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乙木于2008-05-20 09:34发表跟帖:
;;;;;;;--------------------------------------------------------------------------------------------------
;;;;;;;一、俺们先来看看李嘉诚先生。
李嘉诚再捐一亿用于灾区教育2008年05月19日 21:54中新社
中新社香港五月十九日电 (记者 陈国华)十九日,李嘉诚致函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主任高祀仁,再以李嘉诚基金会、长江集团、和记黄埔集团的名义捐款一亿元人民币,用于为灾区学生设立特别教育基金。
加上此前李嘉诚教育基金捐出的三千万元人民币,李嘉诚捐款已达一亿三千万元人民币。
李嘉诚在信件中称,自四川省发生重大震灾以来,本人每日密切关注灾情发展,并于灾后立即以基金名义认捐三千万元人民币(未计集团名下其他公司之捐款),冀能尽一分之力。从过去一个星期以来报道所见,灾区同胞情况之惨重,感同身受,不禁怆然。现再以基金会名义捐款四千万元、长江集团及和记黄埔集团各三千万元,合共一亿元人民币,捐款将获教育部配套,用于为区内受灾学生(包括大、中、小学)设立特别教育基金,使获得资助生活费及学费以作日后继续升学之用。(完)
这就是俺前面所说的:慈善家。或者说,职业慈善家吧。让人敬佩。
俺已经记不清楚李先生为大陆捐过多少款了。这次,不仅第一时间先来了三千万,然后在关键时候再来了一个亿,并与教育部配套,定向捐给学生。(长实和和黄,好像也不会认为李先生不管股东利益吧?)
啥叫慈善家?就是有很大的慈善能力和爱心的人。俺想。就好比投资家,只是说股市里的少数,俺们最多叫做投资者,或者股民。离“家”,还很远。
二、俺觉得网络上对个别人和个别公司大肆攻击,很不好。尤其是在不了解情况时,就莫名其妙地攻击。比如,对马云,对阿里巴巴。要善待俺们的这些公众公司,因为他们才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更要善待那些企业家们,因为有些企业跟他们分不开。
三、我觉得演艺界明星,大家也不要攻击,不要为难他们。当然,对那些爱心很突出的,表达俺们的钦佩之情,是挺好的哈。比如倪萍,阿敏等人。还有,秦怡的事,更让人感动。捐款超出了一个度,就是爱心占很大的成份了。其实演艺明星,赚点钱很辛苦,还不好逃税或者避税(超过100万,45万要交国家呢),尤其是音乐人(通常,俺不认为音乐人是明星,),主要收入来源是发碟什么的,但大家也知道,国内盗版和正版的情况。(港台可能还好一些)。俺知道罗大估跟许巍都曾经有过经济困难,罗在50岁的年纪,为了维持他的音乐事业,还要很辛苦地来大陆开演唱会,说是那些音乐设备,需要较大投入。当时看了这些报道,俺也唏嘘不已。
四、回haomiao:
按照俺的说法,捐款是跟能力和实力相称的的角度来看,中投公司(假设不算上原来的汇金),只看后面中投成立后才开始的情况看:它的捐款能力应该是0。因为它是亏损的,买了点黑石。大部分钱还不知道用来干啥,3000亿美元的债券利息还赚不到呢,且不说美元贬值的损失了。它的主要任务是“保值增值”,这就做不到,暂时俺们也看不到它的盈利模式在哪。想捐款,还早吧?
万科为啥要汗颜呢?王总说,200万对万科来说是合适的,这表明万科有200万的能力。200万与0相比,差了无穷倍。
五、俺们很欣喜的看到,俺发这张帖子的时候,大概捐款总额是6亿左右,到昨天,已经100多亿了。上周末跟一个人说,要破百亿。俺也没想到这么快就破了。其实,不光俺们这些俗人在看这些数字,那些对中国、对中国人冷眼相看的老外们,也在看这个数字,看看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中国企业,在面对一个突发灾难的时候,有多少能力实力和意愿。
俺们更希望通过这件一个特殊的事,观察这些企业,这些资本市场的主体,他们的真实能力和对社会责任感,对企业形象和品牌的考虑。
俺还是重复前面说过的:没捐款的不等于不会捐款,捐得少的,可能还会有第二期,第三期。大家都多来点耐心吧,最好不要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就恶毒攻击吧。总有些人,值得俺们期待,比如李嘉诚先生这样的。
0
马6于2008-05-20 00:49发表跟帖:
;;;;;;;--------------------------------------------------------------------------------------------------
;;;;;;;不错,支持木大厮
0
价值如梦于2008-05-20 00:15发表跟帖:
;;;;;;;--------------------------------------------------------------------------------------------------
;;;;;;;【 原创:价值如梦 2008-05-19 18:49 多彩总汇 浏览/回复:7/1】
2008年股东会问答摘录
(原文标题 巴菲特:经理人需要DNA里都有防御风险的概念)
还有一位股东询问巴菲特关于做慈善的乐趣。巴菲特是著名的慈善家。2006年,他捐赠了约370亿美元给盖茨基金。巴菲特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会改变他生活的任何东西。巴菲特已经捐出对他来说过剩的金钱,尽管这些金钱是有用的,但是不会对他的日常生活带来改变。巴菲特认为,这和那些向教堂捐钱就不能带领全家出去吃晚餐相比是差很远的。
工具箱
【 · 原创:价值如梦 2008-05-19 18:55 】
(摘自 巴菲特与芒格在2008年股东大会上的经典语录 )
巴菲特表示,他给慈善团体的钱并没有真正影响到他的生活。他羡慕那些钱不多、但是能够一直坚持给予别人钱财和时间的人。
“你给孩子们在理财方面的忠告是什么?”巴菲特回答称,总体来说孩子们应当以他们的父母为榜样,如果他们的父母很有判断力,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着眼于未来并合理安排生活,那么孩子也会有判断力。他认为,在年轻时应该偶尔有一些合理花费,比如去迪斯尼乐园,这将给你的家庭带来美好回忆。巴菲特称:“我并不提倡极端的节俭。”
(摘自 巴菲特:“我对中国股票总是有兴趣”)
“福布斯排行对我没有意义”
巴菲特目前拥有伯克希尔公司1/3的股份,《福布斯》杂志今年将其排名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个人资产被评估为620亿美元。
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对他的生活有什么改变?巴菲特笑着说:“没有任何改变,最起码我的搭档芒格没有更尊重我。”
0
haomiao于2008-05-19 23:30发表跟帖:
;;;;;;;--------------------------------------------------------------------------------------------------
;;;;;;;呵呵,楼主可以呼吁中投公司再拿30亿美圆啊,那可以买天大的帽子戴,!万科也流汗啊!
0
6yyyyyy于2008-05-17 20:40发表跟帖:
;;;;;;;--------------------------------------------------------------------------------------------------
;;;;;;;很无聊的帖子!
0
乙木于2008-05-17 18:39发表跟帖:
;;;;;;;--------------------------------------------------------------------------------------------------
;;;;;;;俺这张帖子,本质上不是一个时政帖,而是一个财经帖的哈。
俺们重点是关心公众公司,也就是俺们资本市场的主体。观察他们在这个特殊事件中的表现。到现在,俺又发现有四个问题比较有意思
一、关于捐款问题所涉及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问题。多数公司,都有董事会授权,对于能够捐款多少,大多有个程序和事先约定。当然,如果经营班子有意愿要求追加,可能获得追加授权。也就是说,并不是捐款多的,就不把股东利益不当回事。或者,有了这种决策程序和授权体制,就可以证明这个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好得不得了的哈。这只不过是个基本的东西而已。因此,这也是一个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公司会有第二批,甚至第三第四批捐款的原因之一。
二、目前在到底是公司捐款还是公司员工捐款上,多数公众公司并没有说得很清楚。这里边大家要区分一下。如果是员工为主体的话,那么那些拥有大量员工的企业,在数额上无疑要大得多。比如,券商和基金公司,员工数量就有数量级的区别。券商跟银行间,又有一个数量级的区别(从数百-数千到数万数十万)。另外,这也是某些企业,会出现N批捐款的原因。比如,银行号召海外员工捐款,时间就会比较长一些)
三、有人提出了一个现阶段大致成立的结论:GNP与GDP在这次的悬殊差异
前者是国民生产总值,这个指标以前用来衡量经济发展的主指标,现在改成GDP了,国内生产总值。结论是这样:GNP要比GDP,要有用得多
最明显的例子,在汽车行业中。俺们那些苦苦支撑的民族汽车企业,捐款数量,明显大于合资汽车企业。从实力上看,当然是后者要强。捐款如此,平时的利润分配更是如此。GDP,是在某个地区发生的、统计的生产总值,但利润,大头可能属于跨国企业,俺们可能让出了自己的市场,留下了污染,然后得到了一些打工收入和中看不中用的GDP数字,如此而已。这里,俺们也许更能深刻地领会到,中央提出转变生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个问题是多么的紧迫和重要了。
四、关于公众公司,在捐款这个问题上,再啰嗦一下
一个公众公司,它之所以是公众公司,是因为它有大量的消费者和投资者,客户关系与投资者关系,与政府的关系等等,统属于“公共关系”这样一个范畴。它是公众公司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发生了特大地震灾害,这样一个重要的公共事件面前,捐多少钱,说什么话,都会影响到公司在投资者、消费者、当地政府间的关系。是需要慎而又慎处理的问题。品牌的美誉度,建立起来很难,毁坏起来去很容易。在信息时代与网络时代,这一点无疑会更加明显。
0
eric518于2008-05-17 17:16发表跟帖:
;;;;;;;--------------------------------------------------------------------------------------------------
;;;;;;;visker , 建议去看看唐俊加盟新华都时<外滩画报>对他的采访
0
肖虎于2008-05-17 14:57发表跟帖:
;;;;;;;--------------------------------------------------------------------------------------------------
;;;;;;;网易首页 > 财经频道 > 调查结果
想查找以前投票?有以下两种方式给你查询。
投票结果
·万科捐赠200万真的合适吗?您认为: (得票数:249733)
A:非常合适 2.4% 6002票
B:非常吝啬 72.3% 180621票
C:尽心就行 25.3% 63110票
投票起止时间:2008-05-15 至2008-08-22
0
肖虎于2008-05-17 14:56发表跟帖:
;;;;;;;--------------------------------------------------------------------------------------------------
;;;;;;;地产企业
1.碧桂园 1300万
2.泛海控股 1200万
3.华侨城 1100万
4.恒大地产 1000万
4.复地集团 1000万
4.蓝光集团 1000万
4.世茂集团 1000万
4.瑞安地产 1000万
4.润丰地产 1000万
10.汤臣集团 700万
0
肖虎于2008-05-17 13:44发表跟帖:
;;;;;;;--------------------------------------------------------------------------------------------------
;;;;;;;最关键的是每个中国人心里都应该有个数
内外有别, 请多支持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