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航工业成功增资扩股柳州乘龙专用车公司
本报讯(记者姜春艳 通讯员周以平)12月19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集团有限公司增资扩股柳州乘龙专用车有限公司协议签字仪式在柳州举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献东,金城集团董事长王坚,中共柳州市委书记陈刚、市长郑俊康等领导出席了签字仪式。
此次增资扩股,金城集团出资5539万元、中航投资有限公司出资2000万元。增资完成后,金城集团与中航投资占柳州乘龙专用车有限公司的股比分别为37.47%、13.53%,广西方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比为49%。增资后的项目落户柳州阳和工业新区,占地300多亩,建成后将达到年产1.5万辆专用车的研发制造生产能力,达产后将新增销售收入30亿元,新增利税2亿多元,可为社会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
柳州乘龙专用车有限公司位于广西工业重镇和交通枢纽柳州市,是国内规模较大的自卸车改装专业生产厂家。公司2008年预计销售各类专用车5350台,预计销售收入2.3亿元,利润1250万元。公司具有民营企业的优点,整个组织体系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比较快,经营团队素质高,经营思路开阔,经营手段灵活。
增资完成后,中航工业中航金城强大的研发实力、良好的管理水平、遍布国内外的销售网络以及品牌声誉等,将帮助该公司在快速增长的专用车市场面前更好地抓住发展机遇,扩大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中航工业希望凭借柳州乘龙专用车有限公司在中国南方的市场地位,弥补中航工业专用车产业在华南、西南市场的缺位,并迅速提高中航工业专用车产业中自卸车的市场占有率,与中航工业下属其他专用车企业形成南北相应的局面。
吴献东向记者表示,当前,金融海啸蔓延全球,经济形势低迷,面对现在的经济形势,我们不能不作为,要看准时机主动出击。继去年底成功增资安徽开乐专用车公司后,今天,我们又在华南重镇建立起专用车产业基地。今后,我们还要利用中国航空工业在包括航空机载领域长期积累的技术、人才等各类优势,大力发展专用车产业,并进一步促进机载向民机、车辆、船舶、磁悬浮列车等产业领域的发展,促进中国航空工业在非航空民品产业领域的大发展
0
中航工业首宗资本化运作项目获重大进展股东会高票通过昌河股份重组方案
本报讯 中航工业成立以来的首宗重大资本运作项目已取得重大进展,昌河股份重组获H股和A股股东会高票通过。
2008年12月15日,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中航工业控股子公司,昌河股份的控股股东)的H股股东会审议并高票通过昌河股份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中航科工战略投资者欧洲宇航防务集团(EADS)和其它H股股东共计3.95亿股投了赞成票,充分表明了H股投资者憧憬中航科工尽快实现业务转型,专注于航空业务的迫切愿望。
2008年 12月16日,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景德镇召开股东大会,采用现场投票及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投票方式,表决通过了此项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该重组方案上报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后即可实施。参与本次股东大会投票的A股股东(含股东代理人)共1205名,代表有表决权的股份数约2.77亿股,占昌河股份股本总数的67.55%,投票赞成率约为95%。如此高的投票参与度及通过率充分体现了证券市场对于刚刚重组设立的“中航工业”“两融、三新、五化、万亿”战略目标的高度认可。
在中航工业筹备期间,中航工业筹备组就做出了《关于对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决定》,将昌河股份资产及业务与中航工业100%控股的、具有行业领先地位并且盈利状况较好的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和兰州航空机电有限公司的全部资产及业务进行置换,资产置换完成后的昌河股份(A股)将逐步打造成为中航工业机载设备的资本运作平台。重组后的昌河股份(A股)将依托中航工业整体雄厚的航空技术力量,在军民用航空高科技的机载设备业务领域成为市场上有影响力的制造商和供应商。 (闫灵喜)
0
本报讯(通讯员沈峰 孙明帆)时值岁尾,成飞民机转包战线捷报频传。继11月18日B747-8平尾顺利开铆后,首架波音747-400客改货主舱门12月5日交付。
B747-400客改货主舱门合同是成飞公司与以色列IAI公司于2006年7月24日签订的。该项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客改货主舱门,研制技术要求高,制造装配难度大,研制交付周期短。成飞民机公司在各部门的通力协助配合支持下,经过两年半时间的艰辛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首架B747-400客改货主舱门优质交付。
成飞民机公司的B747-400客改货主舱门项目研制成功和首架主舱门圆满交付,是成飞公司和成飞民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标志着成飞公司和成飞民机公司的民用飞机制造技术得到了新的提升,在国际航空大型飞机改装领域也占有了一席之地。
0
东安集团新建直升机主减速器试车台项目启动
本报讯 日前,某型直升机主减速器试车台建设项目合同签字仪式在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举行,这标志着某型直升机主减速器试车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预计该试车台将于2010年建成,建成后可使国内直升机传动系统试车台建设水平和试车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一项目由具有国际一流传动系统试验台设计水平的德国连克公司负责设计、承建,同时,这也是国内首度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进行直升机传动系统试车台的建设。
0
航空动力登陆A股市场
中航工业发动机板块资本运作取得重大成果
本报讯(记者任谦)11月20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航空发动机业务板块资本运作喜结硕果,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借壳上市工作全面完成,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航空动力(股票代码:600893)正式登陆上交所A股市场。
陕西省副省长吴登昌,西安市副市长黄省身,中航工业发动机公司总裁、航空动力董事长马福安,西航集团董事长、航空动力总经理蔡毅共同为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揭牌。
航空动力是国内唯一的主业是航空发动机制造业务的上市公司,搭建了中航工业发动机产业发展的资本运营平台,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马福安在成立仪式上表示,航空发动机企业要成为推动经济建设的动力和提升科技水平的先锋。作为新上市的公司,航空动力在改革上要按照上市公司规范要求,构建适宜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要求的新体制和新机制,不断规范运作模式,成为资本市场品牌优良、卓有信誉的上市企业。公司要对投资者高度负责,不断做强做大航空发动机主营业务,大力拓展新的领域,积极努力为广大投资者创造财富;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持续提升工作效率。面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航空工业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充分依托资本市场,走出一条满足企业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社会影响力大、公众信誉度高的全新之路,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按照中航工业资本化运作和专业化整合的具体要求,西航集团通过成功重组“S吉生化”,将核心资产和业务全部置入了“航空动力”,其中包括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动力产品的批量生产业务,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外贸转包业务,以及部分非航空产品制造业务。按照2007年度的相关数据,在这三大块业务中,航空发动机产品占到西航集团总收入的52.6%左右。
航空动力表示,在重组上市过程中十分注重保护全体股东利益,并作出郑重承诺:重组方案实施后,“航空动力”2008年、2009年净利润年增长率将不低于20%;如未实现相应目标,控股股东将以现金方式对差额部分予以补足;西航集团将遵照法定程序促使上市公司以现金或送股方式按年度向全体股东进行分配;公司每年将以不低于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30%用于分配;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分配比例将保持在30%~50%之间。
0
中航工业与上海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发表日期:2008-11-7
11月5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上海市政府在珠海航展国际会议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上海共建国家级民用航空产业配套基地,并投资组建商用航空发动机项目公司,加速商用航空发动机及民用飞机配套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大型客机的研制。上海市副市长赵雯、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副总经理谭瑞松以及上海市和中航工业相关部门代表出席了签字仪式。
双方商定,紧紧依托中航工业民用航空专业优势和上海市产业经济发展综合优势,加快我国航空配套产业发展。双方将按照国家有关民机产业及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民机产业的规划布局,在上海临港开发区建设上海国家级民用航空产业配套基地,一期规划用地5平方公里。双方将在上海共同投资组建商用航空发动机项目公司,以航空发动机研发中心和装试基地建设为先导,尽快建立商用发动机研发、总装、试验、市场营销、客户服务、适航取证等研制体系,进而带动航电、机电、环控及材料等民机配套产业发展并形成聚集效应。
林左鸣在签约仪式上指出,研制和发展大型客机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中航工业与上海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是坚决拥护、坚定执行党和国家战略部署的一项具体行动,必将有力推进大型飞机研制这一国家重大专项工程,促进我国民机产业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他说,多年来上海市在大型客机产业发展方面作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绩。积极参与国产大型客机研制,是中航工业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与上海市合作组建商用航空发动机项目公司、建立国家级民用航空产业配套基地,将切实增强中航工业的配套能力,为我国大型客机研制提供更好的支持服务。我们将遵循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的“两融”新思路,加大走向世界的力度和融入市场的深度,进一步发展完善航空产业链,为我国航空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0
中航国际在美签下3亿美元风电合同
本报讯 4月28日,随国家商务部贸易投资促进访问团赴美的中航技经贸公司与美国TANG能源公司签署了风电项目合作开发协议。合作双方将在未来5年内投入3亿美元,在美国开发多个风电场,预计装机总容量将达到200兆瓦。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航工业风电产业国际市场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将有效带动中国风电设备及服务的出口。
近年来风电作为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发展极为迅猛。中航工业将风电产业列为了非航空民品产业发展战略中的重点。中航国际作为集团全价值链发展风电产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海外新能源与清洁能源项目开发与投资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尤其是在美国市场,中航技经贸公司与其合作伙伴美国TANG能源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据悉,美国仅2008年新增装机容量就达到8000多兆瓦。为进一步减少排放,美国政府还制定了到2030年使风电达到全国总发电量20%的发展目标。
0
黎明成功改造首台大型双功能数控机床
本报讯 国内成功改造的首台大型立车/电火花磨双功能数控机床日前在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正式投入使用。
这台国内首创的大型双功能数控机床是在数控电火花蜂窝磨专用机床上另外增加一套车削控制装置,分别控制车、磨两种功能。两套控制系统完全独立,并可互锁,能安全可靠地切换,使原机床具备电火花磨削和立车双重功能。这是黎明公司运行保障中心、非航事业部以及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经过8个月艰苦攻关创新改造的成果。
被改造的数控电火花蜂窝磨专用机床是2006年黎明公司为R0110重型燃机项目配置的大型加工设备。运行保障中心本着系统稳定、可靠,操作安全、便利的原则组织实施技术改造,整个团队刻苦钻研,突破多项技术难关,运用多项创新技术,最终取得成功。
大型数控机床实现两用功能,不但提高了机床利用率、扩展了机床加工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关专家指出这种设计及改造方式在国内尚属首例。
0
0
中国空空导弹院天空能源(洛阳)公司瞄准市场,凭借持续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先进的电池工程化水平,其生产的40~400安时单体电池,已经成为国内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领跑者,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至2010年底,投资17亿元的天空能源二期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7亿安时的生产能力,逐步形成以电池为核心,辅以电动车辆动力总成、电源管理、充电管理等产业,将成为中航工业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