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没有金刚钻 别揽瓷器活--艺术品投资和鉴赏

10-12-15 16:26 14150次浏览
EVA2011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没有金刚钻 别揽瓷器活--关于艺术品投资和鉴赏


今天早上先是看见报纸上登着一篇中国功夫高手在美国第2局被人打败出局的新闻。许多外国人大概根本不了解中国,但是他们绝对知道并且崇拜中国功夫,这位噱头很大的所谓中国功夫高手竟然就这样轻飘飘丢了国人的魂,不是他不强,不是他没功夫,只能说没有真功夫,想闯天下,迟早是这下场。
然后惯常开了电脑上TGB,看见有人开帖讨论艺术品投资和鉴赏,实在看不下去,忍不住回了帖,如下:
没想到TGB还有人开帖讨论艺术品投资和鉴赏,是好事。

不过看了很失望,必须坦白的说,从书香女的言谈与介绍中,无真知,少修养,缺眼光,最简单而言连李可染先生这样的近代大家的生平都还拎不清,还有什么资格能再谈中国艺术史与趋势?您这样的水平还能够打行家的旗号在这里摇喊??? 大家有缘认识在TGB,还是不要误导大众为好。
我家人在保利多年,我个人专修了艺术品收藏,还是必须说一下,这里面门道很深,绝对深过股票,劝大家没足够时间,精力和研究,还是少沾为妙。


我做股票时间短,没见过被股票折磨到 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的地步,但是绝对看过听过不少人从财大气粗因做艺术品收藏而倾家荡产。这里面的门道之深,炒作之狠,害人之深与金融投资有过之而不及。就算是行家,还常常有打眼的时候,如果没有多年细致系统的研究和眼界,有足够鉴赏能力去淘宝,一般人绝对不可以乱玩艺术品投资的。 许多玩家也是团队合作,买来卖去,深入调研,分工明确,规划详细。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乱玩的。 就算是玩了多年的行家,还免不了有打眼认栽的时候。
一般人把艺术当个潮流,看个画展,花点小钱,买个摆设,一乐了之。 千万不要盲目去买堆不值当的东西或者给人抬轿子。
眼睛里容不了沙子,话多了,有得罪之处见谅 。 大家有缘在TGB,还是以诚相待为好。
打开淘股吧APP
20
评论(20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EVA2011

10-12-23 15:34

0

HAVE A WONDERFUL CHRISTMAS AND A HAPPY NEW YEAR!!!
职业抢手

10-12-23 15:03

0
艺术即是美感,美感源自思想, 把思想融入作品,让人一看,感动的不仅仅是画面,而是画面深处的感情。
就跟诗歌欣赏一样,华丽的文字不一定有思想,有思想的,可能是很朴实的文字。
个人觉得艺术鉴赏是心理的鉴赏,发自内心的爱才会了解艺术,不一定非要拥有它。
EVA2011

10-12-23 12:36

0
谢谢楼上的各位兄以及支持我的朋友  祝福大家圣诞*新年快乐!!
WARMEST GREETINGS OF THE SEASON AND EVERY GOOD WISH FOR THE COMING YEAR!!!
EVA2011

10-12-23 12:32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兄过自谦,你的这番见解足可知你在收藏上即便不是圈内人也绝非俗流之辈。幸会!
  我之所以开这个帖想必都知,我一直反复强调的也是“没有金刚钻 别揽瓷器活”,没有多年细致系统的研究和眼界,足够鉴赏能力去淘宝识宝,一般人绝对不可以乱玩艺术品投资的。所以这个观点和你说的“把艺术鉴赏当作艺术投资的先决条件,这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是不谋而合。至于选择了吴冠中和陈逸飞,相同点只是他们2人都是在今年去世,举例说明在这个行业里“死而后生”之炒作惯招。
陈逸飞的成功,有大多的政治因素和包装推广,他大概也明白自己在艺术上的造诣成不了什么大气候,所以他选择了经商,他的成功在行内也许是这个华丽的转身。
  至于政治影响艺术,这个话题不便展开,自古至今都是如此。当下某美院院长是某领导人的亲戚,其水平又如何呢?? 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永远是纠缠不清的,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多少静土。

  艺术品收藏在现在越来越成为附庸风雅和谋取暴利的衍生品,殊不知一些艺术品早已经通支了其价值N年,又有多少好艺术品无人赏识。
EVA2011

10-12-23 12:08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我不是什么纨绔子弟,也不会把自己淘得的宝贝拿去拍卖。人间万事讲究个缘分,隔着万水千山和历史沧桑,它能够到我的手中,自然应该珍惜。
自由目光

10-12-22 02:40

0
与楼主商榷:

看起来楼主确实与圈内有很多联系,但本人铁板钉钉绝非圈内人。这是个结果,心中有数便可。

与楼主商榷的是,艺术品投资和艺术品鉴赏绝对是两回事,万不可混为一谈。卖价高的作品未必是学术成就高的、学术成就高的也未必会是卖价高的,这是个常识,不赘。但楼主所举例子,无一不是市场上受到追捧的,这就会扭曲、混淆了“拍卖价格”和“学术价值”之间的关系。比如陈逸飞,其作品的学术性用四个字概括不外乎“一塌糊涂”,但是,他的作品一直受到市场追捧也是事实,这与他(的团队)当年成功运用营销学使《双桥》轰动世界有莫大的关系。我们不会去苛求市场是否正常,但我们在鉴赏的时候,就其学术性应有理性的认识。再比如吴冠中,他作品在学术上也可用一句话来概括:“永远在模仿,从未被创新”。但他过世后作品价格飑升也合乎中国字画市场规律。

某个艺术家的作品价格是否能飑升,取决于艺术家本人的名声(与学术无关)、取决艺术家本人的人脉(与学术无关)、取决于艺术家本人的经历故事(与学术无关)、取决于作品本身数量的多少(与学术无关)、取决于作品本身的故事(与学术无关)、取决于作品被炒作的程度(与学术无关)、取决于作品是否被名家过手收藏(与学术无关)……还取决于社会环境等等,这与艺术鉴赏是2个系统。当然,作品的升值也可以从学术性入手,但那仍然受制于其他很多条件。例如北宋书法苏黄米蔡四大家,蔡,在当今的教科书上都写为“蔡襄”,实际上蔡是指“蔡京”,但由于蔡京是臭名昭著的“六贼”之首,故其作品一直受到冷落。

就一般人而言,把艺术鉴赏当作艺术投资的先决条件,这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也就是说,假如本人觉得某个作品好,自己喜欢,收藏了,那么,无论升不升值,都是喜事一件。但假如冲着投资冲着升值而去收藏,那么,打眼将会伴随在你身边而且很可能使你倾家荡产,说白了,抱着这个目的去,就有种赌徒和贪婪的心理,实不可取。
暗影

10-12-21 18:52

0
d
EVA2011

10-12-21 16:34

0
楼上几位兄台听来都是研究了收藏,TGB友果然八面来风,厉害,有空常聊。
  追高抢货的我真还不曾试过,说到逢低捡漏的快乐,的确是莫大惊喜。
  住处附近有个二手市场,每月只开一天。有一次见着一对宋代官窑小碗,品相很是讨喜,把玩半天只觉越看越喜欢,卖家是个老英国人,闲聊了半天,他只要了大概200人民币让我拿走。回北京找懂行人看,东西把行家给楞了,而其价值把我也吓了。
killur

10-12-20 21:23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
买对东西是对自身修为成果的肯定,很少有人不高兴的,除非那是世外高人似的人物,境界高了去了
那些花大钱买货的米人也就是买个别人对自己文化修为的肯定,当然不排除有保值的预期。
贷款

10-12-20 21:09

0
书画这东西,一入就痴迷了十年,也有人说水很深,但股票水一样深,关键是能不能投入功夫钻研并逐渐知识积累。现在股票赚钱已经没啥太大的感觉,但在拍场拿下好东西,却还是很激动,无论是逢低捡漏的还是追高抢货的,这种快乐哪里能用语言形容?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