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卫生部称山西致病致死患儿未接种问题

10-04-07 08:54 2239次浏览
lambol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卫生部称山西致病致死患儿未接种问题疫苗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7日02:07 新京报

  本报讯 (记者吴鹏)卫生部昨日公布“山西疫苗”事件调查结果,有关媒体报道的15名患儿均有疫苗接种史,其中3例患儿所患疾病与疫苗接种有关。

  患儿未接种过“贴签疫苗”

  3月17日,有媒体刊登了“山西疫苗乱象调查”、“近百名儿童注射疫苗后致死致残”的报道。之后,由多方专家组成的调查组从3月19日到4月1日对报道涉及的15名致病致死的患儿、疫苗和有关情况进行现场调查。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昨日说,调查结果显示,报道提到的15名患儿均有疫苗接种史,但均未接种过报道中所说的北京华卫时代公司的“贴签疫苗”。患儿中,有3例所患疾病与疫苗接种有关,另外12例所患疾病与疫苗接种无关。

  “全国疫苗均可放心接种”

  邓海华在发布会上坦言,这次事件,客观上已经造成了全国范围内,广大群众对疫苗的信任危机。

  媒体报道的“贴签疫苗”,发生于山西省疾控中心与北京华卫时代公司合作期间的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根据调查组的评估,2006-2008年期间,山西省主要的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水平总体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疫苗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未超过国内外监测报告水平。

  邓海华表示,“山西的疫苗乃至全国的疫苗是安全的,可以放心接种。”

  山西疾控中心管理有问题

  山西省疾控中心与北京华卫时代公司合作经营,还存在未经批准并违反操作技术规程,在部分疫苗包装上加贴标签,下发的免疫方案涉及具体疫苗生产企业和疫苗批发企业等问题。

  邓海华说:“调查组认为,山西省疾控中心与北京华卫时代公司合作经营期间,在疫苗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

  邓海华表示,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会同山西省正在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深入调查,对违规违法行为,无论涉及什么人,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 释疑

  1 为何疫苗高温暴露,检测仍合格?

  “短暂高温不影响疫苗质量”

  冯子健(中疾控疾病控制与应急反应办公室主任):在疫苗储运过程中,短暂脱离冷藏的环境,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是很难避免的,短暂的暴露,从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以及对疫苗的认识,它不会导致疫苗发生变质,疫苗的安全性不会受到影响。

  但是我们要强调,在脱离冷藏环境进行长时间的操作,这是不允许的。

  2 事隔多年,调查结果是否客观可信?

  “依病历资料得出调查结果”

  冯子健(中疾控疾病控制与应急反应办公室主任):专家组整个对病人的诊察过程主要依据病人的病历资料,所有的孩子都有住院的经历,所以从医疗机构采集了孩子的临床资料。当然先期也有山西省的专家采集来的病史资料。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患儿逐一进行诊察、询问家长,补充了相关资料。同时还包括对患儿现在情况的检查,也包括我们调查的接种史的情况。应该说,大部分病例获得的资料是比较完整的,我们主要依据这些临床病史资料和相关的调查资料以及检查资料,做出的诊断和判断。

  3 “山西疫苗”事件所涉企业是否是卫生部企业?

  “企业与卫生部主管社团有关”

  邓海华(卫生部新闻发言人):与山西省疾控中心合作的北京华卫时代公司和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有关,其法人代表是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的副秘书长。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是在民政部注册,卫生部业务主管的社会团体,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规定,卫生部业务主管的社会团体不得在名称前冠以“卫生部”的字样,更不得以卫生部的名义对外开展活动。

  ■ 对话

  “其他省份未发现贴签疫苗”

  发布会之后,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对媒体记者的追问进行了简要的解答,邓海华表示,他目前没有发现其他省份存在“贴签疫苗”的现象。

  记者:有没有发现其他省份的“贴签”现象?

  邓海华:我没有发现。

  记者:为何这次调查组中没有第三方相关人士参加?

  邓海华:这次是国家卫生部和药监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得出的结论,如果你觉得这个结论有什么问题的话,你这个问题才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记者:有报道说,2006年就已经有“贴签疫苗”出现,通报中说“贴签疫苗”始于2007年?

  邓海华:我有严格的准确的证据。媒体报道或者举报人的举报,我看也是凭印象在说话。

  本组采写/本报记者 吴鹏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28)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addy5280

10-06-26 19:18

0
55555555
xiaoran103

10-06-26 06:53

0
啥也不说了
mng2008

10-06-26 00:21

0
mlgb

啥也不说了
lambol

10-06-26 00:13

0
就这么过去了?

善忘的民族
灭绝人性

10-04-09 20:36

0
当然了,难道说是啊
miragd

10-04-09 09:40

0
尽管盖盖子吧,俺是不信任了,能打进口的打进口的,保存运输环节也出问题的话就听天邮命了
ftpace

10-04-09 08:35

0
女记者采访疫苗遭“暗算”

  ——曝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山西疫苗事件”之怪现象

  编者按:本报调查记者屈一平奉命前往山西跟进“山西疫苗事件”采访,期间不仅遭遇太原当地便衣警察的跟踪及“恐吓”,而且还遭遇刚刚澳洲旅游回国的山西疫苗事件核心当事人、原山西疾控中心主任栗文元的“暗算”。 

以下是前天晚上回京的记者屈一平所写自述,请大家看看:  

  山西疫苗事件被揭露出来后,报社又派出我跟进采访此事。2010年3月23日——4月2日,我在山西太原市采访期间,遭遇当地相关部门接洽中“非正常”现象,此现象颇有“山西专用”标签意味,在此“高温曝光”如下:

  山西专用标签一:遭遇栗文元“暗算”

  栗文元,山西疫苗事件关键人物,原山西省疾控中心主任。2009年12月,在山西省疾控中心原信息科科长陈涛安举报山西问题疫苗事件后,栗被免职,随即一家三口赴澳大利亚旅游。

  

  栗文元回来了!

  2010年3月30日上午,我第一时间得知消息后,即刻按照山西省“专有”采访程序,先联系山西疫苗事件调查组媒体接待办公室,对方依旧答复——向上请示。

  之前的所有官方采访,山西方面惯常如此:“接待办”记录采访要求,接受采访却遥遥无期。

  唯一一次答应中国经济时报的采访,过程极其曲折,结果却一无所获。

  镜头回放——3月24日,我与同事在前一天提交采访提纲后,再次来到接待组,答复仍然是再等一等。就在当天上午11时40分,我突然收到该接待组宣传部要人电话,告知下午14时30分山西省疾控中心负责人可安排采访。

  下午14时20分,我赶到位于电力大厦718室的接待组,接待组一位来自山西省卫生厅的何姓工作人员回答:“临时有安排,取消采访。”我随即提出可以延迟采访时间,即使到晚上也可以。对方表示要请示,在接待组等了一小时后,对方仍表示要请示,之后无果。

  3月30日10时左右,接待组电话回复,可以提供栗文元电话,我需自行联系。

  此次采访之前,我已做好迎接百般曲折的准备,事前亦设计了一系列应对推辞的应答。但采访确认来的如此轻松,让事先准备的应答全无用武之地,也罢,想来栗文元的推辞也是一连串的,稍后再用不迟。

  当我电话联系栗文元时,对方没有接听。然而,五分钟后,栗文元的电话打了过来,没费任何口舌,确定当天下午2时半接受采访。  

  如此痛快的允诺出乎意料,然而,没有想到的是,之后近十小时的遭遇,却将一切打回起点。

  2010年3月30日下午14时半,我和同事两人前往山西省疾控中心办公所在地。接待我们的该中心办公室主任却提出:采访栗主任,要出示证件进行登记。

  

  让我们疑惑不解的是,栗文元已被免职,缘何采访需经由疾控中心办公室安排,且工作人员仍称其为“栗主任”?

  2010年3月30日15时,我和另外一位同事、栗文元以及山西省疾控中心一名女工作人员(问之职责,自称工作人员)四人在该中心会议室开始采访。

  采访前,我提出要对采访进行录音,遭到栗文元反对。栗的理由是:总被举报人偷录,害怕被“暗算”。

  尊重受访者意愿,君子对君子,我们放弃了录音要求。

  随即我们表示,不录音可以,但为确保采访的公开性,采访过程中必须进行记录,并希望栗最后核实记录后签字,栗文元表示同意。 

  栗文元将准备的诸多资料铺满桌面后,开始了他的“个人陈述”。在我一直没有打断的情况下,他竟然一口气说了近3个小时,内容围绕着对疫苗事件中孩子健康的关心和对举报人问题的反映。

  我在近18时开始发问,但栗文元显然并没准备接受我的问题,他开始有点不耐烦了,对我的二十个问题,很多都是一句话带过,比如“组织上在查,我没什么说的”等等。

  近5个小时的谈话在21时左右接近尾声,我起身去厕所,经过会议桌拐角女工作人员处时,被眼前一幕震惊!

  一支录音笔赫然放在桌上,正在工作!询问栗,答曰:是为自己备用。我提出拷贝录音,遭拒绝,他一并拒绝了我复印前面证据的要求。

  21时开始,栗逐字逐句核对我们的笔录,期间不断更改原话“这里就不要这样说了,你就说没有回答”。近22时,核对结束,我说签字吧,他皱皱眉头说:“字体太草,你要改了呢?”

  刚才改的时候怎么不早说呢?好!我们还有打印本:同事随即出示同步打印文本,小四字号,密密麻麻五页,打来辛苦,力求完整。

  22时,栗文元再度逐字逐句核对,细致到标点符号。半小时后,栗提出打印文本有错别字、有漏句,意思表达不完整,再度拒绝签字。

  22时15分左右,栗文元在两度拒绝签字之后,提一方案:我们把采访提纲留下,他明天书面回答。

  八个小时,我们与栗文元的谈话归零,白说了!

  第二天一早,栗文元主动给我们打电话,口气颇似领导批评下属。他表示由于我们手续不全,拒绝提供书面采访回答。我还在电话这头解释,他就挂了电话。

  (备注:鉴于有关方面严厉的指令,此次唯一的采访,本报目前无法发表。)

  

  山西专用标签二:“拒之门外”

  山西太原迎泽宾馆802室——疫苗事件政府调查办公室。

  2010年4月1日,我在这里遭遇最“不堪”的愚人节!

  4月1日下午15时,我随同刘云斌——山西疫苗事件报道中提及的“发烧18小时死亡”的刘紫阳父亲,前往太原迎泽宾馆。  

 上图,仅仅活了8个月的刘紫阳;下图,剖腹产下这唯一的孩子后,妈妈即做绝育手术。

  此上下照片,均系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克勤2009年11月17日,在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南陈乡善村刘紫阳家采访时所拍摄的。 

  详细报道请看:http://wangkeqin.blog.sohu.com/147633715.html

  下图:刘紫阳的爸爸刘云斌在迎泽宾馆门前说:“卫生部和山西省专家都在欺骗我们!”

  本报《山西疫苗乱象调查》发表的第二天,即3月18日晚21时17分,新华网即发表《还原“山西疫苗事件”的真相--新华社记者关于“疫苗事件”的访谈》,此新华社报道中这样表述:“据患儿家长刘云斌反映,在此之前,一位自称是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的人,多次找过刘云斌,并告诉他:他孩子的死是由疫苗引起的。刘云斌说,今日网上刊登的所有关于刘紫阳死因的不正确说法,都是那位自称是省疾控中心副主任的人所为,与其本人无关。”

  然而,该报道刊发的第13天,即3月31日,居住在深山沟里的刘云斌才在太原迎泽宾馆第一次见到“疫苗事件调查组”人员、第一次看到3月23日由山西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出具的《关于网络报道15名儿童的基本结论》、第一次得知自己的孩子刘紫阳已经被鉴定为:死亡与疫苗无关。

  

  4月1日下午14时30分,背着一堆资料的刘云斌和我坐在前往迎泽宾馆的出租车上,不断询问我“能登记吗,可以给孩子公正吗?” 他不断搓着双手,紧张地问“不知道人家见不见我?”

  15时整,迎泽宾馆八楼,之前赶来的《财经》杂志社记者孙滔在802室外徘徊,他说,刚才自己被“请”出802室,那里的工作人员称要讨论一下,让他先回避。他奇怪的是,里面的人在看电视,何以讨论?

  802室房门紧闭,门上的“猫眼”在黑暗的楼道里闪烁!

  刘云斌敲门,没有应答,询问楼道服务员,不肯定没人也不否认有人。

  刘云斌开始面对802室“猫眼”陈述自己的情况,希望能予以登记。“我是刘云斌,刘紫阳的父亲,我是来登记的……”  

  (备注:有录像,由于技术问题一直无法传上来。)

  802室依然没有丝毫动静,我暗示刘离开“猫眼”范围,然后大声对着楼道说,我们走吧!

  仅仅五分钟,802室出来一中年女子,昂首挺胸直奔电梯。我上前询问,为何不开门。该女子一语不发,拂袖而去。

  之后刘云斌再度敲门,802室依然猫眼闪烁,大门紧闭。

  刘云斌蹲在楼道里等,不断有外来人士走到802门前,并不敲门,只是“热心”询问我是谁,干什么的,然后离去。

  一小时后,刘云斌沮丧地离开,“明早再来”。离开迎泽宾馆时,他转身对我说,“你就别和我一起了,这样可能可以登记上。” 

  山西专用标签三:“随心所欲”

  山西政协宾馆620室———遭遇太原市公安局人员盘问“为何随心所欲!”

  4月2日上午,我接到线报——山西疫苗事件报道中提到的“不哭、不闹、不笑、不玩、不说、不会走路的“燕燕”——高奥学的父亲高二清及其家属已经来到太原,并强烈要求见我,澄清“被鉴定”事宜。

  4月2日上午9时,我来到高二清及其家属被“安排”的山西政协宾馆620室门口,随同我一起上电梯的两位男士也在六楼下了电梯,看到我在敲620室房门,立即表情严肃地询问找谁。

  得知我是来采访的,穿咖色皮夹克的男士表示,最好不要采访,并要求我出示证件。在“验明正身”后,这名自称太原市公安局的吴姓工作人员语出惊人!

  “你们不要太随心所欲了!”

  我追问:“什么叫随心所欲?”他不回答,转而打电话请示,然后依然要求我最好不要采访。

  正在纠缠之际,高二清从门内冲出,大声喊:“我们要见记者,我们要见更多的记者。”我亦当即表示,当事人有接受采访的意愿,采访合法。吴姓人员尴尬,遂同意我进门,只是又安排一名保安全程陪同。

  (备注:有录音,由于技术问题一直无法传上来。)

  在交谈中,高二清陈述:4月1日被“安排”住在620后,发生的深夜“突袭”式鉴定,让他十分不解!

  高二清告诉我,4月1日晚十时左右,他和妻子及父亲下楼去买东西,620室只有孩子高奥学和奶奶两人。谁知,就在他们离开的二十分钟里,完成了他们期待已久的“鉴定”全过程!

  “听说他们就拿个小锤锤什么的,来锤了下,摸了下,就说完了。”那十几个人走的时候留下一堆资料,是高奥学之前住院的证明和2008年的相关鉴定。在这些资料里,高二清第一次见到2010年3月20日由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具的《网络报道接种疫苗异常反应儿童调查登记表》。鉴定结果显示:高奥学与疫苗无关。

  “他们为什么深夜来鉴定,刚好我们还不在?”高二清十分不解。

  一小时后我离开620室时,发现身后似有人跟随。回头看到那名全程“保安”若隐若现,遂前往市中心“闲逛”3小时确认没有人跟随后,方回住地。
旷野

10-04-08 21:25

0
悲哀
lambol

10-04-08 21:18

0
悲哀,很少对现实如此地失望

很幸运孩子健康地长到了6岁,但看视频里那些不幸的孩子和家庭,对今后充满了忧虑

这是怎么样的世道
自逍遥

10-04-08 21:16

0
幸好我小时候疫苗是安全的,让我长了这么大,不容易哦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