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散人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说是老家,其实仅在四岁和八岁时回去过,一个离北京二百公里左右的典型农村.一路上,看着窗外的风景,还是很有新鲜感的.去掉新鲜感,透过繁荣的表象,隐忧已渐渐显现.
一是污染.集市附近的白杨上挂满了废弃的塑料袋,应该讲去年六月开始推行的限塑令是英明无比的,可惜,执行力度不够,城区的农贸市场尚不能执行,此令在于农村,恐怕是一纸空文了;河水多被污染,部分河流成为倾倒垃圾的地方,赶上阳光明媚,在河边即可感到浊气弥漫.
二是干旱.池塘基本无水,河流呈严重缺水的状态,某条小溪中竟然残留了许多去年种植的玉米杆,可以推断,去年这条小溪是干旱见底的.
印象中,几年前CCTV曾报道到俺老家野蛮开采地下水,事过几年,开采地下水更为野蛮,几年前,200米即可打出水来,现在要300米,许多村子实行限日供水,情况好的村子是五天供一次水,情况差的村子是20天供一次水,水不够用,许多家又在院中打了小井.真不知道地下水能够撑多久.
呵呵,说过二忧,说说开心的地方.
俺老家的村民收入非常不错,大瓦房啥的就不说了哈,据说60元/天雇临工,脏累的活都不一定雇得到人,俺在传说中的滨海新区,80元/天,多数情况下就可以雇到临工了,如此价差,民工荒也就不足为怪了.
家电下乡,前景非常看好.村民的购买力,不必怀疑,但许多家庭中的电器仅限电视机,吊扇,少数有冰箱,一个相当有潜力的市场,一旦被激活,其空间是相当惊人的.
汽车下乡,成果已显.在某条双向单车道的村级公路上,竟然遇到了简单的塞车情况,呵呵,不看不知道,一看还是吓一跳的.
一个目前想不明白是喜是忧的情况,农村中的住房流转加快,房屋交易经常在本村村民之间发生,俺顺嘴打听了一处房屋,九间房,大院套,大门楼,价格大概是13万元,而建造一间房的成本已经超过了一万,也就是这处房多数是建筑成本,地价,低得可怜.该村离县城十公里左右,县城新开盘的小区,均价超过了3000元.
刚想出一个情况,肯定是忧.公建占地情况非常严重,经常听亲戚讲某村民家的土地被征用,得到了多少补偿,俺不过经过了几公里的地方,亲戚就提到了几起征地事件,他们可不是像城里拆迁户那样不满,而是非常期待着土地被征用.可是,我们的18亿土地黄线呢,恐怕早已在事实上突破了.
夜晚,天空依然清澈,看着点点星光,心下似有安慰,只是不知道农村的环境,还能够坚守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