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在美国生活有些年头了,说说真实美国房价

10-04-05 21:25 36142次浏览
雪融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总体而言,普通美国人这年头买房没也有国内媒体说的那么容易,但是比起国内的老百姓而言,还是压力小很多。

  
  美国的房价也是跟人口分布相关,一般而言,东西两岸,主要是纽约及周边的城市,还有加州贵一点,中间地区便宜。除了人口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美国几乎人人有车,这让每个人的生活范围扩大了很多,买房时候的选择余地也很多。
  
  美国房子的中间价目前在20万美元左右。前面说过,东西两头贵,所以美国中间大部分地方的都不到20万美元。我今年到过美国的两个中部城市,一个是底特律,一个是堪萨斯城,就人口而言,这两个城市在美国排在10-50之间,算是二线城市。但是人口100万都不到,中国大一点的县城都比它大。房价也便宜,一个楼都只要10几万,甚至不到10万,20万出头都是很好的房子了。
  
  但是这些城市恐怖的一面,就是人口少,根本看不到中国人熙熙攘攘的人群。晚上睡觉,外面路上一点响动都没有,自然也没有什么丰富的。很多刚来美国的时候,感觉总算清净了,但是没过几个月,就开始无聊了。而事实上,住在这些二线城市的美国人也是挺无聊的,所以年轻人还是会往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跑。
  
  这里稍微说一句题外话,美国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城市格局,说到底是自由经济社会体中,资源自由配置的结果。不想我们,一个大项目建在哪里要发改委说了算。美国都是大企业主导,企业觉得这个地方低价便宜、交通便利,就来这里设厂,可能一下子能涌进1-2万人口,城市便慢慢发展起来。
  
  再回到上面说到的底特律、堪萨斯城这样的二线城市。这些城市的房价相对便宜,但是这里的人靠什么过活?收入多少?
  
  美国是一个大企业主导的城市,因此每个城市几乎大同小异。买东西,都去沃尔玛;吃饭,都去subway;买家电,都去Bestbuy;买衣服,都去GAP;买鞋子,都去Nike……这些大企业几乎垄断了美国人所有的日常消费,是个无处不在的巨无霸,因此自然也要在每个地方聘用当地的员工。再加上电信、银行,小城市里的美国人有很大比例都是在这些大企业工作,收入也都很均衡,大约在3-4万一年,这就构成了美国所谓的中产阶级。
  
  有一些地方,可能是某个企业的总部,或者是某个行业的云集之地。比如底特律,三大汽车巨头都在那里。这就带来了大量的就业。但是现在汽车工业不景气,大量裁员;加之底特律所在的五大湖区传统的制造业优势已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口少了将近一半,很多房子都荒废掉。
  
  除了这些大企业,还有一些所谓的small business,很多都是买卖二手车,修修下水道,或者开个餐厅之类的。这就是美国的中小型城市的主要生活方式。
  
  大部分人在沃尔玛这样的企业工作。一年收入大概3-4万,除去税和保险,一年也就2-3万,再除去生活费用,算一半,一年存下1-2万。买个15万的房子也要10年。但是这些人都是本地人,很多在当地就有房子,因此买房的需求都没那么强烈。而且美国的房子,很多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我们论坛上看美国的房子简直跟画一样,其实现实都没那漂亮。走进一看都很旧。所以要经常维护,把外皮换一下,在内部重新装修一下,这些都涉及到费用。
  
  (待续)
打开淘股吧APP
127
评论(18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陆丰

10-04-05 22:10

0
加油!多聊聊。
赢秋

10-04-05 22:10

0
以前听 说 做电脑的 软件的 是 高科技 技术活  

于是,都想去做这样的高科技.

现在 ,忽然听LZ说,在别个国家 ,连弄个 下水道也是高科技了

于是,我 忽然,明白了,掏粪工才是真正的 高科技了 .

可是,这样得高科技, 有做的吗?

前两天,不是报道了吗?

看来,我们,真的国际化了
tanglong901

10-04-05 22:06

0
谢谢介绍如此详细而真实 的收入和房价信息。
九华山

10-04-05 22:05

0
楼主:给你加了许多油。
过去虽然知道一些,但你写出来,行云流水;看着很舒服。
雪融

10-04-05 22:01

0
美国的教育
  
  美国的中小学阶段,都是以公立学校为主。当然也有私立中小学,质量也不错,不过一年可能要好几万学费,除非特别有钱的,一般人不会考虑。
  
  公立学校按学区招生,所以美国人为了小孩的教育,也买学区房。中国的一些大城市,这里是一个高档小区,背后可能就是城中村,大家都是读一个学校。美国的小区好坏之分则更明显,你买得起这里的房子,才可能住在这个小区里。那租房子呢?好的小区基本上都在郊区,都是有钱人,不会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往往倒是市区,人多混杂的地方,才会有人把自己房子租出去。反差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旧金山所在的湾区,湾区西边硅谷一带相对而言都是好的区,房价贵。而湾区的东边,黑人多,乱了不少,即便房价便宜了不少,也很少有人愿意搬过去。
  
  美国虽然没有中国这样人为设立的重点高中,但是只要知道学校是在哪个区的,那个高中好那个高中不好大家都是明白的。
  
  前面有同学问,我的小孩要是没有户口能不能就近读书?美国没有户口这个概念,美国人看你是不是本地人就看你有没有在本地区纳税。而中小学阶段更是类似中国的义务教育,只要学校没有招满,都可以就读书。一些中国的访问学者,在这里呆一年,我看就有不少把孩子从国内接过来,没在美国交一分钱的税,隔壁的美国小学照样接收你入学。
  
  那么会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大家为了上好的学校,都往好的小区挤,结果好的区房价被炒高?这个现象肯定是有。否则湾区两边的房价也不会差那么多。但是有两点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第一,就是美国的教育资源比较均衡,中国的农村小学和城里的小学,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相差甚远。所以很多农村里稍微有钱的就想搬到县城,让孩子读个好学校。但是美国的中小学都是按照同一个标准建立的,无论是在设施还是在师资配备上基本没差。即便有差距,但是绝对不会中国那么大。第二,美国人更注重个性化教育。我们中国人说这个小学好,这个中学好,但是如果仔细想想,它究竟是好在哪里?答案无非是英语教育很强,奥数很强,有钢琴特色班,升学率高之类。但是如果再仔细想想,我们会什么要学英语、奥数和钢琴?因为别人的孩子也在这样学,我的孩子也要这样学。但是对一般美国人而言,这些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发掘孩子的潜能,培养他的个性。成绩只有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能够考上一定档次的学校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很多人认为,美国人傻,数理化都不会做。其实不是所有美国人都是这样的。这种误解应该来自早期留美的中国学生,因为早期留学生进好学校毕竟是少数,因此接触到的美国人也不是全面的。现在我们是视野慢慢宽广了,就会发现,聪明的白人大把大把的在。你去美国一些好的大学,麻省理工、斯坦福,数理化专业都是白人为主,微软、Google的技术人员也是白人为主。为什么这样,这些都是教育个性化的结果,你喜欢这个,那你就专研进去,美国排名前20-30所大学足以吸纳美国本土最好的学生。所以才会出现其它大部分美国学校的工程学院一半是中国人一半是印度人。
  
  而对于不喜欢数理化的美国人而言,你就没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学三角函数、微积分?会加减乘除就可以了。美国GRE考试,相当于中国研究生入学考试,针对所有专业的,有个数学部分,难度只有中国初中的水平。如果你是数学专业的,那么还有一个专业考试,就难了。
  
  这个是中国和美国教育理念最大的不同。当然,中国实在是人多,好的大学少,这是国情。所以考试一定要维持在一定的难度,否则没有区分度。
  
  美国的中小学不要学费。但是其它杂费还是有一些,一年大概几百块钱。上下学都有校车接送,那种黄色的大巴,美国电影里也很常见。而且小学生读书基本上没什么压力。我以前隔壁的小孩上小学一年级,每天早上10点校车接走,下午3点就送回来了。每天就看她在玩。
  
  美国学生高中毕业考大学,都是学生自己申请的。每个人都会申请好几所学校,同时会被好几所学校录取。不存在我们的前后志愿、批次问题。最后自己选择一个。
  
  申请的时候主要提交这么几个材料。一个是高中的成绩单、排名,第二个是SAT考试,相当于我们的高考。SAT在美国一年考7次,学生到了高二、高三都可以去考,只要在申请之前拿到分数就可以了。考砸了还可以把成绩取消掉重考。这两个是最主要的。美国的大学招生主要也是看分数,看排名的。某个大学如果要说我们录取新生的素质高,就拿出SAT成绩来比,或者说我们百分之多少的学生的高中成绩是排在前10%的。此外还有推荐信,你得过什么奖之类全都一起附上,这些就有一些水分了。
  
  美国的大学,前面已经提到过一些。最好的就是排名前20的私立学校,哈佛、麻省理工等等,相当于我们的北大清华。美国3亿人口(前面有的地方我写4亿,纠正一下),是我们的1/4,所以在比例上相当北大清华在中国扩招40倍。这个足以把全国最优秀的学生给招走了。这20所大学也是抢学生也是非常厉害的,给奖学金,而且有提前招生,北大清华自主招生估计就是跟他们学的。这些私立大学4年本科学费加生活费大概要20万美元。奖学金是有,但是不是人人都能拿到。私立学校政府不给钱,主要靠捐款和学费。我一个哥们被耶鲁录取过,但是没有一分奖学金,没办法,只好忍痛割爱。
  
  之后是州立大学,州立大学对本周居民便宜,一般在3000-8000美金一年,相当于我们国内大学的学费一个水平。如果是外州和外国人,学费要涨个1-2万。每个州一般都有1-2所好的州立大学,都在一个档次,所以没事也不会跑到其它州去读公立大学。
  
  再往下,就是社区大学,相当于我们的大专,学费更便宜,一个学分几十块钱。有些人为了省钱,先去社区大学,读个两年,然后在转到其它大学。好在绝大部分的美国学校都是允许转学分的。
  
  很多中国人觉得美国人独立,读书不花家里的钱。这个也不全都是这样的,完全看你家里的经济条件。有些人家里有钱,父母就会给,甚至啃老的也不少。这几年,美国人都在反思年轻人的生存能力是不是下降了,因为学历越来越高,好的工作不好找,差的工作又不想干,没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是跟父母住在一起的。
  
  其次是奖学金部分。但是在本科阶段,奖学金覆盖面是很少的一部分。中国人出来的大部分读读博士,那么才会有免学费加上一个月1000-2000的生活费,相当于给学校给老师打工。这是两个概念。
  
  所以即便是一个中上阶层的普通美国人,但是又不是那种学校抢着给你奖学金的顶尖的天才,如果要挤进前20名的私立大学的精英圈子,无论在竞争上、还是在经济上,压力其实都挺大的。
  
  除了奖学金,就是贷款。政府有各种低息和免息贷款。美国贷款读书也是很大一部分。
  
  最后还有打工。但是打工的收入是微薄的。如果在学校打工,基本上是管管图书馆之类,一个小时10块钱算多了。如果去外面,一般都去肯德基之类的,跟中国比较类似。如果肯吃苦的话,生活费是可以赚回来的。但是如果是私立大学,靠打工赚学费就别想了。
雪融

10-04-05 21:59

0
 小企业之路
  
  总之,有很大一部分美国人是为大企业在工作。福布斯的数据显示,沃尔玛、美国银行等50家大企业在美国的员工总数超过1100万人。不少美国人就希望能够在这样的公司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只要不裁员,“中产阶级”的生活都没有问题。
  
  当然也会有人不满足于这样的生活,希望能够赚到更大的钱。那就要自己创业了。最简单的创业从自由职业者做起,无论你是修下水道的,还是给人家做培训的,或者是写程序的,撰稿的,搞艺术的,算命的,反正你是单干户,就都属于这个只有职业者。美国估计有2000-3000万的自由自业者,占人口比重约10%。这其实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
  
  企业喜欢用自由职业者。比如你们公司要做一个网站,如果找一个专门做网站的公司,价格可能会很高;如果招一个做网站的员工,又没有这个必要。因此找个会做网站的自由职业者是最合适的。
  
  政府对自由职业者不收什么费用,但是有一个限制,就是你的业务量如果一定的量,比如1年超过10万就不能这样搞,必须得成立公司。自由职业者把收入除去成本(电脑、电话、房租都可以算里面,你还可以把做网站转包给别人,付给人家的钱也算成本)之后,按照个人所得税征税。如果你的生意做大了,那么就开公司。美国开公司不用注册资金,几乎不用成本。当然税还是要交的,你问要交多少?这又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不同地产不同产品都有差别。总之税是少不了的,只是美国没有各种各样的费。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政策其实是在最大限度的鼓励和孕育中小企业,不设任何门槛。因为美国的任何一个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而来,创新的力量也是从中小企业开始,不能扼杀。
  
  前面说过,很多行业一旦城市,市场一旦培育出来,立马就被几家大企业垄断。你要在美国再做汽车,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中小企业的出路在何处?我想大致可以分这样几类。
  
  有一大部分公司是服务型的,比如法律,你开个律师事务所,目标就是这个城市的人,不一定都要做大,做到全国去。另外一种是接收大企业转包过来的业务,也就是外包业。这个在美国很发达。因为大企业虽然大,但是未必什么事情都专业,或者有些小钱他不屑赚,麻烦,直接找个小公司来做算了,就是外包。在中国我们听的比较多的是软件外包。在美国,什么东西多能外包。连政府的监狱都可以外包,政府给你一年多少钱,你给我把这个监狱的犯人管理好。因为政府肯定算过帐,这样会比我自己直接管理要合算。外包可以促进社会分工的专业话。
  
  再一个就是走传统的做大路线。但是前提一定要有是创新型的产品或者产品,这主要集中在网络和高科技行业中。小公司做大之后,就希望能够上市,或者被大企业收购。不过在这个问题上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像Google巨额收购了Youtube,微软巨额收购了facebook,但是youtube和facebook其实根本没有盈利,是不是真的值这么多钱?在美国也是有很大的争论。但是这确实是在美国快速致富的一个途径。我有个同事,大学刚毕业,还一脸青春痘。到我们公司实几个月。喜欢捣鼓网站。这年头是个人都在捣鼓网站,也没什么太显眼的。实完就走了。后来有一次碰到他跟他聊天,他说他的网站卖了,卖了1000多万美元。我还以为他在开玩笑,结果发现是真的卖了,各大财经媒体都有新闻。这个网站因为流量大,被一个同类型的大网站给买过去了。在美国暴富的事情就是这样活生生地发生着。小伙子才24岁。
  
  这里也可以看出,很多大企业的成长之路其实是不断的兼并之路。就算google这样的公司。最初只有搜索引擎一个产品,现在有几十个产品。其实后来的很多产品都不是他们开发的,而是收购其他小公司得来的。同时,在这些兼并的背后有这良好的融资和风险评估体系作为支撑。
  
  最后还要说一点,美国的生意往来都没有中国的所谓的发票。我给你们公司做网站,做完之后我做一张纸,大致列出谁给谁提供哪些服务,收费多少,稍微写得正规一点,不要写成借条那样。这张纸在美国就算发票,公司就可以拿去做帐。所以这里就涉及到商业诚信问题,美国人不是没有做假账的,但是基本上商业诚信度很高。赖帐的事情也很少发生。
GGYYC

10-04-05 21:59

0
Santa Monica 真不错, 即使在周末, 人也不多, 不象深圳/三亚, 海滩象是下饺子.
关于美国的房地产,算是TGB很真实的一篇, 顶起!
雪融

10-04-05 21:58

0
大企业主导的国家
  
  普通美国人收入在3-5万,他们职位的提升和收入的增长都没有中国来的快,因为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及其梯队分布已经十分成熟了。在大企业熬个10年,到manager,可能有10万收入,再过10年,到Director,可能有20万年薪。
  
  从这点而言,美国的企业跟中国的公务员和国企体制十分相像。而事实上,美国的大企业动不动就是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情形也是很普遍的。
  
  而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公务员和国企是独立的体制,或者说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这个体制之内,但是他们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而美国的大企业则是架构了整个美国的大体制,而几乎所有的美国人和社会资源都在这个体制之内循环。
  
  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反差:中国的公务员和国企系统无需过多考虑其自身的经营,中石化、中石油、各大银行都是政府权力主导之下的机构,而不是市场化的产物,所以他们首要的任务是维护现有的权力,而不是自身的经营。而美国的大企业往往脱胎于小企业,靠实力和竞争,最后胜者为王,主导整个产业,进而左右政治权力。
  
  所以美国没有发改委,没有五年规划,政府甚至对具体经济事务不闻不问,但是这些并不妨碍产业发展。因为企业自发地替代了某些中国政府部门所扮演的角色。
  
  以汽车产业为例。福特公司最早就是在底特律的作坊发家的。几个有想法的人希望能够制造出物美价廉的汽车,这样所有的美国人都能够买得起汽车,改变美国人的生活。于是他们研制出了经济适用型的汽车,并且迅速推广开了,为美国人接受。这100年来,美国的汽车工业就是这么几个公司主导的。美国联邦政府连主管汽车的部门都没有,更别提地方政府了。
  
  所以我们今天来看美国的汽车行业,它是垄断的吗?有那么点意思,几个大企业占据了市场,其它人很难进来。但是美国人在骂这些企业吗?可能有,但是总体都不骂。为什么?两条原因,第一,这些企业解决了很多美国人的就业问题,就业渠道对所有美国人敞开;第二,美国人买得起车,开得起车,享受到了这个企业对我的生活带来切实利益。
  
  这也就是说,这些大企业在自己赚钱的同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这就是企业的社会效益,企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正价值所在。所以美国的大企业能够发展,除了它体制、技术和资金的优势,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它的确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是它在这个社会能够长远生存的根本原因。而企业的所有制、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都是次要的。普通美国人以自己的国家有这些大企业、自己为这些大企业工作为荣,哪怕是在新巴克当服务员也是如此,而这种荣誉感是发自内心的;而反观中国的普通民众,恨不得自己的国有企业立马倒闭。
  
  大企业虽然不可避免地有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弊端,但是优势也是很明显的。就是规模化大生产所带来的竞争优势。这一点在《美国的消费》一文中已经提到。这里还有另外一点要说,美国的大企业虽然对内温和,但是遍布全世界的美国企业在对外敛财上一点都不手软,比扔在伊拉克的导弹更有杀伤力。
  
  美国人为什么能够容忍那么大的外债,那么大的贸易逆差,那么大的财政赤字?原因在于源源不断地有国外的钱进来填补国内的窟窿。在实业中,美国的大企业占尽了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优势。而在金融业中,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几乎所有金融也的游戏规则都是美国人设计的,美国也自然成为最大的庄家。它拿着厚厚的说明书来中国推销美国的债券、基金、期货。中国人能够完整的看完这些英文说明,明白它内容的人没有几个。所以你跟美国人玩,能赚钱吗?像东航、碧桂园都是被美国所谓“金融衍生工具”的套子套住,然后几个亿几个亿地赔给美国投行。投行的背后都是政府,华尔街比白宫对美国更重要。这些投行不赚钱,它们吃什么去?
  
  抱怨不解决任何问题,我们要总结原因。关键还是在于知识的匮乏,稍微有几个钱就夜郎自大。我们能做的是在自己还没有能力成为庄家之前,应该先学会别人的游戏规则。
雪融

10-04-05 21:55

0
美国的税
  
  美国人认为美国税很重,这也是美国人骂美国政府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美国个人一般要交多少税呢?这实在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有一个返税制度。老百姓每年都要报税,向政府说明自己一年收入多少,该交多少税,已经交了多少税,然后政府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返回一部分税款。
  
  美国的法律是一个冗长的体系。就拿个人所得税这一块为例,政府一开始制定一个法律,规定收入的百分之几应该交税。结果张三说,我收入是跟邻居王五一样,但是王五一个人生活,我有一家5口人要养,我花得比王五多,你要我跟王五交一样的税,显然是不合理的。想想是有道理的,好,议会开会,讨论半天,制定一个法案,规定家里有小孩的返税一部分。过了20年,王五发现不对了。因为张三家的小孩长大成人了赚钱了,自己小孩倒是到处要花钱,负担明显比张三重了。怎么办,议会再出一个法案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长期下来,考虑到个人和家庭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冗长的法律体系。到底要交多少税,能够返回多少税,普通人一般都搞不清。如果你都搞清了,你就是专家了。所以一般人报税,都是去找专门的会计师。他们熟悉法律,几分钟就帮你搞定,而且还会想方设法帮你多返税。所以会计师收入为什么高,还是那个工资法则,有技术含量的活,别人做不了,收入在美国自然会高出一截。一个客户十几分钟搞定,收你几十甚至上百元。在每年的报税季节能够狠狠赚一笔。
  
  就个人所得税这一块而言,一般3-5万年薪的人1/3-1/4都要交税(具体包括联邦税、州税等不同种类)。收入越高,个税越高。
  
  在返税的环节,总体而言就是家庭负担越重(供房、有小孩),返税越多,有的甚至能够全部返回。而刚毕业的没家产的单身小青年,负税最重。
  
  除了个人所得税,美国还有一个消费税。你买任何东西,都要交消费税,每个州税率都不相同。比如拉斯维加斯所在的沙漠地带的内达华州的消费税在7%左右,好像是美国最低,你买100块的东西要付107块钱。而隔壁的加州则为10%,得付110元。金融危机以来,很多州都调高了消费税,调高1个百分点政府消费税的收入就能增加10%还多,这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目。当然,每调高一次,美国老百姓就骂一次,毕竟是在你身上拔羊毛。
  
  除了这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个人赋税还有一块大头就是物业税。物业税也是根据地区和具体住房条件不同而不同。同样有冗长的法律对住房的用途和档次就行分类,不同州的税率不一样,豪宅物业税会高,一般的住宅大概在1-2%左右的水平,2007年美国全国平均物业税率为1.38%。前面提到过的,你在曼哈顿有100万的一套100平米房子,每个月大概要交1000多元的税。
  
  物业税能够抑制投资购房,但是还是有钱可赚的。这套曼哈顿100平米的房子如果有2-3个卧室,一个月能够租2000-4000元。一个月还赚1000-3000的样子,取中间数2000元,租售比和北京上海100万的房子租2000元一个月相当。
  
  当然,曼哈顿的公寓在美国是特例。因为除了曼哈顿,美国人主要都是独立房,价格也便宜。一套50万的房子,每个月大概交500-1000元的物业税。而租金的话就看地段了。前面谈到过,如果在洛杉矶有这样一栋楼,全部用来放租的话,隔个4-5个房间是没有问题,一个月能收2000-4000元的样子。当然,也是不好赚钱的,要具体看买卖了。
  
  总体而言,一套普通房子的物业税肯定是要比租同样房子的租金来得低很多,否则买房就毫无意义了。
  
  美国的税是重的。算上企业的税转嫁到个人头上的那部分在内,美国人收入的几乎一半是用来交了各种税费。羊毛都是出在羊身上,美国的高福利都是建立在赋税上面。最简单的例子,你孩子读书的费用,你的养老金都是来自你交给国家的钱上。但是国家还是通过冗长的法律体系来尽量保证每个纳税人的纳税和回报成比例。
野战旅

10-04-05 21:54

0
谢谢,请谈谈美国的物业税。我女儿生在洛杉矶,我可是个土鳖,对那边一无所知。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