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这些网上都有啊,
比方说laoba1的新浪博客。
0
学
0
著名投资人段永平:价值投资者不需要我的建议 ---说得很好,但可以的话价值投资者可以互相探讨一下不同角度看企业的感受,或一些信息。这些很珍贵,又不会无偿互相分享。
0
估值:模糊的正确
“段迷”:比如一个公司有净资产100亿元,每年能赚10亿元,这个公司大概值多少钱?
段永平:大概就是你存多少的钱M能拿到10亿元的利息(长期国债利息),再把M打6折。
比如:如果我买200亿长期国债的收入有10亿元/年,我会花200亿元去买个年利10亿元的公司吗?国债是risk free(无风险)的,所以买公司就要打折。越觉得没谱的打折要越厉害,和我们平时的生意没区别。这大概就是巴菲特讲的安全边际的来源吧。
我个人觉得,如果需要计算器按半天才能算出来那么一点利润的投资,还是不投的好。我认为估值就是个毛估估的东西,如果要用到计算器才能算出来的便宜就不够便宜了。
芒格也说过,从来没见巴菲特按着计算器去估值一家企业,我也没真正用过计算器做估值。我总是认为大致的估值主要用于判断下行的空间,定性的分析才是真正利润的来源,这也可能是价值投资里最难的东西。
一般而言,赚到几十倍甚至更多的股票绝不是靠估值估出来的,不然没道理投资人一开始不全盘压上。
正是由于定性分析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多数情况下人们往往即使看好也不敢下大注,或就算下大注也不敢全力以赴。
当然,确实也有一些摁摁计算器就觉得很便宜的时候,比如巴菲特买的中石油,我买的万科。但这种情况往往是一些特例。
我觉得估值在决定卖股票时也是毛估估的,比如当万科涨到3500亿元至3600多亿元时,我曾强烈建议我一个朋友应该卖掉,因为我觉得万科要持续赚300多亿元是件很困难的事。你花3000多亿元去赚不到 100亿元的年利润实在不是个好主意。如果你真的喜欢万科,可以等一等,将来可能会有机会用同样的钱买回更多的股份回来。说实话,我挺喜欢万科的,我想有一天我可能会再投万科的。下次投的时候争取多买些,持有的时间长一点。
巴菲特确实说过伟大的公司和生意是不需要卖的,可他老人家到现在为止没卖过的公司也是极少的。另外,我觉得巴菲特说这话的潜台词是其实伟大的公司市场往往不会给一个疯狂的价钱,如果你仅仅是因为有一点点高估就卖出的话,可能会失去买回来的机会。而且,在美国,投资交的是利得税,不卖不算获利,一卖就可能要交很高的税,不合算。
另外,100元的东西,如果98元卖给你,你不一定合算,除非你马上倒手一下。对投资,只有一样东西最简单,就是当你买一个股票时,一定是认为在买这家公司,你可能拿在手里10年,甚至20年。
“段迷”:DCF是估值的一种好方法吗?
段永平:我非常同意DCF(生命周期的总现金流折现)是唯一合乎逻辑的估值方法的说法,其实这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意思,不过是量化了。
老巴的东西真的很简单: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别的所有的东西都是诠释或衍生,可看可不看。老巴对我说过,他什么都做过。我也一样,做过空,借过 margin,买过不懂的东西等等。
个人认为投资没有形式上的高低,只有懂的程度的差异。如果我能预见到一个公司有高成长,我当然愿意投。我从来都很愿意投高成长的公司——如果我能确认它会是高成长的。
当你学价值投资学到不会了,就说明有进步了。本来投资目标就该是很少的。我目前除了投资上市公司外,像风投等都暂未考虑。
0
还是学他比较好,巴菲特原版的我们看不懂,又没条件请他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