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 原创: 高兴 只看该作者(-1) 2009-06-21 10:38】 连国企起码的运作规则都没搞清 就妄下结论。国有股是你想减就减得了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似青岛海尔集团持有的青岛海尔股份公司的股票,减持还需要上报中央?
泸州老窖当初减持了,通知中央了?
请注意:地方国资委不是垂直领导的,他主要是对地方政府负责的,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目的要减持,还怕程序上有问题?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同意!
0
连国企起码的运作规则都没搞清 就妄下结论。国有股是你想减就减得了得吗?
0
如果中央真要求地方不要减,有明确的东西,你说这个是利好我同意。
但现在没有这个文件,只有转持。
我现在变现没有什么犯什么政治错误,又符合我经济最大化,规避风险,为什么不干?
在经济利益面前,谁都不会无动于衷,再说将来即使有事情了,也有替罪羊无数,借口无数,还怕应付不了。
特别是文件出来前就有些在减持的国有大非,好公司类似泸州老窖,差公司如渤海物流,更会加紧跑路
0
这贴应该加精
有的贴不该加精的加了
比如“把国有股转持社保看成利空,你还适合炒股吗?”这种也能加精?
1
好笑,有人竟然以将10%股权划拨给社保基金,增加三年限售期,推理出导致当前大非可减持的流通股减少了,认为是利好。
这种形而上学的推理貌似成立,关键的问题没有想到10%划拨了,人家90%的害怕了,要赶紧出,90%大还是10%大,这个搞清楚了没有?
这个就想给小学生出题目一样,树上有10只鸟,拿枪打死了1只,还剩下几只,形而上学的人只会回答是剩下9只,一点都不考虑鸟被打死了另外九只剩下的鸟的影响。
0
看了一个东西的,也可以认为是可能是利空。
假设有A公司,他可能是股份上市公司,他也是国资委控制的,假设控股60%,A公司多元化投资,投资了另外一家上市公司,投资了1个亿,如说这次的131家公司,在股改后上市了。按照要求,这部分股票是需要按照国有股持股比例划拨10%的,也就是需要划拨1亿*10%*60%=600万,那么对A上市公司来说,这个600万就是实实在在的损失。
我没有做过统计,类似这样的交叉持股的上市公司有多少,这次划拨羊毛出在羊身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必然一部分会落到上市公司头上,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这个也可能从基本面上会股市产生影响
0
这次说是已经减持的交现金,关键是交多少现金,以什么价格补交?
按照其中说法,给社保基金记账是按照当初上市的发行价计算的,实际上应该说给社保一笔肯定赚钱的利益输送。
这里涉及到四个价格,还是以青岛海尔为例,假设现在的股价是13.78,那么上市时候的还权价肯定很低,咱们就假设为0.5元,股改那天的价格也肯定比当前价格低,咱们就说是8元,还有一个价格是假设青岛海尔将来的价格,也就是说将来事发了,被中央要求补交现金时的价格,这个价格可能是上涨也可能是下跌的,咱们假设是X。
因为文件只对股改后上市的划拨给详细说法。因此对股改前的公司只能按照文件的类比说法,划拨后给社保记账最大可能是记0.5元每股或者记账8元一股入账,其中0.5元每股或者8元一股入账和当前股价的差异视为社保的阶段收益,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么补交的地方也可能以此为对抗,认为按照0.5元每股或者8元入股补交,现在以13.78元卖了,地方赚了,入股该对抗成立,OK。地方博弈赢了,多赚了点钱,留在地方可以滋润一下。
如果该对抗不成立,比如勒令补交时候股价X比现在的股价低,大不了买回去或者按照X的价格补交,这样地方也赚了。
最差的结果是X的价格比现在的价格高,按照过去的经验,这一般是按照案发时也就是当初卖的价格补交,不会玩死里整要求按高价补交,再说这种情况地方控制企业的高管也可以放些利空消息让股价下跌,对高管来说,让股价上涨比较难,放点利空让股价下跌还是很轻松的,因此无论补交不会超过现在卖出的价格。
因此,无论出现那种情况,从博弈学角度分析,地方上当前就处理大非变现都是最明智的选择,期望收益比单纯持有等待中央划拨高多了,既然地方也是经济人,自然会在政治上不冒险的前提下偷偷减持,做些小动作,打打擦边球,给地方留些后备资源。而大非的减持,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自然是很致命的。
0
楼主说那么远有什么用,什么以后有可能转持。那是以后的事。先说周一,肯定高开在2950点,3000以上收盘,哈哈哈哈哈。
0
必须滴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