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关于口外的故事---与西口的比较(看坛子里都是国外的多,俺讲讲土的)

09-05-12 15:54 11593次浏览
雷曼先生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有的朋友不知道有口外,并不是因为口外太默默无闻,而是因为一部《走西口》让大家以为,广漠的西部只有一个西口。翻了一下历史书籍,其实,自古以来,汉人们到蒙古、陕甘、新疆都不只有一条路。光是口就有三个:张家口、杀虎口、独石口。西口特指杀虎口。从杀虎口出发,走向的是陕甘、西蒙;从张家口出发,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漠北,直至乌里雅苏台,甚至到俄国的恰克图。从张家口出发的这条大路,在宋元之际发展起来,我分析,部分原因是因为忽必烈的大本营就以张家口以北直至乌里雅苏台这一带为核心,在这一带,他建立了中都、上都,还有北京的元大都。而他的竞争对手们,却把地盘安置在杭爱山以西、以北。这样,随着忽必烈一支的兴起,张家口做为从北京出发,进入漠北的最优路线的关键起点,成为内陆通往大漠的重要港口。

  从地理位置上讲,从蒙古草原的腹地,到中原地区西北的边陲城镇,有几条路可走:一是从乌兰巴托出发,一直南下,穿越浑善达克沙漠边缘,通过东西苏尼特旗(今赛汗塔拉)、土木尔台、商都、集宁,到达大同、太原,这是一条直线;二是从乌兰巴托出发,经阿嗄巴旗,穿越浑善达克沙漠,过多伦诺尔(今多伦)到沽源,经独石口到北京。还有一条线是从乌兰巴托出发,越浑善达克沙漠,过太仆寺旗,经张北进入张家口。独石口,现亦在张家口境内。
  历史证明,这三条道路中,只有经过张家口的这条道路,路途相对平坦,沼泽、沙漠、山路相对较少,所以,这条路就成为历史上的张库大道。
  这条路,还是众多来自于陕北、新疆甚至西藏的人,进入京城的一条便捷之路。只有这条路是自古以来就畅通的,从没有因为战争而间断过,哪怕是AY期间,张家口都承担起防止来自西边的KBFZ进入京城的重要任务。
  张家口不属于西北,尽管即使到了民国,这个地方还充满着多民族的色彩。无疑,在中国的历史上,尤其是元朝、清朝时期,登陆中原的蒙古人是通过张家口,回到自己的故乡,回到他们的精神家园。张家口随着冷战的结束,逐渐减弱了北京北大门的军事色彩,但是,其作为通往外蒙的关键而重要的中转,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无论是杀虎口,还是独石口,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随着西蒙比较彻底的开发,西口已经丧失了其沟通汉地和蒙地的作用。而开往包头的高速城际铁路,确成为新时代开发的重要大动脉,这条经过张家口的高速铁路,将把历史延续,并面向资源导向的未来。
  走西口(不是指那部著名的电视连续剧)的独特性在于山西人因为天旱歉收导致的背井离乡,配上凄凄切切的儿女情长,让大家以为这就是历史的真相。
  而从张家口出发,一直往北,人烟稀少,村落稀疏,大漠风沙。这种情怀,带给我的更多的悲壮。这里不适合走西口的小调,而是适合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适合的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里适合的是创造历史的忽必烈,也适合在三千里大道上风尘仆仆、孤独寂寞、内心刚强的旅蒙商。
打开淘股吧APP
47
评论(164)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caixx

09-05-14 13:11

0
要看图……

文字真美
雷曼先生

09-05-14 13:06

0
上不了图
雷曼先生

09-05-14 13:06

0
有图有真相。[img]https://cid-b3f304c699f6ef99.skydrive.live.com/self.aspx/.res/b3f304c699f6ef99!191/B3F304C699F6EF99!192[/img]
雷曼先生

09-05-14 12:22

0
在张家口的大镜门外聚集着大量来自可以说是世界各地的商人,现在看来,他们就是批发商。那么,我去参观的买卖营就是大漠中的零售商。蒙古牧民居无定所而且极其分散,如何将这样的客户集中消费呢,就是紧邻汇宗寺的买卖营。像现在的集市,不过当年喇嘛教的各种重大节日名目繁多,而牧民们虔诚的情怀不允许错过任何朝拜的时刻,所以,买卖营经常性的大集吸引了大量的商户。这些商户有的是在张家口有自己的店铺,有的力量较小,需到张市进货,总而言之,这里是进入后草地后最重要的一个市场。
现在看来,买卖营并不非常大,也就是几条街道。应该是喇嘛兴建的,然后租给或者卖给来此经营的商户。房间都很低矮。在我们绕来绕去的看着这些早已变作民房的商号时,有一群人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好几辆车,开着奥迪、帕萨特等,北京的牌照、张家口的牌照,人也是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他们聚在一个院落门口,正好我也在那里看呢,因为那个导游说这是幸存的未经改用的几间房,好像当年是一户姓牛的还是刘的大户的房子。俺厚着脸皮跟其中一个面善的中年女人打招呼,想知道他们在看什么。这个女人很警惕,看着我问我干嘛的,我说就是感兴趣,随便聊聊。她说他们从张家口来,我赶快说我也是张家口的。她问我哪个学校毕业的,哪届的,校长谁,靠,但是为了了解她们的动机,我忍着都说了。她就说她是这户人家的后代,一家人早就搬到张家口了。这是分散到各个地方的子孙们一起来看看老宅。欧也。这真是天公作美,我赶紧问,在买卖营的老祖宗是干么的,为什么搬走,等等。不过这个女的真是太警惕了,作匆忙状,上车了。不过,也算收获,我还趁她离开时,问出她们是山西人。
enjoying

09-05-14 10:51

0
写得真不错 ,期待 中。
三阳开泰

09-05-14 05:41

0
好看
明前龙井

09-05-14 01:20

0
真情实意最能打动人!
就只写自己的感触即可!
happyleaf

09-05-14 01:13

1
请继续,收藏了
wolong

09-05-13 23:14

0
写的很好,请继续。我推荐了。
雷曼先生

09-05-13 22:18

0
要不要接着写呢?自己顶的有点不好意思。
今天考虑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边疆有着丰富的历史。广大的西部、北部地区,我觉得,从河套地区以西的历史内容非常繁杂,从唐代开始,不,从《穆天子传》的周朝开始,对西域的关注就是细致而全面的。原因不外几点:长安是元朝以前中国的文化政治中心,从地理位置上看,长安距离甘、瓜、凉等河陇地区距离非常近,而向北的不远处就是匈奴、西夏、土鄱、辽等的势力范围直到鄂尔多斯高原。然而,这种势力的此消彼涨随着汉族移民的退进而变化。汉人在这些地区感受到了无尽的挫败和胜利感,因此,对这些地方的记载、对当地民族的记载很之丰富令我眼红。对于山西地区,呵呵,魏晋南北朝的更迭,我看,这里早已经不是纯种汉人的天下了。但是,这个地区汉化的非常彻底,很早就融入了深厚的汉文明中。这个地区的记载也是很丰富,汗牛充栋。直到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国,其势力范围远至西西伯利亚甚至更远,对于这个野心勃勃的蒙古人来说,他的权力将不仅仅是西部的几个部族国家,而是他的骑兵们能够到达的地方,这样,能够帮助其将传统汉族势力纳入视野并能鞭及漠北的元大都就登上历史舞台。
锡林格勒以东地区,是金、辽的建国的起点,也是众多草原民族的出发点。汉族势力对此地的覆盖并不是自始至终,也并没有将这个地域的得失放在心上。而胡人最大的缺憾是没有文化的记载。所以,尽管有无数史家对此地有兴趣,但,真正的史学资料是少之又少。没有记载的历史显得如此单薄,也深刻的影响着当地人的文化生活。缺乏足够的归属感,是内地移民无法抹掉的集体无意识。这一点,从当地人(当然是移民极其后代)有了财力后,都愿意在北京以南置业可以看出。因为,南边是他们的老家。而在口音上,移民很少愿意使用当地口音,不象现在的人到了广东几天就学一口广东话。这就是文化上的不认同,折射为俗上的分歧。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