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etim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最近中美摩擦不断,老大频频出招,希望扼杀老二的发展势头,保住自己的江湖地位,就像当年对苏联和日本一样。仔细研究中美之间的过招,可以看到三个关键词:
第一,汇率。我个人认为,美国对中国反倾销调查、对台策略的改变、对中国宗教策略的改变,都是为了逼人民币升值。这样,一方面可以打击中国制造业,实现奥巴马所谓的“再平衡”策略;另一方面可以催大中国资产泡沫,让中国重蹈日本覆辙。不过中国不是当年的日本,应该不会束手就擒。让我们看看接下来的故事吧。
第二,能源。美国通过200多年的经营,经过多次战争,事实上已经直接或者间接占有了世界石油资源的一半以上。然而,对中国而言,能源却是个重大的问题。就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来看,以投资和基建为主。这种经济结构能够保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由于能源和资源消耗量大,同时容易出现恶性通胀和资产泡沫。只要美国不断推高能源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中国的高通胀就不可避免出现。中国目前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一方面和俄罗斯、巴西等国家签订能源合作协议,同时不断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并购外国资源企业,而且还不断挖掘国内能源和资源储备,大力发展新疆就是例证。但是,在能源问题上,中国动手太晚,目前处在绝对劣势。
第三,碳排放。碳排放问题和气候问题、能源问题相关。美国希望通过碳排放限制中国发展,中国同样也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摆脱经济发展中能源和资源消耗大,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碳排放问题上,中美利益几乎一致,但中国希望经济转型顺利过渡,而我认为转型将必然会带来阵痛。没有阵痛的转型是不可能成功的。08年金融危机,给了中国一个转型的好机会,那时是解决房地产问题、过渡依赖基建一个较好的机会,但是我们放弃了这个绝好机会,推出4万亿元的刺激计划,让经济结构比危机前更加不平衡。目前,中国在保证GDP的前提下,已经把“调结构”放在第一位。不过我个人并不看好,因为最佳时机错过了,未来必然会用更高的代价进行转型。
这三个关键词,有助于我们理解目前中美战略博弈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