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限价已经至少有5、6年中有过,,煤炭股业绩还是好得不得了,,也是最强势的蓝筹板块,你可以复权看看煤炭股的价格,这里面是有深层次的基本面原因的!!!
对于煤炭资源,国家今天计划经济,明天市场经济,后天又计划经济,,以前解决不了的事情,现在照旧。
限价----->惜售----->供求失衡----->涨价
日本这个状态,太阳能和风能也有机会,不过你认为他们能掀起多大浪吗?煤炭股里基金的仓位现在是历史最低,,买煤炭股都不好意思提,基金现在还是老大吗?明显不是了。
别和我说什么碳交易税,,,和平时期和天朝玩的文字游戏,,,千万别当真。
0
不错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本来还犹豫要不要买煤炭股,既然发改委限价令都来了,四月我就专做煤炭了。
0
年年都在限,和调控地产有一比
0
请问这次发改委限价对煤炭股下周影响有多大?
0
2011年04月02日 15:25 PM
电煤合约价格创新高
英国《金融时报》 哈维尔•布拉斯 伦敦报道
由于亚洲需求强劲,且今年年初澳大利亚供应受扰,矿产企业与电力公司的年度电煤供应合同,创下了价格纪录。
周五,斯特拉塔(Xstrata)与日本中国电力株式会社(Chugoku Electric of Japan)签署了本财年(始于4月1日)的供应合同。在伦敦上市的斯特拉塔将以每吨130美元的价格向后者供应用作燃煤电厂燃料的电煤,较2010-11年度每吨98美元的价格上涨了32.6%。
最新的合同价格也高过2008-09年度创下的每吨125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为渴求能源的亚洲设立了一个基准。瑞信(Credit Suisse)大宗商品分析师梅林达•摩尔(Melinda Moore)表示,在某种程度上,这项合同超出了市场预期。
“合同价格反映了亚洲电厂消耗的高热值煤炭供应紧张,主要原因是过去6个月里澳大利亚的天气恶劣以及总体需求日益强劲,特别是中国与印度的需求。”
自2009-10年度合同价格定在每吨71美元以来,电煤价格一直在悄悄上涨。但最近富产煤炭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遭遇洪水袭击,导致来自这个世界重要电煤出口国的供应缩减。
作为大型矿商代表的昆士兰州资源委员会(Queensland Resources Council)周五表示,洪灾使该州损失了约3000万吨的煤炭产量,相当于年度总产量的15%。这个数字要比之前的官方预测高出很多。
其它主要出口国(印尼、南非和哥伦比亚)的产量也由于暴雨有所减少。与此同时,火车车皮的严重短缺也影响了俄罗斯的煤炭输出,推高了欧洲煤炭价格。
尽管三周前袭击日本的地震与海啸破坏了该国多座燃煤电厂,但煤炭价格依然大幅上涨。
破坏迫使包括东京电力公司(Tokyo Electric Power)和东北电力公司(Tohoku Electric Power)在内的多家电力公司要求矿商延迟发货,削减了短期需求。但分析师与交易员表示,多家核电站的关闭将在中期内提振日本的电煤消耗。
0
关注
0
山西资本办主任王华指出,焦炭是中国唯一能在世界能源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资源,同时也是中国唯一具有国际话语权的能源产品。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天津港焦炭出口的FOB价格,已是世界焦炭市场的基准价,有了创新的规则,将给焦炭企业创造了一条绿色通道。
0
4月2日,国家发改委近日下发《关于切实保障电煤供应稳定电煤价格的紧急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保障电煤供应,稳定电煤价格。《通知》要求,各地和相关企业要识大体、顾大局,认真落实国务院及国家发改委文件精神,切实加强电煤产运需衔接和价格调控工作,整顿规范煤炭市场秩序,将2011年重点合同电煤价格维持2010年水平不变,并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涨价。
《通知》指出,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对2011年重点电煤合同履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严格履行合同和合同兑现率低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对一些重点地区违规设立的涉煤收费和基金进行重点清查,违规收入收缴中央财政。进一步强化执法,组织对重点省份开展涉煤价格专项检查,重点查处煤炭企业违反国家煤价调控政策、擅自提高价格的行为,通过降低煤质、以次充好等手段变相涨价的行为,以及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对影响较大的典型案件将依法从严从重处理,并通报批评,公开曝光。
当严厉的价格管制措施落实到位后,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黑市交易,或者相关商品从市面上消失。在过去十年内,当煤电等大宗基础商品价格被严厉管制后,导致的现象就是“煤荒”、“电荒”,也就是相关企业减少商品供应量。
2003-2004年、2006年-2007年、2010年初,中国各地都出现过程度大小不一的“煤荒”、“电荒”以及“油荒”的局面,这是经济逐步过热和基础产品价格管制体系矛盾的必然体现。此次国家发改委要求严厉管制煤电价格,一方面是中国经济逐步过热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旧有价格调控机制再次重复。
既然之前没有成功解决问题,这次也不可能。不久,我们将看到“煤荒”、“电荒”甚至“油荒”。
0
还有一个因素不容回避,那就是基金持有金融地产股的数量非常之少。2009年底的时候,沪深300指数3575点,一年后,指数下降到3128点,跌幅不过13%,但公募基金持有的金融和保险业的股票市值从4578亿元下降到2255亿元,占净值的比重从17%下降到9%。从各季度的数据看,基金们每个季度都在卖银行,一直到把这些股票卖在了历史性低点上。
如今,金融保险业占全市场的比重是23%,但基金经理配置的占净值的比只有9%。如果达到标配的水平,需要增持2500亿的银行保险券商股。而在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部分基金已经开始配置地产股。2009年,基金持有地产股860亿元,到2010年三季度降低到650亿元,虽然降幅较大,但基本属于标配。去年四季度,基金持有地产股的市值回升到773亿元。今年一季度估计更高,能达到800亿元以上。而他们增仓银行股显然还是滞后了一点,估计不超过2500亿元。
未来,如果银行股不下跌而是持续上涨,由此导致银行股占总市值的比重达到25%,则基金经理会恐慌式地来抢盘银行股,投入规模将接近3000亿元。如果这样,就是轧空基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