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得不错,支持
不过,“翻了一下历史书籍,其实,自古以来,汉人们到蒙古、陕甘、新疆都不只有一条路。光是口就有三个:张家口、杀虎口、独石口。”……等,不够严谨。走西口却实主要指晋中一带谋生之民,没必要跟张家口直接比。另外,除了口外,还有关外……,更彰显西口的狭窄
历史和地理多联系、对照,更容易理解。
0
通辽,东蒙啦,有满人的.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有特点。如果做生意,他们基本不按照生意的规矩玩,不知道算奸诈还是欺生。考虑到几百年的移民因素,我认为,还是内地的一些恶劣的气在起作用。查了一下,跑口外的人,以山东、直隶为主,所以,辽宁、内蒙东部有大量的山东人。而且,从明末清初,这种移民就已经屡禁不止,以致于清朝康熙帝巡视的时候感慨不已:怎么这么多人在这草原边上刨食啊?
说道这地方的俗,我就知道我奶奶是大脚,而同时代的姥姥,来自河北南部,就是粽子般的小脚。不过,姥姥还是瞧不上奶奶,尽管早就解放了,可不裹小脚,大概就是不尊礼仪的体现吧。我妈说,我奶奶长得漂亮,这一点,从俺老爸就能看出来,个高,那么恶劣的童年,都长到178,额头高,这一点俺继承了,脸型立体,消瘦,呵呵,我觉得啊,也许跟那个地方人种复杂有关系。不过,我曾经跟老爸聊过,他气愤地说,当然我们是纯种的汉族人。哈哈。
但是,有点异族血统也挺带劲的。
说道察哈尔,当年满清为了消灭这个蒙古部,男人的被处理的差不多了,女人却组织起来,迁移到了现在的伊犁,所以,伊犁地区现在还有察哈尔部,而我认为,这个察哈尔部已经非常不纯了,因为这些被迁移的女人是为了解决当地驻军的婚姻问题。这些女人是随便被指派给那些驻军的,不管年龄是否般配。又一个年轻的东乡族男孩子,被分配了一个老女人。很不乐意。但是,在他的蒙古包里,老女人脱下了蒙古袍,用刀子拉开,从里面倒出满满一地的金沙。这是真实的。至于说察哈尔哪里产黄金,我查了一下,现在的大囫囵,就是在固原县的一个非常之偏远的地方,有金矿。
0
幸亏收藏了,顶起来。
0
写得好啊
0
写到从张家口出发,向北出发,过张北、沽源、太仆寺旗、穿过浑善达克沙漠、一直向北就能到达库仑(乌兰巴托),这一大片无比广阔的土地才是蒙古人的地盘。从宋开始,西蒙、甘陕一代被西夏、突厥、大宋、辽所分割,战争不断,从来都不是一片平静的区域(呵呵,现在这个区域往西移动了不少,都到南疆以西了),丝绸之路一直充满巨大的风险。对于宋来说,幽燕之地则是化外之境,其实是不再它的版图上。这块土地是通往辽的上京的一条重要通道。宋远金的时代,曾经发生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就是全真教长春真人丘处机应成吉思汗之邀,历时三年之久,从山东出发,经燕京、出居庸关、鸡鸣山、宣德、野狐岭、太仆寺旗、浑善达克沙地、至克鲁论河,从这里往西,经过阿尔泰山、向南过准葛尔盆地,再过塔什干,到达兴都库什山,参见成吉思汗。这一路恐怕全副武装的现代驴游开着越野车都未必能走下来。老爷子以七十二岁的高龄完成这一行程,不得不说他有仙骨。从《长春真人西游记》可看出,丘处机走这条路,是因为其军事风险最少,一路都得到蒙古大军的保护。对我来说,这个游记,印证了这条张库大道的源远流长。也许,会有疑惑,从地图上看,这个路线是绕了大圈的,为什么不走更近的直线距离。答案则是:直线距离或者没有路,或者没有过路权。不过,我相信没有路是重要因素,而没有路的原因是西蒙有大片的戈壁沙漠,还有长久以来的政权交迭。而且,在内蒙新疆交界处的马鬃山区域,环境极其险恶。
0
[引用原文已无法访问]
0
有机会去看看
0
推一把,去过内蒙的
0
很好.我也在奥运期间,走了一趟木兰牧场,不过是走承德,然后转围场,再到塞罕坝\红山军马场(乌兰布统).坝上一路风光美极了.是中国唯一的一处低树草原.看了楼主的帖,不禁回想...
0
想在太仆寺旗看看,可是这个地方真的乏善可陈。我们就只好开出去了。太仆寺旗旅游局的同学们要是看到俺的帖子,别怨俺啊。是需要改善了。
真的有时想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开始产生对家乡的爱。这么多年来,一回家,总是发现张家口这不行,那不行,城市外观就跟我上大学后离开的时候没什么区别。当别的地方风风火火的发展时,张家口却错过了它的发展时机,而这种错过,却是为了北京的发展。为了北京的水源,张家口坝下各个县的农民放弃了水耕地,不发展任何会带来水污染的工业,这样,张家口坝下较为富裕的几个县就丧失了乡镇企业发展的可能,我记得,我爸说北京一个环保局局长(当年的),为了阻止张家口建一个造纸厂,早就立了项,国家都批了的,放出话说只要她活着,就不能建设。呵呵,好彪悍阿。不过现在看来,白河水还那么清澈,大海陀山还那么干净,也亏了人家。可惜,就是当地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工业。
张家口地区,真的不是什么传统儒家文化盛行的地域。自宋元以来,当地农民信奉的是道教文化,还不是什么正统的道教。我查了查,解放时被取缔的一贯道,倒是在这里极其发达,每个县80%的人口都是信徒。这一点我在从独石口到北京的路上亲眼见证了。这是一条除了八达岭高速,唯一可选的道路较好的路线。确实,路面非常平整,都是新修不久的。不过。只有一来一往两条车道。路边是或高或低的山崖,白河一直伴随着我们。
离着县城不知多远的一个村落,真是难得一见的村落,也难怪,这里当年是萧太后的战场,怎会有大批的定居者呢。村落我大概数了数,也就几十户人家。不过,讲个真实的事情,当时,我爸局里的一个科长说,他们老家那个村只有五户人家。路边突然出现了一个道观,这当然是我们下车打听后才知道的。道观旁搭着一个戏台,红红绿绿煞是热闹,几个不知道男女的演员在唱着。是一台山西梆子。道观很热闹。我们挤进去看,打听一下,是村子里在庆祝新的道观落成,请来了新的住持。年轻的道士穿着锃亮的皮鞋。
我还拍了好多照片,这真的是充满活力的生活。