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沦落为“胆熊”的中国股市之——创业板泡沫破灭

10-05-08 19:46 2403次浏览
涛拍岸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创业板、中小板已成为制造中国富豪神话的温床,造富运动的同时,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正在为这些“神话”埋单。

  盛极而衰,物极必反。沦落为“胆熊”的中国股市,在新股密集发行、高价发行、高市盈率发行的同时,也慢慢将市场最大的主力推向尴尬的境地。

  曾经在市场呼风唤雨的各路机构,本月上演一次中国资本市场闹剧——《套牢机构齐聚,150人调研团突访碧水源》

  文章如下:

  《套牢机构齐聚150人调研团突访碧水源》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站在碧水源厂区的空地上,低头看着手中的盒饭,饥肠辘辘的吴先生却觉得难以下咽。自嘲地一笑后,他放下了饭盒,抽了一支烟,然后默默地回到了上百人的联合调研大军中。作为某券商分析师的他,正是这支调研大军中的一员。

  在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技术(MBR)先行者的光环下,碧水源上市之初就成了明星股。但是,就在多家机构豪掷3亿在二级市场疯狂扫货后,突如其来的大跌却让他们悉数被套。不甘心?寻求自我肯定?找真相?在这场暴跌中,至少150多位机构人士组成的庞大联合调研团,迫不及待地敲开了碧水源公司大门。

  百人调研团“围观”

  对于吴先生来说,这个“五一”假期过得并不惬意。

  自己一直强烈看好的碧水源,在如预期般华丽地站上A股舞台后,股价却快速跌入了深渊。近25%的区间跌幅,让研究所领导对他曾经引以为豪的研究成果充满了怀疑。在收到长城证券的邀请后,他毫不犹豫地决定在五一后赶赴北京,亲眼看一看这家公司的庐山真面目。

  除了吴先生,还有很多券商分析师和基金研究员有着相似经历。于是,这批专业人士相约在5月5日造访碧水源。“人太多了,完全没有想到!”组织这一次联合调研的长城证券分析师张霖,在看到浩浩荡荡的调研队伍后,自己都吓了一跳。

  据了解,参与此次联合调研的机构阵容中,券商除了组织者长城证券,还有中金、申万、国金等,工银瑞信等基金也现身其中,此外还有一些私募人士。一些平时并不关注环保行业的研究员,也赶到了公司大门口。

  在上午9点至下午1点短短4个小时的调研过程中,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董秘何愿平等不足10人的接待团队,一直被调研人员团团围住。由于人数太多,很多调研人员仍没能和公司高管充分交流。有人表示,一般联合调研大一点的规模就是三五十人,这次人数可能达到了200人。“早上到达公司门口,看到如此多的同行,都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碧水源董秘何愿平对记者表示,据他粗略估算,此次参与联合调研的券商、基金等机构人数在150人以上,代表机构近百家。除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外,调研团队还马不停蹄地参观了怀柔庙城再生水厂和碧水源膜生产基地等项目。“大家感觉都不错,很多朋友没有亲眼见过公司的技术,我们也借此机会向大家作了介绍。”在谈到调研情况时,何愿平乐观地表示。

  数亿机构资金被困

  从董秘何愿平的话来看,这场规模庞大的调研似乎以各方都很满意的结果圆满收场。但是从公司股价来看,市场资金对这位曾经的“第一高价股”似乎越来越不认可了。

  上市之初,碧水源69元/股的发行价对应市盈率高达94.52倍,1.61%的中签率刷新了创业板新高。上市首日,120%的涨幅使得公司股价直接飙升至151.80元,在随后的两个交易日中,更是大涨10%,荣登两市“第一高价股”宝座。作为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技术的先行者,碧水源的闪亮登场确实足够震撼。可就在各界认为一个高价新股不败的神话横空出世之时,公司股价却开始急转直下。

  就在这场漫长的“寻底”征途上,多路机构资金一直伴随在碧水源的身旁,可谓是“越跌越买,越买越跌”。记者在梳理了深交所历次披露的交易数据后发现,至少超过3亿元的机构基金已经被深套其中。

  在4月23日,也就是碧水源上市的第三个交易日,两个机构席位累计买入约3636万元,成就了公司的第一个涨停,而这一天,也成为了碧水源股价的转折点。4月26日,又有3个机构席位登上龙虎榜,累计净买入约2.07亿元,当日股价高开后开始剧烈震荡,盘中创出175.58元的最高价后,在K线图上画上了第一根阴线。4月27日,微跌0.47%;4月28日,3个机构席位再次上榜,累计净买入7300万元。

  此后,碧水源股价仍是一蹶不振。从股价不断下跌的走势来看,此前买入的超过3亿元资金必然全部被套,套牢幅度均在15%以上。在这支号称“虎年最大调研团”中,或许就有因被深套而心急如焚的机构。

  5月7日,碧水源再次大跌10%,以创业板唯一跌停股的身份出现在了龙虎榜单中,4家机构联手买入约1.51亿元。不过需注意的是,当日有1个机构席位净卖出2354万,位列卖出榜单第二,这也是在龙虎榜上机构第一次大肆卖出碧水源。

  分析师分歧渐显

  在数亿元机构资金都无力扭转碧水源颓势的背景下,吴先生不免有一丝失望、一丝忧虑。

  吴先生告诉记者,从技术上来讲,碧水源或许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先进,至少据其所知,天津膜天膜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实力就能与碧水源相抗衡。此前就有媒体报道称,碧水源在MBR技术方面还并不完善,号称“全世界MBR技术第三”,似乎有些牵强,且公司目前生产的膜只能部分自给,部分还依靠进口。

  另外,吴先生还提出,由于国内水价偏低,污水处理行业盈利情况普遍欠佳,高利润率更是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虽然MBR技术的污水净化能力更强,但是作为下游客户来讲,只要处理后水质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满足使用,因此MBR高昂的成本是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难以接受的,这与国外的情况有着本质的不同。需要注意的是,碧水源今年一季度的每股收益仅为0.04元。

  当然,面对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有业内人士显得比较乐观。作为此次调研的组织者,长城分析师张霖就表示,身处北京这个污水处理前景广阔的城市,碧水源在行业内具有明显的技术和价格优势。随着募资项目的投产,公司的盈利能力应该会更上一层楼。

  还有分析师提出,公司部分高管曾有政府任职的经历,这对严重依赖市政工程的公用事业类公司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助力。如董事长文剑平,就历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助理研究员、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国家科委国际科学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以及中国废水资源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等职位。

  为何早已深套的机构还要继续疯狂买入呢?一些市场人士认为,从机构一般的操作思维来看,一旦割肉离场,必然会遭受巨大的损失,且在目前的环境下,又难以寻找其他的投资目标来弥补损失。抱团取暖,待市场企稳之后解套,甚至是盈利,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规模庞大的集体调研结束后,至今尚未有相关的研究报告发布。“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任何机构公布研究报告。”吴先生对记者表示。虽然在一般的实地调研后,分析师都会发布研究报告,但从5日调研结束至记者7日晚发稿时,并没有任何机构发布正式的研究报告。吴先生说,这次调研没有看到新的投资亮点,他个人也觉得股价太高,所以就干脆不再做任何推荐了,至于其他分析师的想法,他不方便揣测。

  泡沫从创业板、中小板的高价发行开始,泡沫破灭也必将从创业板、中小板开始。

  2010年5月8日,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与投资者权益保护研讨会”开幕式上透露:“创业板不允许借壳直接退市制度已上报证监会。”

  市场人士花荣认为:“2007年10月6100点出现的市场大调整是由于蓝筹股泡沫造成的,而今年4月3180点出现的正在进行的市场大调整是由于小市值的题材股造成的”。

  花荣还语出惊人地指出:“有相当大比例的中小市值股的调整幅度可能会达到80%,80%以上的目前现存的创业板股票可能跌破发行价”。

  创业板的最终结局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也许下一次,“套牢机构调研团”的人数不止是150人,被“突访”的上市公司也不仅仅是“碧水源”一家。
打开淘股吧APP
3
评论(2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stockfox

13-11-07 13:58

0
打包发行的低价新股,会彻底挤掉泡沫!
dgmin83

10-05-11 12:28

0
【 · 原创: 涛拍岸 2010-05-10 19:17 只看该作者(-1)  】  退市机制启动,
  有多少支创业板股票会归于零?
  拭目以待!

听着心寒,以全球股市的例子看,创业板就像是在地狱里找出天使一样难!
涛拍岸

10-05-10 19:17

0
退市机制启动,
有多少支创业板股票会归于零?
拭目以待!
涛拍岸

10-05-10 15:04

0
创业板、中小板跌势刚刚开始,
再看50%跌幅!
文学城

10-05-10 13:48

0
至少150多位机构人士组成的庞大联合调研团,迫不及待地敲开了碧水源公司大门。 

做给散户和基民看?
十倍

10-05-10 10:42

0
推个油  建议动物保护组织来A股市场
十倍

10-05-10 10:41

0
可怜的熊
涛拍岸

10-05-10 10:23

0
创业板绿肥红瘦,
下跌80%可以期待!
涛拍岸

10-05-09 09:50

0
14家创业板公司发明专利不到3成 7家IPO前急申 
 
  创业板专利搜索:发明专利仅28.3%,7家北京公司上市前连夜挂号
  
  随着苏州恒久(300060,股吧)专利事件的曝光,越来越多的创业板公司被发现存在专利问题,或最具“含金量”的发明专利偏少,或上市前突击申请。

  理财周报IPO实验室对今年以来、已过会创业板的14家名称带有“科技”二字的公司进行专利大检验,它们是:苏州恒久光电科技、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北京碧水源(300070,股吧)科技、北京当升材料科技、北京三聚环保(300072,股吧)新材料、北京烟台龙源电力技术、杭州中瑞思创科技、上海华平信息技术、北京数码视讯科技、国民技术、兰州海默科技(300084,股吧)、易联众信息技术、芜湖长信科技、深圳银之杰等。

 上述14家公司中,已被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或境外专利局授权的专利共计244项,但真正具有技术含量的发明专利只有69项,仅占28.3%。此外,在已获授权的专利中,有11项专利已告失效。有趣的是,上述14家公司在招股书中特意罗列了各自正在申请的大量专利,但申请时间集中在2008年-2009年上市申报材料之关键时期。

  发明专利不到3成,“很多是伪专利”

  “很多专利都是形同虚设的,像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都没什么用,只有发明专利才有价值”,上海著名维权律师宋一欣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看一个企业的专利就要看发明专利,只有发明专利才具有技术含量。

  “对企业来说,发明专利的难度最大,而实用新型、外观专利的创造性比较低”,广东工业大学法学系主任王晓先告诉记者。

  14家科技类公司中,已授权的专利有244项,而发明专利只有69项,仅占28.3%。从具体的公司来看,杭州中瑞思创科技拥有的55项专利中,仅有1项是发明专利;上海华平信息技术目前拥有4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只有2项,仅占4.55%;而恒久光电已拥有的5项专利中,完全没有发明专利的身影。

  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国民技术、数码视讯所拥有专利的技术含金量稍高一些。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目前已经拥有的专利共34项,其中发明专利30项;国民技术目前拥有专利共26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占到了已有专利的69.23%;数码视讯拥有1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有7项,占到了58.33%。

  创业板强调高科技,然而上市公司的“技术含量”却普遍低下。“这就是中国的现实”,国信证券投行部副总经理魏安胜如此感叹。“国内有很多专利是伪专利,实际上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技术含量很低。”宋一欣表示。

  7家北京公司上市前突击申请,“为了上市而上市”

  据查,创业板上市公司发明专利不多,但正在申请的发明专利却不少,而且申请时间集中在上市前夕的2008年-2009年。有趣的是,突击申请的9家创业板公司中,有多达7家来自北京区域。

  从具体的公司来看,国民技术正在申请的专利共66项,除了2006年、2007年申请的3项专利外,其余63项专利都集中在2008年和2009年。而国民技术在申请的发明专利有61项。上市前夕,为什么一下子申请了这么多专利?国民技术董秘孙元对理财周报记者的解释是,“专利是公司技术发展的成果,与上市无关”。

  无独有偶:数码视讯在申请的发明专利有34项;北京三聚环保在申请的81项专利全是发明专利,而且全是在2008年以后申请的;数码视讯在申请的36项专利中的26项是在2008年以后申请的;北京烟台龙源电力技术正在申请29项专利,其中发明类27项,2008年后申请的有17项;北京碧水源正在申请的专利有23项,其中有17项是发明专利,申请时间都是在2008年以后;杭州中瑞思创科技正在申请的专利有16项,而在2009年申请的专利就有13项之多;北京当升材料科技正在申请的4项专利虽然都是发明专利,但都于2009年申请;北京海兰信(300065,股吧)数据科技正在申请的4项发明专利均于2008年申请。

  “很多企业是为了上市而去申请专利,很大程度是因为券商的恶性竞争,保荐人鼓励公司去申请专利,但很多都是伪专利,在法律上是无效的”,上海著名维权律师宋一欣告诉记者。私募基金经理吴国平亦认为,“突击申请专利,反映出很多公司是为了上市而上市,因为要符合‘高科技’的要求。公司因为没有高科技,就只能在专利上做文章。”

  11项专利已失效,“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披露”

  理财周报记者调查的14家创业板公司,披露已被授权的专利共244项。但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查询发现其中11项已失效。失效的原因有:专利权转移、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记者咨询律师获悉:所谓专利权转移,是指专利所有权发生变更,原专利权人不再拥有此项专利所有权;所谓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是指专利申请公开后,申请人没有向专利局提交实质审查要求,专利随后被撤回并失效;所谓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是指专利获得授权之后,每年要缴纳年费,若不按时上缴,则专利权被终止并失效。

  北京碧水源、北京三聚环保属于专利权转移的代表。北京碧水源将发明专利——负压脉冲清洗方法转移给子公司江苏碧水源环境科技公司;北京三聚环保将其一项发明专利——精制催化液化石油气的方法,转移给子公司。“实际上,母公司和子公司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子公司,专利权转移出去的话,母公司就不拥有专利所有权了。”国信联合律师事务所一名律师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北京碧水源科技、北京烟台龙源技术还遭遇“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

  对此,北京烟台龙源技术证券代表对记者解释:“原因是这项专利(专利号200710152332.1)已通过专利号为200720178273.0的专利,后项对前项专利全部内容实施了有效保护。”北京碧水源科技有关人士则以“不了解”为由拒绝记者的质疑。

  而苏州恒久光电专利事件已被媒体曝光,其拥有的4项专利全因“未缴年费”而被终止。

  “不管是何种原因导致专利失效,公司都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披露”,宋一欣告诉记者。

  在审项目全部核查,“专利主要由律师负责”

  随着媒体曝光的创业板公司专利问题增多,证监会发行监管部日前已向各家保荐机构下发监管函,要求对5月1日前上报的在审项目全部核查。核查内容包括专利、商标、诉讼和仲裁、关联方及招股说明书等文件披露的其他重要事项。

  一家项目多产的券商投行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监管层对于专利重新核查的问题,“目前还在征询意见”,“保荐机构作为第一当事人,在专利核查这块责任重大”。其同时表示,只要确定下来一个专利核查机制,作为保荐机构会大力支持。国信证券投行部副总经理魏安胜表示:“保荐机构要对招股书进行全部审核,但专利这一块主要由律师负责。”

  宋一欣受访表示:“保荐机构对招股书的客观内容应付全部审查责任,对专利审查最重要的是专利有效性审查”,“正在申请的专利可以在招股书上披露,但对在申请专利的法律状态必须做出说明,比如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等,对投资者要作出法律风险提示。”

  宋一欣还认为,对专利必须关注两大问题:专利是不是有效的;专利授权以后是不是每年都缴费了。“事实上,证监会在对上市公司专利审查上还不够完善,我个人认为,证监会应该单独出一个上市公司知识产权的披露提示,并规定在以后的定期报告如年报、半年报和季报中,披露知识产权的最新法律状态。”
涛拍岸

10-05-08 21:01

0
创业板崩盘倒计时!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