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细柳的第一次转折

09-05-27 10:12 13192次浏览
石中火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孩子生命中的每一次转折都值得重视。有些孩子小时候出色,升学之后未必出色,这并不一定是因为孩子笨了,跟不上了。很多这种情况是因为转折期(升学)心理调整没有做好。心理调整没有做好,在新环境里不适应,热爱学校、热爱老师、自信心、自豪感都没有了,再碰到一两个学上的小挫折,就会对学感到畏惧、厌恶。

细柳的第一次升学就是上幼儿园托班。去年九月份,她上学了。相信每个有同样经历的妈妈都会有感觉,这个转折对孩子、对家长都是考验。孩子太小,不会表达,更听不进说教。孩子只会哭、不合作,还要在身上拉屎拉尿。做家长的一方面担心老师洗裤子洗不干净,孩子会受凉挨冻,另一方面,更担心老师会厌恶自己的孩子,给予不恰当的批评。所以这时候的家长个个心事重重。

细柳性格倔强、软硬不吃、敏感且记性好。我有次烧糊了稀饭,过了大半年还被她拎出来讲。因此,我也很担心一些最初的挫折会影响她很久。担心没有用,关键要行动。

六月份拿到幼儿园录取通知书之后,我就立即着手为她的转折做铺垫。首先搜集各种以孩子上学为素材的故事书,其次找机会带细柳听听本小区已经上学的孩子的现身说法。细柳爱读书,这几本书早就烂熟于心。小区里上学的孩子纷纷说幼儿园好,细柳一幅很神往的样子。此外,出于理解幼儿园老师工作的艰辛,我本着不给老师找麻烦的原则,培养细柳好的生活惯。细柳吃饭一向不用操心(关键我从不给她零食),主要培养的是早晨大便的惯。两个月的坚持,细柳每天早饭后会排便。这样排便问题在家里解决了。不会给老师添麻烦,也不担心她在幼儿园换洗衣服而着凉。

此外,我更加注重孩子见到熟人问候的礼节。且不论老师怎么样,先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总不会错。如果孩子有见到任何熟人都能问候的惯,问候老师则是水到渠成的。要说一下遗传状况,细柳她爹什么都好,就是嘴不甜,见人不愿意打招呼。用我婆婆的话说:“这是性格,教不出的。”婆婆对细柳的看法也是如此。我不信邪,我也决不允许有什么缺点“代代相传”!我以身作则,在小区里见到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无论人家态度如何,我都笑脸相迎,礼貌招呼。其实我也是个敏感的人,以前遇到那种爱理不睬的人,我也没那份穷劲一直打招呼。教育孩子,先改造自己。我跟别人打过招呼之后,再要求细柳跟我学,也不论那个小朋友是否回应细柳的问候。勤能补拙,这是天道。细柳虽然天生不是热情的孩子,在我的指导下“勤学苦练”,终于养成了轻松问候他人的惯。事实上,那些爱理不睬的人,在我们的一再问候之下,也变得热情起来,还一再地夸赞细柳比自己的孩子懂礼貌。但是我奇怪的是这些家长这么羡慕细柳,为什么不指导自己的孩子养成这样的惯呢?养成这样的惯将来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好处啊!管他天生性格如何,惯的力量最大!教育就是培养惯。“性相近、相远”,讲的就是后天教育环境对人的改造。
打开淘股吧APP
46
评论(13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2008我心飞扬

09-05-28 10:15

1
【 · 原创:石中火  2008-06-07 19:40 】    
  谈到引导孩子,家长应当充分地利用孩子的爱好。
  
  我有个亲戚,她有个儿子,家里宝贝得很。小男孩上学了之后,每个休息日,她妈都不辞劳苦地带他上这个班、那个班,比如写作班、奥数班、电脑班。孩子跟家长都挺吃力的。我看他娘俩那个费劲的样子,实在是感到痛心。知识,在生活中学是最生动的、最有营养的喂养方式。而现今的教授模式,在我看来,就跟将好端端的谷物、鱼、肉、果、菜提炼成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ABCDEK等胶囊给孩子当饭吃一样无趣。
  
  这个小男孩特别喜欢汽车,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逢人就谈车。他妈认为他是不务正业。但我看来,一个孩子有他的爱好,这就是家长非常好的切入点。如果这个孩子是我的小孩,我就不送他上这种分门别类的学班,不让他学这些别人加工过的干巴巴的脱离实际的“知识”。他不是爱车嘛?围绕这个车,我可以让他学到数学、语文和电脑,而且是让他开开心心、动力十足地去学,学得很深。
  
  首先,作为妈妈,让他跟我讲他已经掌握的汽车知识,我就做个白痴在边上听,然后提问。这样的口头讲述进行一段时间之后,我开始要求他把他跟我每次谈话内容按流水帐记下来。等我对车有点概念之后,开始让他分主题跟我谈车,比如汽车发展的历程、某个汽车公司的历史、某个汽车品牌的技术特点、现在汽车发展的趋势、汽车与时尚的关系等等。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些论题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太大了。但是不要紧,我一开始并不要求孩子谈的东西有多系统深入,我只要他能开口,然后我提问。他为了回答我的问题,一定会去查资料。这时我会教他学会去图书馆查,然后教他上网查,这里就开始学了电脑。我会跟他象个哥儿们似的一起研究他查回来的资料,丰富他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我开始要求他学会用word文档把流水帐记下来,这样便于编辑。
  
  我会给他买一些精美的汽车杂志(上学班也一样要花钱)和一些浅显的关于汽车的英文书,跟他一起研读上面的文章,除了学一些基本的英文词汇,还要体会一下技术性、推销性、时尚性文章的不同。到这一步,口头作文改为书面写作。我要求他每个礼拜写一篇关于车的文章,可以是严谨的说明文,也可以是推销式的论述文,也可以是体现自己对某一款车喜爱的抒情散文,题目自拟。作为一种激励,我给他提供一些买车模的钱或者是去看车展的费用,条件是文章写得让我满意。
  
  这种教育随着孩子的成长可以一直深入下去,一直持续到中学。在讨论汽车的技术特点时,可以引入数学的教育。到这个时候,如果孩子兴趣还是非常浓厚,可以让他去少年宫上一个模型班,深入地了解汽车的构造、制作的过程。孩子每次学回来,要求他跟家长口述一遍进展,并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孩子的学告一段落之后,根据他记录下来的内容,开始教他学制作ppt。然后用这些ppt,在家里做像模像样的presentation,接受家长的提问。等这一段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他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了,开始介绍他看比较专业的英文的资料。然后,开始试着用英文做ppt。此外,要求他学如何用计算机画车子模型。
  
  最后,回到从前,把以前写的关于汽车的文章拿出来重写。每种论题、每种文体都要重写,甚至帮助他学会用不同的语言风格来写同一个主题同一种文体。在写到那些技术性论题的时候,开始教他学会严谨的科学论文文体,从acknowledgement到reference一应俱全。到这个地步,我不相信孩子的语数外以及电脑水平会差。
  
  应为所有的训练都是围绕他所喜爱的车展开,所有的技能训练和知识构架都是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信孩子学起来要主动得多。不过这只是我的设想,没有被人采纳,还局限于纸上谈兵。实践起来也许会有些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但是我仍然认为这种思路有实践的价值。
  
2008我心飞扬

09-05-28 10:14

1
【 · 原创:石中火  2008-06-07 17:39 】    
  接受孩子还表现在不要将孩子跟其他的孩子进行不恰当的比较。适当的比较可以培养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但是不恰当的比较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恶性的贬低。我每次看到那些拿别人孩子来贬低自己孩子家长,心里就在想,这公平嘛?每个孩子的基因不一样,家庭环境不一样,怎么可以简单地比较?如果有一天孩子奋起反抗,质问自己的家长在经济以及社会地位上为什么不如其他的家长时,那是一幕多么令人难堪的场景。
  
  很多家长总是在做这种伤害性的比较。细柳生病的时候,她的一个好朋友来我家探访。这个小女孩和细柳差不多大,性格非常随和,这恰恰是细柳所缺乏的,我很高兴她们家长愿意让她跟细柳结为伙伴。那天她奶奶抱她来我家,时逢细柳戆劲发作,不依不饶地要我给她念书。她奶奶看到细柳听了近一个小时的书之后,开始大发感慨,要求我教育她的孙女。她的感慨之中,充满了对那个小女孩的批评。这个奶奶责怪自己的孙女坐不住,比细柳大几个月还不能把十个数认全,不爱看书,不爱惜玩具等等。这个奶奶数落的东西都是细柳的强项,是那孩子的弱点,这在我看来大不妥当。这个孩子比起细柳并非一无是处,我最看重的就是她那种随和的性格。性格随和的孩子,往往条理性要少许差一点。但正因为她随和,她的玩具愿意借给其他小朋友玩,她的食物也分给大家吃,她才拥有这么多朋友。她奶奶非常生气地说:“我们给她买了一块写字板,她拿在手里问我:‘小姐,需要点什么菜。’你说她有出息吧?!她有时还在家里卖她东西,一个饭碗要卖两百块。”我笑了,正是因为她家是个商业氛围很浓厚的家庭,常带孩子出去吃饭,孩子才会有把写字板当点菜单的联想并时常编一些做买卖的情景对话,这很正常,也说明孩子学能力挺好。孩子的母亲多次在电话里跟我感叹她的女儿净喜欢“不三不四”的东西,正经的东西没一样会。这在我看来,这样的措词很不恰当,近乎“语言暴力”了。
  
  在她奶奶多次热心的邀请下,我去了她家。进去之后,我才发现难怪小女孩不爱学,就是换做我,也是要反抗了。家里除了早早备好的钢琴,墙上还挂了三张表,一张数字表,一张英文字母表,还有一张是汉语拼音表,此外,还有一些识字卡片,但是几乎找不到一本有趣的故事书。三岁还不到的孩子,把她拎到墙边站着,对着墙上的表认那些干巴巴的数字和字母,谁坐得住?我跟他们家长说,不能这样教孩子。事实上,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现在都不必学。至于数字,要教的方法很多,切不可拿张表逼她念。她不是喜欢玩手机嘛?就让她学会给父母打电话,拨通一次,奖励一次。用不了几下,十个数字肯定认得。她不是喜欢在家里做买卖嘛?可以通过陪她玩这个游戏把数的概念建立起来。细柳就是生病时我们控制她的饮食,她老吃不饱,为了多吃两三口饭跟我们讨价还价,自己摸索着把十以内的加减法搞清楚了。因为我们给她定时定量,她为了争取早吃饭,学会了粗略的识钟,尽管六十进制她并不清楚,但她知道长短针的快慢。至于语文方面,这么大的孩子需要的是跟她多讲话,训练她听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力,文字的教育先放一放。至于英文,五周岁开始学也不晚。我让她奶奶坚持带她来我家,跟细柳一起听故事。我给细柳念,她爱听就听,不听可以自己玩,不勉强。不过我心里有数的,这个孩子自己能编情景对话,不会不爱听故事,关键在于想办法吸引她过来。我给细柳象说评书的那样讲故事,过了两三天,那个女孩由时不时过来听一耳朵转变到自己搬小椅子坐在边上听。她虽然有点坐不住,但是每当我意识到她做不住了,就轻轻地搂住她,以夸张的方式给她讲,她就又坐下来了。一个礼拜不到,她能坐下来听故事长达20~30分钟。后来我买了点适合她看的故事书,打发她家长回去给她念。孩子并不是坐不住,是家长没有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孩子也不是不喜欢正经的东西,是家长提供的“精神食粮”太难吃。
  
雨下狐

09-05-28 10:14

0
奇怪什么变成飞扬兄在转了?
2008我心飞扬

09-05-28 10:13

0
【 · 原创:石中火  2008-05-21 20:45 】    
  作为家长,正确的态度是,告诉自己,自己的孩子也许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未必是个超常的孩子。如果在后续孩子发育的阶段,他逐渐显现出某一方面的天赋再说。如果孩子在某方面突出,就要有接受孩子在某方面不足的心理准备。即使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极强的天赋,那么天才的智力加上天才应有的性格才会造就天才,要注意孩子性格的发育。
  细柳不会说话的时候,很多家长同情我,我知道细柳不是个笨蛋,我不焦虑。细柳后来会背一点诗歌、会看一点书之类的,小区里有些家长盛赞细柳有天赋,日后当如何如何,我一笑了之。我知道细柳也许记忆力是好一点,但急于编排她日后如何出息还为时太早。我跟这个小胖子还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相互了解。尽量以平常心去看待孩子,不要让自己变成一个哈哈镜。如果我是一个哈哈镜,细柳会误以为我眼里的她的影像真的就是她自己。
2008我心飞扬

09-05-28 10:12

1
【 · 原创:石中火  2008-05-21 20:45 】    
  作为家长,正确的态度是,告诉自己,自己的孩子也许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未必是个超常的孩子。如果在后续孩子发育的阶段,他逐渐显现出某一方面的天赋再说。如果孩子在某方面突出,就要有接受孩子在某方面不足的心理准备。即使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极强的天赋,那么天才的智力加上天才应有的性格才会造就天才,要注意孩子性格的发育。
  细柳不会说话的时候,很多家长同情我,我知道细柳不是个笨蛋,我不焦虑。细柳后来会背一点诗歌、会看一点书之类的,小区里有些家长盛赞细柳有天赋,日后当如何如何,我一笑了之。我知道细柳也许记忆力是好一点,但急于编排她日后如何出息还为时太早。我跟这个小胖子还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相互了解。尽量以平常心去看待孩子,不要让自己变成一个哈哈镜。如果我是一个哈哈镜,细柳会误以为我眼里的她的影像真的就是她自己。
2008我心飞扬

09-05-28 10:12

1
【 · 原创:石中火  2008-05-21 20:44 】    
  教育这个题目太大了,但我却没有系统性的理论,只能想到一点写一点,力图每一点能说得清楚一些。
  谈谈接受孩子的重要性。什么叫接受孩子呢?就是平静地客观地看待孩子身上的各种与生俱来的特点,注意,是特点,而不是优点和缺点。特点的到正确的发挥,就会成为优点,反之,就会成为缺点。
  反观一下我们成年人,有一些时候仿佛很爱自己,觉得自己什么都挺好,狂妄自大;另一些时候,又感觉自己糟透了,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够好,从相貌到智力狠狠地否定一遍。这就是不了解自己,也不接受自己。这种情绪固然是因为当时有一些外界的诱因,但主要是有些人到了成年,心态仍不稳定,不了解不接受自己,以一时的得失成败而毁誉自己。这种奇怪的表现不但使人内心得不到应有的宁静,也使人不能较客观地看待他人。
  那么再反省一下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吧。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要说父母不爱孩子,那很难说得通。但是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某些时候,家长非常溺爱孩子,那真的是“瘌痢头儿子自家的好”。觉得自己的小孩应当有超人一等的天赋,会一点涂鸦,就以为是个画家苗子等等。一旦孩子在某些方面在某些时刻不如其他的孩子,家长就翻脸了,质问孩子:“为什么人家小孩可以,你不可以?”每次看到这样的家长,我都感到奇怪,他们究竟懂不懂得爱孩子?家长这种矛盾的态度、冲突的情感,是会传染给孩子的。孩子的内心开始是一张白纸,渐渐地,在这种教育态度下,也一会儿觉得自己是个天才,一会儿觉得自己是个弃儿。这种冲突的心态,根本无助于孩子了解并接受自己。一个不了解、不接受自己的人,如何指望他们长大后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宁静的内心不可得,幸福何其遥远!
  
2008我心飞扬

09-05-28 10:11

1
【 · 原创:石中火  2008-05-15 20:17 】    
  每天下午,细柳午睡后,我带她去小区绿地跟小朋友玩耍。细柳看到有些比她大的孩子手里拿着一些玩具,就会跟我说:“妈妈,我要那个。”一般,这样的年纪,孩子的请求都是家长出面去解决。我感到这个做法未必妥当。为了鼓励她自己去主动跟小朋友交流并自己解决一些问题,我跟她说:“是你要玩那个小绒绒狗,那个绒绒狗不是妈妈的,是那个小哥哥的,你自己去问小哥哥去要。”然后我这个嘴巴比较笨的胖墩儿就站在人家大孩子,说:“我要,我要。”一般这时,小朋友是不会把玩具给细柳的,因为根本不熟嘛。细柳灰溜溜地回来,我安慰她说:“你不可只是去要,而是应该跟小哥哥商量。什么是商量呢?就是好好的说话,让小哥哥喜欢你,把你当成他的好朋友,他说不定就会把玩具给你玩了。”然后细柳又跑去跟那个男孩子要;“我想玩这个,你给我玩一下好不好?”多半又是灰溜溜地回来。细柳记性好,又自尊,按她的性格,再也不会跟这个小孩罗嗦了。我蹲下来跟她说:“小哥哥也许只是跟你还不熟,或者今天他很想玩绒绒狗,你下次再问他要好嘛?”事实上,很多小孩的行为并不定型,一两次不给你玩,不代表日后不能成为好朋友。第二天,我还会鼓励细柳去跟那个小孩商量。一般地去商量的次数多了,怎么地也混了个脸熟,好说话的孩子如果这时心情好的话,多半会把玩具给细柳玩了。如果细柳拿到了玩具,我就跟她说:“小哥哥还是喜欢细柳的,对吧?多去商量几次,就可玩绒绒狗了。”
  
  如果细柳仍旧空手而归,我就跟她谈:“如果你有玩具,你会借给你不认识的小弟弟小妹妹玩嘛?”细柳一脸地茫然。我再跟她说:“如果那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有一个玩具,跟你换你的球玩,你会同意嘛?”细柳一般会说:“同意。”我就开导她:“下次我们到草地上玩,你把你的玩具带上,你用你的玩具跟小哥哥去换绒绒狗,试试看!”第二日,细柳一般都会交换到她想要的玩具。
  大多数的父母,是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次次地去讨一样东西而不断地受挫折。我也不愿意,但是理智告诉我,和人交流就像是学其他的知识技能一样,需要花心思,下功夫。而且对于细柳这种自尊、敏感、记性又好的孩子,如果不鼓励她多主动去跟小朋友商量,如果我也因孩子被拒绝而感到灰头土脸,那么细柳日后很难克服自己的敏感而去大方地跟人交流。细柳没有表现出那种令人惊讶的交流天赋(小区里有些孩子就有这种天赋,很容易成为孩子王),我的鼓励和指导作用是有限的,细柳的交流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并不快,不过我会一直鼓励下去的,希望下半年她正式入托之后的群体生活能给她带来更多的交流能力。
2008我心飞扬

09-05-28 10:10

1
【 · 原创:石中火  2008-05-15 20:17 】    
  细柳的交流能力远没有她的记忆力那么强。细柳有点儿敏感、有点儿害羞,还很自尊。细柳的自尊心也许不如她外婆,但绝对比她妈我强。
  
  当她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带她去小区绿地玩耍。一个比她大一个星期的小女孩已经可以口齿清晰地说话了,她喊我阿姨。我赶忙蹲下来回答她,并夸她说话说得好。在一边儿的细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过了一会儿,那个小女孩的爸爸拿了两只球下来,一只给那个女孩,一只给细柳。细柳并不接球,而是冲过去,用她那古怪的发音大声地说:“一、二。”顿时,小女孩的爸爸弯腰夸她,说她会数数,真了不起,细柳却神气活现地跑开了。从这件事情,我发现我养的这个小胖墩儿还蛮自尊的。从她的表情上看,她数球纯粹是为了表现她会数数,但她不会如何正确地接纳他人的夸奖。正确地接纳他人的夸赞也是一种技能,日后将会循序渐进地教她。
  
  自尊是一个优点,但过多的自尊有时又会妨碍我们跟周围的人交流。记得我自己小时候,因为自尊,不愿去问其他小朋友讨玩具或者主动地加入到某个游戏圈。但那时没有人引导我怎么做。为了防止细柳的自尊阻碍她跟小朋友的交流,我比较注重培养她如何跟小朋友打交道。
2008我心飞扬

09-05-28 10:09

1
【 · 原创:石中火  2008-05-11 22:44 】    
  细柳的性格十分独特(事实上,如果仔细观察,每个孩子都有很独特的地方),她的叛逆不是在十三岁之后,也不是三岁,她至今也才两岁半多一点。在她八个月大的时候,我就发现她喜欢跟她老妈我对着干。那时她爱吃手。我多次把她的胖手从小嘴里掏出来。后来她明白了我不让她吃手,她便以此来调戏老妈。在我跟其他人讲话的时候,她一脸坏笑地将胖手慢慢地塞进嘴里,看看我注意到没有。如果这时我过来拿掉她的手,她便会咯咯地笑。在一岁多一点的时候,她搞明白了左右之分。穿鞋袜的时候,她永远不会太平地让你给她穿好。你问她是不是先穿左脚。她笑,不会说。等你拿了左脚的鞋子给她穿的时候,她突然将左脚缩回去,把右脚伸出来。等你把右脚的鞋袜拿过来,她又把左脚伸给你,总要弄到你威胁要挠她脚心为止。
  
  等到会讲话了,就更加能搞了。如果你跟她讲某一件事不能做,她永远不会正面回答你。她会说除了这件事,其他的都是能做的。有些时候,我怀疑她脑袋里天生有逻辑电路,这些逻辑电路最主要的组成部件是非门、或非门和与非门。如果你跟她说A和B这两件事情都不能做,她就会跟你说A跟B或非的结果是合法的。如果你说A和B不能同时做,她便会说与非的结果是合法的。我有一次削水果给她吃,她要求看我削皮,我同意了。但是我跟她说妈妈拿着刀削皮的时候不可以在妈妈身边跑来跑去,要站好,防止不小心撞到刀上。她立马跟我明确一下:“姆妈拿刀不削皮的时候是可以的。”我跟她说只要拿着刀就不可以。她决不会回答我说:“噢,知道了。”她接着修正道:“姆妈不拿刀的时候,我就可以跑来跑去。”
  
  从她这一系列表现,我知道我的女儿是个很有主意的人,而且逻辑清晰,缺乏服从精神。这种孩子是很难管教的。如果她做了错事,你去阻止她并教育她,说话一定要思考再三,否则很容易被她钻空子。细柳这种性格加上一屋子溺爱她的人,可想而知她有些时候有多么无法无天、胡搅蛮缠。因为她生了半年的病,所有人都无条件让着她,就越发变本加厉。
  
  在细柳身体开始好转之后,三月下旬,我把我父母“炒了鱿鱼”。其一,细柳病中他们太操劳,应当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其二,他们在这里我没法管教细柳。我爹妈被我打发回家之后,细柳的奶奶蹦达过来,要求照看她。我跟细柳她爹认真谈过很长时间,如果在细柳教育的问题上我们不能达成一致的话,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稳定。最最重要的一点是,细柳是一个脑子很清楚的孩子,让孩子生活在没有底线的环境中,她一样没有安全感。她永远会用她的出格的行为来打探你的底线。她惯了家长的让步,一旦家长让无可让的时候,她便会变本加厉地哭闹,以期达到目的。细柳她爹在我的左分析右威胁之下,同意站在我这边,不公开跟我唱对台戏。我让他去说服他妈,在这里只需管管买菜,至于我管教细柳,她老人家便回房看电视。老太太一开始满口答应,后来听到她孙女那种歇斯底里的哭,忍不住跳出来要干涉一番。好在碍于婆媳情面,没我父母干涉得那么彻底。
  
2008我心飞扬

09-05-28 10:08

1
【 · 原创:石中火  2008-05-11 15:36 】    
  如果家长谈得上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话,那么了解孩子性格和喜好则是教育的第一步。有些家长跟我谈论如何教育孩子时,我常问的一句话就是:“你的孩子喜欢什么?”很遗撼,我经常得到的答案是:“我也搞不清。”往往这种家长还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别的孩子可以,而我的孩子不可以?”一个家长对孩子不了解却又想对孩子的成长进行指导,无异缘木求鱼。但很多家长认为他们忙,没有时间管孩子。可我认为,如果一个家长真的非常爱他的孩子的话,就应当知道了解他的孩子有多重要。其实,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但需要持之以恒地沟通。每天爸爸、妈妈每人跟孩子沟通半个小时,加起来就是一个小时,足够了!这半个小时,妈妈可以安排在做家务的时候,爸爸可以安排在跟孩子去打球或者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路上。也不用一本正经地搞谈话,只要让孩子自己说说今天发生了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情、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高兴是为什么、不开心是为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为什么等等。这个过程除了可以让父母及时地了解孩子,还可以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觉得有一个倾诉对象。此外,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的能力,帮助孩子了解他自己。如果每天半个小时能够坚持得下来,家长是不会担心孩子在青春期因为叛逆而走的太远。孩子一旦认定父母有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同时又能容忍(注意,是容忍不是支持)他们一些荒诞的奇怪的想法,他们一定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两个好朋友。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