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论公众公司与公众人物的公开捐款(2008-05-15 转多彩)

09-05-26 05:26 2275次浏览
乙木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乙木于2008-05-15 10:59发表主帖:
  --------------------------------------------------------------------------------------------------
  写在前面:汶川地震,举国震痛。俺们除了为那些受难的同胞默默地流泪,暗暗祈祷,或呆呆地盯在电视和电脑前看报道之外,也许还能做些什么。地震救援,说句老实话,俺们帮不上什么,而且这次目前已经是举全国、全军之力,进展大家都看到了。不归俺评价。但受到俺自己发的一张没有内容的帖子的启发,对捐款问题,尤其是是公众公司与公众人物公开捐款问题,做了一点小小的研究。俺这张帖子发在闽发论坛,但俺第一次很希望它被转帖到别的地方,因为俺有一个可以告人的目的:俺希望在这次赈灾捐款中,形成一种企业和个人互相攀比、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局势。

下面是俺的小小的研究:

一、捐不捐款不是问题,捐多少才是问题
俺想,多数普通中国人这次会捐款的,形式不同,渠道不同。对于公众人物和公众公司来说,捐款更不是问题。而且俺们已经看到很多报道了。真正的问题是:捐多少?
反对这个观点的人的理由是这样的:爱心没有大小,只要捐款了,就都是有爱心了。
俺的结论是: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

俺的结论是这样的:爱心不跟捐款数目简单地线性相关。
爱心没有大小。但捐款不仅仅是爱心。因此,只有超出了某个度的捐款,才代表有爱心。对于一个生活在穷困线下的人来说,哪怕这次只捐了一元钱,就是有爱心了,应该得到尊重。但对于一个老板来说,捐个千儿八百的,离爱心可能就还差得远了。

二、影响公众公司与公众人物捐款数目的三个要素:能力、爱心、智慧
1、能力与实力
有时俺会天真的想,俺要是能做慈善家多好呀。后来才发现,其实多数人都是想做慈善家的,可惜不能。因为没多少钱。当然啦,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次地震中捐点小钱,确实是献爱心。跟慈善家不搭界的哈。因为缺少了第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能力与实力。
俺们总不能因为赈灾捐款,搞得自己活不下去,成了灾民,到时要政府或者其它人再来救助吧?因此,第一个因素。是能力。
对于公众公司和公众人物来说,捐款能力不仅仅是自己考虑的,也是要让别人看的。
比如上市公司,比如某些房地产企业,出手拿地,动辄几亿,几十亿,卖个厕所也值个几十万的,这次赈灾,只捐个几十万。给大伙啥印象呢?
也许不是没有爱心,可能是自己活不下去了吧?至少俺是这样想的。因为这个世界是,除非变态了,很少有人希望自己被别人骂的吧?
大伙多半也会这样猜想。
对于公众人物呢,比如演艺界、明星类的一些人,如果数目太少,大伙会想:这厮是不是吸毒了?还是拍艳照太多了?总不会这么缺钱吧?

2、爱心
前面俺说过了,超出某个度,才是爱心。

3、智慧
这一点容易被人忽略。俺估计这次捐款,很多公众人物和公众企业,未必是没有爱心和能力,也许是智慧或者策略问题。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捐了钱,表了心意。就行了。比如俺们的公务员们,最好拿个箱子,大家就往里放钱,也不用搞清楚每个人的具体数目。这样皆大欢喜了。地方政府呢,这事不太好说,毕竟钱也是老百姓的。不过大伙也会有想法,先富起来的省市和后富起来的省市,如果相差太大,大伙还是会有想法的。
但公众人物与公众公司就不同了。因为大家伙都看着,都议论着呢。
因此,公众公司与公众人物,在这样一个公众事件的公开捐款问题,是要好好动动脑筋的。
俺粗略总结了几条,仅供参考:(这里假定已经撇开了爱心与实力的因素了哈,下面这种分析,太冷血,俺也不喜欢。)

(一)评估这次赈灾及自己捐款数目。
俺这里说的评估,是指识别这事的大小。俺想,这也许是几十年里,中国人要捐款的最大的一次了(俺也衷心地希望更长的时间里,不要有第二次)。这次地震意味着什么?至少意味着上万条鲜活生命的消失,也意味着数十万、数百万人的家破人亡。记住:是家破人亡。俺很难想象,象北川县这样地方的人,今后如何生活?因此,如果一个公众公司与公众人物经常要捐钱的话,这次也许就是它最应该,也有可能成为数目最大的一次。

(二)内外有别
其它国家的灾难,俺们有不少公共公司与公众人物,曾经慷慨解囊过。比如印度洋海啸什么的。但这次是俺们的同胞,俺想,国际主义的境界,俺们也许还都没有吧?因此“内外有别”,是一条原则。如果有人或者企业,这次捐得少,海啸捐得多,俺想,一种原因可能是考虑不周。其它原因,就只能在前面的两个要素,能力与爱心方面考虑了。比如,有些老板,在那次正好风光着呢,大有气吞万里如虎之势,现在每况愈下了,只能少捐了。俺想俺们还是要识别这种情况哈,不要一棍子把人打死。

(三)中庸原则与新闻原则
现在哪个公众公司与公众人物出来捐钱,不算什么新闻。大家认为理所当然。但如果有公众公司与公众人物出来发表声明,说自己绝不捐一分钱。那倒肯定会成为新闻,而且肯定会引起轰动。因为这是新闻的“人咬狗”原则。
在排除了这种情况之外,还有新闻价值的,就是捐款数目了。根据新闻的“人咬狗”原理,只有两端的,才有新闻价值。
一端,就是很少的,或者比以前低很多的。甚至于跟海啸什么的一样的(因为相对显得太低了),大家认为有新闻。可能全国人民在下面嘀咕。
另一端,是大家觉得偏多的。这些企业和个人,有些会有让人肃然起敬,另眼相看,有些会消除人们以前的偏见,等等。
多数公众公司和公众人物,处在中间,大家会说:“可以啦。”“还不错。”等等。
因此,针对这种现象,公众公司与公众人物有两种策略可以考虑的:

一是中庸原则:
大家都对基金公司的追求相对排名策略颇微词,其实这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策略。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哈。这个原则的本质就是,既不太高,也不太低。也就是前面说的:没有新闻价值。没有人赞,也没有人骂。大家觉得还能交代得过去。

二是出头原则:远远的拉出平均值之外。给大家一个惊喜,从而获得正面的新闻价值。

这里边还剩下一下最重要的问题:谁来决定这个均值?决定啥叫合适或者中庸呢?

三、相信舆论的力量,相信网络的力量,相信大家伙的力量
家乐福事件,让人们看到了网络的力量。一个公众公司,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公众人物与公众公司是一样的,品牌的美誉度,是他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
中国人顶礼膜拜的价值投资大厮芭菲特,在判断和识别有价值公司的时候,有一条标准,就是这个公司的社会责任感。多捐钱的公司无疑更值得投资。且不说,他至少有实力,对吧?
其实在写这张帖子前,俺仔细想了下,写这东西,是这次地震应该做的事,还是不应该做的事?
看了昨天的新闻联播之后,俺觉得,这好像是党和政府的鼓励的事。毕竟亲眼看到领导们在捐款了,对吧?俺希望大家多捐点,不会是坏事的哈。
那么,网络和大家伙的力量,具体体现在哪呢?
显然不会体现在争论捐与不捐。俺说了,这个问题不是问题。
也不应该体现在具体的哪个公众公司或者公众人物方面。
俺觉得应该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形成一个大致的均值。即一个大家能够接受的水平的社会评价标准。前面分析过了,这个问题很重要哈,如果均值太小,通常采用中庸策略的人,就太好混过去了。好在台湾,香港的公众人物,给俺们做出了榜样,这个均值,已经拉得不低了。目前看,是国内的太低。
2、大家积极发表看法,表扬先进,批评后进。形成一个以多捐款为荣,少捐款为不荣,最好是你追我赶的局势。另外,大家伙也最好长点记性:记住那些有“新闻价值”的公众公司与公众人物的捐款数目,顺便对比一下以前其它事情的捐款数目。

四、俺不希望大家恶毒攻击某些公众公司与公众人物,这不是俺的本意。当然,评价,表扬或者批评,或者表态,俺觉得是可以的哈。。俺的理由是:现在下结论还早。大家都有点耐心吧。俺们把目前的捐款数目,当做是第一次,第一批,肯定还会有第二次,第二批的,好吗?
俺坚信这一点。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0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乙木

09-05-26 05:26

0
人比黄花瘦于2008-05-20 20:07发表跟帖:
;;;;;;;--------------------------------------------------------------------------------------------------
;;;;;;;请教楼主,您有没有那些QF们的捐款清单?俺想支个招,如果哪家这次捐出2000万美元,俺们联名向管理层提议,增加他们今年一倍的额度.要是哪家没捐,则收回他们的全部额度.
乙木

09-05-26 05:26

0
股市游龙于2008-05-20 17:34发表跟帖:
;;;;;;;--------------------------------------------------------------------------------------------------
;;;;;;;对王石的指责可能急了一些,但愿这些指责会促就王石的二次慷慨吧!
乙木

09-05-26 05:26

0
lanka于2008-05-20 17:29发表跟帖:
;;;;;;;--------------------------------------------------------------------------------------------------
;;;;;;;不错,不错!
捐款为什么就不能攀比?
捐助奥运会可以攀比,因为有广告效应,震灾捐款也有广告效应,为什么不可以攀比?
攀比消费是一种浪费,攀比捐款却有实用价值,为什么不可以?
乙木

09-05-26 05:26

0
乙木于2008-05-20 16:57发表跟帖:;;;;;;;--------------------------------------------------------------------------------------------------;;;;;;;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5/20/content_8213895.htm
中海油开始发力了。
国企目前还是第一轮,应该可以期待第二轮的。
有位网友说俺有“逼捐”的嫌疑,俺是不同意的哈。俺这不叫逼,可以叫“劝”吧。
俺本意并不坏,灾区需要很多钱,而且后方的人能做的,也就是捐钱而已,这事,本山大叔说得很直白。俺就不啰嗦了。而且,至少俺们和正常的企业是守法纳了税的。
老K粗算了一下,俺也粗算了一下。不过如果要仔细算一下灾区需要恢复到以前的水平,要多少钱,俺不敢算下去。粗算了一下,灾区500万灾民,不算前期的救援和安置,一个人两万,有固定房子住、恢复生产,就要1000亿。很多灾民,房子没了,田地没了。初期统计的时候俺记得就有100多万亩水田要变成旱地。另外总不能长年住在帐蓬里吧?房屋损坏,好像是几百万间。
因此,俺这张帖子,俺是想通过一些分析,算是晓之以理吧。是“劝”。
仅仅这个灾难之大,损失之大,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其它分析太冷血,不分析了哈。
乙木

09-05-26 05:26

0
笨笨脑于2008-05-20 16:55发表跟帖:
;;;;;;;--------------------------------------------------------------------------------------------------
;;;;;;;在百度的苏宁吧,看到这样一个帖子,关于苏宁电器的捐款的,余深为赞同。这才是优秀的管理者,优秀的上市公司做的事情。

截至目前,在现金捐赠方面已有2次捐出,1次正在进行中:
1、5.12当天捐献500万元人民币
2、5.18当晚总裁张近东个人捐献5000万元人民币
3、“1+1阳光行”员工捐款:目前包括总部和分公司在内,员工正在进行自发捐款,没有每个人捐款数额限制要求,没有每个人必须参与捐款的要求,一切自动自发,号召但不强制,目前总额尚未确认、准备捐出。

其中第一次捐献是苏宁电器从公司收益中划出的500万元,非扣除员工工资或其他;
第二次捐献是张近东先生的个人收入,非公司资金;
第三次是员工们的爱心捐献,目前尚未汇总完毕,捐出时一样会进行公告。

把这些内容罗列出来,不是为了彰显苏宁电器做了多少贡献,只是将事实明白的呈现出来,让有误解的人知道事实,让努力的人继续安心工作。牢骚无济于事;行动乃当务之急。

所以,目前相关的攻击行为请停止,再有类似发言将不予通知直接删除。

PS:感谢所有为本次灾难中受困的人们做出了奉献的人,爱心没有大小,捐款不分多少,让我们多为四川祈祷,希望更多人的平安!
乙木

09-05-26 05:26

0
ch3coohqb于2008-05-20 12:47发表跟帖:
;;;;;;;--------------------------------------------------------------------------------------------------
;;;;;;;公众公司、公众人物,社会形象是第一位的。注意企业形像,才是这些企业家们应该最关心的大事。这次,地产大鳄们集体玩了小聪明。

=========

就是看不惯这个时候耍小聪明的人嘛...

我觉得楼主这帖实在...虽然也有逼捐的嫌疑~但是还是那样...抵制家乐福有人反对~逼捐有人反对~不过我觉得这些事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起码给那些口口声声谈论社会责任的人一个警惕...王石以后再英雄化个人形象时要考虑好自己是否真的那么伟大...道路与梦想我买了看了~现在觉得自己高看王石了~没骂他的意思~只是这次他的表现辜负了我对他的期望...就这样而已...
乙木

09-05-26 05:26

0
翰馨于2008-05-20 11:39发表跟帖:
;;;;;;;--------------------------------------------------------------------------------------------------
;;;;;;;【 · 原创:何必  2008-05-20 10:51 】  
曾经的大厮:“前面俺说过了,超出某个度,才是爱心。”
度,是月收入10%?还是净资产的1%?还是某大厮说了算?

受贿100万但捐出95万的人有爱心,还是下岗工人只捐1元,谁更有爱心?
生命面前,爱心是本能。此时拿爱心说事,拿金钱来证明,有违人性。

付出了捐款,得到了爱心的证明,灾民得到什么?
----------------

“受贿100万但捐出95万”,有这种事吗?受贿100万的人,有可能捐出95万吗?如果有,受贿还有意义吗?按刑法条文,受贿与捐出是两码事。量刑时只考虑受贿,不计捐献。
何必,说话之前,过一下脑。
至于灾民得到什么,你自己看嘛,电视上天天都在播。如果中间有截流问题,也不是捐赠人的事。这归政府管。
我个人认为,捐助不是显示自己的爱心,只是为国、为民族分担一份困难。
乙木

09-05-26 05:26

0
kitaroym于2008-05-20 11:39发表跟帖:
;;;;;;;--------------------------------------------------------------------------------------------------
;;;;;;;这段时间心里一直是不舒服,
感动的事情太多
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事情更多
震灾发生后数日内,中国航空史上的大规模集结和出动。(不能用金钱衡量)
震灾发生后数日内,全国血库存血量居然已经饱和,有些地方的献血要预约了。(不能用金钱衡量,)
震灾发生后数日日内,数十万的救灾队伍本赴现场(子弟兵、武警、公安、消防、医疗、志愿者)。(不能用金钱衡量)
震灾发生后数日日内,数百辆专列从各地赶往灾区(不能用金钱衡量)
震灾发生后数日内,全国的捐款捐物金额不断上升,金额突破百亿。(不能用金钱衡量)

以下摘自索氏的改革全球资本主义

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的称谓,是索氏起的,意在纠偏。当我们拿来奉为绝对至宝的东西,索氏们正在反思其反作用及其弊。如索氏所言,就对追求私人利益而言,市场是最恰当不过的形式,但是市场却没有被设计的可以用于维护公共利益。市场价值只表明了参与者在交换中愿意付出多少,而不能说明他们的公共利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因此社会价值只能由社会和政治安排来保证,尽管他们不如市场那么有效率。

维护公共利益曾经是国家的任务,但是由于全球市场的矿长,国家的权力萎缩了,当资本可以自由流动时,对其征税和管制的行为就有可能冒将其驱逐出境的风险。因为资本是创造财富的基本要素,政府必须迎合他的要求,甚至常常牺牲其他考虑。

一个简单例子:当某家大公司宣布裁员后,因为裁员会带来员工生活以及就业等诸多社会不和谐问题,但是其股价却表现上涨,因为成本下降而股东收益预期增厚。

市场喜欢计算成本,投入产出比,这几天为捐款多少以及投入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在网上各种声音不绝,听来都不无道理。依我看都是那个教旨主义在作怪,哪怕某些自认为冷静的而说着理性分析的,其辩解和解释无法避免苍白和无力,真不如那些在山路上奔赴灾区的无名志愿者。目前局面老K我宁肯大腕们做秀般地争着捐款做善事,毕竟对民众有利,对整个社会有利。国民都看着呢,不看你平时如何说,只看你关键时候如何做。近数日内,多年来潜居在国人心中的浮躁,以及那种曾经极端的商品心理得到了弱化。在大灾面前个人是无助的,只有团结起来,这是好事。

乙木

09-05-26 05:26

0
方瘦铜于2008-05-20 11:17发表跟帖:
;;;;;;;--------------------------------------------------------------------------------------------------
;;;;;;;受乙木先生教益很多.谢谢.
乙木

09-05-26 05:26

0
翰馨于2008-05-20 10:42发表跟帖:
;;;;;;;--------------------------------------------------------------------------------------------------
;;;;;;;顶乙木。
还是从财经的角度谈,好理解。
想起马云挂在嘴边的一句:“聪明是智慧的天敌”。
国难面前,人人有责。国家、民族有困难,全体国民有义务为此分担。分担就是承担。
多加宝06年年利润7000万。一亿的捐款,对企业肯定是负担。老乞丐的105元,是他的身家。昨天,远在加拿大的华人托国内家人找到这位老乞丐,向他表达了敬意。
公众公司、公众人物,社会形象是第一位的。注意企业形像,才是这些企业家们应该最关心的大事。这次,地产大鳄们集体玩了小聪明。
网民为多加宝编了广告词:要捐就捐一个义,要喝就喝王老吉。
万科再有钱,王十再牛皮,也不妨碍别人骂他们是人*。翻过大山的人,竟然翻不过小坟头。聪明还是智慧,立见高下。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