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论公众公司与公众人物的公开捐款(2008-05-15 转多彩)

09-05-26 05:26 2273次浏览
乙木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乙木于2008-05-15 10:59发表主帖:
  --------------------------------------------------------------------------------------------------
  写在前面:汶川地震,举国震痛。俺们除了为那些受难的同胞默默地流泪,暗暗祈祷,或呆呆地盯在电视和电脑前看报道之外,也许还能做些什么。地震救援,说句老实话,俺们帮不上什么,而且这次目前已经是举全国、全军之力,进展大家都看到了。不归俺评价。但受到俺自己发的一张没有内容的帖子的启发,对捐款问题,尤其是是公众公司与公众人物公开捐款问题,做了一点小小的研究。俺这张帖子发在闽发论坛,但俺第一次很希望它被转帖到别的地方,因为俺有一个可以告人的目的:俺希望在这次赈灾捐款中,形成一种企业和个人互相攀比、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局势。

下面是俺的小小的研究:

一、捐不捐款不是问题,捐多少才是问题
俺想,多数普通中国人这次会捐款的,形式不同,渠道不同。对于公众人物和公众公司来说,捐款更不是问题。而且俺们已经看到很多报道了。真正的问题是:捐多少?
反对这个观点的人的理由是这样的:爱心没有大小,只要捐款了,就都是有爱心了。
俺的结论是: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

俺的结论是这样的:爱心不跟捐款数目简单地线性相关。
爱心没有大小。但捐款不仅仅是爱心。因此,只有超出了某个度的捐款,才代表有爱心。对于一个生活在穷困线下的人来说,哪怕这次只捐了一元钱,就是有爱心了,应该得到尊重。但对于一个老板来说,捐个千儿八百的,离爱心可能就还差得远了。

二、影响公众公司与公众人物捐款数目的三个要素:能力、爱心、智慧
1、能力与实力
有时俺会天真的想,俺要是能做慈善家多好呀。后来才发现,其实多数人都是想做慈善家的,可惜不能。因为没多少钱。当然啦,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次地震中捐点小钱,确实是献爱心。跟慈善家不搭界的哈。因为缺少了第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能力与实力。
俺们总不能因为赈灾捐款,搞得自己活不下去,成了灾民,到时要政府或者其它人再来救助吧?因此,第一个因素。是能力。
对于公众公司和公众人物来说,捐款能力不仅仅是自己考虑的,也是要让别人看的。
比如上市公司,比如某些房地产企业,出手拿地,动辄几亿,几十亿,卖个厕所也值个几十万的,这次赈灾,只捐个几十万。给大伙啥印象呢?
也许不是没有爱心,可能是自己活不下去了吧?至少俺是这样想的。因为这个世界是,除非变态了,很少有人希望自己被别人骂的吧?
大伙多半也会这样猜想。
对于公众人物呢,比如演艺界、明星类的一些人,如果数目太少,大伙会想:这厮是不是吸毒了?还是拍艳照太多了?总不会这么缺钱吧?

2、爱心
前面俺说过了,超出某个度,才是爱心。

3、智慧
这一点容易被人忽略。俺估计这次捐款,很多公众人物和公众企业,未必是没有爱心和能力,也许是智慧或者策略问题。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捐了钱,表了心意。就行了。比如俺们的公务员们,最好拿个箱子,大家就往里放钱,也不用搞清楚每个人的具体数目。这样皆大欢喜了。地方政府呢,这事不太好说,毕竟钱也是老百姓的。不过大伙也会有想法,先富起来的省市和后富起来的省市,如果相差太大,大伙还是会有想法的。
但公众人物与公众公司就不同了。因为大家伙都看着,都议论着呢。
因此,公众公司与公众人物,在这样一个公众事件的公开捐款问题,是要好好动动脑筋的。
俺粗略总结了几条,仅供参考:(这里假定已经撇开了爱心与实力的因素了哈,下面这种分析,太冷血,俺也不喜欢。)

(一)评估这次赈灾及自己捐款数目。
俺这里说的评估,是指识别这事的大小。俺想,这也许是几十年里,中国人要捐款的最大的一次了(俺也衷心地希望更长的时间里,不要有第二次)。这次地震意味着什么?至少意味着上万条鲜活生命的消失,也意味着数十万、数百万人的家破人亡。记住:是家破人亡。俺很难想象,象北川县这样地方的人,今后如何生活?因此,如果一个公众公司与公众人物经常要捐钱的话,这次也许就是它最应该,也有可能成为数目最大的一次。

(二)内外有别
其它国家的灾难,俺们有不少公共公司与公众人物,曾经慷慨解囊过。比如印度洋海啸什么的。但这次是俺们的同胞,俺想,国际主义的境界,俺们也许还都没有吧?因此“内外有别”,是一条原则。如果有人或者企业,这次捐得少,海啸捐得多,俺想,一种原因可能是考虑不周。其它原因,就只能在前面的两个要素,能力与爱心方面考虑了。比如,有些老板,在那次正好风光着呢,大有气吞万里如虎之势,现在每况愈下了,只能少捐了。俺想俺们还是要识别这种情况哈,不要一棍子把人打死。

(三)中庸原则与新闻原则
现在哪个公众公司与公众人物出来捐钱,不算什么新闻。大家认为理所当然。但如果有公众公司与公众人物出来发表声明,说自己绝不捐一分钱。那倒肯定会成为新闻,而且肯定会引起轰动。因为这是新闻的“人咬狗”原则。
在排除了这种情况之外,还有新闻价值的,就是捐款数目了。根据新闻的“人咬狗”原理,只有两端的,才有新闻价值。
一端,就是很少的,或者比以前低很多的。甚至于跟海啸什么的一样的(因为相对显得太低了),大家认为有新闻。可能全国人民在下面嘀咕。
另一端,是大家觉得偏多的。这些企业和个人,有些会有让人肃然起敬,另眼相看,有些会消除人们以前的偏见,等等。
多数公众公司和公众人物,处在中间,大家会说:“可以啦。”“还不错。”等等。
因此,针对这种现象,公众公司与公众人物有两种策略可以考虑的:

一是中庸原则:
大家都对基金公司的追求相对排名策略颇微词,其实这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策略。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哈。这个原则的本质就是,既不太高,也不太低。也就是前面说的:没有新闻价值。没有人赞,也没有人骂。大家觉得还能交代得过去。

二是出头原则:远远的拉出平均值之外。给大家一个惊喜,从而获得正面的新闻价值。

这里边还剩下一下最重要的问题:谁来决定这个均值?决定啥叫合适或者中庸呢?

三、相信舆论的力量,相信网络的力量,相信大家伙的力量
家乐福事件,让人们看到了网络的力量。一个公众公司,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公众人物与公众公司是一样的,品牌的美誉度,是他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
中国人顶礼膜拜的价值投资大厮芭菲特,在判断和识别有价值公司的时候,有一条标准,就是这个公司的社会责任感。多捐钱的公司无疑更值得投资。且不说,他至少有实力,对吧?
其实在写这张帖子前,俺仔细想了下,写这东西,是这次地震应该做的事,还是不应该做的事?
看了昨天的新闻联播之后,俺觉得,这好像是党和政府的鼓励的事。毕竟亲眼看到领导们在捐款了,对吧?俺希望大家多捐点,不会是坏事的哈。
那么,网络和大家伙的力量,具体体现在哪呢?
显然不会体现在争论捐与不捐。俺说了,这个问题不是问题。
也不应该体现在具体的哪个公众公司或者公众人物方面。
俺觉得应该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形成一个大致的均值。即一个大家能够接受的水平的社会评价标准。前面分析过了,这个问题很重要哈,如果均值太小,通常采用中庸策略的人,就太好混过去了。好在台湾,香港的公众人物,给俺们做出了榜样,这个均值,已经拉得不低了。目前看,是国内的太低。
2、大家积极发表看法,表扬先进,批评后进。形成一个以多捐款为荣,少捐款为不荣,最好是你追我赶的局势。另外,大家伙也最好长点记性:记住那些有“新闻价值”的公众公司与公众人物的捐款数目,顺便对比一下以前其它事情的捐款数目。

四、俺不希望大家恶毒攻击某些公众公司与公众人物,这不是俺的本意。当然,评价,表扬或者批评,或者表态,俺觉得是可以的哈。。俺的理由是:现在下结论还早。大家都有点耐心吧。俺们把目前的捐款数目,当做是第一次,第一批,肯定还会有第二次,第二批的,好吗?
俺坚信这一点。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0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乙木

09-05-26 05:26

0
翰馨于2008-05-21 15:31发表跟帖:
;;;;;;;--------------------------------------------------------------------------------------------------
;;;;;;;受教。在捐助的同时,换回了用钱买不到的心灵净化。
再顶楼主。

生活在现实中,只好尽可能现实点。在商言商。
以前曾参与过公司治理。搞过广告策划的人,都知道“企业知名度”这个词。企业知名度,是企业美誉度的一个部分。有关内容,在网上可以查到大把。

组织形象地位测量
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质”的评价,即组织的社会影响的美丑、好坏。
良好的组织形象是由知名度和美誉度构成的,缺一不可。知名度需要以美誉度为客观基础,才能产生正面的积极的社会效果;美誉度需要以一定的知名度为前提条件,才能充分显示其社会价值。
企业形象指的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总体印象,是企业整体素质与文明程度的综合表现。知名度+美誉度是企业形象的实现形式。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小威廉•克莱•福特说:“好的企业与优秀的企业之间是有差别的。一家好的企业可以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一家优秀的企业也可以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但他还要努力地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捐赠与绩效的关系:捐赠如果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大于企业的成本就是对企业有价值的,企业的收益一般认为是四方面,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获得市场权力。有很多时候美誉度是一种市场垄断权,企业一般无法竞争。
牟利是企业的第一任务。捐赠对企业有两类作用,第一,保值,保证企业的价值不损失; 第二是增值,为企业增加美誉度。保值是合法保护,第二是伤害保险。
一家成功的企业,应该是一个对消费者、政府、员工、环境和社会公众负责的企业。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为它所服务所生存的社区乃至社会解决问题,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要素之一。
因此,企业作为企业公民,所需要获得的就不仅仅是经济资产,美誉和社会责任等无形资产也应该是努力争取获得的重要部分。企业做公益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成全自己。
承担社会责任的民族企业公民才是成熟的企业、有公信力和美誉度的企业。

一个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生存成本将降低:企业的生存是需要成本的,一种是通常意义上的有形的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应付工资、应付税金、管理费用等,一种则是无形的但事实上对企业的生存起到重要影响的如知名度、美誉度等。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自然会赢得员工、消费者、商业伙伴、政府、社区等方面的认可,其结果是,员工乐意为企业服务,消费者情愿掏钱购买企业的产品,商业伙伴愿意持续合作,政府、社区自愿为企业提供便利。这样的企业,生存成本自然降低,发展速度也自然会快于同行。从这个角度讲,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只会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不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更不会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轻敌、迟钝是商家的坟墓,谁犯戒埋谁。
什么人做什么事,这也是个恒定规则。是做伟大的企业,还是赚钱的企业?机会是平等的。
二百万是小家子气的沽名钓誉,五年不超过一个亿的无盈利(换角度说是不亏本)重建只能算是无知的乘火打劫
乙木

09-05-26 05:26

0
方瘦铜于2008-05-21 10:48发表跟帖:
;;;;;;;--------------------------------------------------------------------------------------------------
;;;;;;;再谢乙木先生,好文.拜读.
乙木

09-05-26 05:26

0
人比黄花瘦于2008-05-21 10:45发表跟帖:
;;;;;;;--------------------------------------------------------------------------------------------------
;;;;;;;哎,咱不说有些个商人,这些商人只会伤人心。咱今天上班时特别在社区的红榜前站了十分钟,看到一些贫困线上的老百姓都捐出了几百元,其中有一个名单咱认得,他是一个卧床近一年的90多岁的老人,是低保户,靠子女照顾,他听到消息,也捐出了200元。而有一个私企的老板,只是动员了职工捐,他自己却当了铁公鸡,但他们一次豪赌的赌资却达几十万。
乙木

09-05-26 05:26

0
午后红茶于2008-05-21 09:28发表跟帖:
;;;;;;;--------------------------------------------------------------------------------------------------
;;;;;;;万科人想过没有,去年一次增发就是100亿,这一百亿存银行,一年期利息就是3亿,如果贷款,贷款利息是6亿。

万科捐200万,仅是贷款利息的 千分三点三,约是一天的贷款。社会给万科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充足的资金,万科仅捐出一天的贷款利息,象话吗

一次增发100亿,一次提取激励奖金10亿,但在国人几十年一遇的灾难面前,才捐200万,还振振有词。

大额提取奖金,本身就是利用监管缺失而自肥,不是硕鼠是什么?

仅从万科从社会上获取的巨额发展资金看,万科每天捐出 200万(利息)才是常态,低于这个标准,就算不上一个负责任的企业。

要让一个只知道索取和做秀的人良心发现,这对它而言,也是一种教育。它惯教育和训导别人,殊不知,它已失去人性。

听说事情有了进展:

1、由自我标榜到羞于见人,关了博克;

2、由200万是合适的,追加50倍的“负担”,当然也是有上限无下限,且逃避监管,时间上不着边际。
乙木

09-05-26 05:26

0
乙木于2008-05-21 09:13发表跟帖:
;;;;;;;--------------------------------------------------------------------------------------------------
;;;;;;;回“人比黄花瘦”:
俺的印象里,QFII捐款的少,汇丰俺好像看见了。俺们等等看吧。不过,那帮企业,自身难保的多,估计要卖些建行股票来弥补亏空吧。
有篇文章说,国际募捐资源已经枯竭了,因为印度洋海啸、卡里亚娜飓风等。
乙木

09-05-26 05:26

0
乙木于2008-05-21 08:57发表跟帖:
;;;;;;;--------------------------------------------------------------------------------------------------
;;;;;;;万科的董事会出公告了,已经有两个跟帖帖在这里边了。
俺原来没评论过万科,俺只评论过王石会后悔,乱说话是不好的。不过,俺知道,王石不等于万科
俺看到了一些其它人说万科的,好像是什么程序正义啦,法人治理啦。好像还吵得热火朝天
搞了半天,原来就是开个董事会呀
也就是开会啊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好像开了三次了吗?
国务院的会,也开了好几次了吧?
乙木

09-05-26 05:26

0
我要说话于2008-05-20 22:54发表跟帖:
;;;;;;;--------------------------------------------------------------------------------------------------
;;;;;;;002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捐个钱还他妈的惦记者重建的蛋糕。
乙木

09-05-26 05:26

0
何必于2008-05-20 22:38发表跟帖:
;;;;;;;--------------------------------------------------------------------------------------------------
;;;;;;;大厮的成就:万科拿出1个亿。
http://disclosure.szse.cn/m/finalpage/2008-05-21/39877252.PDF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灾后安置及恢复重建工作的董事会决议公告

证券代码:000002、200002 证券简称:万科A、万科B

公告编号:〈万〉2008-023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
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关于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灾后安置及恢复重建工作的议案于2008 年5 月19 日以电子邮
件方式送达各位董事,各位董事对议案进行了审议,并以通讯方式进行了表决,整个程序符
合有关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董事会以11 票赞成、0 票反对、0 票弃权通过了有关议案。详情如下:

2008 年5 月12 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 级地震,灾情及救灾抗震工作牵动举国人
心。自地震发生以来,公司一直密切关注各方面信息,寻找对灾区最有价值的努力方向,尤
其是寻求能发挥万科专业优势的具体项目。为此多名公司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及外聘专家先
后赴救灾现场了解情况。
综合现场和其他渠道收集到的信息,公司认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和援助,而万科参与该项工作能够发挥自身特长。作为一家专业房地产开发公司,万科本身具备较强的区域规划、建筑设计及组织实施的能力;万科在全国拥有多家分支机构,在动员、组织能力上具有一定优势,且万科在成都设有子公司,也能为实施援助提供便利。
为此董事会决议召集股东大会,提请股东大会批准公司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灾后安置、

修复和重建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1)批准公司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并以绵竹市遵道
镇为重点;该项工作为纯公益性质,不涉及任何商业性(包括微利项目)的开发;
(2)批准公司在净支出额度人民币一亿元以内参与上述工作;
(3)上述费用将在未来3 到5 年内,根据实际需要逐年支出。公司将在每年的年度报
告中披露具体的支出情况。

特此公告。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一日
乙木

09-05-26 05:26

0
eric518于2008-05-20 22:32发表跟帖:
;;;;;;;--------------------------------------------------------------------------------------------------
;;;;;;;关于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灾后安置及恢复重建工作的董事会决议公告
证券代码:000002、200002 证券简称:万科A、万科B
公告编号:〈万〉2008-023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
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关于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灾后安置及恢复重建工作的议案于2008 年5 月19 日以电子邮
件方式送达各位董事,各位董事对议案进行了审议,并以通讯方式进行了表决,整个程序符
合有关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董事会以11 票赞成、0 票反对、0 票弃权通过了有关议
案。详情如下:
2008 年5 月12 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 级地震,灾情及救灾抗震工作牵动举国人
心。自地震发生以来,公司一直密切关注各方面信息,寻找对灾区最有价值的努力方向,尤
其是寻求能发挥万科专业优势的具体项目。为此多名公司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及外聘专家先
后赴救灾现场了解情况。
综合现场和其他渠道收集到的信息,公司认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将是一个长期的
持续过程,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和援助,而万科参与该项工作能够发挥自身特长。作为
一家专业房地产开发公司,万科本身具备较强的区域规划、建筑设计及组织实施的能力;万
科在全国拥有多家分支机构,在动员、组织能力上具有一定优势,且万科在成都设有子公司,
也能为实施援助提供便利。
为此董事会决议召集股东大会,提请股东大会批准公司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灾后安置、
修复和重建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1)批准公司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并以绵竹市遵道
镇为重点;该项工作为纯公益性质,不涉及任何商业性(包括微利项目)的开发;
(2)批准公司在净支出额度人民币一亿元以内参与上述工作;
(3)上述费用将在未来3 到5 年内,根据实际需要逐年支出。公司将在每年的年度报

告中披露具体的支出情况。
特此公告。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一日
乙木

09-05-26 05:26

0
金枪鱼于2008-05-20 21:47发表跟帖:
;;;;;;;--------------------------------------------------------------------------------------------------
;;;;;;;要是换成献血的花, 姚明怕是没有一桶血是交不了差的哈....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