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央行准备将“适度宽松”做成“彻底宽松”

09-05-08 22:52 1402次浏览
快乐人生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www.eastmoney.com 2009-05-08 13:36 南方都市报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复制网址 打印
  央行的“一季报”明确表示,下一阶段如果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深化,则信贷仍需要一定力度的增长。市场一度猜疑央行货币政策或许会开始微调,由全面宽松转向适度宽松。


  分析人士看来,央行的这个表态应该是可信的。从一季度狂飙的信贷规模看,整个金融部门今年“不差钱”已经成为定局。以下三个方面,决定了央行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不但不会关闸,甚至还要被迫开闸放水。

  其一,今年价格尚不对宽松货币政策构成压力。经验证明,在中国只要能按住农产品价格不涨,CPI一般不会让政策层紧张。

  其二,国际收支拐点出现,央行可能还要被迫开闸。国际收支是中国货币供给的水龙头之一。前几年,顺差大增,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热钱涌入,央行为压通胀,不得不拧紧银行的准备金。当下出口面临西方国家一个长时间的消费者去杠杆的过程,中国的出口已经跌到了2007年前的水平。而进口将受益国内投资高涨的带动,面临资源瓶颈的中国人将为原油、铁矿石付出比前两个季度多得多的美金。贸易条件恶化,顺差收窄,国际收支拐点出现已成定局。

  其三,相关部门的压力也将是央行的重要考量。虽然宽松货币政策有带来通胀的危险,但这种后果远比“大萧条”式的严重衰退好得多。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快乐人生

09-05-08 23:07

0
一季末超储率降低 央行或下调准备金率


www.eastmoney.com  2009-05-08 10:07  刘振冬  经济参考报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复制网址 打印 
  一季度4.6万亿元新增贷款带来的不仅仅是信心恢复、经济企稳,还有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收紧。为了银行信贷能够持续增长,保证经济平稳复苏,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加大。
 

  央行日前公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虽然去年数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由于今年一季度银行信贷的报复性反弹,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水平呈大幅下降趋势,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收紧。

  3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超储率)2.28%,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53%,股份制商业银行0.49%,农村信用社4.58%。而在去年年底,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5.11%,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3.93%,股份制商业银行5.73%,农村信用社10.12%。

  一季度,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外汇占款增长缓慢,春节之后央行开始不断回笼基础货币,以及银行积极地信贷投放。一季度,在央行不断回笼货币的同时,银行超额准备金率水平逐步下降,货币市场利率轻微上升,这暗示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较之前已经有所收紧,预计随着下半年实体经济有效需求的反弹,银行间的资金还将逐渐收紧。

  机构也大多认为,尽管一季度新增信贷创出天量,但未来的信贷投放存在较大反复可能。国有银行4月份的贷款增幅已显现大幅回落趋势,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推动信贷未来持续增长中的作用将更加重要。值得关注的是,相较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农信社的超储水平在一季度下滑更为明显。故此,央行二季度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需要显得更为迫切。

  在一季度的新增信贷中,票据融资占比较高且存在银行虚增、企业套利的行为。如果央行开始着手优化信贷结构,首先就需要提高货币市场利率,以终结企业票据套利的可能。但是,在提高货币市场利率的同时,为了保证信贷的持续增长,央行也要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对冲。

  也有乐观的看法认为,随着外需的好转,外汇占款将恢复快速增长趋势,流动性收紧的趋势也将终结。故此,近期调整准备金率和利率的可能较小,货币政策将维持目前状态。

  东方证券预计,二季度外需状况会有所好转,今年名义贸易顺差仍将大幅增长,外汇占款规模仍将维持增长(前三月总共增加约4200亿元),加上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较大,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仍达到2.28%,因此准备金率近期下调的可能性较小。

  再考察利率走势,央行降息的主要目的在于防范通缩、刺激经济。从通缩趋势看,尽管二季度CPI和PPI还可能继续下行,但从翘尾因素看,物价的底部将逐渐明朗,在7月份见底回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通缩状态仍将延续,但程度较轻、时间较短,为防止通缩而降息意义不大。

  相反,央行对中长期物价的上行风险非常关注。全球步调一致的宽松货币政策强化了未来的通胀预期,如果三季度经济全面复苏,国内物价就会在三季度见底回升。因此,降息也不利于控制未来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

  从刺激经济角度看,经过去年的大幅降息,贷款成本已经较低,固定资产投资得到大幅增长。而降息对刺激消费的短期作用不大,反而会增加银行业的风险、加重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因此,尽管央行存在降息空间,但近期下调利率的可能性较小,更可能会对下半年经济形势的变化预留政策空间。

  不过,虽然一季度经济开始企稳,但主要得益于政府强力的项目支出。如果未来政府投资步伐放缓,社会投资能否及时跟进,还是一个问题。如果目前的政府投资并未拉动民间投资自发恢复,宏观经济很可能出现二次探底,一如1998至1999年间的走势。而且,广交会上的微观信息也显示,近期的外需仍不容乐观。

  由此看来,要保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证银行信贷的可持续增长,数量型的工具,诸如法定准备金率还有调整的必要。同时,考虑通缩、通胀往往在一线之间,为了给今后的政策操作留有余地,价格工具——利率动不如不动。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