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malaya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目前无论机构或论坛中的民间研究者都将格林美估值归结到回收体系的建设或者把它当作一个另类有色企业来看待. 这里我想提一点自己的看法,供商榷.
一. 回收体系的建设问题. 目前涉及到2部分: 钴镍废料的回收(如电池) 和电子废弃物的回收.
1. 对于钴镍废料的回收公司利用独有的技术优势已经占领了回收废料的主要来源(工业废料),对电池的回收正在逐步展开. 这块业务是公司目前的现金奶牛, 只受制于产能. 电池回收体系可以帮助公司提高毛利率. 此外, 公司也应该开始考虑未来产能大幅扩张,国内需求满足后的海外市场拓展问题. 毕竟商业模式成本优势巨大. 总之,独有的技术就要使其最大化利润.
2. 电子废弃物的回收体系, 完全靠公司自己建设,不仅周期长,成本/效益不高而且需要地方政府支持. 对有条件的省市可以进入. 但是,指望像苏宁一样开连锁店并不现实. 我的理解是,政府正在引导废物回收循环产业: 从规范农民拾荒者--回收站--拆解基地-交易市场--处理工厂. 这样一个产业链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利用自己核心优势占据利润最大的部分. 没有人能够独占哪怕大部分市场,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参与,只要产业链的饼大了,交易市场建立了,就不愁没有原料.我们就做我们最擅长的高附加值部份. 于国家于企业都是双赢. 这个我们目前只能进一步观察.
二. 公司业务定位问题
目前有一种倾向将公司定位为有色,周期类公司. 不可否认,目前公司的钴镍粉占比很大. 近两年收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业绩会起伏.但是我们要看到不远的将来随着塑木,无铅焊料等产品推出放量,钴镍占比将逐渐减小. 另外我还想提醒大家,不要忘记这是一家基于研发的公司,我们不知道它未来还会有什么别的产品推出. 也许我们不该这样短视和武断地认为它是有色类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