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LZ貌似USC的。
1
美国的消费(下)
美国物价相对便宜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完全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整个美国的市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我们有时候会抱怨,中国超市里的白菜都要2块钱一斤。然后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物价太贵了。这个其实是片面的。你去中国一些相对闭塞的县城,农村,你会发现那里的白菜依旧是几毛钱一斤。为什么会差那么大?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市场化是局部的。所以会出现像广西的香蕉滞销喂鱼的情形。
城市里面的商品可能都几乎市场化了。但是在一个偏远的农村,他们的很多产品基本上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封闭市场中间流动。全国的市场没有融为一体,所以好处就是当地人可以买到便宜的白菜。弊端就是种菜的不能把菜卖出去,赚不到大钱。
市场化涉及到产业化,只有大量的生产才能产生效益。但是这里有一个流通环节的费用。简单地讲,一个是能不能运出去,运费多少钱?另一个就是中间倒卖了几次到最终消费者手里。美国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第一,就是运输成本问题,美国的高速公路十分发达。而且几乎没有收费站(我在美国开车走了很多地方,只碰到过一个收费站,是从密苏里州去堪萨斯州的路上,单向收了2.5美元,收费员是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站在风口,十分寒酸的样子)。再一个就是油费相对便宜。目前美国87号油是2.2-3美元一加仑(每个州、每个加油站价格都不一样,而且每天的价格根据原油价格在变)。一加仑=3.75升,所以一升大概0.7美元,5元人民币不到。我查了一下资料,美国的87号油相当于国内97号油,价格对比一下的话,确实比国内便宜。
第二,沃尔玛、Target等几个大零售商基本上垄断了美国的零售业。很多商品基本上从厂家直接进入货架。因此基本没有中间商。
这样的好处就是尽量减少了流通环节的费用,使商品相对便宜。但是任何事情都不十全十美的。既然生产和销售都是工业化流水线型的,必然会导致产品的模式化。
所以你去看美国人,吃来吃去就是汉堡匹萨,零食都是薯片巧克力。在吃的方面,远远没有中国人来得丰富。这是无法避免的。中国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各种风味小吃;中国的家庭,似乎都有一个女人整天在忙吃的。但是这些煎炒烹炸的东西没有办法做大规模化生产。无法规模化的东西,必然会导致价格高。所以生煎在美国能够卖到一块多美元一个。美国人也会在家里自己做菜,但是做来做去还是萨拉、匹萨,因为超市里的原料也就只有这些。
同样还有蔬菜水果。美国的蔬菜水果相对要比鸡肉猪肉贵,因为蔬菜水果一个有季节性,无法按需大规模生产;再一个就是有保鲜期。所以美国的沃尔玛很少卖蔬菜水果,原因就在于无法实现全国物流调配。蔬菜水果一般都在一些地方性的超市卖。而且美国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有farmer’s market。就像中国的赶集,都是定期定点的,农民拉着新鲜的蔬菜水果到市中心来卖,很受美国人欢迎。新鲜而且品种多,当然价格也比超市里面的高。这些农民就是看到了大型零售商做不到的市场。
这是吃。穿也是如此,高度雷同化,美国人不是喜欢Nike鞋,而是因为他们能够选择的鞋子品牌就只有这么几个。能不能搞点与众不同的?有,不过小众的要么是地摊货,要么是高档货,高档的价格就贵很多了。
所以从吃穿来说,美国人其实没什么个性,大家吃的、穿的几乎都一样。有一次在地铁上,冬天,看到8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孩子,7个穿着一模一样的UGG靴子。
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工业化流水线大规模生产成就了美国的消费心理,通俗地讲,就是随便、吃穿不讲究。
这个是流通领域,在生产领域上,能转移的都转移到亚非拉国家去了。而不能转移的基本上都涉及农产品。
美国政府对农产品补贴很大,主要集中在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产品上,使得这些产品不但能够满足国内市场,而且还倾销到世界各地。同时这些农产品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直接带动一些工业产品成本的下降。此外,农业靠天,什么时候下个暴雨、刮个台风,就把庄稼给淹了,所以制度上的保障十分重要。美国的农业保险也是十分完善。
再次就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主要存在耕地产权问题。我们的联产责任承包制其实还是传统的小农经济,但是国家现在的顾虑在于如果农业大规模产业化,就会造成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所以只有在逐步的城镇化转移大量农村人口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农业的产业化。这个思路是很明显的。所以说,中国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三农问题。
0
以美套中,本身就是一个误区,误区的核心就是美是中的先祖或美就必须是中发展的参照,中所以为中,当然是因为他的特色,房子在中美人的概念中根本是两回事,趋势面前还是少点拿洋说中的好,不过这不妨碍无产阶级或崇洋者聊以自慰
0
看过,您这是转帖
0
如果中国像美国那样都流行住独栋的房子, 那么中国需要额外征用多少耕地啊.
从土地资源来讲, 中国的房子比美国的房子贵也是有道理的.
0
纽约的生活
前面讲了纽约,大家有了直观的印象,曼哈顿相当于北京二环内,整个纽约市五个区相当于北京五环内,人口数量也是差不多。
不过,这还不是全部。我们通常讲纽约大都会区除了整个纽约市,还包括纽约州(纽约市是纽约州的一部分,类似于吉林市是吉林省的一部分,有点搞)的其它几个县以及相邻的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的一部分,其中新泽西和曼哈顿只隔了一条河。这些地区构成了整个纽约大都会,面积大约10000平方公里,人口1600万。
我又要和北京做对比了,因为北京的常驻人口差不多也在1600万(户籍人口1200)万,而北京整个市面积则要大得多,达16000平方公里。考虑北京西北面有大片的山区,我们删去1/3,那么北京无论面积还是人口都于整个纽约大都会地区十分接近。
之所以这样多次反复拿北京跟纽约做比较,主要是希望大家对纽约的居住环境和居民购房的选择范围有一个粗略的印象。
纽约大都会区有1600万人口。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因为美国人口只有3亿,也就是说纽约大都会区的人口占到整个美国的5%还多。20个美国人就有一个生活在这个地区。而北京的人口占全国的1.2%,就算北京上海合并,也只占2.5%的样子。
所以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前面你不是说美国都是小城市的集群吗?公共资源都是分散的,怎么还有那么多人往纽约跑。
这个其实是不矛盾的,因为发展的过程总是先出现问题再有解决方案的。纵观美国的历史,当初欧洲人在美洲登陆建国的时候,主要是现在美国东北的一小片地,资源有限,纽约市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尽管美国后来有西进运动,人们往中西部走,但是还是无法改变纽约大都会区多年累计的城市结构和已经在美国社会中形成的功能地位。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常说城市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因此不可避免地散发着各种物欲的诱惑,尤其是对年轻人。大家看《欲望都市》,女人花一个月的工资买一双鞋子。为什么?满足自己的欲望呗。只是每一个人的满足点不同罢了。
虽然说美国人不像中国人那么善于攀比,要面子,那些在中国看来名牌的衣服鞋子,比如Levis的牛仔裤,Nike的运动服和鞋子,在美国都是几十块钱的“经济适用型”产品。大部分美国人也穿这个。我们感叹美国东西怎么那么便宜啊!好像美国真的实现了共产主义。其实我们只感叹对了一半。美国不是没有贵的东西,几百几千几万美元的衣服有的是,在哪里?纽约第五大道的柜台里。
此外,一些现代资讯服务业,比如金融、法律、媒体、广告、时尚、文化等行业,纽约的工作机会要比其它地区多。因此多少年来,美国人还是一批一批地去纽约,都希望能够咬一口这个大苹果。
我认识在纽约工作的人不少,但是真正挣大钱的不多。因为如果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在我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工资都在3-5万水平,在纽约生活压力还是很大的。很多年轻人都是想在纽约赚点钱,然后去其他环境好的地方养老。工作赚钱不就是为了有更舒适的生活?这里美国人跟中国人的观念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按照中国人的思维,年薪5万,北京五环内50万的房子死活是要拿下来的,否则对比起列祖列宗。
思维不同只是一个原因,这里还涉及到个人迁移的社会成本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你的关系,你的资源——中国远远要比美国高,以后详细谈这个问题。
当然你非常有钱,用钱赚钱,那么无论你多大岁数,纽约永远欢迎你。
也有一些年轻人,看上去混的不错的,有在纽约长驻的意思。我一个美国哥们,前不久刚结婚,夫妻俩都30岁的样子。老家是靠近纽约市但是不属于纽约市一个地方,相当于怀柔、密云或者廊坊。男的哈佛毕业,女的哥伦比亚毕业。工作都有7、8个年头。男的刚毕业的时候进了摩根斯坦利,底层,很累,而且钱也不多,投行也不是所有人一进去就高薪,底层的工资都是“被平均”的了。第二年就跳槽到了一个小的对冲基金公司,现在大概一年10万出头的样子。女的在一个公司做市场,现在一年5-6万的样子。两人加一起16-17万,到手大概1万一个月。
这个还是在80%中产阶级的收入范围内,只是位于80%人群的顶端。现在结婚了,照例说收入不错;但是他们还是租房。在曼哈顿花2000块一个月租的公寓,当然是很不错的房子了,就在中央公园的边上。美国人的思维就是这样,无论如何,生活质量应该要保证。
你可能要问了,钱呢?这里跟大家算一笔账,首先两个人读书都贷款。哈佛也好,哥伦比亚也好,4年本科学费加生活费总共20万美元。如果你爹不是大款,贷个10万很正常。哈佛给家庭收入6万以下的面学费也是2004年才开始的,那哥们没赶上。所以学费贷款是一笔开支,工作后一个月八九百块,分10年慢慢还。好在哈佛毕业工作相对好找一点,人脉肯定广点。师兄都是都是当总统的,尽管他们都不认识你。
所以你看,这里花大钱去读哈佛,其实也是进入高一级社会圈子的一个途径,给你带来可能带来某个回报或者满足,跟女人花2000美金买个包一个道理。——这是题外话。
除去学贷、房租、这哥们工作7、8年应该有一点积蓄。照理说都结婚了可以去首付买房子了。但是人家不,他把这个钱拿出来,跟朋友合伙办了个网站,工作的同时自己创业。你说那哥伦比亚的老婆没房会跟他结婚吗?人家就是没什么抱怨,日子也照样过。
所以还是那句话,美国年轻人不买房,不是因为买不起房,而是他们的生活模式以及对生活的态度跟中国人有很大的不同。在大多数美国人看来,生活的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自己过得舒服最重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最重要,而很少在乎别人是怎么看的。
这个哥们做网站未必能成功,未必能赚钱,亏本倒闭也难说。但是如果当这个社会用相当一部分的人在用心做事,就一定会有好的东西出来。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但是我一个朋友买的是一个公寓楼,3室一厅,大概100平米
====================
这个100平米大概与我们这里的100平米也不一样吧
美国是实用面积?
0
这帖实在,支持一下。
0
这个帖子好,谢谢兄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