,绝对不会超过8%,2460死地。
  如果按2319算呢
  从1664到现在大盘涨了15%,
  中国石油涨了12%,
  工商银行涨了5%,
  建设银行涨了6%,
  中国银行跌了4%,
  中国石化涨了9%,
  中国人寿跌了6%,
  中国神华涨了9%,
  交通银行跌了7%,
  从2319到现在这些股票净资产涨了多少呢?大概估算一下,ROE平均在20%以上,简单讲就是一个季度大约5%增长,到现在半年至少10%,所以就算不考虑融资带来的净资产增加,这些股票大部分已经低于2319了。

====统计的威力太强大了,问题是付出的努力和辛苦也是可观的,懒惰滴偶啊,BS自己滴飘过。。。。。
翠袖倚修竹

11-01-20 23:18

0
其实想学的话,先不要上论坛,把经典的东西都看看先,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好,这样来论坛后,才会提高的更快。8过,如果象偶一样只是满足兴趣的话,论坛就是家啦:)
芝麻芝麻开门

11-01-20 18:27

0
过来学学
翠袖倚修竹

11-01-20 17:54

0
【 · 原创: qy003 2011-01-19 23:13 只看该作者(-1)  】  目前我国的银行业才是真正的垄断行业,准入门槛非常高,已有的规模银行市场地位难以撼动,利差由政府保证,就算利率市场化,利差也未必只会下降;其他后来者(地方城商行)不成气候;相比之下,A股其他新股才是源源不断,谁才具备稀缺性不言而喻,看看港股,多少仙股都是死亡板块,而银行股高高在上。
  
  A股的将来如何演绎?层出不穷的概念题材是投机的最好籍口,但也可能是普通股民的毒药,选择确定性品种,让时间来增值是投资获利的可靠途径,现在的机会是不是应该把握。。。

===突然发现偶也成搬运工啦。8过,历史是需要记录和回顾的,一年后,再回头来看当时市场环境下那些有前瞻性的思想火花,是一件让人至为喜悦的事情。
翠袖倚修竹

11-01-20 17:24

0
【 · 原创: luke74cn 2011-01-11 12:29 只看该作者(-1)  】  别光看国内,放眼全球。先说香港吧和黄,标准的大蓝筹,他一动基本都是大行情,别看太高,140吧,年内必到。
  自己的公司,电信,5块以下都是建仓期。什么时候把炒的心态去掉就学会赚钱了。
  再说美国,都叫着资金回流,流回去还不是买银行,中国的银行比他便宜多了,这个羊毛不好剪呀。
  看空要等银行比美国贵的时候。
  市场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短线超短线的时代暂时结束了。
  大股票要赚的是耐心的钱,等趋势投资者认同了,就该考虑撤退了。
  从坛子了对这些股票的敌视程度看,翻番的问题不大。
  可以参考96年的深发展,区别就是现在盘子大了,标的也多了,涨十倍不太可能了
【 原创: luke74cn2011-01-20 14:10  只看楼主(-1)  淘股论坛 浏览/回复125/0  复制分享 】 收藏 1 推荐1 加油券0/0  
 今年必有一次暴力(利)的机会 
 原因很简单,中国经济问题背后都是政治问题。看看大家看空的理由吧,不就是期货上放了几手空单吗。期货是很霸道的,不管做空还是做多,得理不饶人。从历史上看,基本没有好下场。如果但现在还认为下跌是因为基本面,或者是因为小股票贵,那就要想一想为什么银行股天天创新低了。
翠袖倚修竹

11-01-20 16:53

0
【 · 原创: 536586536586 2011-01-20 12:51 只看该作者(-1)  】  尽管新股不败的神话破灭,但是一级市场的发行却不见减速。根据公开信息,下周新股发行达到了14只,一举刷新今年第一周新股发行数量为11只的单周新股发行纪录。
  
  
    “越破发,越要往前面赶。”昨日东吴证券策略研究员周恺锴向记者表示道,“一级市场新股发行加速、二级市场的破发,这样的现象会改变未来打新的情况,打新亏损将打击申购资金的积极性,可能未来会出现中签率很高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新股的加速发行,宏观流动性也在收紧。央行上周五决定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不得不让人担忧股市资金面情况。最近持续萎缩的交易量也显示出了市场参与意愿极弱。来自中登公司的周报也显示,A股持仓账户数已经连续2周环比下滑,同时上周A股交易账户数创出近3个月的新低。
  
    资金需求端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供给端却没有明显改善。比如,作为市场资金一只重要力量——新增基金数量虽然本月已至17只,但绝大多数集中在今年前5天发行,而近期新基金发行速度又明显放缓,这使得资金供给力量在减弱。
  
  
  
  
  年前新股高发市场预期不明
  
    今年1月共有35只新股发行,按目前已公布发行价的21只新股,累计募资310亿元,平均发行价38.99元,平均发行市盈率74.98倍,发行市净率13.33倍,均创历史新高。每年1月(春节前)从来是新股高发期,但种种迹象显示,今年元月抢钱势头更为疯狂,这背后或许暗含着更深层的涵义。但不管怎样,作为市场的先行指标,只有新股发行市盈率明显下降,破发明显好转,才是投资者可以放心进场之时。
  
    跌市发股却涨价20%
  
    随着昨日公告1月27日将有5只创业板新股发行,今年元月新股发行规模估计已尘埃落定。
  
    统计显示,今年1月共有35只新股发行,按目前已公布发行价的21只新股,累计募资310亿元,平均发行价38.99元,平均发行市盈率74.98倍,发行市净率13.33倍,均创历史新高。尚在路演的14只新股若按平均发行价39元计算,1月合计募资将达486亿元。
  
    也许是巧合,去年1月也有35只新股发行,合计募资424亿元,平均发行价、发行市盈率和发行市净率分别为28.89元、62.47倍和10.96倍。
  
    本来,去年1月上证指数在3200到3000点之间,今年1月在2850到2700点之间,二级市场平均股价下跌一成多,市场化的新股发行也应随行就市,便宜一成多才是。谁知跌市发股越发越高,新股平均涨价已达20%。不是说通胀来临,房价涨得最凶吗?去年一年70个大中城市房价才涨7.7%,与新股涨幅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再看上市表现,去年35只新股首日破发仅中国西电、二重重装和高乐股份三家;而今年已上市的11只新股,首日倒有7家破发,加上此后破发的先锋新材和通源石油,目前“硕果仅剩”的只有华中数控和雷曼光电两家了。笔者估计接踵而来的还是高溢价、深破发,君不见刚刚公布发行价的大智慧发行市盈率达85.93倍,发行市净率更达19.5倍!
  
    今年1月抢钱势头更猛
  
    每年1月(春节前)从来是新股高发期,这主要是春节一过就要提供新的年报数据,且1月份的资金相对比较宽松,如今年1月据央行副行长易纲公开披露,信贷投放将达1.268万亿,而去年1月更达1.39万亿。但从种种迹象看,今年元月抢钱势头更为疯狂。
  
    首先,今年通胀形势不容乐观。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全体会议将“保物价、调房价、防信贷”作为一季度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千方百计地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可是,实际生活中却涨声四起:北方大旱持续蔓延,农产品涨价出现连锁反应;钢价超越去年最高点,继1月份调高钢价后,宝钢、武钢、鞍钢三大钢厂又相继宣布提高2月份价格,尽管如此,钢厂还是在为铁矿主打工;国际投行纷纷调高铜、铝、银,以及黄金、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幅度在15%—40%不等。显然,这些基础产品涨价使“控通胀”越来越难,升息、调高准备金率等大量调控措施还在后面。
  
    其次,针对近期新股大批量破发,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直截了当提到,“投行要自律,不要盲目攀比,造成估值偏高”,要“采取切实措施,对市场负责”。所有这一切给人的感觉是,过了春节发行价可能会有所下降。这也正是昨日股市反弹的主要原因。
  
    第三,过去的历史证明,破发常常会形成一股风,要么不破,要破就会持续一段时间,直至新股被迫放下身价,谁都想抢在掉价前把新股发出去。
  
    综上所述,目前市场预期不明,充其量只是弱势反弹而已,量能急剧萎缩就是最好的证明。新股从来是市场先行指标,只有新股发行市盈率明显下降,破发明显好转,才是放心进场
翠袖倚修竹

11-01-20 16:44

0
【 · 原创: 绍兴老酒 2011-01-20 15:54 只看该作者(-1)  】  如果以深证市场为参照,
  大熊市到大牛市就是PE15到PE60;PB1.5到PB6的过程;
  牛皮市:PE25到PE45;PB2.5到PB4.5之间波动
  
  为什么不拿上证做参照,是因为上证指数中半数以上的市值被四大银行、大保险公司、两桶油所左右,而这些企业已经过了成长期,10-20倍的市盈率是他们未来估值的核心区间,投资这些公司基本可以按照分红来估值

如果考虑中国企业开始走向海外的话,那么这个成长期已过的判断是否下的为时过早呢,如果认为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只是YY的话,那么又如何看待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呢?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