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原创: 周期律 只看该作者(-1)
2009-05-14 00:37
长期稳定获利,复利的威力就会体现
点评:复利的前提是长期稳定获利
0
复利的魅力
原创: 紫云山 只看楼主(-1)
2009-05-10 23:36
复利的魅力
复利的关键点在于亏损少于赢利。
不了解这个东西谈复利空中楼阁罢了。
原创: loops 只看该作者(-1)
2009-05-11 09:28
你说的是正复利,与此对应的,是负复利。
无论一直正复利,还是一直负复利,都是小概率事情。
小概率意味着,成功者很少撒。
2楼是精髓,关键是复利后不能有亏损。
点评:复利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前提是一切我都准备好了!
0
0
不要在下跌中把精力放在对底部的一次次猜测上,
应该把精力放在对风险的控制上。
你不断地猜,
当然最终会有一次猜对,
但是有限的资金却经不起无数次的“抄底”。
每当市场中充满了“后市下跌空间不大”之类的话时,
往往预示股市还将要下跌;
每当市场中充满了“熊市不言底”之类的话时,
往往是多数人不敢测底、言底和抄底的时候,
而这恰恰说明真正的底部已经为时不远了。
0
原创: madhuang 只看该作者(-1) 2009-06-05 08:58
顺便说一句,代客理财一点也不丢人,你好我好的事情。除非出发点是骗财的。
而且我觉得代客理财的,有水平的,在这个合作过程中是弱势群体。哈哈。被骗的和受气的始终是他们。
原创: 孤独的愉悦A 只看该作者(-1) 2009-06-05 09:00
菲特,索罗斯那么厉害,都不保本,
保本账户,拿走利润的50%,我觉得比较合理。。。
0
http://www.taoguba.com.cn/Article/172644/1
上证60天均线上穿250天均线代表什么?答中者前途无量。
原创: 摸摸小手 只看楼主(-1) 2009-06-03 22:05
上证60天均线上穿250天均线,那上证20周均线上穿60周均线又代表什么?答中者前途无量。
原创: 摸摸小手 只看该作者(-1) 2009-06-03 23:59
都不全面,上证60天均线上穿250天均线代表什么?中长线来看。代表后面将有一大波时间相当持久的,幅度超出市场大众想象的行情。(起码30%以上)在此之前,主力将进行大力度的洗盘,直至上证20周均线上穿60周均线才正真开始。石墓易待。。。。
我的中期观点是上证60天均线上穿250天均线代表之后将会到高点2650*30%+2650=3445(当然,股市会有一定提前量),之前将有大震荡的洗盘,但这个洗盘将在2800~2850之上才可能有,之前短线都是安全的。5日线即可低吸。我满仓等待小高潮。至于对应大高潮,我之前早说过。3300点前再恶劣的情况之下最低仓位我都将保持50%以上。就说这么多了,感觉自己最近好啰嗦,不像我的性格哈。纯属个人观点,需要时间验证,说再多也无用,说了,未必有人信,等有人信了,我就不再说了。(~ o ~)~zZ
0
0
埃尔德在《以交易为生》中辛辣讽刺过这样的“大师现象”,他说:“每一次美国股市多头市场或空头市场中,总会出现一些市场大师。他们的预测和市场走势达到一致,只要市场走势继续配合他的理论,大师的声誉就可以维持不坠。但总有一个时期市场会发生变化,大师继续沿用的预测将不再有效,此时大众的赞叹将会变为憎恶,一位过时的市场循环大师,绝对不可能再成为明星。”例如1970年初期的郭德(Edson Gould),他依靠某些原则预测联邦准备银行的政策变动来预测市场,另外还有一套所谓速度线的趋势跟踪工具。他几乎完美预测到了1973年-1974年的空头市场,并且准确预测到了1974年12月底道指走势,使他名声如日中天。但过后不久,美国进入流动性过剩时期,股市反复震荡,这套工具完全失去了效果,这位大师也从此消失在股票业界。又如后来的葛兰碧,在1970年初据说出于对厕所瓷砖花纹的灵感,提出了量价指标,这套指标在70年早期没有太大效果,但在1978年后市场突然开始“配合”这套指标了,量价的理论开始得到市场的认同。葛兰碧声名大振,甚至当他宣称看空市场时,道指也会一天暴跌40点。不过在1982年后,他继续指引信徒做空美股,结果市场不断攀升,最终,葛兰碧失去了名声和追随的信徒。还有诸如史代梅尔,提出了市场轮廓理论,据说可以透露市场供需的天机。他和另一个合伙人开了很多讲班,颇受大众喜爱。但时间一长,这个理论似乎也没有在预测市场上有何优异之处,后来此人也混迹于经纪商中,偶尔还能举办讲班。
点评:多空循环大师在全世界都一个模子
0
转载冷眼:三十年股票投资心得
转帖: 淡淡的悲悯 只看楼主(-1) 2009-06-04 08:28
《冷眼:三十年股票投资心得》
冯时能(马来西亚)
本来阅读股票书籍,如果按照投机或技术分析一路,应该将利弗摩尔的《股票作手回忆录》、道氏的《股市晴雨表》、约翰.迈吉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股市心理博弈》、约翰.墨菲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史蒂夫.尼森的《日本蜡烛图技术》、埃尔德的《以交易为生》等作为经典阅读著作。不过技术分析已经很多年没有再关注了,可能还有很多曾经关注过的,例如江恩的《时空隧道》以及《华尔街四十五年》,还有艾略特的《波浪理论》等。不过按照我目前的观点,后两者都谈不上经典著作,江恩和艾略特可能从版权收入中获得的利润比在股市上更多些。特别是前者,江恩在晚年写得《华尔街四十五年》中已经没有太多早期的玄学预测理论了,回归到比较传统的跟随趋势理论。但他仍然是个经不起推敲的“预测者”,例如在该书最后又忍不住预测未来,认为1953年-1954年美国股市将遭遇灾难性的经济危机和股灾。甚至连1950年的每一个月的股市最高和最低点都一一预测,还包括1951年美国总统的变更等等。当然,结果不可避免的失误:美股1950年短暂调整后继续在1951年上行,并在1956年首次突破1929年的道指历史最高点。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了,没有一个所谓的预测者,可以长期屹立不倒,越是精密的预测,越是趋向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