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quote]原帖由绵柔在2010-12-24 23:37发表
任何事都有利有弊,矛盾在不同的环境下发展的方式不一样。苏宁好在先发优势竟争者少,是人做出来的,你说苏宁也好沃尔玛也好本身有什么壁垒?
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是竞争同质化就有先入为主,跟进者要超越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或有不可取代性优势。这个就是壁垒。
非常认同绵柔兄的分析。先谢谢!
1:再说说自己的观点:认同永辉的成长性,但它不具备像苏宁国美的高成长性。
2:绵柔兄所说:"原本以为这个股票会13元左右申购开在18元左右".汇银的PE是24倍,在十二五的大消费概念下13元申购不太现实。
3:如果用现在的价格去考虑2年后的PE,个人觉得房地产,银行更有吸引力。
0
任何事都有利有弊,矛盾在不同的环境下发展的方式不一样。苏宁好在先发优势竟争者少,是人做出来的,你说苏宁也好沃尔玛也好本身有什么壁垒?
永辉
好的一面看------1,成熟后门店坪效可以达到两万一平,主营净利率高的可达8%左右。福州的店不用分析,只分析重庆所有门店即可,因为你研究他的价值是要关心异地拓展能力。社区超市利润薄,所以这次募资基本不发展,这次募集资金福建24个门店,只有五个面积是5000平以下的社区店,这五个中有三个接近5000平在4000平以上。看重庆以前卖场大卖场培育成熟后利润率都极高。重 庆募资30个门店只有三个是5000平以下的社区超市。2,销售量越大,采购成本越低,无论是谈判时获得价格权,还是培养自己的生产基地时从生产到物流成本都会低,损耗率也会低。3,销售量越大,社会地位高,开发商与政府拉拢,获得低成本土地与商业物业以及种植基地等机会增多。成为各方需要的社区形象与价值提升的必要配套。4,创造的销售量大,储值卡等可用资金多。如果公司2014年达成500亿销售目标,按4%的主营净利率,20亿净利,按一万元的坪效,需要500万平方,比现在增加四百万不到点,按2000元/平方的固定资产投资,需要80亿的钱,还得配10亿流动资金。按目前超募以及明后两年净利,尚需60亿现金。这部分可以用储值卡之类银行也可贷款,假设需要30--50亿,增加1--1.5亿股本,总股本9亿。20亿净利,两元出点头,三十倍市盈率,六七十元的股价。三年时间。
坏的一面看----超市的商业模式简单,从永辉以前的大卖场卖场项目看,相当于一个一万平方的超市,投入2000万固定资产投资500万流动资金,培育三年后,每年净利1000万。如果运气好,坪效象先期几个好的超市,达到两万,利润率能有8个点以,1600万一年,那差不多一年就能收回投资了。这样当年很牛了。但是,超市物业租金是会变的,现在门面房每平方哪有低于一万元的,所以租金上涨一百,对门面房租有者不过上涨1%,但对净利率一千万的超市就降低10%,如果租金上涨更多,就麻烦了。另外是人工,10000平方的超市配两三百名员工,现在超市员工收入才1500元左右,仅够吃饭,如果国家通胀控制不好,那收入每人每年提高一万,就吃掉300万净利,少了30%。这是主要的麻烦。如果公司通过高品质高附高值自有品牌产品的生产,能够跟随通胀效应,那就好了。
好坏都得考虑,各个阶段会展现不同侧面。最好当然是先坏上一陈,股价大跌,再好起来,大家赚钱。原本以为这个股票会13元左右申购开在18元左右。那就相对有意思多了。32元的股价,相对2012年三四十倍市盈率,透支了两年的成长,所以安全性差了很多了。
这是跟在另一贴后的一点想法,下面再加一点。
所谓生鲜,现在也不是永辉一家在做,大润发很早就在做了效果也不错。现在家乐福等也看到超市这一吸引人必须的手段,也在重视了。所以估计会同质化。但是想做与能做是两回事。边走边看。另外,永辉扩张加快,对它现有的采购能力会不会勾成压力?我酷爱海产品,知道品质完美的货是极少的。
没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