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金价涨势凶猛 机构资金大量涌入黄金ETF

09-06-04 20:54 1431次浏览
随机漫步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数据显示,全球最大黄金(212,-3.40,-1.58%)ETF的机构持仓比重飙升至45%,去年四季度仅28.3%

  胡刘继

  黄金市场正在发生巨大改变。截至5月底,全球最大黄金ETF(上市交易基金)SPDR Gold Shares的机构持仓比重出现巨幅增长,由去年第四季度的28.3%飙升至45%,其中对冲基金的增持比例超过100%。这是首创期货分析师刘旭向CBN独家提供的一份研究数据显示的内容。

  刘旭称,机构增仓黄金ETF,特别是对冲基金的大幅增仓,一方面,体现了市场主流机构对于宏观经济以及资本市场各类资产的阶段性判断——黄金近期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保值和规避风险——可能并不太乐观;另一方面,对冲基金的大举进场,在带来流动性和多头力量的同时,也可能造成市场波动加大。

  对冲基金扮演了重要角色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让黄金成为重要的资产保值工具,黄金ETF的持仓也出现迅猛增长。去年3月时,SPDR Gold Shares持金量创下纪录,为663吨。到去年12月31日,其持金量已经上升至780.23吨。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今年的增长变得更加凶猛。截至6月2日,SPDR Gold Shares持金量已达到1134.03吨,较年初增加了350余吨,增幅达到45%。

  在这些增仓力量中,对冲基金扮演了重要角色。刘旭向CBN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末,对冲基金在SPDR Gold Shares的持仓比重为10.8%,到今年5月底,其比重上升至22.24%,增幅超过了100%。另外,投资顾问所占比重的增幅也引人注目,去年第四季度末,投资顾问是SPDR Gold Shares第一大持仓力量,其持仓比重为14.7%,到今年5月底,其比重上升至18.82%。

  数据还显示,较稳健的投资机构在SPDR Gold Shares的持仓比重相对较低。截至今年5月底,银行的持仓比重为2.87%,保险公司为0.64%,养老金为0.32%,共同基金为0.09%,企业为0.02%。这些机构持仓比重合计45%,而去年第四季度末机构持仓比重为28.3%,增幅超过60%。

  在机构中,持仓比重最大的是Paulson&Co,这是一家美国著名对冲基金。去年12月9日之前,该对冲基金持有SPDR Gold Shares的数量为0,但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其持有量达到315万手,折合实物黄金约98吨,占当时SPDR Gold Shares总持金量的8%左右。

  投资顾问中持仓量较大的是Blackrock Advisors,但其持有量远低于Paulson&Co,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其持有量只有约60.1万手,占当时SPDR Gold Shares总持金量的1.7%左右。

  黄金市场波动可能更大

  一方面,黄金ETF持金量大增,这反映了市场对于避险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黄金ETF中机构的持仓比重也显著增加,不过这背后蕴含的内容,却要比黄金ETF持金量的增加更为复杂。

  上海中财期货研发部副总经理续剑锋表示,黄金ETF确实在改变着黄金市场的结构,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黄金的投资需求超过了工业需求,成为黄金总需求的主要增长源。

  刘旭则表示,从各机构持仓比例变化看,虽然机构整体持仓比例在上升,但不是普遍加仓,而更多是筹码在向大机构集中,因为数据显示中小型机构在减仓。

  “大机构增仓,小机构减仓,部分反映了金融机构主营业务的情况。一些美国中小型金融机构在减持,结合其当前处境,可以猜想其中有套现甚至弥补主业亏损的因素存在。”刘旭说,“而像对冲基金Paulson&Co的大规模加仓,则显示了黄金目前在其资产组合中,不仅是稳定组合收益的工具,甚至可能是阶段性充当获取超额收益的工具。”

  刘旭也指出,对冲基金等投机性较强的机构持仓比例如此之高,让人担心在金价到了高位,其波动会变得更加剧烈,波动加大将给操作带来难度。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随机漫步

09-06-04 21:54

0
龚方雄:A股和H股仍处牛市初期 有上升空间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4日 02:18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石贝贝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策略师龚方雄3日在上海表示,中国经济正处于加速复苏的过程中,A股、H股仍处于牛市初期,他同时表示看好房地产、耐用消费品行业、汽车以及银行板块。

  龚方雄认为,短期内,港股和内地股市仍有上升空间,但中期而言,需要关注美国经济的一些风险。目前全球资本市场对于美国经济复苏期望很高,但今年下半年美国经济是否会出现明显反弹仍是未知数。如果美国经济下半年不像市场所希望的那样反弹,那么海外股市出现调整的可能性就很大,A股也会受到影响。建议投资者关注全球实体经济的风险和反弹力度。

  对于2009年中国经济的增速,龚方雄一直较为乐观,自去年12月至今,他一直保持着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7.2%的预测。他昨日表示,一季度中国经济经历了去库存化阶段,这已降低了一季度GDP3个点左右;而随着库存负担减轻,未来三个季度中国经济会保持强劲增速。同时,由于消费需求旺盛,将来库存对GDP将会产生正面的影响。

  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良好的局面具有可持续性。除了4万亿元的政府刺激政策得到有效执行,中国消费情况也好于预期。投资和消费成为许多机构上调经济增长预期的主要原因,这也是这波股市上涨的主要推动力。

  龚方雄说,有盈利上调空间的产业包括房地产、汽车、耐用消费品以及银行。他认为,中国已经进入第三次汽车浪潮,而前两次汽车牛市分别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和2002年。在房地产方面,今年年底之前房地产库存就会消化完毕,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发商会增加购买土地和房产投资,而同时房地产企业的资产回报率和盈利能力也将被上调。“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就是私人经济主导的投资。”

  在银行板块方面,龚方雄认为,贷款会逐步从原来存款账户中流出、进入经济体系,信贷增长对于经济体系的刺激作用会越来越明显,银行盈利能力也会上升。同时,中国仍有降息空间,而且存款利率的下调空间大于贷款利率下调空间。
随机漫步

09-06-04 21:52

0
基金经理:已进入牛市第一阶段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4日 02:19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吴晓婧

  A股市场连续5个月大幅上涨,在基金经理看来,6月份市场注定不会平静。虽然短期回调压力有所增加,但却是有近忧而无远虑。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基金经理已将A股市场此轮大级别的上涨定义为“牛市第一阶段”。

  “牛市论”再起

  接受采访的多数基金经理表示,市场内在调整动力增强,大盘或许将进入高位休整期,但对于A股市场长期走势而言,基金经理则显得相当乐观。

  上海一合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表示,国家对经济刺激的力度正在减弱,而各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开始逐步显现,市场走势存在回调压力,但中长期对中国经济复苏的预期不会改变,目前已进入牛市第一阶段。

  华安基金认为,短期来看,市场正处于由流动性和政策推动转向基本面推动的过渡时期,业绩与估值的暂时偏离以及政策效应的衰减,都可能加剧大盘的阶段性波动并带来一定幅度的调整,市场格局也将由前期的单边走高转为宽幅震荡,但基于宽裕流动性这一核心支持因素的存在,大盘调整的时间和空间都比较有限。

  国联安基金副投资总监冯天戈表示,虽然市场短期将面临调整压力,但从战略角度看仍要坚持做多。冯天戈指出,从宏观经济层面看,中国经济正呈现逐季走高的态势。就上半年而言,宏观经济指标的环比改善无疑是经济层面的最大亮点。而接下来的下半年,微观企业层面数据的改善将可能成为新的亮点。

  资源品价格缘何飙升

  市场上涨力度与热度显然超越多数投资者预期,房地产市场全面回暖,资源类股价格飙升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国联安债券型基金经理冯俊认为,全球性流动性充裕、石油价格上涨、美元贬值以及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预期成为助推资源品价格飙升的主要因素。

  冯俊表示,全球性流动性泛滥强化了人们对经济好转的预期,进而形成正反馈推动资源品价格上涨。此外,石油作为PPI和CPI的重要组成因素,石油价格上涨则会拉高CPI和PPI,而石油还构成了煤炭、有色等资源品生产的燃料要素,石油价格上涨,美元贬值则进一步推高了资源品的价格。

  上海一合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认为,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会进一步强化通胀预期,而随着通胀预期的进一步强化和物价指数的见底回升,投资者将进一步调整资产配置,降低存款尤其是定期存款的配置,并增加股票等风险资产配置。

  考验经济复苏预期

  “显然,目前市场的估值已经隐含了经济‘V’型反转的预期,然而快速复苏不可实现,但全球经济见底是大概率事件,判断下半年的经济运行状况还需要等待数据,如果能够实现复苏,年底上证指数有可能高于目前水平。”上述合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表示。

  保德信国际投资顾问公司执行董事John Praveen认为,未来全球股市出现“V”型反弹的几率很高。尽管美国、欧洲、日本和许多新兴经济体在第一季度仍处于严重衰退状态,但4月份以来,主要经济指标、企业和消费者信心指数以及实际的经济活动数据均显现出改善迹象,GDP在第二季度的下降幅度已有所减缓。

  长信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李小羽表示,“全球经济基本见底,从各项指标来看,全球经济已经出现复苏迹象,但要恢复到相对较快的增长期还需要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复苏步伐则会领先一步。”
随机漫步

09-06-04 21:08

0
2009年06月04日 07:19  东方早报
  综合新华社电 比乐观派经济学家的预期来得更早:几个月前还在低点挣扎的原油、黄金、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以及全球主要股票指数,在最近一个多月时间里,正在快速向上攀升。

  今夏大豆价格或暴涨

  油价明年初冲击90美元

  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纽约原油期货暴涨近30%,创下10年来单月涨幅新纪录,目前已逼近每桶70美元关口。欧佩克秘书长Abdullah al-Badri周二说,明年年初油价可能达到每桶80-90美元,除非石油的大幅供给过剩已被消化,否则欧佩克不会增产。

  价格上涨效应也在向农产品(10.03,-0.18,-1.76%)期货传递。近一个月来,大连大豆期货价格涨幅接近15%,美国玉米期货三个月来从年内新低一路上涨超过30%,美国小麦期货更是在一个月内上涨了19%。MF Global研究部主管理查德·费尔特斯(Richard Feltes)说,今年夏季大豆价格可能进一步暴涨,并促使其他农产品价格上涨。

  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亦保持震荡上涨态势。近两个月来,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价格每吨上涨接近1万元,涨幅接近30%。 

  与以上产品价格上扬有所不同,自去年9月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持续上扬的美元指数,却遭遇到了20多年来最严重的下跌。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美元指数从接近90点高位下探至78点,下滑幅度已超过10%。

  值得注意的是,价格的剧烈变化,几乎全部出现在4月下旬这一关键时间段内:美元指数直线跌破80点关位,原油价格突破每桶60美元大关,纽约三大股指之一道琼斯指数也站稳8000点大关,并一路上扬。 

  对此,瑞信集团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正是在美元不断贬值的背景下,市场的风险意识不断改善,资金开始流出美元,流入石油、黄金等产品市场。

  通货膨胀担忧再起

  中国保增长目标遭挑战

  忧虑正在滋生。 

  “如果美元持续贬值,在国外炒家的推波助澜作用下,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就会大幅飙升,无疑将不利于中国外需的提振和保增长目标的实现。”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认为,在应对经济增速下滑的同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通胀挑战做好准备。 

  可见的是,自去年四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接连推出以万亿美元计的救市计划以来,金融市场各种形式的流动性注入行动就几乎没有停止。今年3月份,美联储开启“印钞机”,更是为美元贬值以及将来的通胀埋下了伏笔。

  此外,过度的流动性无疑会给国际收支以及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

  “目前全球流动性的情形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人想起了2007年全球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情形。”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说,“在历史罕见的全球超低利率环境下,如果这一势头继续保持下去,不排除未来两年内,流动性再度泛滥,届时国际游资定会掉头重来。”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