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中国粮食安全与世界粮食问题跟踪

10-12-14 20:21 16586次浏览
sammel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我以前在多彩上做了这个问题的转帖,现在把它转到这里来。同时继续该问题的跟踪
打开淘股吧APP
15
评论(6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sammel

11-01-18 22:56

0
全球油价与中国食品通胀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 戴维•皮林
2011年01月17日

 

印尼总统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Susilo Bambang Yudhoyono)已向全国发出呼吁,鼓励民众自行种植红辣椒。韩国政府动用了卷心菜、猪肉、鲭鱼、萝卜及其它日常食品的应急储备,这是韩国总统李明博 (Lee Myung-bak)抵御通胀的努力之一。印度内阁日前也召开会议,讨论洋葱价格飙升的问题——人们普遍认为,正是这一问题导致了之前两届政府的下台。与 2007-08年一样,有关食品通胀甚至是食品安全的话题,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当务之急。

通胀“幽灵”令投资者惶惶不安。新年伊始,印度股市已下跌5%。2010年的表现在全球名列前茅的印尼股市,数日之内也已跌去7%。各国央行都陷入了困境。印尼央行(Bank Indonesia)上周决定维持利率不变,这也是该行连续第17个月维持利率不变,原因是担心上调利率会吸引更多的热钱流入。这不禁让人们担忧,印尼的货币政策可能正远远滞后于通胀增速。

中国亦是如此。食品价格的上涨正加剧通胀——中国去年11月份通胀率达到5%,远高于3%的官方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对策,其中之一是允许蔬菜运输车辆免缴高速公路通行费——这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对萝卜和茄子施行定量宽松。

除了迫在眉睫的通胀焦虑,真正的问题在于食品价格高企的局面是否会持续下去。许多投资者正押注于整个新兴世界(尤其是总人口达25亿的中国和印度)生活水准的日益提升、将对食品成本构成长期上行压力。

近 3年前,好几个穷国因食品价格上涨而爆发骚乱。当时,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经济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Robert Feldman)发布了一份名为《购买鸡肉》(Buy Chicken!!)的报告。他表示,由于家禽的“饲料转化率”远远低于猪或牛,因此更为经济。他还预测,随着更多的人吃肉,鸡肉的经济效益会不言(也许要说“鸣”)而喻。野村(Nomura)去年9月份也发布了一份类似的报告,题为“食品价格即将飙升”(The coming surge in food prices)。在报告中,野村提出了一个围绕着化肥生产商、农业机械制造商、以及形形色色的食品运输商和储备者的投资战略。

对于目前食品价格的上涨有多大可能是结构性的问题,一个可能的回应是:期望如此。涨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全球逾十亿营养不良人口的需求有所提升。正如印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所指出的,目前仍有太多印度人营养不良。一些人估计,该国至少有半数的儿童营养不良。如果眼下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约5亿印度人开始吃得像样一些,仅此一点,就会对食品需求产生重大影响。

当然,只要供应跟得上,食品需求不断上涨并非坏事,而众所周知,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对这一点估计不足。1965年至1998年间,全球人口从33亿激增至59亿,但实际食品价格实际上有所下降。

在中国,尽管不时会出现食品通胀,但农业生产一直跟得上日渐上涨的需求。瑞银(UBS)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表示,虽然中国人消耗的卡路里和大量耗费谷物的肉类有所增加,但中国仍是一个食品净出口国。中国通过更好的灌溉、化肥使用以及鼓励农田合并的土地改革,大幅提高了产出。尽管城市化过程吞没了许多耕地,但农业生产有所提升。目前全球食品价格上涨,更大程度上是由于俄罗斯大火和澳大利亚水灾造成的供应紧张,而非中国或其它哪个国家的需求突然激增。

食品价格高企也不一定就是坏事。首先,这有利于财富从相对较富裕的城市、转移到普遍较贫穷的农村。从理论上讲,价格上涨还应该会促进对农业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由此增加产出。

与碳氢化合物不同,粮食是可再生资源。但作为农耕必要条件的土地、水和能源却是有限的。渔业资源尽管可再生,却有可能耗尽。日本外交政策专家船桥洋一(Yoichi Funabashi)表示,去年中日两国就争议岛屿发生外交冲突,根本原因是为了争夺渔业资源。

制约产出不断提高最主要的因素可能要算是能源——能源也是导致2007-08年食品价格危机的直接原因。农业发展得越现代化,对化肥、以及拖拉机和运输工具燃料等碳氢化合物的依赖程度就越高。用英国政治哲学家约翰•格雷(John Gray)的话讲:“集约农业就是从石油中开采粮食。”

最近一项新发现证实了这一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两位经济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油价与高档酒价格之间存在紧密关联。油价与大米、小麦、土豆和洋葱的价格之间亦是如此。如果印度和中国的增长必然会不断推高能源成本,那么肯定也会对食品成本产生同样的影响。
盐铁禁

11-01-16 13:15

0
http://www.taoguba.com.cn/Article/404805/1
内蒙呼伦贝尔出现-46.6℃极寒天气
sammel

11-01-15 23:10

0
股民乙

11-01-15 21:20

0
发这么多都是废话,粮食不能靠别人,
而现在别人要灭我们,我们的人太善良总在谈学术问题

印第安人就是不明白别人怎么会坏到灭绝我们
sammel

11-01-15 21:03

0
新华网芝加哥1月14日电

  专访:粮价上涨有利于改善全球农产品(16.31,-0.34,-2.04%)供需失衡——访美国知名投资人吉姆·罗杰斯

  新华社记者 李觅

  美国知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日前在芝加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在农产品供不应求的基本面支撑下,新一轮国际粮食危机近期爆发的可能性很大,但粮食价格向其正常价值回归,刺激粮食供应回升才是改变目前农产品供需失衡的唯一途径。

  美国农业部在12日公布的月度农产品供需报告中将2010年美国玉米产量预估值下调4.9%至124.47亿蒲式耳,低于市场此前预期的 125.02亿蒲式耳,导致2010/11年度玉米期末库存下跌至7.45亿蒲式耳,为199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农业部同时将全球玉米库存预估值下调至4年以来的新低。

  与此同时,美国2010年大豆产量预估值也被调低1.4%,至332.9亿蒲式耳,期末库存为1.4亿蒲式耳,比此前的估值下降2500万蒲式耳。

  尽管市场对于美国农业部的下调举动早有预期,但如此大的下调幅度还是引发了价格的剧烈震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大豆主力合约价格12日涨幅均逾4%,双双升至2008年7月以来的新高。

  1月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警告,2011年全球粮食价格可能进一步高企,希望国际社会对未来形势有所认识和准备。

  分析人士认为,2011年全球粮食供求关系将呈现逐渐趋紧状态,一旦国际粮食机构及各国农业部再次下调全球粮食库存预期,刺激部分粮食出口国对粮食出口进行限制,很可能引发粮食进口国以及投资者新一轮恐慌性购买以及投机狂潮,再次助推价格冲高,引发粮食危机。
只会乱炒

11-01-14 22:18

0
淘股吧还是有理性的人,在粮食安全面前,神马都是浮云
sammel

11-01-13 23:48

0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1-2月号文章,题:2011 年食品大危机

  进入新年,英国小麦价格创下历史纪录。食品骚乱在阿尔及利亚蔓延。俄罗斯进口谷物作为牲畜饲料,直到春季放牧开始。印度正在和引发抗议的高达 18%的年度食品通胀率做斗争。中国把目光投到国外,寻找大批量小麦和玉米的潜在提供者。墨西哥政府正在购买玉米期货以防范玉米饼价格失控。1月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去年12月的粮食价格指数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需求增长令人震惊

  在需求方面至少有一点点好消息:1970年前后达到略高于2%的世界人口增长率2010年降到1.2%以下。但是,因为世界人口自1970年以后几乎增加一倍,我们每年仍然要增加8000万人。这种无情的增长开始让农民的能力和地球的土地资源及水资源不堪重负。

  除了人口增长,还有大约30亿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不断提高,吃掉更多靠粮食喂养的牲畜和家禽。发展中国家肉、奶和蛋消耗量的增长史无前例。中国如今的肉类消耗量已经快要达到美国的两倍。

  需求增长的第三大因素是用粮食生产汽车燃料。美国2009年收获4.16亿吨谷物,其中1.19亿吨进入乙醇蒸馏厂用来生产汽车燃料。这些谷物足以养活 3.5亿人一年时间。美国在乙醇蒸馏厂上的巨额投资搭建了车与人直接争夺世界粮食收成的舞台。

  这三种不断增长的需求结合后产生的效果令人震惊:世界粮食消耗增长量从1990-2005年的年均2100 万吨增加到2005-2010年的年均4100万吨,几乎翻了一番。

  供应限制日益扩大

  粮食需求增长量提高一倍,供应方面却出现种种新的限制;与此同时,像土地侵蚀等长期存在的因素也加剧了。世界三分之一的耕地表层土损失的速度超过新土通过自然过程形成的速度,从而正在失去原本的生产力。两大风沙侵蚀区正在形成,一个跨越中国西北、蒙古西部和中亚,另一个位于非洲中部,这两大地区让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风沙侵蚀区显得微不足道。

  与此同时,地下蓄水层的枯竭正迅速缩小世界很多地方的灌溉区,这种相对较新的现象是大规模使用机械泵开采地下水造成的。迅速扩展的城市也在与农民争夺灌溉水。气温的上升使世界谷物产量难以赶上需求的空前增速。另一股威胁食品安全的新趋势是高山冰山的融化。

  涨价不是暂时现象

  世界谷物、大豆和更多食品价格当前的猛涨不是暂时现象。我们不能再期待这一情况不久就将恢复正常,因为在一个气候迅速变化的世界,已经没有正常情况可以回归。

  几周来的动荡只是开始。威胁全球未来的不再是武装到牙齿的超级大国之间的冲突,而是食品短缺和食品价格上升以及这些情况可能导致的政治动荡。除非政府迅速重新定义安全,把开支从军事用途转向缓和气候变化、提高用水效能、保护土壤和稳定人口等方面,世界很可能将面临气候和食品价格的双重动荡。如果情况不加以改变,食品价格只会上升。(作者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
stevekim

11-01-13 17:27

0
基于美国全球粮食战略以及全球粮食产业链的长期布局。。。美国2011-2012启动粮食战略兑现战略经济利益的时间到了。。。粮食问题成为未来2年中国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初五

10-12-18 21:40

0
感谢sammel提供这么多宝贵的资料。
sammel

10-12-14 23:27

0
联合国:全球粮价逼近上次危机水平
英国《金融时报》 杰克•法尔基 伦敦报道
字号
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收藏 电邮 打印 评论[4条] 英文 对照
 

联合国粮农组织(UNFAO)表示,11月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了3.6%,接近2007-08年危机期间的峰值水平。

粮价上涨将在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加剧人们对食品通胀的关切,并再次引发各方担忧:两年前冲击从孟加拉国到海地等穷国的粮食骚乱可能重演。

11月,粮农组织的粮食价格指数——由小麦、玉米、大米、油籽、乳制品、糖、肉类等一篮子农产品构成——上涨至205.4点,与2008年6月触及的213.5点这一创纪录水平相差不到4%。

粮农组织资深谷物经济学家阿普杜勒礼萨•阿巴斯安(Abdolreza Abbassian)表示:“情况日益令人不安。”

就在周三粮农组织发布报告的同时,对农作物产量的新担忧,推动农产品价格再次上涨。

在各方忧虑主要小麦出口国家的恶劣天气之际,小麦价格成为这轮涨势的引领者。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12月合约价格涨幅高达8%,达到每蒲式耳7.0275美元,这是两周半来小麦交易价格首次超过7美元。

巴黎3月交割的欧洲制粉小麦期货价格上涨2.5%,达到每吨288.50欧元,逼近两年高位。

忧虑情绪的重点是,北半球的干旱气候会影响美国、俄罗斯等产粮大国明年的冬小麦收成——这些小麦最近刚刚播种下去。

而在南半球,阿根廷的干旱与澳大利亚东部的雨水也加剧了忧虑情绪。

在小麦的引领下,粮食作物价格全面大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12月合约价格上涨3.2%,达每蒲式耳5.47美元,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1月份合约价格上涨2.8%,达每蒲式耳12.7825美元,吉隆坡棕榈油期货价格上涨2.2%,达每吨3486林吉特。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