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对头,这就是看问题的各个角度。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争论的焦点应该是在作者该不该拿国旗换食物吧。课文中作者没有换,所以有的人便认为那是假的,是误导人生。其实,人生是立体的,是多样性的。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分析课文,也应该是立体的、多样性的。除了像楼主那样鼓励女儿自己思考(比如,女儿自己得出结论“若是我,就用红旗换两块面包和一瓶矿泉水。”)以外,必要的引导也是应该要有的。但是,如果告诉孩子说语文有标准答案不可违背教材意图,那么这样的引导最终恐怕负面的因素要更大一些。这一篇文章孩子可能答对了,但是孩子对语文的兴趣可能也难以持续。
我想请问楼主,如果你是那个老板,如果你看到一个人他宁愿挨饿也不肯用国旗换食物,你会不会感动?这就是这篇文章的另一个角度。所以,如果是我,我还会告诉孩子,一个热爱自己国旗、国家的人是会受到别人尊重的。这样得出这个结论就很正常了。
没有必要过早地告诉孩子这个世界的阴暗面,因为今后社会告诉他的都是阴暗的一面。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你大可不必有这样的担心,好学生会把时间安排的恰到好处,学有余力,轻松的很~~
0
楼上各位忘了,这课文完全也可以是真实的事情。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有个屁教育家说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听了这话恨不得扁他~~:))
0
不过个体是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
最好的结果是大家最后都各得其所~~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这个赞同,呵呵
0
呵呵,国情不同,基础教育的目的不同~~
猫人兄这么有思想,还是要感谢中国的基础教育呀~~
你我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当时经历的时候也没觉得有多苦~~:)
0
语文教学实质上就是培养读和写两方面~~
真正培养人思维和人文素养的是数理化和文史哲~~
可惜了现在的新课改~~
还是怀念N年前大文大理下的全国统一高考~~
0
有谁还记得我们读书的年代?打0分是好学生。不要学,把我们的老师都带出教室,打倒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