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伟大的日式悲剧——浅田真央 看女子花样滑冰有感

10-02-26 22:27 21945次浏览
青青子矜1233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不同民族的民族性格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审美倾向也是完全不同的。自信而乐观的美国人坚信英雄必将战胜所有的磨难与邪恶,必将有一个功成名就、抱得美人归的光明结局,所以典型的美国故事,最后总是皆大欢喜,比如《肖申克的救赎》,比如《阿甘正传》。

中国人是一个追崇中庸的民族,纯粹的成功或者纯粹的失败,都不是我们的菜。一场正面人物死得七七八八、典型皮洛士式的胜利,或者一场功败垂成、倒在黎明前最后一丝黑暗中的失败,最能唤起我们的伤感与赞美。比如传唱千古的《史记·项羽本纪》——从鸿门宴放虎归山、百战百胜惟有垓下一败,到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不渡乌江——一层层一步步,都是在渲染“非战之罪”的功败垂成,堪称中国式悲剧的巅峰之作。

而哀伤且敏感的日本人,他们的审美眼光,更是大多数国人所不能真正理解的。日本史上著名的悲剧人物平敦盛,仅仅是小将一员、放弃了逃跑机会被对方斩首而已,以我们的眼光,实在看不到其中有多少值得回味的戏剧性。但在日本人眼中,平敦盛16岁的年纪、俊秀的容貌、优雅的笛声、从容赴死的气概,让这场死亡有了樱花飘落般的美感;正因为平敦盛仅仅是一员小将,正因为源平争霸的大局是他所无法掌控的,所以他的死亡是命定的,宿命感让这场死亡更加完美。可以说,在美学意义上,日本人在意的是生与死是否绚烂,而不是生与死本身;是过程,不是结果。

除了日本人,可能再也没有人能理解这种美了,但是这不等于我们感受不到这种美。在这次冬奥会上,用日式悲剧美震撼我们的,就是日本花样滑冰选手浅田真央。

四年前都灵冬奥会时,浅田真央就具有了超越当时奥运冠军荒川静香的实力。但规则限定,1990年7月之前出生者,才可以参加都灵冬奥会,而真央的生日,是1990年9月25日。可能当时看来,遗憾的不过是少了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机会;然而现在回头去看,真央不仅错过了躲开宿敌金妍儿、去争夺奥运奖牌的一大良机,可能更是错过了、原本应该属于她的时代。

所谓花样滑冰,关键在于跳跃,完成难度越大的跳跃,选手所得的分值就越高,最终获得冠军的把握也就越大。在女子花样滑冰中,难度最大的跳跃当数阿克塞尔三周跳,于是似乎理所当然地,以冠军为目标的浅田真央,开始了对阿克塞尔三周跳的执著冲击。

2007年、东京,浅田真央在世锦赛的赛场上,第一次使用阿克塞尔三周跳。尽管落冰时出现了双刃落冰的失误,但仍算是基本完成,16岁的真央结束表演后激动地泪流不止,最终力压金妍儿获得银牌。

2008年、哥德堡,浅田真央再次在世锦赛中使用阿克塞尔三周跳,结果起跳时直接摔倒。现在想来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唯一一次没有阿克塞尔三周跳的表演,却为真央赢得了唯一一块世锦赛金牌。
花样滑冰的评分规则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尽管浅田真央毫无疑问在难度上独步天下,但是独步天下的难度已经不能带给她独步天下的分数。新规则中阿克塞尔三周跳的基础分和GOE加分缩水,高难度动作一旦失手的罚分更加难以承受。稳定的低难度跳跃反而可以节约体力,让选手去进一步雕琢步伐、旋转、节奏、姿态等等次要技术环节,让选手在评分时更占便宜。

所以到了2009年洛杉矶世锦赛上,浅田真央需要在自由滑中完成两个而不是一个阿克塞尔三周跳,才能战胜宿敌金妍儿。第一次起跳,她完美地成功了;第二次起跳,她因周数不足重重地摔倒,无缘奖牌。


2010-2-26 21:35 回复

最萌肖恩
6位粉

为什么浅田真央不能改变战术去适应新规则呢?也许是因为技术并不全面,让她无法舍弃对阿克塞尔三周跳的依赖;也许是近年来日渐没落的俄系花滑,让师从其门下的真央不能及时得到调整和点拨;但我们更愿意相信,是花滑选手对跳跃本能的热爱,让她无法摆脱高难度跳跃的诱惑,必须拒绝低难度跳跃带来的屈辱与失落。

于是她不再是天下第一,不再是理所当然的金牌获得者,她和金妍儿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这不是落伍,追求高难度的理念在花滑界、在体育界永远也不应该落伍;这就是落伍,不能适应时代的先进,一样叫做落伍。浅田真央,像是向着冲绳美国航母群孤独冲锋的大和号一般,开始了她的温哥华冬奥会之旅。

短节目比赛中,她在金妍儿之前上场。一曲《假面舞会》,开始还带有紧张、局促、不自信,但是当阿克塞尔三周接后外点冰两周成功完成后,当节目进行到后半段时,她的热情、激情、自信与光彩如大坝泄洪一般,瞬间倾泻而出。在这段3分钟的表演中,我们看到了一个19岁少女在长期挫折与压抑后的一段自我发现之旅,勇气唤回了勇气,意志竖起了意志,自信战胜了自信。这是一段真诚地表演,是生命重压下骤然迸发与绽放的绚丽,于是它感动了现场的观众,也让电视机前的我们为之动容。

但是,随后出场的金妍儿,节目“从头到尾都是情绪饱满”的,勾手三周跳接后外点冰三周的难度稍逊但起评分值更高,她的表现力“更胜一筹”,于是有了将近5分的短节目分差。

浅田真央终究是时代的弃儿而不是宠儿,她可以战胜自我,却无法战胜宿命,她可以挑战命运,却无法挑战整个世界。这是一场无可奈何,命中注定的悲剧。

两天后,自由滑比赛,这场悲剧终于到了高潮。先出场的金妍儿以基本无懈可击、但也仅仅是无懈可及的表演拿到了骇人听闻的150.06分。分数打出时,正在场上热身的浅田真央表情凝重,看着远处已经在庆祝胜利的对手。这个分数,不仅意味着赛前无数人预料中的“万一”再无可能发生,而且代表了裁判、代表了国际花滑界的态度:完全无视浅田真央,完全无视她的两个阿克塞尔三周跳,即使连看都还没有看;仿佛阿克塞尔三周跳和“冠军”这个字眼毫无关系,他们已经铁了心不让冠军旁落到“过时”的人手中,他们已经毁掉了还没开始的表演。

你辛辛苦苦准备了四年的成果,被人看都不看丢在地上时,你会怎么想?你一生孜孜以求的理想,别人却不屑一顾时,你会怎么作?

所以有了浅田真央版《莫斯科的悲钟》。

这是一段不太适合真央的音乐,真的,太沉闷,太压抑,太悲壮。但是命中注定,在最需要它适合的时候,它适合了。

如果说有人的表演无懈可击却仅仅无懈可击的话,那真央的这段自由滑,夸张点说,就是有两个完美的阿克塞尔三周跳,却也仅仅有两个完美的阿克塞尔三周跳。其他技术动作,降组的降组,跳空的跳空,真央后半段已经被三周半跳消耗地体力不支、左支右绌,这是一段技术基础分只值55.78的自由滑。

可是,那又如何?

我无法抗拒失败的命运,但是任何力量也休想羞辱我;我无法避免死亡的命运,但我可以用生命的最后一丝力量划出一道冰原极光般的异彩;你可以用不公平的评分嘲笑我,但我也可以用天下第一的跳跃蔑视你;你可以闭上眼装作看不见我,但我正舞动在整个世界的眼中——飞蛾扑火,壮烈绚烂,当人无所畏惧,便只可杀死,不可战胜!

这就是我从这段自由滑中看到的。从竞技的角度,我们当然可以继续讨论那莫名其妙的跳空,而从艺术的角度,我只要看到那一道直指人心,令人动容的异彩,就足够了。

这是一次完美的失败,一次最符合日式美学的死亡,不能想象,还有比这更绚丽、更永恒的事物了,哪怕是胜利。

有人说,在竞技体育中,只有第一名才会被人铭记。或许是这样吧!从今以后,可能这一天将以金妍儿的名义被记录。

但是今天,就是现在,我们这些亲历者知道,它是属于浅田真央,属于她那伟大的、充满日式悲剧意味的,失败。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2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流浪者

10-02-26 23:04

0
申雪赵宏博的短节目还是很漂亮的,以前有一次看陈露的比赛,好像表演的化蝶,那次也挺震撼的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流浪者

10-02-26 23:01

0
才差两个月就不能参赛,这要是在中国,差两年都能给改了。中国的运动员,体操队可以把年龄改大,其他像田径,足球,篮球灯项目基本上都是改小,两个月在中国,根本就不算改动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森林焱炎

10-02-26 23:00

0
生若夏花般绚烂

死若秋叶般静美
青青子矜1233

10-02-26 22:57

0
为什么不是地方,这周的罗牛山就象今天的浅田--杯具英雄
sabbatia

10-02-26 22:57

0
yt710

10-02-26 22:55

0
老实说我也有点看不懂现在裁判的评分标准,金地身材过分粗壮,象个一等兵,动作不够舒展,缺乏女性的柔美,而身体柔韧性更佳的浅田无论是动作的难度还是美感都胜她一筹,最后居然是这个结果;
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双人滑上,也许是申赵的高龄复出感动了裁判,才特意把银牌换成了金牌,让他们的职业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体现了好莱坞式的审美观。
八度春秋

10-02-26 22:52

0
好不好文不说
发得不是地方....
biubiu

10-02-26 22:48

0
Johnny Weir :<Poker Face>
美轮美奂
青青子矜1233

10-02-26 22:47

0
浅田真央对于世界冰坛来说,曾经是一个爆炸的惊喜。她是历史上第一个能在正式比赛中完成三周半跳的女子滑冰选手,她在转到成人组的第一个赛季就夺得了总决赛冠军,如果不是年龄限制的原因,她会有很大的机会成为又一个利平斯基、又一个萨拉-休斯,以她纯真自然不造作的新鲜表演夺得奥运会的金牌。

但四年后的温哥华,浅田以一曲毫无瑕疵的《假面舞会》完成了她的短节目演出,纵观整个节目,她的动作完成质量非常高,你甚至无法相信她还能做出更好的表演,但在这种情况下,她依然落后自己的“一生之敌”金妍儿将近5分。于是这个时候你就不得不怀疑,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以浅田的天资之高,她的技术难度水平本来可以独步天下。但令人不解的是,她在本次短节目中的技术分居然落后金妍儿3.2分,就连基础分值也比对方少0.5分。细看得分细则,她的第一个连跳选择的是阿克塞尔三周(三周半跳)接后外点冰两周,基础分9.5,完成分+0.6,而金妍儿则是做出了勾手三周跳接后外点冰三周,基础分10分,完成分+2。也就是说,在这一个连跳中,浅田就已经落后了1.9分。以跳跃难度而言,这两个连跳的难度其实都很大,但对于女子选手来说,三周半跳的难度和风险要远大过于勾手三周,其难度相差之大其实大过于接的后外点冰三周与两周的差别,但在新规则下,分数却是不如。这固然是新规则的不公平之处,也是浅田节目编排上的问题,因为,哪怕是浅田选择用难度稍微低于金妍儿的后内点冰三周接后外点冰三周来作为连跳,她其后完全可以在规定必须要有的阿克塞尔单跳上完成她的三周半跳,这样,同样是只做了一个三周半跳,但基础分值却会比现在高至少2分。

当然,这可能是考虑到浅田的体力和稳定性等问题而特意做的安排,但在编舞和节目设计上的问题却不容回避。浅田的《假面舞会》是一首华丽的古典乐曲,编舞充满着古典式的精巧却缺乏亮点,在技术动作与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也显得过于轻描淡写,完全无法媲美金妍儿那曲生动俏丽的007,在引起观众共鸣上更是远远不如,在裁判的打分印象中也更加逊色了。

仔细来看,金妍儿的节目编排中手臂动作比较多,看起来似乎很活泼,非常讨喜,而且也是针对新规则关于“上肢表现”的加分部分而进行的特意编排,而且她的滑行和旋转的速度更在浅田之上;反过来看浅田,她的滑行技巧和动作完成到位程度都比金妍儿更好,包括她的步伐也更加细腻,以古典芭蕾而论可以说是无可挑剔,但在新规则中,反而不如金妍儿来得有利。

对此,作为编舞和指导教练的塔季扬娜-塔拉索娃,应该负有最大的责任。
塔拉索娃是花样滑冰界的传奇人物,她带出过的奥运冠军多不胜数,2002年男单冠军亚古金也正是在她的手下正式蜕变成无可匹敌的花滑传说的。然而在新规则实施后,她几乎从来就没有适应过新规则,加上她年纪也大了,与浅田甚至于现代的观众和裁判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代沟,换而言之,她的编舞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事实上,浅田自从2008年正式转投塔拉索娃门下后就没有能够取得过任何显眼的成绩,诚然,她的步伐和基本滑行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必须得感谢塔拉索娃的指点,但她既然曾在没有教练的情况下夺得过世界冠军,投入名师之门后却一蹶不振,这不得不引人深思。这让我们想起,在2005年11月匆忙从塔拉索娃转投莫洛佐夫的荒川静香,当时外界都批评她此举过于冒失,但最后这样的冒险之举却为她赢得了冠军,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已经昭示了塔拉索娃无法再培养出另一位冬奥冠军的事实。
竹笋炒肉

10-02-26 22:46

0
好文,加油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