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伊利的市值在去年发生三氨事件前就一直是蒙牛的一半,与其说伊利被低估,还不如说蒙牛被高估
技术面上来说,最近机构的报告频出,伊利放量下跌,难道机构会给散户送红包,嘿嘿,用事实说话吧,短期内伊利很难再上了
0
这么坚决的砸盘还想超过蒙牛???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市值超过蒙牛?
那样600887至少要30以上,可能吗?
从现在起,5个多月翻一倍?怀疑
0
高华证券_A 股:日常消费品和可选消费品增长企稳;上调伊利评级至买入 目标17.5元2009-06-02
看好乳制品行业:需求强劲反弹、利润率改善;上调伊利股份评级至买入
将伊利股份的评级从中性上调至买入
■ 伊利09 年一季度收入增长8%,在三氯氰胺事件之后迅速复苏。我们认为其奶粉业务正迅速
反弹,填补了三鹿原有的一定的市场份额。三鹿在破产之前是最大的奶粉企业之一,其产品
结构和目标客户均与伊利相似。
■ CIC的信息显示,受三氯氰胺事件影响,伊利在婴儿配方奶粉市场的份额2008 年9 月份降至
7.5%,2009 年3 月已迅速反弹至11.5%,接近于事件之前的水平。我们认为,在此次事件之
后,市场整合可能会加速。伊利凭借其耳熟能详、价格适中的品牌可能会成为主要受益者之
一,而外国品牌由于售价显著较高更多面向高端消费群销售。
■在液态奶市场,我们认为,伊利的复苏不如奶粉市场那样快,因为一些消费者在三氯氰胺事
件之后已转向某些地方企业购买巴氏灭菌奶(如北京的三元、上海的光明等)。然而, 我们
认为伊利和蒙牛仍将保持在液态奶市场的领先地位,地方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短期内不大可
能形成重大威胁。
■得益于原奶成本的下降和零售价的坚挺,09 年一季度伊利的毛利率上升至34.6%的 2003 年
以来最高水平。尽管不同季度利润率会有所波动,但我们预计产品结构的改善和原料成本的
下降将使得2009 年毛利率达到28.3%,创下2005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我们将公司2009-
2011 年盈利预测上调了6%-11%,以反映销售收入和利润率的复苏快于预期。
■ 该股当前股价对应的2010 年预期市盈率为20 倍,其历史均值为25 倍。
■ 我们根据24 倍的2010 年预期市盈率得出的12 个月目标价格为人民币17.5 元(原为人民币
10.6 元),意味着21%的潜在上涨空间。
■ 主要风险包括营销和促销支出高于预期;原奶成本意外上升。
0
蒙牛乳业:大摩增持评级 目标价升至22港元
2009年06月03日 12:56 新浪财经
摩根士丹利将蒙牛乳业(17.92,1.00,5.91%)(2319.HK)目标价由14.80港元提升到22.00港元,维持蒙牛增持评级。
将ST伊利(600887.SH)目标价由人民币9.40元上调至人民币15.00元,因这两家公司的销售继续复苏,毛利润率上升,因原材料成本下降,产品组合改善。预计两家公司正由三聚氰胺丑闻中全面复苏。
预计两家公司2010-11年的销售额将增长13%-15%,因需求持续恢复,在2009-11财年盈利增长加快,复合年增长率将达24%-25%。摩根士丹利认为蒙牛拥有更好的执行能力,且其营运管理层更稳定。
补充说,蒙牛相当于10财年19倍的预测市盈率,估值不高,而伊利估值体现得更加充分,为10财年22倍的预测市盈率。
0
今天不借蒙牛大涨拉起来反而大单出,真是莫名其妙。
0
乳业只看好三元,有良心的企业才有前途.
0
中午收盘,蒙牛HK.2319收在18港币,涨1.08港币或6.38%,再创反弹新高。
下午看A股的市场效率了。
个人觉得伊利短期应该连续上涨到20元以上,再讨论估值是否合理?:))
0
蒙牛2008年营收239亿,伊利216亿。
对蒙牛、伊利这种尚在扩张阶段的快速消费品公司,用PS来估值比较合适。大摩给蒙牛的22港币的目标价,PE已经超过30了。
大摩、高盛在乳业市场正常后,给蒙牛的估值大约是1.2-1.5PS,个人认为这个估值其实也不高。
伊利拥有比蒙牛更好的产业链,厚积薄发,2009年是关键。伊利目前只有0.5PS的,价格显然偏低。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蒙牛港股14亿,目标价格22亿,就是目标市值300亿港币,合300*0.88=250亿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